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四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一個月,朝堂上彈劾張居正的奏章多如牛毛。

彈劾奏章裡各等名目都有。

如說今日皇子誕生,加恩大臣,使居正在位,必進侯伯加九錫矣。

又說徐爵,馮保,張居正爲朝堂三兇,今日之徐爵,居正之子房,今日之馮保,居正之趙高。

很多都是風聞言事,都沒有實據,但歪理說得多了,自然成了真理。

都說三人成虎,世人皆謗,這時換誰都不免懷疑張居正的忠誠,更不用說是才親政不久的皇帝了。

衆言官的彈劾之下。小皇帝終於食言,不再追究張居正的詔書成爲一紙空話。

朝廷下詔張居正誣衊親藩,侵奪王墳府第,箝制言官,蔽塞朕聰。私佔廢遼地畝,假以丈量,庶希騷動海內。專權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

剝奪張居正文忠之諡號。

在清算張居正的大潮下,林延潮在作什麼呢?

在兩次日講上,林延潮主講之時,曾委婉地以史鑑今,甚至直言進諫請天子中止對張居正。

但小皇帝卻沒有聽進去,這日林延潮說得直接了一些,甚至小皇帝當場甩了臉色,拂袖離開了講堂。

林延潮,朱賡從文華殿而出。

朱賡即向林延潮勸道:“宗海,眼下陛下最忌諱朝臣在他面前提及太嶽先生的名號,你不但提及此事,竟還替他求情,這不是惹聖上不痛快嗎?”

“若非陛下念及你往日的情分,今日會於殿上斥責於你,甚至將你貶官。我倚老賣老勸你一句,謹言慎行,在宮裡能少說話就少說話,這纔是長保平安之道。”

林延潮看了朱賡一眼,近日朝局劇變,陳經邦致仕,陳思育下詔獄。

結果沈鯉晉禮部侍郎,添補陳經邦的空缺,而朱賡呢,則晉爲翰林院侍講學士兼掌院事,添補沈鯉的空缺。成爲爲翰林院掌院學士,既得清名人望,而且將來晉爲內閣大學士的希望,也就更大。

朱賡在翰林院十幾年,以庶吉士奮鬥至今日,將無數狀元,榜眼,探花踩在腳下。

這官當得越來越大,這其中有什麼訣竅?

林延潮可以替朱賡答這個問題,朱賡的爲官之道就是傳說中的‘但多磕頭,少說話耳‘。

但你若說朱賡是庸官?笑話,翰林院出身的官員,哪個是草包。而且朱賡對官場上運作,以及朝堂局勢判斷的功力,還要在無數官員之上。

朱賡這人明明如此有才華有野心,卻能低調內斂,這纔是他的本事。

林延潮道:“多謝金庭兄好意提醒,我有分寸。”

朱賡嘆道:“我也知你是替人奔走,但切記如何也不要把自己前途搭進去。你看閣老,尚書如何,哪個坐得長久的,唯有天子纔是萬年,故而你切不可失去聖眷。”

朱賡也算是好意替自己打算,以爲林延潮是在給申時行奔走。

林延潮道:“金庭兄,沒發覺近來陛下,經常取消經筵,日講嗎?而對我們臣子的態度也是愈加冷淡。特別是文忠公後,陛下親操大權以來,實是一日變似一日,以往我們侍直還能聽聞機密,現在陛下只信任張誠,張鯨了。”

朱賡道:“宗海慎言,張江陵被天子奪了諡號,不可再用文忠公稱呼了。你這一句話,被有心人傳到陛下耳裡,那可是欺君之罪。”

“至於你說的,我也明白以往在殿上,天子與我們還有幾句玩笑話,現在卻始終沉着臉,親切的話也不說。”

“朝堂上那麼多大臣對張江陵彈劾,最終害得還是我等文臣,以往陛下信任多年的太嶽先生都如此,又何況我們呢?眼下陛下對每個大臣都有猜疑之心,故而只信內宦,而不信文臣。”

林延潮聽了不由佩服,自己現在是身在局中,倒是不如朱賡旁觀者清,將皇帝的心意揣摩的十分明白。

林延潮不由道:“金庭兄真見事明白,幾日後,你就要去翰苑赴任了,沒人再能如金庭兄這般在御前提點在下了。”

朱賡哈哈一笑,就在這時但見一名官員急匆匆地奔至殿前,卻被太監們攔住。

這官員滿臉焦急地道:“歸德府有急情稟告陛下。”

太監懶洋洋地道:“陛下,正在休息,什麼事都等陛下醒了再說。”

這官員道:“這如何是好?求公公通融一二,下官實有緊急之事。”

“什麼緊急之事能比陛下歇息更重要,若是陛下震怒,怪罪下來,陛下要你的腦袋,還是我的腦袋。”

那官員哀求道:“確實十萬火急啊,黃河秋汛,大水在歸德府衝開了黃河大堤,決堤七八處啊!百萬百姓無家可歸,求求你讓我見皇上一面吧!”

林延潮與朱賡聽了都是吃了一驚。

而那太監則是道:“什麼事都給我等皇上醒了再說。”

那官員聽了連連磕頭道:“沿河百萬百姓危在旦夕,求公公讓我見聖上一面吧!”

但這官員怎麼說,太監即是不理。

林延潮與朱賡走上前去,林延潮向這位官員問道:“歸德府決堤是怎麼回事?前年河道總督,不是將黃河大堤,剛剛修好的嗎”

這官員見林延潮鬥牛服在身,心道此人不是朝廷大員,就是天子近臣當下道:“這位大人有所不知,潘制臺在時所修的新堤是無恙,但隆慶,嘉靖年間所修的舊堤卻被沖垮了。何況這一次汛情來得突然,我們絲毫也沒防備。”

林延潮聽了皺眉道:“什麼叫汛情來得突然?去年河道不是在黃河沿河設採水之地,每段河水春秋兩季都有取水稱重,若是汛情一起應是早有防備纔是。”

這官員奇道:“這位大人,對河務知之甚詳啊。不錯,潘制臺在位時設立的此制,並在黃河沿岸設立汛兵向官府示警。但潘制臺去位後,新任河道總督言,這是江陵當國時的舊政,於國無益,當下將黃河沿岸的汛兵都撤了。以至汛情來時,我沿河各府等措手不及。”

“混賬!”林延潮怒不可遏。

朱賡見此也是吃了一驚,他幾時見林延潮動此雷霆之怒。但朱賡也是明白,這黃河汛兵,稱水測天象的法子,是林延潮向張居正,潘季馴建議的。當初爲了此事,林延潮甚至差一點丟了官。

朱賡道:“此乃黨爭傾軋,也是沒辦法的事。”

林延潮嘆道:“我並非是怪我這番苦心白費,而是恨若是能早向天子懇請結束這場黨爭,那麼這歸德府受災之事就能減免許多,也不至於這百萬百姓流離失所,食無所依。”

林延潮此刻十分自責,他一直瞻前顧後,老是盤算着如何既不得罪天子,又能阻止對張居正清算的兩全之策。

故而他放任朝堂上對張居正的清算,就想等待時機,故而儘管現在有了張四維,申時行的支持,但林延潮還是委婉地向天子進諫,也是怕擔了風險。

但他實沒料想到,清算之勢繼續下去,國家政局盡會敗壞到因其人而廢其事的地步。

朱賡勸林延潮道:“宗海,你已是盡人事,安能知天命呢,不必將一切過失都往自己身上攬去。”

林延潮仰天默然片刻,然後對朱賡拱手道:“多謝金庭兄提醒,吾五內俱亂,先告辭一步。”

說完林延潮快步離開了文華殿。

那官員見林延潮發了一通火,不明所以向朱賡問道:“這位大人是誰?爲何對黃河汛兵之事如此上心。”

朱賡笑着道:“他就是詹事府左中允兼翰林院侍講林宗海。”

那官員一驚道:“原來是林三元,這黃河汛兵之事就是他向潘大人建議。下官真失敬,失敬。”

朱賡笑了笑看着林延潮背影,突然面色一凝自顧道:“不好,此子要生事,不行,老夫得立即去找沈肩吾商量。”

林延潮大步離開文華殿,路上聽見兩位太監在那議論。

“聽說了麼?潞王殿下向太后哭訴,說他不喜歡在衡州府就藩,改打算定在衛輝府就藩,說河南比湖廣離太后,皇上更近一點。”

“改在衛輝府就藩?那衡州府的王邸怎麼辦?百萬兩銀子就這麼白花了?還有這重新建一座王邸要多少錢?那文武百官能答允這事了?”

“七八十萬兩肯定是少不了,不過你管天家那麼多事。太后就皇上與璐王兩個兒子,一個坐了龍椅,另一個也要用心補償。都說老百姓最疼麼兒,天家也不例外,沒看太后,陛下對璐王的那個恩寵。這修建王府,是多少錢也得辦的事啊。你看馮保,曾省吾貪了璐王大婚錢是何等下場?百官們現在哪有人敢出來說話的。”

“唉,我看就算再抄幾個馮保家,恐怕這錢也不夠太后偏心的。估摸着這一次抄張江陵家的風聲是真的。宮裡都說張江陵這幾年貪墨的不在馮保之下。”

“咱倆怎麼沒那麼好命,生在天家。”

林延潮回到府門,直接進了書房,並吩咐陳濟川不許任何人打擾。。

進書房後,林延潮坐在椅上凝思。

待將滿腔怒意盡是平息,胸膛中再也沒有一絲情緒波動後,林延潮拿出空白的奏本紙。

林延潮心知這封奏章一上,這三年來自己在翰林院裡悠閒的日子,就算是到頭了。

但此心已下,雖千萬人吾往矣!

一千三百八十章 試問第七十八章 背書五百一十章 恭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解鈴第一百零三章 赴考(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八百九十七章 召集九百二十一章 鳳凰不與寒鴉爲伍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一千兩百零八章 又見廷推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五百零二章 返家一千八十四章 密議五百五十九章 客官真乃神人第七十八章 背書第二十四章 進省城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關係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第兩百四十五章 拜師(二更)第兩百四十一章 整合資源(二更)八百五十九章 要錢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潛邸講官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第兩百六十八章 進京趕考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八百七十五章 鹽政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第三百八十二章 給機會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七百八十三章 寫信(謝摸摸頭書友盟主)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第五百章 天網恢恢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第一百零六章 交卷(第三更)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參五百四十五章 講官福利九百五十九章 預算之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客上門一千三百二十章 魯密銃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一千兩百零六章 談判交換第四十四章 林誠以的推薦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第三百零四章 蹊蹺第一百四十九章 趕上好時候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八百三十一章 按院第一百一十七章 府試報名(第二更)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第一百五十六章 考完糊名(一更)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八百三十四章 這張臉怎如此之厚?八百四十六章 修河(第二更)四百九十四章 對錯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第三百七十七章 對答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九百五十六章 林青天是好官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安插四百六十三章 解衣衣我八百四十七章 官吏奸滑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四百八十九章 白紙第三百三十三章 折服一千兩百零七章 輿論熱點六百九十四章 難望項背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教訓一二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筒六百零三章 書生議論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重新廷推第五十五章 月課(第一更)第八十三章 不後悔第五十三章 朔望課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八百四十五章 渡口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
一千三百八十章 試問第七十八章 背書五百一十章 恭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解鈴第一百零三章 赴考(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八百九十七章 召集九百二十一章 鳳凰不與寒鴉爲伍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一千兩百零八章 又見廷推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五百零二章 返家一千八十四章 密議五百五十九章 客官真乃神人第七十八章 背書第二十四章 進省城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關係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第兩百四十五章 拜師(二更)第兩百四十一章 整合資源(二更)八百五十九章 要錢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潛邸講官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第兩百六十八章 進京趕考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八百七十五章 鹽政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第三百八十二章 給機會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七百八十三章 寫信(謝摸摸頭書友盟主)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第五百章 天網恢恢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第一百零六章 交卷(第三更)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參五百四十五章 講官福利九百五十九章 預算之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客上門一千三百二十章 魯密銃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一千兩百零六章 談判交換第四十四章 林誠以的推薦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第三百零四章 蹊蹺第一百四十九章 趕上好時候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八百三十一章 按院第一百一十七章 府試報名(第二更)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第一百五十六章 考完糊名(一更)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八百三十四章 這張臉怎如此之厚?八百四十六章 修河(第二更)四百九十四章 對錯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第三百七十七章 對答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第七十六章 撕破臉九百五十六章 林青天是好官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安插四百六十三章 解衣衣我八百四十七章 官吏奸滑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書讀得不夠深啊(二更)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四百八十九章 白紙第三百三十三章 折服一千兩百零七章 輿論熱點六百九十四章 難望項背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教訓一二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筒六百零三章 書生議論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重新廷推第五十五章 月課(第一更)第八十三章 不後悔第五十三章 朔望課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八百四十五章 渡口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