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

兗州府單縣,就在歸德府的河對岸。

單縣這一次也遭決堤,結果北淹運河,天子震怒,下旨怒斥接替潘季馴的河道總督李子華。

今日河道總督李子華來至兗州單縣境內,視察河工。二品大員巡視,驚動了山東地界的大小官員。

山東巡撫陸樹德,兗州知府李數以及大小官員,都來單縣驛站拜見河道總督。衆官員等候了一陣,河道總督放出告牌,只見四品以上的官員,於是一大波官員都被擋在了門外。

陸樹德,李數,以及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參議,參政等官員入內拜見,然後在驛站裡用膳。

李子華身爲河道總督,這天下第二肥缺,任官數年,什麼山珍海味沒吃過。

面對這一桌子可值十戶中產百姓身價的飯菜。他於其他不過略略夾了幾筷,唯獨對鯉魚焙面夾了幾口,

兗州知府李數一臉忐忑不安,認爲自己沒有盡到地主之誼,見河督終於有一樣菜滿意,當下對衆官員道:“這鯉魚焙面,用得是極甘極鮮的黃河鯉魚,魚肉入口可覺其肥美。”

衆官員笑着道:“正是,正是。”

布政司參議開口道:“這黃河鯉魚,自古即乃珍貴之品。孔子得子,魯昭公賜孔子一尾鯉魚爲賀,爲感念君王恩德,孔子將子取名,單名一個‘鯉‘字,這就是後來的述聖公。”

“竟還有這個典故?”巡撫陸樹德笑着問道。

李數接過話道:“確有此典故,述聖公先至聖先師而逝,一生沒留下何著書,他自視平平,與其子道,你父不如我父,又對至聖先師道,你子不如我子。”

衆人聞言笑着道:“成人抑己,乃君子之德。”

李數笑道:“古人風骨至今思之,這黃河鯉魚乃府內土產。諸位大人走時,捎上一二尾,也算下官略盡地主之誼。”

這頓飯吃得一團祥和。

稍後移座,上了香茶,這時一名長隨入內奉上拜帖道:“啓稟河臺,歸德府同知拜見。”

聽了這長隨稟告,衆官員心底奇怪。

這河南地界的官員怎麼到我們山東來拜見河督。

這麼老遠來,不是要錢的,就是鑽營的,這年頭當個官,竟然都到跨省巴結地步了,官場真世風日下啊。

一名官員道:“外面不是放了告牌,說四品以下的官員不見嗎?府同知不過正五品吧。”

李子華也是皺眉,他身爲封疆大吏,到了地方,一名正五品官員他見不見純粹看心情,不見也沒什麼失禮的。可是他至黃河北堤視察河工,怎麼南堤的河南官員跑來了,這其中有什麼蹊蹺?

這時巡撫陸樹德笑着道:“河臺,可知這歸德府同知何人?”

李子華問道:“莫非陸撫臺知曉?”

陸樹德捏須微笑道:“此人名滿天下,其師又與吾兄相交,不知不行啊。”

李子華訝然拿起拜帖一看,恍然道:“本督道是誰?一個月前看邸報,知林三元來河南歸德爲官,竟給忘了。”

頓了頓又問道:“林三元哪位老師與平泉公相交?”

陸樹德之兄就是陸樹聲,當年在朝堂之上,是連張居正都要忌憚三分的人物。所以李子華提及陸樹聲十分客氣。

“乃是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林貞耀。”

李子華自然聽過林烴的名字,他現在知道林延潮在門外,本有心不見。

李子華是受張居正提拔,才擔任河道總督的,但張居正故去後,張黨遭到全面清算。他保住自己河道總督的地位,不顧昔年提拔之恩,全力倒張,在奏章裡說了很多張居正的壞話。

比如之前黃河上游沿岸設立汛兵,稱量河水,作爲汛期預警。他就上表朝廷,說這是勞民傷財之政,全然沒有作用,藉此打擊張居正。

結果朝廷答允撤除汛兵後,黃河突遭到大水,沿河各府措手不及。歸德府,兗州府南北河堤皆是崩決,當時天子念在李子華在‘倒張護駕’上出力,只是下旨訓斥,沒有將他貶官奪職。

即便如此李子華也是大失聖眷。

後來李子華知道這黃河汛兵之制是林延潮建議潘季馴設立,加上林延潮又上諫天子替張居正翻案。故而李子華對林延潮很沒有好印象。

但眼下聽聞首輔張四維之父病逝,雖說眼下張四維仍居首輔,但其回家守制二十七個月是必然是。那麼接替張四維爲首輔,必然是申時行。

衆所周知林延潮是申時行的得意門生,這個面子他必然給,當然不是給林延潮,而是給申時行。

李子華捏須道:“這麼說林三元豈不是陸撫臺的世侄?看在陸撫臺的面子上,本督姑且一見。”

在場官員哪個不是‘聞絃歌知雅意’的高手,林延潮雖說是五品官,但他乃翰林,三元出身,又是名滿天下的文宗,不可以等閒官員視之,就算李子華乃河道總督,也沒有不見的道理。

李子華這麼說,必是與他有什麼過節。

不久林延潮入內後見過衆官員。

林延潮覺得場面有些冷淡,除了陸樹德問了幾句林烴近況,其他人都沒有幾句寒暄,只是基本客套。

倒是陸樹德想起其兄屢次在自己面前盛讚林延潮,聊了幾句就以賢侄稱呼。陸樹德身爲一省巡撫,不必如其他官員,那麼在意李子華的態度,直接就問道:“賢侄來兗州,可是有什麼要事找河臺嗎?”

陸樹德語氣溫和,一副有德長者的模樣。與坐在官帽椅上大腹便便,神色冷淡的李子華相較,二人待自己的態度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林延潮心知因爲倒張的緣故,李子華對自己必然有看法,但怎奈修建縷堤這麼大的事,一定要向河道衙門請示,所以他繞不開李子華。

林延潮將自己要在境內修建三段縷堤之事,進行陳述,興修縷堤可作‘束水衝沙’,以及開墾‘堤內淤田’的好處,講衆人知曉。

林延潮說完後,室內陷入一陣沉默。

修建縷堤,還能利用‘淤田’耕作,這個想法很好啊,大家竟都沒有想這一層。衆官員不由心道,這林三元是個能吏啊。

李子華對林延潮有幾分刮目相看,仍是問道:“林同知,修建縷堤是你的意思?還是河南布政司的意思?”

林延潮道:“回稟河臺,是府裡的意思。”

шшш✿ttκá n✿¢ Ο

李子華點點頭道:“本督就想,若是布政司的意思,藩司衙門不會不親自與本督打招呼,而是派你前來稟告。”

林延潮答道:“稟河臺,府裡幾十萬百姓於興修河工之事都很支持。建縷堤束水,遙堤防洪,此舉在宿遷至徐州段河段已獲奇效。”

“去年歸德府決堤,百姓深受河害,爲了不重蹈覆轍,永絕河患。下官請河臺答允此請。”

李子華沉吟了下道:“縷堤遙堤雙重堤壩,確實在治河上有大用。修建百里縷堤這是多少萬兩銀子?動用多少萬夫役的大工程?在幾千裡黃河上,哪段先修建縷堤遙堤,哪段後建,哪段該建,哪段不該建,河道衙門自有安排。”

“你歸德府怎可未經請示河道,就自作主張向下面聲張,博取民意後,然後再掉過頭要本督批准。本督若不答允,豈非千夫所指?惡了歸德府一府百姓?林同知,當官有你這麼當的嗎?”

李子華聲色嚴厲,帶着二品封疆大吏的威嚴。

但林延潮此刻唯有硬着頭皮道:“數年前河道衙門本也打算在遙堤內,也再修建一條縷堤,以固堤防,但後來拖延下來。此事當年潘河臺是支持的。”

李子華本想道一句‘潘河臺是潘河臺,本督是本督,’但現在潘季馴任刑部尚書,位高權重,自己也不好不賣他的面子。

李子華緩了緩道:“既是潘河臺當初同意此事,那麼本督也不反對。只是既修建縷堤,不是你一個府的事,兗州府如何打算?”

李數道:“回稟河臺,下官也知修建縷堤乃護堤之好事,但是今年撥下來的河工銀就這麼多,能將遙堤加固,擋住今年汛期大水,下官心底也是七上八下沒有十全把握,哪裡再有錢建縷堤呢?”

李子華心底冷笑,面前卻道:“錢的事,你去跟司裡談,河工銀當初都撥到各省布政司的賬面上了。”

李數一攤手道:“一提錢下官就惱火,本該劃撥府裡的十萬兩河工銀,到下官手中只剩兩萬七千兩,其餘都被截留。若都能將十萬兩撥齊了,別說縷堤遙堤,下官都給修得整整齊齊的。”

李數一說完,其餘官員都是道,能到這麼多銀子已是不錯了,這河工銀從來沒有一氣給齊的道理。

李子華向林延潮道:“林同知,你也看見了,不是本督不准你建這縷堤,只是錢就這麼多。眼下河道衙門也是在寅支卯糧,過一天日子敲一天的鐘。”

林延潮聽李子華,李數在這哭窮心底冷笑,他河道總督出行這麼大排場,不說幾百個家眷長隨,就說幾個營的河標護送,浩浩蕩蕩過境,這要多少銀子?

這李數身爲地方官,接待上官,又是如此鋪張浪費,一日所吃所用,這又是要多少銀子?

他們與自己說沒錢?這你也信?

林延潮不與他們爭辯拱手道:“下官也知河道衙門難處,下官不要河道衙門撥一兩銀子,這縷堤下官自己建。”

林延潮此言一出,將在座官員都驚呆了,河南省能撥多少河工銀,他們心底有數,到了林延潮帳上也不會比李數多多少。但林延潮竟然敢放出大話,說這一百里縷堤竟要自己建。

若林延潮真建成了,這李數不是要被林延潮打臉打死掉。

這時李子華卻撫掌大笑,對衆官員道:“看看,諸位看看,這纔是名臣氣度。本督當以此事,向天子爲你請功,讓沿河各府都看看,什麼叫不要河道衙門一文錢,也能修出一條百里縷堤來。”

李子華笑了,山東的衆官員也是笑了。林延潮見大家笑了,自己也是笑了。

李子華爲何笑?林延潮這縷堤還沒修了,李子華就向天子請功,這叫什麼?這叫捧殺,若林延潮修不好這百里縷堤,在天子,天下官員面前就是丟了大臉。

至於山東衆官員爲何笑?當然是笑林延潮不自量力,不要河道衙門一兩銀子,也敢誇下這修建百里縷堤的海口。你在河南省說說也算了,跑來我們山東地界吹牛?跨省裝逼?

陸樹德打圓場道:“賢侄可以一步步來,今年先修一段。”

李子華聞言微微冷笑道:“話說出去,就要自己圓回來,豈有朝令夕改之理。”

林延潮霍然起身道:“既是河臺答允,那麼下官就立即回府督修,這就告辭了。”

話不投機半句多,此來雖沒要到錢,但也不是沒有收穫,至少河道衙門批准自己修建縷堤了。

“慢着!”

李子華從椅上起身道:“林同知此心可嘉。本督深表敬意,這裡有幾尾黃河鯉魚,本督拿之贈你,以示鼓勵。”

李數笑着道:“河臺此寓意林同知鯉魚躍龍門,甚好,甚好!”

衆官員聞言都知李子華,李數贈鯉魚的用意,你林延潮想政績想瘋了,作什麼魚躍龍門的千秋大夢。

這是明顯的譏諷啊。

李子華故意板着臉道:“怎麼,林同知莫非看不上這黃河鯉魚麼?嫌棄本督送得不好?”

什麼叫別人罵你,你還得笑臉相迎?你能說河督送得鯉魚不好?

哪知林延潮卻道:“這黃河鯉魚雖是珍稀,但在下官眼底卻不算奇物。”

聞言衆官員都是笑,李子華問道:“那林同知眼底,何魚是奇物啊?”

什麼魚比黃河鯉魚更珍貴?就算更珍貴,何人所贈,能比得上我堂堂河道總督所贈?林延潮一句答不好,就落下把柄。

林延潮向北拱手道:“昔日下官蒙天子恩賜,賜了三尾鰣魚,不知算不算奇物?”

鰣魚乃江南貢品,運到京裡時,價值千金。天子下賜鰣魚,除了正三品以上京官,也唯有講官方有此殊榮。

林延潮此言一出,衆官員方纔臉上的譏笑之意,盡數不見。

李子華雖是二品河督,但一直在外爲官,沒被天子賜過一條鰣魚,其餘官員更不可能。李子華臉色極爲難看,別說鰣魚,鯉魚,就算天子隨便送林延潮什麼,也比李子華所贈金山銀山珍貴萬倍。

這是什麼?這是聖眷在身。

滿室鴉雀無聲,衆官員不能對一句,唯有目送林延潮‘事了拂衣去,留下功與名’。

一千七十四章 平步青雲四百四十九章 滿分的逼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傳旨九百零九章 不摻合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第三百零一章 林世璧發飆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高皇帝祖訓一千三十七章 召對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九百六十九章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第八十七章 文武之爭(第一更)七百四十二章 君臣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絕食五百二十七章 回鄉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第三百零九章 盼登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第一百七十章 衣錦還鄉八百二十五章 風雨欲來(二合一)第七十八章 背書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梅家來訪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人情第三百九十章 屏風書名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第兩百三十七章 緣定三生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告誡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七百五十一章 十三太保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重新廷推第三十八章 老童生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第兩百一十五章 誰是解元?(二更)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何爲儒?(恭喜joyii書友成爲本書盟主)第三百二十一章 奸計一千兩百零八章 又見廷推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第一百八十七章 歲試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第兩百七十六章 會館一千章 經史並重第三百九十章 屏風書名一千零六章 國本第四百三十五章 揀官五百三十二章 評價六百一十五章 殿上爭執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第三百四十七章 教誨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第兩百二十四章 鹿鳴宴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四百六十三章 解衣衣我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事相求(一更)第三百五十章 我們家延壽長進了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一千九十五章 林學南傳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七百二十七章 走馬薦良才(第一更,求月票)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五百八十五章 辯經勝負九百八十五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五百四十八章 說一不說二七百九十八章 欽差來了五百五十九章 客官真乃神人一千二十八章 徐光啓的辦法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一千三百零八章 宰一刀第四百一十二章 張四維一千一百四十章 聽君一席話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第兩百二十七章 媒人上門九百零六章 大德大功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八百九十一章 貪財好貨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處置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交換
一千七十四章 平步青雲四百四十九章 滿分的逼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傳旨九百零九章 不摻合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第三百零一章 林世璧發飆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高皇帝祖訓一千三十七章 召對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九百六十九章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第八十七章 文武之爭(第一更)七百四十二章 君臣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絕食五百二十七章 回鄉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第三百零九章 盼登第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七百七十七章 入宮覲見(二合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第一百七十章 衣錦還鄉八百二十五章 風雨欲來(二合一)第七十八章 背書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梅家來訪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人情第三百九十章 屏風書名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第兩百三十七章 緣定三生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告誡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七百五十一章 十三太保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重新廷推第三十八章 老童生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第兩百一十五章 誰是解元?(二更)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何爲儒?(恭喜joyii書友成爲本書盟主)第三百二十一章 奸計一千兩百零八章 又見廷推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第一百八十七章 歲試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第兩百七十六章 會館一千章 經史並重第三百九十章 屏風書名一千零六章 國本第四百三十五章 揀官五百三十二章 評價六百一十五章 殿上爭執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第三百四十七章 教誨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第兩百二十四章 鹿鳴宴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四百六十三章 解衣衣我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事相求(一更)第三百五十章 我們家延壽長進了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一千九十五章 林學南傳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七百二十七章 走馬薦良才(第一更,求月票)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五百八十五章 辯經勝負九百八十五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五百四十八章 說一不說二七百九十八章 欽差來了五百五十九章 客官真乃神人一千二十八章 徐光啓的辦法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一千三百零八章 宰一刀第四百一十二章 張四維一千一百四十章 聽君一席話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第兩百二十七章 媒人上門九百零六章 大德大功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八百九十一章 貪財好貨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處置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高深莫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