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道統

.次日,林延潮從號舍起牀,發覺天已是開始冷了許多,不知不覺他已在書院求學一個月了。

閩地氣候很暖,又是近海,一般這個緯度,除了冬天很少會下雪,不過眼下是小冰河期,入了冬後,氣候還是驟寒了下來,聽同窗說前幾日近郊的山裡下了場小雪。

山裡下雪,說明氣候已快降到零度了,林延潮起牀後又加了一件厚衣,整好衣裳去號舍旁的水缸打了盆水,拿着昨夜泡好的楊柳枝蘸上牙藥揩齒,然後洗臉,水打着臉上是冰涼刺骨的。

冬日晝短夜長,外頭天還矇矇亮着,號舍裡的同寢已是背上書袋,三三兩兩地朝外舍走去。

林延潮走到外舍前,見了同窗大部分已是穿上了冬衣,而書屋前兩株寒梅已是吐蕊,看來馬上就要迎着寒風綻放了,真不愧是歲寒三友。

這兩株梅樹與外舍同窗們朝夕相伴,眼見要開花,衆同窗們都是駐足在旁。

直到膳夫送來了早點,同窗們這才紛紛回到書屋裡。林延潮也是駐足一陣,讓後邁步走進了書屋。

不久林燎到了書屋,直接講論語。

四書裡孟子最難,論語地位最高,記載是孔子和他弟子言行。

自五四運動喊起‘打倒孔家店’的口號來,孔子地位在林延潮這一代不少八零後眼底,已是史書上隨便一老頭差不多。但在林延潮現在這時代,孔夫子可是讀書人的精神領袖,尊爲至聖先師。

讀論語裡最有名即是滿篇,子曰。子是對老師尊稱,論語成書於曾子門人,所以整篇裡即孔,曾二人以子稱呼。

林燎講論語前,語氣中對論語極爲推崇,告誡子弟:“你們看論語孟子,要熟讀玩味。將聖人言語切己,不可只作一場話說。人只看得二書切己,終身獲益。”

然後林燎又說了自己讀論語心得:“我自七八歲發矇讀論語,當時已曉文義,但年紀越長,讀之愈久,越覺意味深長。”

接着又聯繫之前教的孟子,和論語比較,林燎道:“孔子言語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語句句是事實,汝等要記住。”

林燎這一番話,深入淺出,恰好將讀論語的重要道出,符合書院以讀書育人爲主,舉業爲末流的精神。

林延潮在下面正襟危坐,知道今日要教論語頭兩篇,林延潮早是溫習過了,在穿越前他就看過南懷瑾的《論語別裁》,對論語並不陌生,不過當時對於他說,既畏懼古文的生澀,又不肯看滿街披着論語外皮,實在賣心靈雞湯的書,故而選這本國學大師的書來看。

那時他對國學不過稍有興趣,但沒料到穿越後,國學成了他衣食所來。

來書院前,他買過《論語註疏》,有向老夫子請教過,這一次正好拿來和朱子注的《論語章句》相互印證。說完好一通話後,林燎纔開始教論語第一篇《學而》。朱子集註裡說,稱這一篇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

林燎在上面講書,林延潮在下面一字不漏的聽着,手裡筆頭也是不停。

天氣有些寒,林延潮手有些僵,不時得搓一下手,記講義的速度也是慢了下來,一旁研好了的墨,一會兒就冷凝了,又得再添水化開。

但即便如此,林延潮讀書的專注之意,卻絲毫未減。見到這一幕,連一旁其他弟子也不得不佩服林延潮求學的認真。

陳行貴看着林延潮的背影,在那琢磨着。

在外舍裡,陳行貴在衆多二代中,算是背景深厚。他家裡直系裡雖沒有高官,但遠親裡有出過都御史,雲南巡撫,這樣一地方伯的大人物。到了他父親一代,成了閩浙豪族,作的是海上生意,知道其中底細的,就是知道他家的錢如淌海水似多了。

讀書並不重要,他又不似寒門子弟只有進學一條出路,就算不中秀才,也沒什麼。

陳行貴來書院讀書後,他也並不打算真靠讀書進學,是本着廣交朋友的打算,有價值的人就結交,沒價值的,也不拒交,這些人將來都可以是他家裡的阻力。他不以錢財疏通,但依舊在外舍里人緣極好,很有幾分號召力。

對於林延潮,他一直覺得這少年不同於他人,眼下也是從心底從可以觀察,拉昇至可以結交的地步。

到了課末,林延潮將林燎講的《學而》和《爲政》兩篇,一併背下。論語二十篇,林燎準備用十天來講,然後各用兩天講《大學》,《中庸》。

大學之重,不用多提。讀說中庸,中庸乃《禮記》一篇,爲子思所作。

序論裡說,堯傳位給舜時,傳授了‘允執厥中’一言,這句話去過故宮的人,都知道。

舜傳禹時,將四字添爲十六字,合起來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堯本一句話已是夠了,舜多添了三句,就讓堯這一句淺顯,讓天下人容易明白。

十六字即理學推崇儒家心傳,先王之學,聖人之教盡在這十六字裡。

至於道盡先王之學的,十六字心傳,千百年來已經有無數讀書人嘗試着解釋,但林延潮覺得朱熹說得很到位了。朱熹道,雖上智不能無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雖下愚不能無道心。二者雜於方寸之間,而不知所以治之,則危者愈危,微者愈微。

林延潮聽林燎講完中庸一書,深感真是獲益匪淺。只是可惜林燎只是講了兩日,否則從中間的體悟會更多。

論語,中庸,大學讀完這是上半月的課程,期間有一件事,就是冬至。

在古代冬至的重要,不亞於歲末。

在過冬至節時,書院弟子還是着實熱鬧了一把。在民間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這一天皇帝要親自舉行郊祭,即祭天,百官要進表朝賀。在百姓家裡則是要祭祖,百姓不管有錢沒錢,就算借錢都要過節,置辦祭品。

而書院間,則是拜聖壽,也就是給孔夫子拜壽,釋菜先師。林垠,林燎領着書院弟子們拜祭了先拜孔聖。

孔子是至聖先師,當然要先拜,冬至普通人家祭祖,讀書人祭孔,其隆重之禮不亞於孔誕。

林延潮在祭孔時,不由想起,後來朱熹,以及其弟子以十六字心傳,來宣揚道統,認爲道統猶如天道,傳承自有脈絡,聖聖相承。

先王之學,堯傳舜,舜傳禹,禹傳湯,堯舜禹湯是口耳相傳。而數百年之後,先王之學,又有周繼承,湯傳周文王,武王,文,武王傳周公,周公傳孔子,但間隔太久,於是只能以心傳心,類似於走心的說法。

周公後,春秋戰國禮崩樂壞,周天子治統不保,孔子的魯國乃周公封地,孔子承周公的道統應運而出。

這點林延潮剛學的論語很有體會,孔子說過,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又說過,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孔子拜後,林垠,林燎引得弟子再拜亞聖孟子。

孟子曰,由孔子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去聖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也。此言以孔子傳人自居。

孔孟之後儒學所傳何人?

韓愈推崇楊雄,說他可繼儒家道統,可書生們不買賬了。楊雄改仕王莽,此乃失節,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罵是楊雄是小人之儒。

山長林垠拜完孟子,下面拜得則是周敦頤。周敦頤之學上承孔孟,下啓程朱。

之後是二程,程頤贊其兄程顥,周公歿,聖人之道不行;孟軻死,聖人之學不傳……蓋自孟子以後,一人而已。

二程拜完拜張載,張載有言,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張載拜完最後則是朱熹,朱熹有言,自是以來,聖聖相承。

這一條線下來,就是理學推崇的道統,孔孟之道,周、程、張子繼之;周、程、張子之道,朱子又繼之。

拜完諸子時,衆弟子們感受到這莊重氣氛,也不由身心受到了一番陶冶。林延潮走出齋舍,心想這道統說,看起來逼格很高,很能給自己長臉,但總覺得有些抱古人大腿的感覺。

下面弟子以全禮拜先生,同窗互拜,這纔算完畢。在沒什麼娛樂的古代,過節相當於最大的娛樂了。書院弟子們都是喜洋洋的,沒有每日讀書時的苦悶,顯出了一些年輕人的朝氣。

晚上書院也是置辦宴席,按照習俗,冬至這一天,北人吃混沌,南人吃湯圓,而閩地呢,卻是吃米時,也就是餈。據說吃了米時可以時來運轉,給人添運,對於讀書人來說,也是討好好彩頭,希望朔望課能考個不錯的成績。

四百五十二章 升官啦第三百九十一章 君子之爭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七百五十一章 十三太保五百二十三章 談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琉球三十六姓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政柄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四百五十四章 糟糠之妻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九百三十九章 兩害相權七百五十四章 首輔(謝豪豬tyz書友盟主)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六百一十章 拿人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四百六十九章 潘季馴四百七十八章 足以心安第三百三十四章金殿傳臚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九百零四章 榜樣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千兩百三十章 王太倉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第一百四十一章 校對閒草集四百九十四章 對錯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田問舍(一更)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六百八十九章 潘晟被免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一千八十六章 琉球攻略六百零一章 文章華國五百五十四章 耍賴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五百二十三章 談心一千兩百九十章 請走四百九十七章 欽差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第三百一十四章 傳言八百一十三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一千九十章 自立門戶八百七十二章 林司馬之功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四十七章 面試第三十一章 敢要多少?六百四十章 天子心意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一千七十一章 活在狗身上了第兩百一十四章 放榜了(一更)八百八十七章 殺棋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四百五十七章 感激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七百二十八章 萬事不難(第二更,求月票)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俘虜八百三十章 清官狗官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一千二十六章 秋夜讀書五百一十章 恭敬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負少年時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一石二鳥七百六十六章 張府(二合一)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爲宰相一千一百五十章 修身齊家六百八十六章 上座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官知錯了第一百六十章 大辦酒席(一更)一千四十一章 上下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從道不從君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七百九十一章 圍攻府城第六十六章 燕可伐與九百八十五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八百二十章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一千八十五章 濟世之才四百六十七章 世兄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盛世與危機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九百四十三章 重考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家宴一千八十八章 青松翠柏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五百三十五章 再至相府第三百八十章 幫朋友一把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五百零四章 當年同窗第兩百五十五章 書院之難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稚繩怎麼看?
四百五十二章 升官啦第三百九十一章 君子之爭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七百五十一章 十三太保五百二十三章 談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琉球三十六姓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政柄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致仕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四百五十四章 糟糠之妻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九百三十九章 兩害相權七百五十四章 首輔(謝豪豬tyz書友盟主)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六百一十章 拿人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四百六十九章 潘季馴四百七十八章 足以心安第三百三十四章金殿傳臚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九百零四章 榜樣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千兩百三十章 王太倉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第一百四十一章 校對閒草集四百九十四章 對錯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田問舍(一更)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六百八十九章 潘晟被免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一千八十六章 琉球攻略六百零一章 文章華國五百五十四章 耍賴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五百二十三章 談心一千兩百九十章 請走四百九十七章 欽差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第三百一十四章 傳言八百一十三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一千九十章 自立門戶八百七十二章 林司馬之功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四十七章 面試第三十一章 敢要多少?六百四十章 天子心意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一千七十一章 活在狗身上了第兩百一十四章 放榜了(一更)八百八十七章 殺棋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四百五十七章 感激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七百二十八章 萬事不難(第二更,求月票)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俘虜八百三十章 清官狗官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一千二十六章 秋夜讀書五百一十章 恭敬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不負少年時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一石二鳥七百六十六章 張府(二合一)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爲宰相一千一百五十章 修身齊家六百八十六章 上座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官知錯了第一百六十章 大辦酒席(一更)一千四十一章 上下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從道不從君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七百九十一章 圍攻府城第六十六章 燕可伐與九百八十五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八百二十章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一千八十五章 濟世之才四百六十七章 世兄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盛世與危機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九百四十三章 重考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家宴一千八十八章 青松翠柏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五百三十五章 再至相府第三百八十章 幫朋友一把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五百零四章 當年同窗第兩百五十五章 書院之難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稚繩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