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

後世小皇帝被人罵作是‘不郊不廟不朝三十年’,郊就是郊祭,廟就是告太廟,朝是上朝,這不郊的罪名,還在不廟不朝之前。

到了這一日,不僅僅是林延潮的翰林院,所有京官都要先沐浴更衣、在本衙門宿歇一晚,次日聽誓戒畢。

各個衙門口門前豎着木齋戒牌,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及翰林,六科都給事中、皆陪天子郊廟。

於是衆翰林一併去圜丘壇祭天。從御道醒來,林延潮覺得今日格外的寒冷。

這並非他是南方人緣故,去年在京師他也已是如此過冬,但去年之寒冷,實是不如今年。

若是披着自己那件狐裘或是會暖一些,但祭天何等隆重,林延潮至天壇時,必須將朝服穿在外,林延潮見左右翰林都牙根凍得顫顫有聲,不由心道,自己年輕還能扛得住,至於年紀老邁身子不好的官員,可就受苦了。

國初定都應天時時,建圜丘於鐘山之陽、以冬至祀天,方丘於鐘山之陰、以夏至祀。

而遷都順天后,亦是重建天地壇。

嘉靖皇帝說,古人祀天於圜丘,祀地於方丘,於是定下天地分祭的規矩,並將圜丘稱爲天壇,方丘稱爲地壇。

林延潮與百官都是隨行徒步,衆官員一併經西邊牌樓,然後步入昭亭門,進昭亭門到圜丘壇。

至於小皇帝,早在三日前就在圜丘壇裡的齋宮之中齋戒。齋宮之外恭設齋戒牌、銅人,冬至祭天的前三天,皇帝都必須先到帝宮內獨宿三晝夜,不食葷腥蔥蒜,禁酒,不理刑名,不弔祭,不近女子。

此刻天色未明,晨星猶掛在天邊。

日未出時,鐘鳴響起,林延潮知這是齋宮鳴太和鍾。

他與百官垂首屏息靜氣。

隨即皇帝自齋宮步行至圜丘壇。典儀唱樂舞生就位。執事官各司其事。陪祀官分獻官各就位。

林延潮不過站了片刻,只覺身子更冷,偏偏身上冷也就算了,四面還颳起了疾風。

郊壇上的燈燭是忽明忽暗,而爲天子所執的明黃色的幡麾,也是在風中搖動。這時候贊官將玉帛、犧牲等,置於積柴上而焚之,此稱爲燔柴,這煙氣直上直達於天。

就在這時,有人忽道一聲不好。

但見一陣勁風吹來,將郊壇上的燈燭燈籠,一下子吹熄了數盞。不僅如此還將燔柴所吹之煙忽刮向小皇帝一側。

林延潮舉袖遮住眼轉過頭,但見十幾步外小皇帝正向圜丘行來。他身後所持幡麾之人,不知眼是被煙所迷,還是被這疾風吹來,手把持不住,竟是突而撒手。

這幡麾左右搖了一下,倒下砸向了天子。

這一下變故,可是將林延潮驚得心都要跳了出來,若是幡麾砸中了小皇帝那麼後果不堪設想。幸虧就在這一刻,小皇帝左右侍駕之人,見了都是反應極快,一併上前扶住穩住了幡麾。

不過小皇帝本人卻是受了驚慌了,腳下一個不穩,跌坐在地上。

這變故來得極快,這百官當場都是看傻了。附近官員當下紛紛上前跪在天子身旁,焦急問:“陛下可否無恙?”

“陛下之龍體有無覺得不適?”

“陛下,微臣不能覺此厲風,驚擾了聖駕,臣請陛下降罪!”

主持郊祭的禮部侍郎,太常寺卿都是侍駕在左右,慌忙跪下請罪。

至於其他衆官員猶如嗡嗡的蒼蠅一般七嘴八舌,此處都是如林延潮這等從六品,正七品上下的小官,至於三四品以上大員都在遠處,尚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卻亦不敢輕易離開位置來此詢問。

身在一旁的林延潮見了這一幕,看着被隨從攙扶着,滿臉驚慌的小皇帝心道,皇帝畢竟是凡人,一下子出了這等變故,也是倉皇不知如何處置。與普通人一樣會害怕會惶恐,百官一堆看似關心的話反而對他造成了干擾和壓力。

此刻小皇帝突是垂頭喪氣地道:“厲風震盪,衆官辟易,祭禮不成,莫非是朕獲罪於天嗎?”

天子這一句話語說得百官都是嚇到了。

自董仲舒創出天人感應一說後,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認爲天能影響人事、預示災祥,人的行爲也能感應上天。

這叫天意與人事的交感。故而經常出現大旱饑荒等天災,皇帝要寫罪己詔詔告天下,向臣民,上天自省和檢討自己過失。而眼下這陣大風,早不吹晚不吹,偏偏這時吹來,在這敏感的時候,小皇帝不由想到是不是自己做錯事情,故而引起上天降罪。

至於百官們也是從小受這一套理念影響。不少人也認爲這確實是上天降罪給天子。

一名官員甚至道:“陛下,不如今日罷禮,不如擇日再來吧!”

這一句話甚至引起了數名官員附和。

小皇帝也是沒了主意道:“朕亦感驚惶,看來今日確實無法再祭了。”

正在這時,一人忽道:“陛下,聖人迅雷風烈而色必變,陛下貴爲天子,又安能不驚!”

小皇帝聽了這一句話,神色稍緩問道:“此言何人所奏?”

但見一名官員走到小皇帝面前,小皇帝看去正是翰林修撰,經筵講官林延潮。

但見林延潮道:“陛下,是微臣所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陛下不可輕之。”

見了林延潮,小皇帝點了點頭,方纔建議罷禮的官員道:“朕也知祭祀乃是國家大事,但疾風驟起,怕難以成禮。”

林延潮正色道:“此言謬矣,陛下自登基以來,勤於政事,天下興盛,上天怎會輕易降罪。風雷迅疾,古而有之,昔日武王伐紂,渡於孟津,其時陽侯之波,逆流而擊,疾風大浪晦冥,人馬不相見。時武王左操黃鉞,右秉白旄,瞋目而撝之道。餘任天下,誰敢害吾意者!於是風濟而波罷。”

這一番武王伐紂,渡孟津之事,衆人耳熟能詳,但林延潮說來,百官都是點頭。連小皇帝也是稱許。

但見林延潮於百官之中侃侃而談:“疾風驟來,固是天意,但吾皇謹於事天,雍容成禮,對越上天,即風霾何損。”

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九百零七章 聖旨一千零七章 軒然大波九百一十六章 文華殿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第一百零三章 赴考(第二更)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大戰序幕(恭喜孤鴻夜飛版主成爲盟主)第兩百一十六章 京報連登黃甲第一百一十五章 雨天苦讀第兩百二十八章 算盤打不響九百三十四章 官員的操守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四百八十七章 這就非常尷尬了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火紅九百二十三章 榮升知府第三百一十九章 有請八百二十六章 誰爲誰綱八百一十五章 技術官員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計七百二十章 各取所需第八百七十六章 公道何在(二合一)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閣權第三百九十二章 如願以償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魯密火銃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六百零五章 無招勝有招五百四十九章 單獨召見第六十章 道統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九百九十三章 再度佈局(謝oceanhiker盟主)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五百六十八章 國書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八百六十二章 賣田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一千四十六章 儲端五百一十四章 故人之事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六百四十四章 道可御器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九百八十一章 國策五百五十四章 耍賴四百五十七章 感激第二十一章 謝老虎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任提學第兩百二十三章 程員外上門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九百零七章 聖旨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六百九十章 馮保之反擊(第二更)八百八十二章 自己人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深宮之夜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一千三百零五章 智囊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盡力五百九十九章 彈劾之事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一千七十章 正推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六百七十七章 插一腳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爲宰相第一百三十五章 傑出弟子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六百五十五章 廷議七百七十三章 親民官(第二更)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經略之位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九百五十七章 潘季馴的奏章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七百三十三章 保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五百三十一章 湯顯祖
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九百零七章 聖旨一千零七章 軒然大波九百一十六章 文華殿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第一百零三章 赴考(第二更)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大戰序幕(恭喜孤鴻夜飛版主成爲盟主)第兩百一十六章 京報連登黃甲第一百一十五章 雨天苦讀第兩百二十八章 算盤打不響九百三十四章 官員的操守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四百八十七章 這就非常尷尬了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火紅九百二十三章 榮升知府第三百一十九章 有請八百二十六章 誰爲誰綱八百一十五章 技術官員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計七百二十章 各取所需第八百七十六章 公道何在(二合一)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五十二章 大宗師弟子的光環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閣權第三百九十二章 如願以償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魯密火銃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六百零五章 無招勝有招五百四十九章 單獨召見第六十章 道統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九百九十三章 再度佈局(謝oceanhiker盟主)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五百六十八章 國書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八百六十二章 賣田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一千四十六章 儲端五百一十四章 故人之事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六百四十四章 道可御器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九百八十一章 國策五百五十四章 耍賴四百五十七章 感激第二十一章 謝老虎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任提學第兩百二十三章 程員外上門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九百零七章 聖旨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六百九十章 馮保之反擊(第二更)八百八十二章 自己人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深宮之夜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一千三百零五章 智囊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盡力五百九十九章 彈劾之事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一千七十章 正推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六百七十七章 插一腳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爲宰相第一百三十五章 傑出弟子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六百五十五章 廷議七百七十三章 親民官(第二更)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經略之位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九百五十七章 潘季馴的奏章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七百三十三章 保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五百三十一章 湯顯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