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文武之爭(第一更)

此刻的萬人敬仰的俞大猷俞大帥,正十分心煩。在倭寇犯境之時,他本該出戰的,但是他卻不能,原因是他眼下正受兵備道彈劾,停職待查。

福州巡撫衙門,在福星坊內,原本是提學道衙門,挨着安泰河,一河之隔則是府學。嘉靖內朝廷因備倭而立福建巡撫,總稱巡撫福建地方兼提督軍務。

公堂之外的滴水檐下,巡撫衙門機兵,插着腰威風凜凜地立着。

公堂內新任福建巡撫劉堯誨坐在主位正聽着下面的軍情,劉堯誨是湖廣人,因仕官時彈劾過胡宗憲而被罷官。劉堯誨又以平瑤亂之功復出,除了與俞大猷一致一貫厭惡胡宗憲外,兩人沒有任何共同語言。

劉堯誨坐主位,其餘左右班文官武將各坐一邊,涇渭分明。

武將鎮守總兵俞大猷是以下,下面是都指揮使,衛指揮使,福建路參將,遊擊。

文官居首的福建左布政司萬思謙,此人是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傳奇科舉班的畢業生,在任嘉定縣縣令時,曾率義勇萬餘擊退過倭寇進犯,也算有勇有謀,眼下半依在官帽椅上,一面聽着軍報,一面靜靜的喝茶。

除萬思謙外,其他官吏就不那麼淡定了,大家都是正襟危坐,屁股沾了椅子邊。

萬思謙旁是提學道副使胡定,巡按御史商爲正,身材臃腫的福州知府陳楠,坐在椅上滿臉發愁,倭寇襲擾境內,他今年的考成必是好不了了。

還有與陳楠一併苦着臉的,就是侯官知縣周裔先,閩縣知縣賀南儒了。倭寇一來,受害最大就是他們這些地方官。

其餘還有清軍道,兵備道,巡海道官吏,不一一細說。還有一位重要人物,就是鎮守中官,他則單人一臉陰惻惻的坐在角落,他權力雖大,但礙於閹人身份,與這般文官沒什麼好交流的。不過這樣大的軍議又少不了他的存在就是。

聽完了倭情,衆人才明白爲何,這一次倭害來龍去脈。原來都是殷正茂害的。

殷正茂是誰?殷正茂是當今兩廣總督,此人也就是首輔張居正,萬思謙同年,一併是嘉靖二十六年傳奇科舉班出身。

此人個性鮮明,一是貪財,二是能打戰。隆慶年間兩廣瑤亂厲害,時首輔高拱推舉殷正茂,衆官一致反對,說堅決不行,原因是此人太貪。高拱說,沒關係,我拿百萬金給殷正茂,縱然被他吞沒一半,但他卻能幫我把兩廣平定下來。

高拱言下之意,換了其他庸才,就是一兩銀子也不貪,也是搞不定事情。結果殷正茂任兩廣總督,證實了高拱的知人之明,用俞大猷爲將平定了瑤亂。

可也是殷正茂太能來事了,平定了瑤亂之後,一般人也歇息了。哪知他又出手整治沿海倭亂,先是調集兩百多艘戰艦,大樣民船一百餘艘,擒殺大海盜曾一本。

曾一本死後,殷正茂後來又擊敗了曾一本的部將林道乾,兩廣沿海的倭寇,被殷正茂逼得沒有活路了,一部分隨林道乾南下越南,開創霸業。

一部分北上投了曾一本另一位部將林鳳。

閩粵兩股倭寇合流後,林鳳勢力大增,在去年突襲閭峽澳,俞大猷因此被彈劾差點免官,爲了補救派福建中路參將胡守仁,率三千義烏兵駐守福寧州,與倭寇交戰數勝,但哪知林鳳只是聲東擊西,這一次乘着年後,閩中守備寬鬆,率領戰艦六十餘艘,五千餘倭寇,從馬公島出港直襲閩中。

這纔有了這次倭害,所以來龍去脈算起來,不由該怪殷正茂多管閒事。

劉堯誨看着軍報,也是皺眉對道:“本府駐軍雖衆,但真正能出城野戰的,唯有胡參將的三千浙江兵,眼下是不是把浙江兵調回來?”

“劉撫臺有所不知,”左布政司萬思謙開口道,“胡參將的三千浙江兵,方至福寧州,倉促即是調回,來回奔波,豈非是疲兵。眼下倭寇主力不明,我們豈可貿然行事。何況胡守仁那也發現敵情,萬一調回,倭寇又犯福寧州如何是好?”

萬思謙身爲左布政司,表面上看了是一省大員,但實際上行事處處受巡撫節制,所以劉堯誨有什麼舉動,他都要反對一下,萬一出了事,自己既能撇清關係,也是能當個先見之明的。

劉堯誨城府很深,笑着道:“方伯說的是,既是不調浙江兵回來,那麼必是有其他退敵之策,我等在座大人,都願洗耳恭聽。”

萬思謙被將了一軍,暗罵一聲,他不願替巡撫出什麼意見,但糊弄過去還是輕輕鬆鬆的。當下萬思謙掉起了書袋道:“退倭之策嘛,兵者兇器也,戰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

萬思謙洋洋灑灑說了一通,但是衆人耐着性子聽完,卻發覺其實萬思謙什麼都沒說。

萬思謙還很無恥地補了一句:“撫臺大人,依着我這麼說破敵就好了。”

雖是萬思謙什麼也沒說,但衆官卻是一片吹捧道:“布政司大人,果真是高見!高見!”

劉堯誨也是習慣了問道:“諸位還有什麼高見?”

福州知府陳楠,他身爲一郡太守守土安民,是他職責所在,於是斟酌了一下道:“眼下倭寇犯境,林寇雖沒有攻打省城的膽量,但必是荼毒鄉里。眼下雖是胡參將不在,也必須派兵,擊退倭寇來犯,能殲滅是最好,再不濟也要將林鳳驅逐出境。”

劉堯誨點點頭道:“陳府臺,言之有理,各位將軍以爲如何?”

幾名將領沉默了一陣,三衛現在已是很糜爛了,洪武年時三衛旗軍,一萬九千零兵丁,到了現在僅剩六千。

當下一名衛指揮使道:“啓稟撫臺大人,衛所軍除了出海軍外,城操軍實已未經戰事,器械老化,守城尚且有餘,出城野戰卻是難了。”

衛所兵的糜爛,是衆所周知的事,出海軍尚可一戰,城操軍兵械都不足,連劉堯誨也知衛軍一個個是貧無立錐之地,待哺待斃而已。

劉堯誨溫言道:“爾等只要謹守城池就好。只是眼下城西,城東,城南城門前都擠了不少百姓,你們要打開城門,先放他們進來,不僅要提防倭寇混水摸魚,也不能傷了百姓。”

衛指揮使可憐巴巴地哀求道:“省城有七門,末將力有未逮,還請撫臺大人多派點丁壯。”

劉堯誨也是無能爲力地道:“此事你與都指揮使和清軍道商議一下吧。”

劉堯誨想了想,陳楠說的對,守城沒有用,林鳳就是再多幾倍人馬,也不一定敢攻城,所以眼前還是以退敵爲先。

衛所兵不能打,劉堯誨將希望放在,鎮守總兵所轄土兵上,這些土兵是地方郡縣募來的,守土作戰,還是可以倚重的。劉堯誨問詢俞大猷,但鎮守總兵俞大猷一直黑着臉,他眼下停職待劾,大有扯犢子不幹的架勢。

鎮守總兵俞大猷不說,只能坐營遊擊答道:“兵士都是可以戰,但駐紮城內的只有一營二遊,人馬太少,何況欠餉兩個月,士氣低迷。”

劉堯誨心底大怒向分守道官員問責道:“兵餉之事,之前我是如何與你交代的?”

ps:今天上三江,向大家求一下推薦票和三江票哈

六百一十七章 誰能挽此危局第四十一章 師之道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六百六十七章 衆人來助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一千兩百零一章 下馬威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妖書案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六百一十一章 利用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計八百六十五章 去開封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第一百四十九章 趕上好時候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林學五子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換個惡人來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九百九十二章 詞林大僚第兩百一十二章 可列經魁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八百七十三章 貪婪中官六百零五章 無招勝有招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喜怒難測七百九十三章 決定(二合一)第四十一章 師之道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戰影響第一百零七章 發案(第一更)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一千兩百二十章 事故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八百九十四章 堵塞言路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四百九十九章 蛛絲馬跡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四十一章 師之道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從道不從君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第兩百八十五章 醉酒驚名士九百四十七章 正直的程副使第四十七章 面試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歸來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五百六十五章 朝貢儀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初見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一千三百五十章 晉州第十六章 一鳴驚人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第三百八十章 幫朋友一把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密揭八百八十六章 局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第一百六十六章 這也行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誰可入閣輔政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七百一十九章 於心何忍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觸動八百零三章 河工的貓膩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第一百九十章 賢良方正(二更)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一千三百八十章 試問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一百零二章 輿論(第一更)五百五十章 私問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第兩百一十四章 放榜了(一更)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宣麻拜相八百五十七章 館選第五十六章 其實我想認真做題的(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七章 寄以厚望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試探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五百九十七章 謹慎應對第一百三十三章 師徒二人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林府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五百一十章 恭敬第兩百六十章 自問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一千三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五百九十七章 謹慎應對
六百一十七章 誰能挽此危局第四十一章 師之道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六百六十七章 衆人來助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一千兩百零一章 下馬威第九十九章 我有辦法(第一更)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妖書案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六百一十一章 利用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計八百六十五章 去開封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第一百四十九章 趕上好時候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林學五子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換個惡人來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九百九十二章 詞林大僚第兩百一十二章 可列經魁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八百七十三章 貪婪中官六百零五章 無招勝有招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喜怒難測七百九十三章 決定(二合一)第四十一章 師之道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戰影響第一百零七章 發案(第一更)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一千兩百二十章 事故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八百九十四章 堵塞言路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四百九十九章 蛛絲馬跡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四十一章 師之道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從道不從君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第兩百八十五章 醉酒驚名士九百四十七章 正直的程副使第四十七章 面試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歸來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五百六十五章 朝貢儀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初見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一千三百五十章 晉州第十六章 一鳴驚人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第三百八十章 幫朋友一把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密揭八百八十六章 局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第一百六十六章 這也行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誰可入閣輔政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七百一十九章 於心何忍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觸動八百零三章 河工的貓膩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第一百九十章 賢良方正(二更)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一千三百八十章 試問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一百零二章 輿論(第一更)五百五十章 私問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第兩百一十四章 放榜了(一更)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宣麻拜相八百五十七章 館選第五十六章 其實我想認真做題的(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七章 寄以厚望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試探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五百九十七章 謹慎應對第一百三十三章 師徒二人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林府五百一十七章 一家人五百一十章 恭敬第兩百六十章 自問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一千三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五百九十七章 謹慎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