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喜怒難測

乾清宮大殿裡,梅家兄弟跪伏着面對着重紗垂簾,絲毫看不清垂簾之後的絲毫。

而垂簾之後,天子安坐在御座之上,張誠,陳矩二人彎腰曲背侍奉在天子的左右。

而天子手裡則是把玩着平日素來喜歡的獅貓。

這獅貓正十分大膽地躺在天子的肚上,裹在龍袍上眯着眼睛。

天子看了一眼手上獅貓,然後陳矩,張誠從旁奉上內閣的密揭。

天子看了揭帖上的幾行字,然後隨口道:“此言倒有些道理,若天下的商人都如你們梅,吳二家,懂得爲國分憂,爲社稷出力就好了。”

“看來林卿倒是給朕推薦兩位忠君報國之士,朕聽說你們梅家打算替朝廷走海漕,以解明年河漕漕額之不足?”

對於梅家兄弟而言,從面聖前功夫已是做足了好幾個月,但對天子而言從見面的一刻起,他才研究起這梅家兄弟二人,認真琢磨起這個事來。

梅堂道:“這是草民與民弟一片報效朝廷之心,還請陛下恩准,給草民與民弟一個陛下分憂,給朝廷盡忠的機會。”

天子對張誠,陳矩問道:“朕記得當初正是林卿主張海運之事。”

以往許國曾將梅家兄弟二人引薦給張誠,故而兩邊是早有往來。

現在遇到這機會換了以往張誠肯定是要落進下石了,但現在他收了梅家兄弟的好處,當然知道怎麼辦。

張誠道:“陛下,當初許國曾以密揭上奏說林延潮與梅家兄弟二人早有往來,這往來以內臣想來就是林延潮在爲朝廷物色可以海運的商家吧。”

陳矩也是低聲道:“啓稟陛下,此事內閣的密揭上有言,朝廷一年有四百萬石漕額,今年鬧漕之事讓江南的不少漕船回空,故而他們打算明年部分的漕糧走海漕。”

“漕軍本來有遮洋總用於海運,但萬曆元年以後,因前首輔張太嶽擔心朝廷開海運所造海船都取自他的家鄉湖廣,原先遮洋總的遮陽船盡數改爲河運已不能趨海,所以內閣打算在民間僱傭海船運輸漕糧。故而禮部尚書林延潮向內閣推舉了梅家兄弟。”

張誠看了陳矩一眼心道厲害,廢除海運是張居正提出來的,那麼重開海運對於時時刻刻擺脫張居正影響的天子而言,倒是正確了。

果真天子聽到張太嶽二字後,雙目一凜然後淡淡地道:“朕明白了,當初林延潮建議海運濟遼不成,故而纔有了海運濟漕之事。”

陳矩,張誠也一併道:“皇上聖明。”

天子點了點頭道:“你們梅家打算明年替朝廷運多少漕糧?”

“若是陛下恩准,草民願去出面僱募。聖君面前草民不敢虛言,若竭盡全力可以爲朝廷分擔五十萬石漕糧。”

“五十萬石!”天子在心底默唸。

“漕船回空時,還可從京運五十萬石北貨至江南,草民與民弟商議過了,若是沒有漂沒太多海船,那麼第一年所得之利在十五萬兩以上,草民願意全部拿出來捐輸給朝廷,作爲陛下內庫所用。”

一聽到這裡,天子龍顏大悅。他本以爲梅家提出海漕這樣的辦法,目的就是進行夾帶,以販賣南北商貨,但沒料到他們願意將利潤分給朝廷,而且還是不通過戶部,直入天子的內庫。

一年十五萬兩銀子!這可不少啊。

內承運庫主要收入是金花銀,這金花銀來源有幾塊。

一是南直隸﹑浙江﹑湖廣﹑江西不通舟楫處的稅銀。

二是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廣﹑福建﹑廣東﹑廣西之夏稅秋糧。

這筆錢一共是一百零一萬二千七百餘兩。到了萬曆十年,張居正去世後,張四維爲了討好天子又多加了二十萬兩。

所以內承運庫金花銀的收入差不多是一百二十萬,這也就是天子私囊了,而當時太倉的一年收入經過張居正變法也不過提高到三百多萬兩。當年璐王大婚,太后拿了五百九十萬兩辦婚禮,等於一舉掏空了天子的私房錢。

現在這梅家提出了這海漕的法子,通過運輸漕糧,實行南北貨物販賣的辦法,若是每年可以給內承運庫帶來十五萬兩銀子的稅入,這對於天子而言……

想到這裡,天子差一點出口感嘆道,還是林延潮深悉朕心啊。

不過天子還是要面子的人,他輕咳一聲向張誠,陳矩問道:“他們說一年能入十五萬兩銀子,所言不虛嗎?”

其實這盈利多少,一年十五萬兩銀子,都是梅家兄弟二人報上來的,誰能夠認真查呢?

但這時候誰也不會揭穿,陳矩出面道:“啓稟陛下,臣覈實過,若是海漕的漕船的漂沒在十一之內,一年盈餘十五萬兩銀子不難。”

天子聞言心底早已是不能平靜。

天子向張誠問道:“朝廷去年漕河七大鈔關一共稅額是多少啊?”

“回稟,是陛下三十一萬兩。”

天子聞言冷笑一聲,漕河一年流通有一兩千萬兩銀子,但朝廷只從上面收稅不過三十一萬兩。若是梅家這海漕之計能實施,等於給他多開了一條財源啊!最關鍵是這錢不是進太倉,而是進天子的私庫啊!

天子當即道:“你們兄弟二人的忠心,朕已經看到了。朕不會讓你們給朝廷白白做事的。”

梅家兄弟二人一併拜服道:“草民願爲朝廷效犬馬之勞,不敢求絲毫回報。”

天子聞言很滿意他對張誠,陳矩道:海漕有漕船漂沒之險,海上還有倭寇之害,朕也不能如此差遣你們給朝廷辦事。你看他們與朝廷如何個分法?”

張誠道:“陛下給他們一個給朝廷辦事的機會已是天大的恩典了。不過臣以爲陛下的威嚴會使臣子們敬畏,但偶施恩惠,更令臣子感激聖恩。”

陳矩道:“臣也是如此以爲。”

天子笑道:“多少你們與梅家再商量商量,朕看二八倒是不錯,對了此事不要知會內閣,就告訴他們朕已經允了這海漕之事。”

張誠,陳矩他們當然知道天子的意思,若是言官知道天子用海漕的方式來充實自己的小金庫,那麼這些言官還不羣起而噴之。倒不如堂而皇之用海漕來彌補河漕漕額不足的藉口,至於回空的貨物,朕根本不知道有這回事。

“陛下聖明!”張誠,陳矩一併言道。

當即天子眉頭舒展開來,他對梅家兄弟二人道:“你們兄弟二人給朝廷籌集漕糧爲國分憂,朕心甚慰!”

“傳旨下去,梅家兄弟二人忠心可嘉,朕賜其兄授尚寶司卿銜,其弟爲尚寶司丞銜,另各賜麒麟服一件,玉如意一對,黃金百兩。”

“還有海漕的事,你們拿出一個章程來,若是你們明年辦差得力,朕可以許海漕爲你們梅家之世業。”

天子金口一下,梅家兄弟二人都是大喜。

當年吳家捐輸二十萬兩銀子,朝廷給吳家實授南京光祿寺屬官。

這雖說是實職,可權力太小,但這一次天子授予尚寶司卿銜,這可是正五品,若是進士出身的讀書人也要熬個十幾年資歷,朝廷方纔能授予此官銜的。

以梅家兄弟的出身,要不是看在這錢的份上,簡直不敢奢望。

但即便如此,都不如天子最後一句‘世業’來得令兄弟二人動心。

有了這一句世業,他們梅家從此就是大明的皇商了。

“草民叩謝皇恩!”

當即梅家兄弟二人即被帶離了乾清宮。

此刻天子龍顏大悅,他對張誠,陳矩道:“林延潮果真是幹臣,這一次河漕鬧事,朕還擔心明年的漕額不足,但是他卻想到這樣一個法子,總算解了朕的燃眉之急。”

張誠陪笑道:“這都是陛下的慧眼識珠啊,當年殿試時那麼多卷子,唯獨陛下欽點了林延潮的卷子爲第一名,這纔有了他的三元之名,今日也算他略微報答陛下的知遇之恩了。”

天子聽到這裡點了點頭道:“說的也是,他今日已是禮部尚書,朕也不好再賞賜他了。經你這麼說,也就算他報答朕的知遇之恩吧!”

正說話之間,下面宮人手託着奏章奉上。

“陛下,禮部尚書林延潮上疏……”

聽到這裡,天子笑容一頓,林延潮雖能幫他的忙,但他也不希望林延潮找麻煩。

“……請求朝廷挽留前河道總督付知遠。”

聽到這裡,張誠,陳矩微微鬆了口氣,他們還以爲林延潮又要彈劾誰了。

“付知遠?朕何時說了讓他罷官了?是他自己上疏向朕辭官的!”天子則是有些微微不快。

陳矩道:“陛下,內臣記得當年林延潮在歸德爲官時,付知遠正是他的上官。”

“朕知道,朕還升了付知遠爲左布政使,此人極爲正直,嫉惡如仇,爲官也很清廉,但是卻有些迂闊。”

“這一次他任河漕總督,朕本希望他如前任潘卿一樣,替朕好好收拾河漕這個爛攤子,但是他上任一年來,朕沒少聽人彈劾過他。這林延潮是怎麼回事?這個時候了,還要上疏保他嗎?”

天子說完將林延潮的奏章丟到一旁。

張誠,陳矩也是垂下了頭。

天子也是喜怒難測,方纔還在誇獎林延潮,這一下子就動怒了。

第兩百六十六章 蒸蒸日上七百零二章 指鹿爲馬(第一更)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交換第三百九十五章 家人,同窗和老師第四章 叔侄定計五百八十一章 論破七百二十八章 萬事不難(第二更,求月票)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四百五十四章 糟糠之妻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頭等之事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五百三十章 回京第二十二章 大明律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五百零五章 就是怕錦衣夜行啊第六百二十二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兩百二十章 上屋抽梯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禮部尚書六百六十二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八百八十九章 萬民書(二合一)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一千兩百八十章 試看來日八百零五章 君子小人九百九十二章 詞林大僚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第三百五十八章 名傳八方第兩百七十章 船託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一千兩百八十章 試看來日第三十二章 好處(第一更)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少二甲前五七百九十九章 甩鍋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七百零五章 託付七百零四章 賞賜連連(第三更)五百八十九章 民間反應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第四百一十二章 張四維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第一百零一章 競爭激烈八百六十六章 家丁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焚詔第兩百二十一章 至公堂上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衡文規矩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來了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俘虜一千八十六章 琉球攻略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六百七十章 一鳴驚人一千九十五章 林學南傳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何爲儒?(恭喜joyii書友成爲本書盟主)第兩百一十五章 誰是解元?(二更)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浮橋談判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問詢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託付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千兩百零八章 又見廷推九百二十一章 鳳凰不與寒鴉爲伍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房官人選五百三十五章 再至相府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一千兩百零五章 禮約法約四百八十七章 這就非常尷尬了第四百一十章 咱是筆桿子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第三百零三章 我是要磨礪你啊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七百四十六章 慷慨陳詞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七百九十一章 圍攻府城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第一更)八百五十四章 歷史人物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八百零七章 公堂之上罵貪官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
第兩百六十六章 蒸蒸日上七百零二章 指鹿爲馬(第一更)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交換第三百九十五章 家人,同窗和老師第四章 叔侄定計五百八十一章 論破七百二十八章 萬事不難(第二更,求月票)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四百五十四章 糟糠之妻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頭等之事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五百三十章 回京第二十二章 大明律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五百零五章 就是怕錦衣夜行啊第六百二十二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兩百二十章 上屋抽梯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禮部尚書六百六十二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八百八十九章 萬民書(二合一)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一千兩百八十章 試看來日八百零五章 君子小人九百九十二章 詞林大僚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第三百五十八章 名傳八方第兩百七十章 船託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一千兩百八十章 試看來日第三十二章 好處(第一更)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少二甲前五七百九十九章 甩鍋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勢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七百零五章 託付七百零四章 賞賜連連(第三更)五百八十九章 民間反應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第四百一十二章 張四維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第一百零一章 競爭激烈八百六十六章 家丁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焚詔第兩百二十一章 至公堂上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衡文規矩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來了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俘虜一千八十六章 琉球攻略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六百七十章 一鳴驚人一千九十五章 林學南傳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何爲儒?(恭喜joyii書友成爲本書盟主)第兩百一十五章 誰是解元?(二更)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浮橋談判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問詢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託付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千兩百零八章 又見廷推九百二十一章 鳳凰不與寒鴉爲伍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房官人選五百三十五章 再至相府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一千兩百零五章 禮約法約四百八十七章 這就非常尷尬了第四百一十章 咱是筆桿子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第三百零三章 我是要磨礪你啊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七百四十六章 慷慨陳詞九百七十一章 徐州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七百九十一章 圍攻府城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第一更)八百五十四章 歷史人物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八百零七章 公堂之上罵貪官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