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四十一章 述劍(兩更合一更)

決心下的容易,但要作卻是千難萬難。

奏章寫完,吹乾墨跡,林延潮對着桌案,整整坐了一夜,從天黑至天明。

林延潮目光凝於火燭之上,一夜水米未盡,不知不覺窗外天色淺白。

狀元及第以來,林延潮深知憑皇帝的信任,再抱緊申時行的大腿,一步一步在官場上升遷,十幾年後就算比不上申時行,但也能與朱賡比肩。

只要自己能沉下心來,學得申時行,朱賡那一手韜光養晦的功夫。

但做官,難也難在韜光養晦上。

多磕頭,少說話是能做大官,但林延潮的志向是修齊治平,而不是修身,齊家,做大官。

林延潮合上奏章,這也許是自己爲官最後一封奏章了。

天色將明,林延潮沒有半點睡意,倒不如於書房裡踱步,一擡頭正見一副字。

這是當年顏鈞送給自己的《泛海》一詩,乃王艮,王心齋所書。林延潮敬重顏鈞當初對自己的指點之恩,回去後珍而重之地將這幅字裱好。

讀書時,林延潮將朱熹的《泛舟》掛在書房裡勵學。但爲官後,卻將壁上之詩換作了這首《泛海》,每日都要讀來數遍磨志。

林延潮仰頭將此詩反覆唸了數遍,轉頭去見一旁劍匣。

林延潮抽劍出匣,頓時滿室寒光。

林延潮不由以袖撫劍,燭火映着寒光。林延潮目視劍刃,自顧道,今日並非是泛海,而是述劍。

何爲述劍?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似君,誰爲不平事!

讀此詩句,頓覺氣不能平。

“來人!”

林延潮一聲道。

書屋外,陳濟川推門而入,他在外已是侯了一夜。

“取我新作的官袍來!”

陳濟川應了一聲,當下捧起六品鷺鷥補子官服給林延潮。

林延潮更衣完畢後,將奏章納在袖中,如挾劍而行般走出屋外。

林延潮頓住屋前,仰起頭看了一會天邊的魚肚白,然後低頭一彈官袍,笑道:“新作的,不穿可惜了。”

陳濟川知林延潮決心已下,當下道:“請老爺吩咐。”

林延潮點頭道::“備車去通政司!”

通政司門口,立有不少御史,科道,都是來投奏章的。

不少官員也見到林延潮。

衆官員心底揣測,林延潮乃天子近臣,所言隨時可以上抵天聽,什麼事還需來通政司來投帖,這不是繞彎子嗎。

唯一可能就是彈劾官員的奏章,這也是,聽聞張居正當國時,與林延潮素來不和。

眼下林延潮窺測聖意,來此落井下石也是理所當然嘛,破鼓總有萬人捶嘛。現在的朝臣們總是要踩張居正一把,來顯得與他劃清界限。

那麼林延潮通過彈劾張黨官員,來獲得名望,也是理所當然。

官員議論了幾句。

林延潮將奏章上通政司後,即行離開。

通政司的屬吏將林延潮的文章帶入衙屬中,幾位通政司的官員聽說是林延潮的文章後,都是露出了翹首以待的神情。

上一次林延潮來通政司遞《自陳表》一書,被通政使倪萬光贊爲僅次於《出師表》,《陳情表》,《祭十二郎文》後天下第四至文。

眼下林延潮這封奏章一上,大家都是笑道,林三元這等文宗,不知又寫出什麼華國文章來?

立即有官員將林延潮遞上的奏章節寫副本。

這名抄錄的官員拿起林延潮的奏章,讀未三句,失聲呀了一句,手中沾滿墨汁的羊毫筆掉落在地。

另一名對錄的官員,見對方這般神情,不由好笑,當下接過奏章來讀之。這官員讀了不過三分之一,額上汗如雨下,捧着奏章的雙手竟不由自主的顫抖起來。

其餘通政司的官員,見這兩名官員的神情,連忙趕來讀此奏章,結果各個面無血色。

當下一人起身厲喝。

“快,立即稟告司長,通參。”

“先不要發六科廊傳抄。”

“此事不能壓,也壓不住。”

“那總要想想辦法。”

“此奏章一上,不說林三元了,恐怕連我通政司,也一併遭殃。”

通政司衆官員都是驚呼。有人側目,有人驚懼,有人含淚。

“朝堂上要出大事了,這是要把天給捅個窟窿啊。”

“若非我有妻兒老小,吾當在此奏疏末附名!”

“慎言,你不要命了。”

“林三元,此乃以卵擊石!”

“不,此敢爲天下先!”

因一封奏章,通政司裡,官員們亂成一片。

文淵閣中。

張四維坐在寬椅上,神情疲倦,以手指捏着眉心。

這一個月來,言官奏章交遞攻訐,他左支右絀,實已是精疲力竭。

前一段其弟張四教來家信,說老父病重的消息。

張四維的父親張允齡,當年用一輛小車,從山東河南買糧運糧兌鹽引,換來了張家今日的基業

張四維聽聞老父病重,念起了年少時進京趕考時,父弟在黃河渡口相送。

張四維坐在孤舟上,一別千里,誰料科舉得意,中進士選翰林,父親又與兵部尚書王崇古,內閣大學士馬自強兩家聯姻,壟斷整個山西的鹽業,張家更進一步。

想起父親對張家一生的貢獻,張四維忍不住唏噓。

若是張允齡真的病重,那麼自己身爲首輔要返回守制,按律制需二十七個月。不去不行,張四維沒有張居正這麼大的膽子,敢於奪情。

若張四維自己這一去,這首輔當由申時行來替補。

申時行是個敦厚之人,任首輔後不會清算自己。何況自己任首輔日淺,也沒什麼把柄好讓人抓,退下去正好將這爛攤子丟給申時行。自己沒有張居正,以身當國的氣魄,所以首輔這位子就燙屁股。

想到這裡,張四維仰頭望着窗外硃紅色的宮牆,然後無可奈何地笑了笑。

“相爺,相爺,出大事了!”董中書一臉驚慌地進入值房。

張四維厭倦地道:“何事?”

董中書牙齒輕顫道:“方纔通政使倪萬光,送來這一奏章抄本,是由林延潮所遞。”

張四維返身道:“什麼?”

董中書將奏章遞給張四維。

連張四維這等城府深沉,喜怒不形於色之輩,見了這封奏章後,當堂吸了一口涼氣。

張四維將奏章用手壓案上急聲道:“立即命倪萬光扣下此奏章,不可遞於聖上,太后!”

“晚了,林延潮在通政司投完奏章,回頭又去會極門又遞一本,此時奏章已在文書房了。”

“什麼,”張四維頓覺山嶽壓在身上,他踱步細思了一陣道:“林延潮,這是要拉我與申吳縣下水啊!他怎敢肯定老夫會履行承諾,擬旨保他?”

董中書哼了一聲道:“不錯,相爺若不保他,這奏章一上,林延潮輕則下獄,重則流放充軍。幸好,本朝已是許久沒殺士大夫了。”

張四維搖搖頭道:“難說,此奏疏可比當年海瑞,楊繼盛……”

說着張四維持奏疏讀起:“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侍講臣林延潮謹奏;天下爲公,立君爲民,臣以死諫君二事……”

張四維讀之數句彈章道:“文不爲心聲,矯飾爾,此文字字如鐵,一一垂丹青,真雄才,真雄才!”

董中書道:“可越是如此越是攻心,天子,太后必然震怒。相爺,要三思啊。”

張四維沒有說話,而是擺了擺手示意董中書不要說話。

三思之後,張四維向董中書問道:“以你觀看林宗海是何人?是否是不要命了,敢以死諫君之臣?”

董中書聞言也是仔細思考,當下道:“與他共事數年,以我觀林宗海爲人,其擅長於謀事,亦工於謀身,不似能作出此死諫之事的人來。”

張四維合掌,鬆了口氣道:“正是如此了。”

張四維目光一轉問道:“申時行來值房了?”

“申閣老似剛剛到。”

張四維從案頭上拿起官帽戴上,吩咐道:“隨本輔去見他。”

董中書聞言一驚,張四維位在申時行之上,哪有首輔屈尊去次輔值房的道理。

董中書要勸但見張四維已是毫不猶豫,離開值房。

慈寧宮。

宮女將垂珠簾放下後,皆退了出去。

恭妃,鄭嬪數位嬪妃恭敬地侍立在李太后左右。

李太后手剝着念珠笑着道:“哀家虔誠禮佛,茹素多年,一直都是淡泊養生。雖值五十大壽,但也不想大肆操辦。你們也不必太操心,似以往那般就好了。”

近來十分得皇帝寵愛的鄭嬪笑着道:“母后爲陛下操持半輩子,如今四海昇平,百姓安居樂業,這都是母后弼成之功啊。母后身在後宮安詳清福,這五十華壽當好好辦纔是,否則不是辜負了四海臣民對你仰戴之情嗎?”

鄭嬪說完,李太后指了指鄭嬪,笑着道:“就你會說話,哄我這老太太歡喜。”

鄭嬪嬌笑道:“母后,嬪妾哪有哄你,句句都是心底話。”

衆嬪妃們聽了都是應景地笑着。

倒是太后身旁幾位老嬤嬤,卻是看出,衆嬪妃們都是看太后的臉色行事,鄭嬪表現過於操切了,如此反而不得太后之喜。

“恭妃,你有什麼看法?”

聽太后一問,坐下下首的恭妃有幾分緊張,連忙道:“母后,臣妾聽衆姐姐的就是。”

李太后見恭妃仍是一副見不得大場面的樣子,心底卻沒不喜,她與恭妃當初都是皇帝身旁的宮女出身,對她怎麼都有一份憐惜之意,何況她還生了皇長孫。

李太后笑着道:“你封妃有些日子,不必事事如此謹小慎微。”

“臣妾謹記母后教誨。”

鄭嬪,恭妃說完,衆嬪妃們繼續討好着李太后,變着法哄着她高興。

李太后滿臉慈祥,自也樂見得嬪妃們在自己面前邀寵。

宮女奉上茶,李太后呷了一口,眉頭輕皺道:“濃。”

宮女依言端下。

就在這時,一名太監神色慌張地走入殿來,在李太后身後的嬤嬤說了幾句,然後遞上了一奏本。

這嬤嬤將奏本給李太后送去。

李太后本不以爲然,但看了幾眼臉色就變了,接着……

“太后!”

“太后!”

幾名嬤嬤上前攙扶。

卻見李太后手持奏本,顫抖道:“亂臣……亂臣賊子!亂臣賊子!”

衆嬪妃們幾時見李太后氣成這等樣子,一併呼道:“母后!母后!”

但見奏章從手中掉落在地,李太后身子一搖晃,直挺挺地摔倒在塌上。

“不好。”

“太后暈過去了。”

“快,宣太醫,太醫!”

而身在皇極殿的小皇帝從龍椅上,霍然站起身來道:“來人,來人!”

張鯨,張誠,高淮等十幾個親信太監見小皇帝龍顏大怒,都是嚇得渾身顫抖道:“萬歲爺息怒,萬歲爺息怒,有什麼事吩咐奴才,千萬彆氣壞了身子啊。”

啪!

小皇帝將奏章擲在案上,臉色鐵青地道:“張鯨立即率錦衣衛將林延潮拿下,傳令封鎖九城,不要此賊子跑了!”

幾十名太監在中極殿裡跪了一地,他們幾時見過天子發此盛怒。

天子之怒,血流千里。

林延潮就是吃了一百個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如此啊!

“林延潮?”張鯨一愕。

“朕再與你說一遍,日講起居官林延潮!”最後林延潮三字,一字一字從小皇帝口中崩出。

“是,奴才這就去。”

“滾!”

小皇帝暴怒之下,張鯨嚇得三魂六魄丟了一半,倉皇離殿。

但見張鯨出門還未幾步,卻又轉回來。

小皇帝怒道:“張鯨……”

張鯨未等皇帝說完立即跪下道:“陛下,林延潮就在殿外。”

“什麼?”小皇帝一愕。

張鯨道:“陛下,林延潮沒有走,在左順門求見。”

小皇帝聞言不由肅容。

會極門前的廣場一絲風也沒有。

六十年的,一名官員就是在這門前對百官喊道:“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

是日,兩百餘文官此,撼門痛哭,死節力諫!

明代士丈夫之士風,錚錚如此。

但天子命錦衣衛廷杖,十七人被打死,從此衣冠喪氣。

在內侍指引下,林延潮跨過會極門,身後二十餘名大漢將軍押陣。

一反諫臣的慷慨激昂,林延潮這一刻反是容色平靜,神情肅穆。

五百六十八章 國書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仁不讓了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真香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換個惡人來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來了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第兩百七十九章 初次見面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六百一十八章 我就是林延潮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五百四十九章 單獨召見一千四十二章 出乎意料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換個惡人來一千五十一章 最後一步九百五十二章 林延潮設宴八百七十章 能得卓異嗎(二合一)七百零八章 懸魚(第二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戲弄(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讀書等身算什麼五百七十章 賞賜第十八章 傳道授業(第二更)九百六十四章 內官外官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一千五十二章 未來方向六百四十五章 發來賀電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六百零七章 怒起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推舉一千兩百零六章 談判交換第十三章 大宗師按臨了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第七十二章 恩公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第兩百五十一章 家事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七百零七章 封爵之議九百一十六章 文華殿九百六十章 官吏七百八十一章 內應第一百七十七章 翻案(一更)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八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尤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夥伴的進步六百八十六章 上座五百九十一章 甩鍋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第一百七十章 衣錦還鄉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六百二十二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千三百零八章 宰一刀一千四十一章 上下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第六十七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五百四十二章 考題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第十三章 大宗師按臨了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第兩百三十九章 席間運籌(二更)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七百二十三章 疑雲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七百六十八章 救人(二合一)七百七十三章 親民官(第二更)九百四十八章 趙老爺子(謝愛啊書友的盟主)四百八十一章 喜還是不喜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東事第三百七十八章 力諫張居正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奏對一千六十七章 堪任資格五百零七章 家宴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夥伴的進步四百九十七章 欽差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五百三十章 回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五百六十八章 國書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第三百八十八章 當仁不讓了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真香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換個惡人來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來了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第兩百七十九章 初次見面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六百一十八章 我就是林延潮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五百四十九章 單獨召見一千四十二章 出乎意料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換個惡人來一千五十一章 最後一步九百五十二章 林延潮設宴八百七十章 能得卓異嗎(二合一)七百零八章 懸魚(第二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戲弄(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讀書等身算什麼五百七十章 賞賜第十八章 傳道授業(第二更)九百六十四章 內官外官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一千五十二章 未來方向六百四十五章 發來賀電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六百零七章 怒起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推舉一千兩百零六章 談判交換第十三章 大宗師按臨了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第七十二章 恩公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第兩百五十一章 家事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七百零七章 封爵之議九百一十六章 文華殿九百六十章 官吏七百八十一章 內應第一百七十七章 翻案(一更)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八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尤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夥伴的進步六百八十六章 上座五百九十一章 甩鍋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八百一十四章 視察河工第一百七十章 衣錦還鄉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六百二十二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千三百零八章 宰一刀一千四十一章 上下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第六十七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五百四十二章 考題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第十三章 大宗師按臨了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第兩百三十九章 席間運籌(二更)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七百二十三章 疑雲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七百六十八章 救人(二合一)七百七十三章 親民官(第二更)九百四十八章 趙老爺子(謝愛啊書友的盟主)四百八十一章 喜還是不喜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東事第三百七十八章 力諫張居正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奏對一千六十七章 堪任資格五百零七章 家宴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夥伴的進步四百九十七章 欽差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五百三十章 回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