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零五章 智囊

卻說之前顧憲成,趙南星議論所提的于玉立。

于玉立從萬曆十一年中進士以來,他先出任刑部主事,後任員外郎,郎中,今年又調回刑部出任河南清吏司郎中。

于玉立與林延潮關係密切,在部裡辦事幹練勇決,人人都是敬他三分,在官場上有一個倜儻好事之名。

自林延潮焚詔,于玉立一直關切着事情的動態,林延潮被召入宮後,鍾羽正率言官大鬧文淵閣,事後于玉立與鍾羽正一起拜訪了林延潮。

然後于玉立得知了林延潮雖已經復官,但是欲求引退之意。

聞此消息鍾羽正,于玉立二人都是暗暗心驚,鍾羽正當場說出自己也外放地方爲官。

于玉立明白林延潮若引退,那麼鍾羽正將不適合在吏科都給事中這樣的位置上,所以外放爲官不失爲明哲保身之舉。

從鍾羽正的表態,于玉立明白一件事,自林延潮出任禮部尚書後,這段他于玉立最風光的時日已是過去了。

他不似鍾羽正,對方出任吏科都給事中這些年,積累了不少人脈和資源,說是外放但走動一番兩三年後任京卿的可能還是很高的。

但是于玉立身爲刑部郎中,隨着林延潮一退,此後怕也是很難有所作爲。

于玉立從林府返回後,一直想着這件事,心煩意亂下即去了他族叔禮部郎中於孔兼的寓所一趟。

沒料到于孔兼竟給他指了另一條路。于孔兼與吏部的顧憲成,趙南星交好,而顧,趙二人又深得吏部尚書孫鑨的器重。

于孔兼委婉地透露出讓他改換門庭,同時他也會出面說服朝鮮出任贊畫的於仕廉。

于玉立深知以血脈親情爲重的道理,于孔兼與吏部走得如此近,他也很難避免與吏部不產生瓜葛。同時林延潮現在求退,他改換門庭對於將來的仕途也很有好處。

不過於玉立沒有立即答允,一來林延潮畢竟還未引退,二來答允太早,也讓別人看輕了自己。

于玉立從於孔兼那回到自己的府上,於是牀上輾轉反側了一個晚上,竟然是一夜沒有閤眼。

次日清晨到了上衙的時候,于玉立竟還是沒有半點睡意。一直到了河南司的署衙裡,于玉立方一坐在舒適寬敞的公座上,一股倦意襲來,兩眼皮打架,一連打了好幾個呵欠。

于玉立挨不住,當即吩咐道:“上壺濃茶來。”

話音剛落,坐堂小吏就提着茶壺來到于玉立身旁給他沏了茶。

于玉立不由笑着道:“你怎知老爺我要喝茶?”

那坐堂吏陪笑道:“一早上看老爺神情疲倦,就是先備着,沒料到真派上用場。”

于玉立看了對方一眼,端起茶盅來道:“還有些眼力勁,提着茶壺侯了很久吧。”

于玉立邊說邊喝茶,順便還擡眼打量這名小吏,但見對方長得其貌不揚,乍看下似沒有什麼出衆之處。

于玉立心想自己堂上什麼時候來了這樣的人物,腦子裡一搜刮,他這纔想起來道:“本官想起來了,你叫汪文言,在歙縣幹過獄吏。”

于玉立想起來,此人是原中書舍人黃正賓的同鄉。萬曆十九年時,申時行因爲‘被署名’之事上疏解釋,暗中將矛盾指向了次輔許國,黃正賓上疏指責申時行‘排陷同官,巧避首事’,因此對方被罷官還被廷杖了一百。

黃正賓與于玉立頗有私交,離京時將自己的同鄉汪文言推薦給他。

于玉立對汪文言本也沒有在意,而是讓他去於仕廉那做事。這一次於仕廉去朝鮮前,又將他推薦到于玉立這來。於仕廉曾屢次與自己說,此人很有智計,自己若遇事大可與他商量。

但于玉立這些日子來忙碌於公事,竟是忘了這一茬的事。

當下于玉立喝了一茶,於是一面處理公務,一面與汪文言在公堂上聊起天。

于玉立越聊越是欣賞此人,聊到後來索性將公事放在一旁,與他談起朝堂上的大事來。汪文言遇事極有見地,特別是權謀用術之上,說到後來于玉立已是有幾分討教的意思在其中。

對於第一次見面而言,汪文言憑一席話就令于玉立如此折服。他深覺得自己真是有眼無珠,差點錯過了人才。

當日于玉立處理完公事,然後又將汪文言請來府中設宴款待。

酒過三巡于玉立屏退左右對汪文言道:“眼下我有一件爲難事,想要與你商量一二。”

汪文言笑着拱手道:“在下知無不言,定爲老爺竭力謀劃。”

于玉立點了點頭,當即將林延潮要引退,而顧憲成那邊招攬他的情況說了。

汪文言聽了後問道:“老爺已是答允了嗎?”

于玉立搖了搖頭道:“還未答允,但是有所意動。”

汪文言笑着道:“老爺,那就不要答允了。”

哦?于玉立停下筷子。

說到這裡,汪文言舉起酒杯,大口喝了一口:“老爺,若我所料不錯,朝堂上馬上就要有一場大風波,去哪一邊都不是最好的。老爺這個時候要學大宗伯,不輕易摻合。”

“哦?你說是大宗伯要引退是要避開這一場大風波?”

汪文言笑了笑道:“沙場之上是腥風血雨,但朝堂上殺人不見血,但局勢兇惡更勝十倍。大宗伯身在其中,雖春風未動但卻仍早有所察覺,這時候避開,老爺覺得大宗伯是要明哲保身嗎?”

于玉立喝了一口酒道:“大宗伯不是這樣的人,他要是明哲保身,就不會行焚詔之事。”

汪文言點點頭道:“不錯,老爺,這一場大風波看似將起於內閣與吏部,但是背後卻是站着聖上與百官。本朝說是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但是從嘉靖朝大禮議起,皇上與百官之間就沒有和睦相處過。”

“大宗伯用焚詔的事先退一步,看似站在百官一邊,其實則不然。你我都清楚大宗伯是一心想要事功,無意捲入政爭其中,但皇上與百官們都不關心大宗伯如何事功,都只想要知道他是站在哪邊的人。這一次王太倉將他逼急了,所以才先揚起手給他一個巴掌,因此這件事大宗伯看似已站在百官一邊,但時候久了聖上心底也必然會清楚。”

“因此大宗伯這一退,是讓內閣與吏部,天子與百官先鬥起來,到時候朝堂上烏煙瘴氣,官員們陸續罷官,天子與元輔自也是不好受,爲天下所指。兩邊鬥得水深火熱的時候,自然也沒有人去事功,去真真正正去給朝廷辦事,那時候他們就會想起大宗伯的好處來。”

于玉立聞言露出深思的神色然後道:“還是老祖宗的那句話‘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汪文言笑了笑道:“可以這麼說,也可以不這麼說,這天下既是要有人出來爭權,也需要人來辦事,否則天子權大了不好,百官權大了也是不好。可是如潘大司空歷經三朝,無論先帝還是官員何人對他不是器重有加?古往今來爭權的人在史書難有好的名聲,但能如潘大司空這樣事功者,經史官之筆卻可萬古流芳!”

“所以大宗伯可以一再推舉顧叔時爲官,是爲了讓自己表面上不去爭!咱們也不能跟着摻合,一旦摻合,咱們就成了爭權的人,而不是辦事的人了。而聖上最恨官員們結黨。”

“那本官當如何?”

汪文言聞言卻沒有出聲。

于玉立看出他的遲疑,當即道:“但說無妨!無需有任何的顧忌。”

汪文言道:“既然如此小人斗膽直言了,老爺若是認爲大宗伯能東山再起,此刻最好是共同進退。”

于玉立問道:“你的意思是讓我與鍾叔濂一樣自請外放?”

汪文言則搖了搖頭道:“鍾叔濂已經辦了,我們再辦就是拾人牙慧了。此事還是請老爺自己決定。”

于玉立聞言仔細左思右想了一番,然後深以爲然地道:“此事我自會考量,這一次實在是多虧了先生,承蒙指教,於某受用不盡啊!”

汪文言笑道:“小人哪裡稱的上先生,老爺言重了。”

數日之後,林延潮官復原職的消息傳遍了京師。

而同時林延潮接到趙南星的來信,信中言辭懇切,對自己上一次書信裡無禮的態度進行了道歉,也進行了辯解,同時在信中透露了吏部尚書孫鑨對林延潮焚詔之事十分賞識,主動提出雙方修好。

林延潮見信之後,心想趙南星雖說道歉,但上一次來信時那幾句話仍是讓自己心底不舒服。

趙南星,顧憲成一直在明裡暗裡的挖自己的人,以爲林延潮不知道?之所以忍着他們,不與之扯破臉,是因爲……

林延潮想到這裡,於是提筆給趙南星迴了一封信。

信中當然是林延潮很‘大人不記小人過’,對於這一次的事並沒有任何責怪趙南星的地方。林延潮還提到雖說大家以前有些誤會,但自己始終認爲趙,顧二人是他的莫逆之交。

並且林延潮在信中反覆提及自己當年上天下爲公疏時,二人冒死替自己的求情的事。

林延潮洋洋灑灑於信中寫了三千多字,但唯獨對於站隊的事一字不提。

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任提學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第兩百六十四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九百零六章 大德大功第二場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敘舊一千兩百九十章 請走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五百七十三章 向天子推薦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第七十七章 你敢再說一句試試?第三章 能否讀書第一百一十九章 童生的好處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五百六十五章 朝貢儀第三百二十一章 奸計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一千一百零九章 東廠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力駁羣雄五百零二章 返家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九百五十一章 打劫第三百二十四章 殿試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七百八十六章 到任五百一十八章 利在千秋一千零九章 賜宴六百四十六章 官復原職(求推薦票)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第一百四十二章 讀書等身算什麼第一百一十五章 雨天苦讀第八十六章 俞龍戚虎第四十四章 林誠以的推薦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九百七十二章 申時行的帖子九百九十二章 詞林大僚八百四十一章 大網(第一更)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招考(第二更)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第五十七章 講卷七百一十九章 於心何忍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七百零二章 指鹿爲馬(第一更)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夥伴的進步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五百七十四章 工於謀身第一百九十三章 給我吊起來(一更)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九百五十四章 誰也不怕啊第三百四十三章 恩榮宴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封推感言第一百一十五章 雨天苦讀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六百零五章 無招勝有招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六百五十五章 廷議五百四十八章 說一不說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可當腰玉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八百二十七章 視察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第兩百三十七章 緣定三生一千六十七章 堪任資格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復返(第一更)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第一百三十章 筵宴(二更)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七百八十六章 到任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六百六十二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七百六十八章 救人(二合一)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第四十六章 書院七百九十一章 圍攻府城第四百四十一章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一千八十二章 見證歷史的一刻九百六十章 官吏六百六十一章 陛下聖諭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不朽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八百八十章 證據(二合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
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任提學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第兩百六十四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九百零六章 大德大功第二場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敘舊一千兩百九十章 請走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五百七十三章 向天子推薦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第七十七章 你敢再說一句試試?第三章 能否讀書第一百一十九章 童生的好處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五百六十五章 朝貢儀第三百二十一章 奸計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一千一百零九章 東廠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力駁羣雄五百零二章 返家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九百五十一章 打劫第三百二十四章 殿試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七百八十六章 到任五百一十八章 利在千秋一千零九章 賜宴六百四十六章 官復原職(求推薦票)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第一百四十二章 讀書等身算什麼第一百一十五章 雨天苦讀第八十六章 俞龍戚虎第四十四章 林誠以的推薦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九百七十二章 申時行的帖子九百九十二章 詞林大僚八百四十一章 大網(第一更)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招考(第二更)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第三百六十六章 修典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第五十七章 講卷七百一十九章 於心何忍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七百零二章 指鹿爲馬(第一更)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夥伴的進步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五百七十四章 工於謀身第一百九十三章 給我吊起來(一更)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九百五十四章 誰也不怕啊第三百四十三章 恩榮宴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封推感言第一百一十五章 雨天苦讀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六百零五章 無招勝有招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六百五十五章 廷議五百四十八章 說一不說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可當腰玉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八百二十七章 視察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第兩百三十七章 緣定三生一千六十七章 堪任資格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復返(第一更)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第一百三十章 筵宴(二更)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七百八十六章 到任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六百六十二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七百六十八章 救人(二合一)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第四十六章 書院七百九十一章 圍攻府城第四百四十一章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一千八十二章 見證歷史的一刻九百六十章 官吏六百六十一章 陛下聖諭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不朽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八百八十章 證據(二合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