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六十章 官吏

面對林延潮的質問,陳行貴,張豪遠都是對視一眼。

林延潮言語也並非如何嚴厲,但陳行貴,張豪遠卻都是不寒而慄。方纔他們還在談笑正歡,但瞬間林延潮卻已沉下臉來。

陳行貴,張豪遠二人現在是心底發毛,林延潮不是那等得到權位後,六親不認的人,但卻會公事公辦。

林延潮沉聲問道:“農商錢莊在柘縣的掌櫃是何人?”

張豪遠道:“暫由我代管。”

“那你爲何不管一管賬?至少首尾掐住。”

張豪遠道:“是我的不周。”

“你任掌櫃也不短了,就算行事糊塗,爲何陳掌櫃不提醒?”

陳行貴道:“府臺,實不相瞞以往共事時,孫先生對我們二人多有照拂,而且他又是府臺最器重的師爺,故而豪遠雖當初覺得心底有不妥,但覺的此事看在孫先生的面子上就沒有計較。後來張掌櫃有知會我一聲,我初時心想,儘量捅到府臺那邊去,也沒說什麼。但後來缺口太大,我這纔來稟告府臺。”

“我與豪遠二人也有過錯,並非是孫先生一個人的事,還請府臺明察,我與豪遠都以爲孫先生必有苦衷。”

林延潮道:“你們確難逃其責。但我不明白,孫稚繩在我幕下辦事時,極爲穩重,爲何到了地方卻出此差池?此事我會召孫承宗來問一問。”

陳行貴,張豪遠對視一眼問道:“那河工款項,我們是不是還要再撥付給柘縣?”

林延潮道:“現在一切停住,不能因爲孫先生是本府曾經幕僚,就有所偏愛。其他各縣如何柘縣也是如何,公事公辦。”

陳行貴,張豪遠二人稱是離去後,林延潮踱步想了一陣,當下吩咐一旁的陳濟川道:“你立即去柘縣一趟,將此事查清楚後,再請孫先生過府一趟。”

陳濟川稱是後,當夜即去拓縣。

數日之後。

陳濟川與孫承宗一併來到歸德府。

林延潮見到孫承宗時,但見他穿着一件破舊的棉衣,臉色有些蠟黃,鬍子拉碴。

林延潮見孫承宗如此憔悴,當下坐在他的面前道:“聽說稚繩病了,讓你在柘縣多休息幾日,何必仍急着趕來?”

孫承宗撐着身子行禮參見,然後道:“孫某自知辦砸了事情,有負府臺重託,今日纔來請罪,實是太遲了。”

林延潮命人端一炭盆到孫承宗的身邊,讓他暖暖身子,又命人奉上飲子。

看着孫承宗臉上有幾分紅潤,林延潮方纔開口言道:“本府不是責怪你,只是你一向辦事極爲穩妥,怎麼這一次會出了這麼大的疏通,此實是我不能理解。”

孫承宗苦笑道:“是,孫某辦事糊塗,有負府臺所託,實在是難辭其咎。”

林延潮道:“稚繩,我問你。此事與柘縣李知縣有無關係?或者是其他什麼人插手了?”

孫承宗連忙道:“啓稟府臺,這打壩放淤的事,是孫某一人辦的,縣尊就是相信孫某,這纔將所有之事一手交託,是,孫某辜負了他。此事與其他任何人都是無關,都是孫某一人的過錯。”

“一人的過錯,你將所有都攬在身上?那你與本府說說你過錯何在?”

孫承宗沉吟了一陣然後道:“孫某以往在府中辦事時,託着府臺的名聲,上下官員,吏員對孫某都是客客氣氣,恭恭敬敬的,有什麼事看在府臺的面子上,他們也不會與孫某計較,故而孫某不免傲慢,以爲很多的事,都是一力成之,卻忘了在下不過是府臺的師爺緣故,他們並非尊敬孫某,而是尊敬府臺,他們知道府臺處事的手腕與辦事之精細,就算能瞞過孫某,也瞞不過府臺,所以在下能夠成事,都是託府臺之故。”

“而今孫某才知道紙上得來終覺淺,什麼事在衙門裡都是別人過一道手的,孫某隻要審覈一番即可,但真正辦事時,方方面面都要顧慮周全。到地方修壩治河,打壩放淤真正辦事時,方方面面都要顧及到。孫某運籌帷幄尚能成一二,但親自歷事決斷一切,卻並非孫某所長。”

“各縣之中,柘縣河工之務最重,淤地最多,府臺將如此重任交託給孫某,但孫某卻犯了紙上談兵的毛病,實在是有負府臺所託。”

孫承宗說的確實誠懇。

林延潮聽了半響,然後從桌旁取了賬本來,放在手中道:“你說是紙上談兵,以至於誤了河工之事,但是本府看了賬簿,就算是紙上談兵,最多也是修不成堤,但也不至於河工之費超支了一萬六千五百五十七兩。”

“一萬六千五百五十七兩?柘縣去年整個縣的稅賦加在一起還不夠相抵的,這多出的費用是怎麼回事?這虧空誰來填?”

孫承宗沉默了一陣道:“孫某慚愧。這一次在下特意向府臺謝罪,就算是傾家……”

“孫先生,你我相交一場,我怎麼會讓你到這個地步,但有些話,本府還是要替你問一問,”林延潮翻開賬本道,“本府看過你賬,也派人查過你的堤,你們拓縣所修的堤壩,都是好工好料,遠勝於其他各縣採買的工料。至於每段河堤所用都比其他縣多了三成之多。”

“比如老河口這一段堤坡,河工署下文此堤的規格修一丈高,半丈寬就好了。但你修了兩丈高,一丈寬。沒錯如此老河口的堤段,可成御百年一遇大水的堅堤,但如此用工用料,遠超本府其他各縣,那麼超支也是理所當然。”

孫承宗道:“府臺真是明察秋毫,孫某當初只想……”

林延潮道:“你只想給老百姓辦實事對嗎?所以不惜好工好料,都用在堤上,能用多少就用多少,還將險工之處都加高加厚,寧可有揹債的風險,也要一勞永逸永遠解決柘縣的河患?”

孫承宗道:“府臺明鑑,孫某確有此心,其實府臺早就下文給孫某,這一次疏河兼打壩淤田之事,以築壩淤田爲先,治河次之。是孫某貪心,自以爲能一舉兩得,將淤田與治河兼顧,所以不自量力,最後失了計較。”

林延潮搖了搖頭道:“你不是失了計較,你是將錢用的一文不剩剛剛好,這是你心底的打算,想用最少的錢幫老百姓辦最多的事,所以你更改了本府的初衷。”

“當然我想你一個人也無此把握,但下面給你修河的官吏,在給你打包票後,你方纔下的決心。”

孫承宗劇烈地咳了幾聲,然後道:“府臺沒有親自到地方,但卻對地方的事一清二楚。”

林延潮道:“一清二楚?不,還不僅如此,我想你此刻心底委屈,認爲是將好工好料都堆在堤上,而至費用超支,但本府卻認爲不僅僅是如此。”

孫承宗道:“孫某請府臺明示。”

林延潮搖了搖頭道:“當初你在河工署時,本府給各縣修河之費,都留有富裕,你知道這是爲何?各縣將工料錢拿來給本府題銷時,本府明面不說,但都允他們私下多報一成,你又知道這是爲何?”

孫承宗瞬間明白了什麼。

林延潮嘆道:“當時你有問過本府,本府不好與你明言。但現在論到你事功,你爲了將治河,淤田二事兼顧,將府裡下撥的經費,一文不多,一文不少都用上,算的恰到好處。這是你擔心下面官吏貪墨,故而嚴控預算,不肯留一點油水的緣故。”

孫承宗合上眼睛半響道:“府臺,是孫某沒有聽你當初之言,當初在下於各段河堤題估時,下面幾個監督修壩的胥吏,曾向孫某擔保修壩之費,比在下當初題估時還省三成。孫某當時質疑,但他們卻拍着胸脯向在下擔保,當時我爲了能夠省工就信了他們。”

“卻不知他們刻意估低之後,事後孫某查堤,卻發現按他如此根本修不成堤。當時在下以爲他們也是如孫某這般一心省工,故而疏忽少算了,事後沒有追究,還替他們擔保,最後以致工程超支。”

“事後孫某方覺得有些不對,但當初府臺再三與孫某交代,吏者,可用,但絕不可信,是孫某沒有放在心上。孫某以往依仗府臺聲威,在府裡行事順風順水,但自己行事卻沒有料到下面的胥吏絲毫不懼在下。”

陳濟川也是嘆息,此事是他查出來,向林延潮稟告的。

孫承宗在林延潮心底是如何地位,而且與他也十分交好,所以也是不由替他難過。

孫承宗以最省的工錢預估每段大堤,結果將那些胥吏的油水榨的乾乾淨淨。胥吏們就一併聯合起來整孫承宗,你不是要省錢多辦事嗎?

好,我們就順着你的意思,你要我們省兩成,我們給你報省三成,夠給你面子吧。事後孫承宗發現堤建不成,就算知道中了計,還沒辦法追究他們的責任,因爲這事的責任在孫承宗啊。所以孫承宗只能硬着頭皮追加預算,否則大壩根本修不好。

所以最後的結果,工程遠遠超出預算。孫承宗這教訓實在太大。

第三百三十二章 定三鼎甲第四章 叔侄定計一千兩百四十章 正氣七百二十四章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第一更,求月票)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盡力第二十六章 對薄公堂第一百八十八章 做事很有分寸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你變了一千零六章 國本第兩百八十五章 醉酒驚名士一千六十五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七百七十九章 樞臣風範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靠山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第兩百一十二章 可列經魁六百九十四章 難望項背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緣由四百九十四章 對錯五百七十章 賞賜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四百六十八章 姻緣六百零五章 無招勝有招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六百七十七章 插一腳五百二十七章 回鄉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參第三百四十七章 教誨七百九十章 對策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第四百一十一章 你就是太小心謹慎了八百六十七章 算計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四百六十章 幕客八百二十四章 河道來人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絕食一千三十八章 把柄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第兩百二十九章 何時會試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救兵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第兩百五十五章 書院之難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絕食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第四十一章 師之道八百四十九章 板子與戥子一千三百零五章 智囊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八百七十章 能得卓異嗎(二合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第四百三十五章 揀官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一千八十二章 見證歷史的一刻第四百三十六章 溫馨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第三百零三章 我是要磨礪你啊六百四十七章 得隴望蜀六百六十四章 直起居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八百七十章 能得卓異嗎(二合一)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五百九十一章 甩鍋第兩百一十八章 諸生的心情第四百零七章 顯擺顯擺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第兩百六十九章 乘船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第二十一章 謝老虎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戰影響五百三十章 回京一千零二章 朝堂就是名利場一千八十九章 申時行的故事七百七十三章 親民官(第二更)
第三百三十二章 定三鼎甲第四章 叔侄定計一千兩百四十章 正氣七百二十四章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第一更,求月票)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盡力第二十六章 對薄公堂第一百八十八章 做事很有分寸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你變了一千零六章 國本第兩百八十五章 醉酒驚名士一千六十五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兩百四十六章 初衷七百七十九章 樞臣風範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靠山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第兩百一十二章 可列經魁六百九十四章 難望項背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緣由四百九十四章 對錯五百七十章 賞賜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四百六十八章 姻緣六百零五章 無招勝有招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六百七十七章 插一腳五百二十七章 回鄉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參第三百四十七章 教誨七百九十章 對策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第四百一十一章 你就是太小心謹慎了八百六十七章 算計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四百六十章 幕客八百二十四章 河道來人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絕食一千三十八章 把柄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第兩百二十九章 何時會試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救兵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第兩百五十五章 書院之難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絕食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第四十一章 師之道八百四十九章 板子與戥子一千三百零五章 智囊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八百七十章 能得卓異嗎(二合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第四百三十五章 揀官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一千八十二章 見證歷史的一刻第四百三十六章 溫馨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第三百零三章 我是要磨礪你啊六百四十七章 得隴望蜀六百六十四章 直起居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八百七十章 能得卓異嗎(二合一)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五百九十一章 甩鍋第兩百一十八章 諸生的心情第四百零七章 顯擺顯擺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第兩百六十九章 乘船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第二十一章 謝老虎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戰影響五百三十章 回京一千零二章 朝堂就是名利場一千八十九章 申時行的故事七百七十三章 親民官(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