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

陶望齡拱手道:“老師,我知你憐惜弟子之勞,不忍讓我們辛苦,學生可以每月拿出二十兩來補貼編纂學刊的同窗。”

林延潮看向陶望齡,他知道陶家乃會稽名族,家裡又是累世官宦,故而區區銀子之數,對陶望齡而言真的只是身外之物而已。

對這樣世代簪纓之族而言,他就算不考舉人進士,也足以過得比大部分舉人進士都好。

林延潮並非迂腐的人,若陶望齡要贈自己銀兩,他不會辭。

但林延潮考慮的有些長遠:“望齡,你領悟錯我的意思了。若是靠你們弟子補貼銀兩或者人工來編纂學刊,那麼此事也不是長久之計。天下之事無利不行,無利不爲。要想長遠,就要有個利字。”

徐火勃道:“老師,自古以來興教化之事,利人難利己啊!”

林延潮對兩名弟子道,“爲何不能利人利己?刻書,興教化在於利人,賺取酬勞是爲利己,利人利己之事功也。若是由己推廣至天下,不僅教化可興,亦不知爲多少百姓多了一條謀食之路。文教也是事功之事。”

聽了林延潮的話,兩名弟子不由心悅誠服。

徐火勃讚歎道:“恩師這在言傳身教,在實踐中教我等何爲事功之道。”

林延潮笑了笑,然後踱步思量,在沒有改良印刷術前,造紙術前在這個時代辦報紙確實有些難,主要是成本來不來。

五千字書刊,要兩錢銀子,這是多少錢?朝廷給官員僱役錢是一個月一兩,也就是一名普通老百姓要工作六天才能讀得林延潮學刊,這還是成本價。

林延潮從後世知識大爆炸時代而來,就知這個時代讀書是多昂貴的事了。

現在網上只要二三十塊就能看一本百萬字小說,古今難易可想而知。學刊報紙之事,若不想到降低成本的辦法,還真不容易推行。

林延潮道:“明日下午課後,你們隨我前往書坊走一走!”

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林延潮與徐火勃,陶望齡等幾名弟子,去了書坊一看,終於明白爲何成本那麼高了。弟子們給林延潮找的刻字書坊相當高大尚,竟然是國子監監刻坊。

司禮監經廠和國子監監刻坊是當時國家最大的雕刻作坊。

監刻坊採用的是刻銅活字的印刷辦法,那當然是成本下不來了。林延潮記得清朝時福建有人請人刻銅活字,共鑄了銅活字四十多萬字,用了足足二十萬兩白銀。

林延潮也知弟子們是一番好意,他們想《學功堂雜論》製作精美,那麼銅活字印出的銅字精美雅觀,自然是最受讀書人的歡迎了。

所以監刻坊給出的每字工銀二分,絕對是良心價,讓林延潮想要找人壓價都無從壓起。

衆人出了國子監大門。

看着弟子們理所當然的樣子,林延潮大爲搖頭,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屈橫江向林延潮道:“京城最大的刻書坊,除了國子監就是司禮監經廠了。若先生不滿意監刻坊,我們可以找經廠試一試。”

林延潮也聽說過司禮監經廠,那可是天下最大的出版機構,刻版工,印刷工,擢配工,裝訂工等各色匠人足足有上千人。而且司禮監經廠的刻工和紙墨都十分精良,除了供大內使用,也可從民間借私活。

衆弟子們都知林延潮嫌棄銅活字太貴,所以退而求其次找司禮監的書坊來印刷《學功堂雜論》,那也是可以的。。

林延潮知去司禮監經廠刻書,憑自己與馮保,高淮的關係,這些人斷然會給自己一個優惠價。但這還是賣人情的舉動,絲毫不是一條盈利之路。

林延潮看弟子們絲毫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道:“司禮監經廠好固然是好,但還是貴了,我問問你們還有沒有其他更便宜的刻坊來?”

衆人面面相窺。

屈橫江道:“先生,那唯有民間的私人刻坊,或是官營匠坊了。”

林延潮點點頭道:“都行,務必以實惠爲先。”

雖不知爲何林延潮斤斤計較錢財之事,但老師要貨比三家,弟子們也唯有幫着找門路。

幾日後他們終於在京郊尋了一處刻坊。

林延潮坐着馬車,親自來到這刻坊。此刻坊乃標準匠戶刻坊。

林延潮進了刻坊,一名頭花白的老翁與一名中年人正用刀在雕板上刻字。

還有兩個年輕人,一個在雕板上用筆描字,一個則是拿着滾刷在刻好的雕版滾印,另外幾名女工則是在擢配,裝訂。

刻坊充斥着油墨和木屑的味道。

林延潮掃了一眼,看到那正雕版的老翁和中年人身上不由心道,我沒看錯吧,居然真是雕板印刷。

難道雕版印刷比活字印刷還便宜嗎?

見林延潮站在門口,一名年輕人看了出來道:“客官,是來的印書的嗎?”

“放肆,孫老頭睜大你的狗眼,這位是今科狀元,還不跪迎。”匠戶裡甲大聲喝道。

聽了是狀元公,刻坊裡匠人都是放下手頭之事,來至林延潮面前跪成一排。

那老翁顫慄地道:“小人孫有功,是刻坊匠工,本以爲狀元公要遲個幾日纔到,但沒料到今日就來了,小人未能遠迎,還請狀元公恕罪。”

林延潮笑着道:“老人家無妨,我先來看一看。”

林延潮來前就聽說了,這刻坊屬於匠戶。

明朝的戶籍份三等,爲匠戶,軍戶,民戶。匠戶與軍戶一樣都是世襲,祖祖孫孫都要當工匠的,不能從事其他行業。

孫有功這一家原籍浙江海寧,成祖時從海寧至京師爲住作匠。

身爲住作匠除了每月爲朝廷服役十天。其餘時日可以自營。至於孫家自營的匠坊,平日都是給書肆印作通俗小說,然後按書頁定價。他們採用的是雕版刻書,每頁約五百字,一頁收白銀五錢。

如此《學功堂雜論》一刊刻書只需五兩之資。不是說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節約成本嗎?怎麼到了最後雕版印刷還要比活字印刷便宜這麼多。

我莫非穿越錯朝代了嗎?我大概是來到一個假明朝吧。

林延潮幾乎仰天長嘆。

林延潮對孫有功道:“起身吧,我來看看你們的雕版與印紙。”

林延潮話說得客氣,但幾名匠人哪敢輕易起身。

正所謂士農工商,工匠社會地位極低,不說林延潮身爲當今狀元,就是一名普通讀書人,他們也是不敢失禮了。

匠戶裡甲在旁道:“狀元公,還是讓他們跪着說話好了。”

林延潮也不刻意堅持,而是問道:“孫有功,你家幾口男丁?”

孫有功跪着道:“有三子,長子在司經局應役,老二家裡幫我雕書,老三還在蒙學讀書,其他人是我請的幫工打打下手。”

孫有功說完,匠戶裡甲就在那邊笑:“孫老頭,你家老三還想出息?那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還不如老老實實給貴人做事,白白將銀子投進水裡作什麼?”

明朝的匠戶是可以科舉的,中舉中進士的人數雖少,但也不是沒有。只是身份僅僅限於自身入役的匠戶,如那些因罪全家逼爲匠戶的匠人則是沒有資格的。

孫有功聽了總甲的譏諷,囁嚅地道:“咱刻了一輩子書,但書上的字十個裡也識不得一兩個字,老三將來讀書不成,至少也可作個識字的工匠啊。”

林延潮則是沒想到孫有功居然不識字。

於是林延潮詢問孫有功雕版印刷之事,並將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比對了一下,他終於明白爲何雕版印刷仍在明朝大行其道的緣故了。

原來這個時代活字印刷,主要用於私人刻書,儘管刻出來字跡清楚,點劃明確,但成本太高了。

而民間如赫赫有名的建陽幾個書坊,很多還是採用雕版印刷。

要知明末可是通俗小說興起的時代,如大家今天看到的某梅,某團之類的小說,都是用雕版印刷一個字一個字刻出來的。

這是爲什麼?因爲通俗小說的讀書羣,都是市井之流,面向大衆讀者,所以以盈利爲目的,因此要得是便宜實惠,這才採用雕版印刷。當然雕版印刷一向被士大夫階層詬病爲‘版紙惡濫’,而且錯字又多,所以只能面向普羅大衆。

不過在嘉靖隆萬年間,雕版印刷也進行了革新。

在嘉靖年間先是明瞭匠體字,所謂匠體字也就是今日宋體字。

宋體字的特點,就是橫輕豎重,目的就是爲了方便匠人雕刻。在宋體字出來前,雕字工一天只能刻兩百多字,但之後效率大大提升。

宋體字除了易於雕刻,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好學,容易上手。過去刻匠都要能寫一手好書法,才能雕版,如此刻出的字才美觀啊!否則歪歪扭扭的成什麼樣子。

但宋體字不同,以方筆刻書,就算不識字的人,叫你臨摹總會吧。

當時宋體字一出,有人諷刺這宋體字既非顏體,也非歐體,這叫什麼字?這匠人刻得宋體字,幾乎千篇一律,彷彿同出於一人之手。

對於保守的士大夫而言,純粹爲了印刷而生橫輕豎重,起承轉合不帶弧度的宋體字,自然是看不慣的,這無疑破壞了書法的美感,被視爲惡劣,呆板,甚至是已不成字。

聽孫得功說得這裡,林延潮卻露出一抹譏諷的神色。

歷史會證明宋體字活得比誰都好的。

這些士大夫反對的原因,在於‘墨守陳規’,‘求道不求利’,林延潮不主張這些,事功就是追求功效二字。

除了宋體字,爲了逐利,民間的刻坊,對雕版印刷還進行了流水化作業。從過去雕刻一人包辦,到刊字匠,刷印匠這等分工流水作業雕字工,如此效率更是提升。而最受詬病的‘版紙惡濫’也略有改善。

孫有功拿出剛印好的書本,林延潮看了下印刷效果,還好在自己的容忍範圍之內。

如此《學功堂雜論》一刊刻書之價五兩,加上墨水,紙張、修補,印刷之費合計六兩。價格只及銅活字十分之一,若是換了靠近木材產地,技術熟練的建陽書坊還能進一步壓縮成本。

即便如此《學功堂雜論》成本價已是降至二分銀子一份。

“你說五千字要每份兩分銀子?”林延潮再確認地問了一句。

“是。”孫有功以爲林延潮要壓價,苦着臉低聲道。

匠人裡甲罵道:“孫老頭,你好不是東西,狀元公給你刊書,那是你祖宗積德的事情,居然還這等貪心,信不信我讓你一家送去遼東服苦役。”

孫有功連忙道:“狀元公,小人錯了,小人力氣不值錢拋去不要好了,只求狀元公給我們一些吃得喝得就行,如此一分八釐或者六釐都行。”

孫有功心疼地言道,下面的匠人夥計則是垂下頭了,一分六釐八釐別說孫有功,他們都吃不飽。

匠人裡甲算了下,這已是極限了,立即替孫有功決定道:“那行,就一分五釐。”

林延潮給陳濟川使了眼色,陳濟川會意對匠人裡甲道:“總甲,我還有其他事請教。”

匠人總甲被支開後。

林延潮看向身後的弟子問道:“你們以爲如何?”

林延潮計較半天,但二分銀子一份的這個結果,絲毫沒有令衆弟子喜出望外。在徐火勃衆弟子心底想來,原先咳出《學功堂雜論》是該何等高大尚,但現在拿到手的乍看一眼,還以爲是書攤上建陽本的豔(協和)情小說。

唯有屈橫江道:“若一分五釐,我們就可以一份賣得三分銀子,不僅我們可以得利,連販夫也可買得起了。”

林延潮看向枯坐着孫有功道:“孫有功,我給你開一個條件?”

孫有功失色道:“狀元公,若再降價,我們一家老小都活不下去了。”

林延潮搖了搖頭道:“我雖希望刊書的成本低,但也不會昧着良心壓榨你們,我可以出每份二分五釐,你書坊以後只給我一人刻書行不行?”

聽了林延潮這麼說,孫有功臉上露出驚喜交加的神色來。

一千零六章 國本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一千八十四章 密議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言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五百一十四章 故人之事第七十四章 心靈雞湯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計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第三百一十二章 幾人可及?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貢院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五百三十八章 宮闈之事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八百九十二章 淤田哪裡去了?八百三十章 清官狗官第四百三十二章 吾有所得第四十五章 無不散之宴席第一百章 傳曲(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第四百章 不收禮第四百零九章 紅顏一笑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衆望所歸九百八十四章 彈劾終於到了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四百七十八章 足以心安第一百三十三章 師徒二人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轉告一千兩百零六章 談判交換第六十四章 詩賦和經義(第一更)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一千兩百零七章 輿論熱點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第一百二十八章 報喜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五百一十一章 鐘鳴鼎食五百五十三章 宮裡貴人六百六十六章 執筆第六十一章 拉攏(第一更)第三十九章 買書一千五十二章 未來方向第兩百四十三章 名聲(二更)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第十六章 一鳴驚人一千九十五章 林學南傳六百八十九章 潘晟被免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勝歌五百四十四章 文華殿上九百一十七章 河堤七百二十七章 走馬薦良才(第一更,求月票)大結局上篇第三百五十二章 本府錯怪你們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師徒二人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救兵六百八十六章 上座第兩百七十九章 初次見面七百八十六章 到任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觸動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一千零五章 歲初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六百七十章 一鳴驚人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陛辭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第兩百一十四章 放榜了(一更)九百二十章 又見聖旨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一千三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大結局上篇一千零四章 還是要靠女人啊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第七十四章 心靈雞湯九百零九章 不摻合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第九章 被恐嚇了
一千零六章 國本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一千八十四章 密議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言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五百一十四章 故人之事第七十四章 心靈雞湯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八百五十章 知府下鄉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計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第三百一十二章 幾人可及?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貢院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五百三十八章 宮闈之事六百五十六章 露了一手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八百九十二章 淤田哪裡去了?八百三十章 清官狗官第四百三十二章 吾有所得第四十五章 無不散之宴席第一百章 傳曲(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第四百章 不收禮第四百零九章 紅顏一笑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衆望所歸九百八十四章 彈劾終於到了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四百七十八章 足以心安第一百三十三章 師徒二人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轉告一千兩百零六章 談判交換第六十四章 詩賦和經義(第一更)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一千兩百零七章 輿論熱點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第一百二十八章 報喜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五百一十一章 鐘鳴鼎食五百五十三章 宮裡貴人六百六十六章 執筆第六十一章 拉攏(第一更)第三十九章 買書一千五十二章 未來方向第兩百四十三章 名聲(二更)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第十六章 一鳴驚人一千九十五章 林學南傳六百八十九章 潘晟被免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勝歌五百四十四章 文華殿上九百一十七章 河堤七百二十七章 走馬薦良才(第一更,求月票)大結局上篇第三百五十二章 本府錯怪你們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師徒二人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救兵六百八十六章 上座第兩百七十九章 初次見面七百八十六章 到任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觸動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一千零五章 歲初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六百七十章 一鳴驚人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陛辭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第兩百一十四章 放榜了(一更)九百二十章 又見聖旨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一千三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大結局上篇一千零四章 還是要靠女人啊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第七十四章 心靈雞湯九百零九章 不摻合第九十七章 讀書真費錢第九章 被恐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