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

禮科廊中,羅大紘與胡汝寧四目相對。

胡汝寧問道:“內閣可有奏疏入?”

羅大紘點點頭道:“剛剛送來,還請都諫過目!”

胡汝寧從羅大紘手中接過看了數疏後問道:“都在這裡?”

羅大紘將放密揭的手背在身後道:“回稟都諫都在這裡了。”

胡汝寧狐疑地看向羅大紘,對一旁書手道:“取備薄來看!”

書手將備薄奉上,胡汝寧一一點過,向羅大紘指着道:“爲何獨獨少了這一份。”

羅大紘道:“都諫方纔問的是奏疏,奏疏都已在此,唯獨這份乃是閣臣給陛下的密揭,不在奏疏之列。”

胡汝寧道:“還不快取來。”

羅大紘道:“回稟都諫,請恕下官不能從命。”

“你敢違抗本官?”

“不敢,只是下官想依照規矩,若六科有其事重大者,各科必須進行通奏。下官想將密揭給各科同僚一併過目再說!”

“大膽,密揭乃是內閣與陛下之私書,爾如何敢偷看。再說這閣臣密揭也從無發科的故事。這必是內閣或文書房的失誤所致!”

羅大紘冷笑道:“若非這失誤,也不能讓某窺得這位閣臣的真面目。還請都諫稍等片刻,等各科給諫都到了再說!”

胡汝寧屢索,羅大紘就是不給,二人不由爭執起來。

這時吏科,戶科幾名科臣聞聲趕來時,羅大紘當即取出密揭當堂道:“諸位聽聽首輔於給皇上密揭說了什麼?”

“……臣雖名列公疏,實不與知。冊立一事,聖意已定。張有德愚笨不諳大事,皇上自可決斷冊立之事,勿因小臣妨礙大典……”

聽聞這裡,科臣們都是面色駭然。

張有德愚笨不諳大事……勿因小臣妨礙大典……

這封密揭申時行說得實在很無恥啊。張有德上疏百官是一致叫好的,但在申時行口裡成了愚笨,至於言官上疏冊立國本在申時行口裡成了小臣鼓譟。

羅大紘舉疏對着衆科官們道:“諸位同僚,你們看申吳縣受國厚恩,卻內外二心,藏奸蓄禍,誤國賣友,罪何可勝言!”

“此蓋其私心妄意陛下有所牽繫,故表面之上附廷臣請立之議,而內裡卻陰阻其事,自以爲是交宮掖之謀,以此得聖心眷顧。之前屢屢向天子奏請冊立東宮,即爲了明居羽翼之功,若是不成,也可爲趨炎附勢之道。申吳縣自以爲聰明,操此術以愚天下久矣,羅某就算不要這烏紗帽,也要在今日爲天下揭露此賊嘴臉。”

聽羅大紘之言,衆科臣有的暗暗叫好,有的則是面上全無血色,有的則爲羅大紘的慷慨陳詞公然鼓掌叫好。

而胡汝寧見事壓不住,頓時面無血色,只能任羅大紘如此。

事情遮掩不住,胡汝寧左思右想之下,當即離開六科廊往林延潮的府上而去。

卻說林延潮這近一個月來,都是稱疾在家。

這告病情由是‘氣怒攻心’以致於頭昏腦脹不能理事,故而向朝廷請求稱疾告歸。

林延潮這當然是假病,而朝中百官也知他爲何‘生病’。

自那日林延潮面聖出宮後那一句‘上官儀之事今日重演’,悄悄地在文武百官裡傳播開來。

衆官員們猜測(腦補)得都差不多,天子要召林延潮商議冊立東宮之事,結果爲鄭貴妃所阻擾,故而林延潮因此氣病在家。

有了此事後,朝堂上官員們紛紛來林延潮府邸探病,對於他們的打算,林延潮當然明白。

林延潮對於當日宮裡的事是絕口不提,任他們一再詢問就是不說,知道從林延潮這裡打探不出具體細節,官員們也只好一起懇請林延潮繼續留在朝主持國事(好容易有個在國本事上正面剛的,可不能讓他跑了)。

林延潮則表示再看看。

至於內閣那邊態度卻截然相反,面對林延潮稱疾,立即下文同意,禮部的事改由左侍郎黃鳳翔暫署。

對於內閣的態度林延潮當然是明白,有的人總是巴不得自己趕緊走人,眼見出了這樣的事,他們就巴不得落井下石。

得罪了鄭貴妃,也就是得罪了天子的枕邊人,如此林延潮還有什麼好果子吃,天子對鄭貴妃的寵愛天下皆知,走人絕對是遲早的事。

當然不僅內閣裡有人如此認爲,不少官員也是認爲林延潮這一次恐怕真的是要走了。

在家中’養病’的林延潮,索性每日陪伴妻兒讀書寫字,至於官員求見能見他也儘量見。

他的門生們對於他這時候求去不是很理解,林延潮官怎麼當得越大,就越是求去,受不了一點委屈,畢竟剛任禮部尚書才半年多。

林延潮此舉也是明朝大臣的尿性,論求去申時行當國以來上了三十多疏要求走人,僅今年就上了十餘疏,但現在仍是好好在位子上。

林延潮在這個時候稱病,一來在廷議中被許國,石星聯手壓得毫無伸展的餘地。

二來等局勢變幻。

自己這一次公然跳反,與鄭貴妃扯破臉,等於將來是站在了太子,以及清議的一邊。但對於皇帝而言,等於讓禍水東引,將不冊立太子的鍋讓鄭貴妃來背上。

就如同武則天假意要將皇位傳給武三思如出一轍。

等朝野輿論將對東宮未冊立的不滿從天子轉過鄭貴妃身上時,天子就知道感激誰了。

但這時候林延潮還是先避避風頭再說。

果真到了數日前,天子派中官來林延潮府上探視,就是看他病好了沒有。

林延潮得中官探望後,內閣立即就明白了天子的意思,當即請林延潮回衙視事。

林延潮已是同意了,稱自己願意帶病上崗,繼續報效朝廷。

林延潮才答允沒兩日,胡汝寧急匆匆地趕到他的府上,然後將羅大紘之事告訴了林延潮。

林延潮聞言是吃了一驚,他以爲自己將鄭貴妃拿出來,申時行即不會因冊立東宮的事背鍋,哪裡知道這一份從宮裡泄露出來的密揭,導致申時行政治生涯最大危機。

據胡汝寧說,當時內閣將密揭給禮科時是混在公文中傳過去,許國並不在閣。

但林延潮覺得此事十有八九就是許國乾的。

天子不滿意許國這一次上疏,所以將申時行的密揭送回內閣讓許國看看,讓他向即將成爲前任的首輔學學如何輔佐天子,天子與閣臣之間的密揭往來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次輔許國在天子的允許下看首輔申時行的密揭也不是不行。

但是天子並沒有讓許國把密揭發六科啊!

這完全是自作主張,而不是失誤。

這就是掀蓋子了。

林延潮聽了胡汝寧的稟告,踱步了一陣。

胡汝寧道:“大宗伯,你看相爺的聲譽就在此刻,不知還有沒有挽回的餘地?若此密揭公開後果不堪設想!”

林延潮搖了搖頭道:“羅大紘已是說了出去,如何能人說出去的話再收回來。此事是按不下了。”

“那當如何是好?此事出在禮科,我又如何向相爺交代”胡汝寧長嘆一聲。。

林延潮想起了之前許國在天子面前打自己小報告的事,不由眼神一厲道:“此事是許次輔耍弄陰謀詭計,他想逼相爺立即致仕,然後取而代之。”

“不錯,自從相爺上疏致仕以來,他對相爺可是愈加不滿。只是還沒有扯破臉就是。”

林延潮道:“爲今之計要想扳回這一程,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由你上疏彈劾許國!”

“大宗伯?”

林延潮站起身來,手按其肩道:“我知彈劾大臣,必反受其責的道理,但此事我會在背後給你撐腰。”

“再說你不上疏如何向相爺證明你的清白。”

胡汝寧由起初的慌張過後,終於有所決斷道:“下官爲官至今深受相爺的大恩,眼下也是報答的時候了,大宗伯要我怎麼上疏彈劾?”

林延潮聞言笑了笑。

次日,禮科給事中羅大紘彈劾申時行首尾兩端,而禮科都給事中胡汝寧則上疏彈劾次輔許國。

首輔次輔同一天遭到彈劾,也是少有的事。

胡汝寧彈劾許國與‘首臣時行不協,彼此相伐,以密揭抄發六科爲排擠。’

二疏上後,申時行,許國一併上疏求退。

申時行上疏當然繼續請求致仕,天子好生安慰了幾句,並將羅大紘貶官雜職遠方,永不升遷。

而許國上疏求去同時說自己與申時行並沒有半點不和,而且關係好着呢。對於密揭發往六科的事,他親口承認了,他說自己給申時行署名的,但當時申時行在生病,自己怕耽誤明年冊立國本,所以不經詢問先給他署名了,以免錯過冊立太子的時期。至於他將密揭發往六科,也是認爲國本的事,天下都關心很久了,把這件事公開來說也沒什麼不正常的。

聽許國如此直白的承認,天子也很有意思當即在批覆中回到,卿之忠誠直亮,遇事則言,不存形跡,朕早已知道了,先留在內閣輔事吧,國家現在還缺不了你。

明眼人看出,對於申時行的彈劾,天子是重責貶官羅大紘。

而對於胡汝寧彈劾許國,天子是一點也沒怪他。天子心底對於兩位首輔的態度不同,滿朝官員也是知道了。

Ps:明日有更。

八百六十五章 去開封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貢道第四百零三章 圍門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第一百二十三章 府試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九百七十九章 面聖第四十四章 林誠以的推薦四百八十七章 這就非常尷尬了第兩百五十六章 虎狼對弱雞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九百一十五章 送信四百五十五章 道賀第三百二十九章 待定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辭官歸裡一千六十五章 借刀殺人之計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識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九百三十九章 兩害相權第兩百四十九章 錦衣衛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龍山大捷六百五十五章 廷議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解鈴六百九十六章 行賄七百三十七章 飯局第兩百九十章 貢院七百四十二章 君臣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四百四十八章 李三才一千零八章 考官人選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一千三百零三章 銀印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四百六十九章 潘季馴七百九十八章 欽差來了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盛世與危機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九百一十六章 文華殿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言九百三十六章 聰哥?六百六十一章 陛下聖諭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五百九十六章 與首輔同行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九百八十一章 國策第一百八十八章 做事很有分寸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宣麻拜相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海漕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第兩百七十三章 名聲在外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運六百七十七章 插一腳第七十三章 講會第一百一十八章 門路八百一十三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八百五十二章 桃李天下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海漕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紅顏知己第兩百七十章 船託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中華有爲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戰影響四百九十四章 對錯七百四十四章 天下爲公疏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八百零八章 威壓一府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五百五十章 私問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第三百四十章 御街誇官(第一更)第一百二十章 南園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
八百六十五章 去開封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貢道第四百零三章 圍門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第一百二十三章 府試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九百七十九章 面聖第四十四章 林誠以的推薦四百八十七章 這就非常尷尬了第兩百五十六章 虎狼對弱雞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九百一十五章 送信四百五十五章 道賀第三百二十九章 待定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辭官歸裡一千六十五章 借刀殺人之計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識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九百三十九章 兩害相權第兩百四十九章 錦衣衛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龍山大捷六百五十五章 廷議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解鈴六百九十六章 行賄七百三十七章 飯局第兩百九十章 貢院七百四十二章 君臣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四百四十八章 李三才一千零八章 考官人選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一千三百零三章 銀印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四百六十九章 潘季馴七百九十八章 欽差來了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盛世與危機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九百一十六章 文華殿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言九百三十六章 聰哥?六百六十一章 陛下聖諭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五百九十六章 與首輔同行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九百八十一章 國策第一百八十八章 做事很有分寸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宣麻拜相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海漕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第兩百七十三章 名聲在外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運六百七十七章 插一腳第七十三章 講會第一百一十八章 門路八百一十三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八百五十二章 桃李天下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海漕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紅顏知己第兩百七十章 船託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中華有爲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戰影響四百九十四章 對錯七百四十四章 天下爲公疏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八百零八章 威壓一府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五百五十章 私問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第三百四十章 御街誇官(第一更)第一百二十章 南園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