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

大明隆慶四年初的最大新聞,想必就是高拱起復。其不僅重新進入內閣成爲武英殿大學士,而且在皇帝的授意和堅持下兼任了號稱“天官”的吏部尚書,此所謂掌銓是也。一時之間,高府便從這兩年的門可羅雀突然之間變成了車水馬龍的景象,把個原本就有些狹小落拓的高府整天擠得滿滿當當。

而朝野上下——尤其是此前倒拱風波中站在徐階一邊的科道諸官更是有些惶惶不安,不知高拱的復仇之劍何時斬落。但高拱接受了高務實的勸說,反而分遣門生故吏放出風去,說“徐階昔日於我有恩,後來雖然因爲一些政見有別,發生了些許齟齬,但都已經是過去的事了,今後自當與諸位同僚同心協力,共匡國事”云云,總算纔沒有再嚇死幾個。

而高務實在上次陪進皇宮之後,倒也沒有太多值得一表的大事發生,左右不過在家讀書。一直到隆慶四年正月二十五,一個人的到訪纔算是稍稍改變了一些他的生活。

到訪者姓張,名四維,字子維,號鳳磐,蒲州風陵鄉人,原是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讀,近日來高拱掌銓之後,他立刻被破格提拔爲翰林學士並升任吏部右侍郎,參與朝政。

這個提拔在朝中其實是引起了一些爭議的。

按說,張四維的資格履歷其實不差:此人生而穎異,年十五舉秀才,名列優等,當地督學劉某甚奇,稱其必爲國家棟梁。嘉靖二十八年鄉試,以第二名中舉。三十二年,中進士,因其文章、書法兼優,入翰林院爲第一名庶吉士。三十四年,授翰林院編修。四十一年和四十四年兩充會試同考官,分摹《永樂大典》副本。

此時四維閉門讀書,窮詣博覽,深思考究,頗有成就。代袁文榮起草策士文牘,通古博今,計謀高明,被官場士林盛譽爲“真博物君子”;爲徐文貞考訂國策大計,對各種策論,陳述利害,理據充分,博得好評,對於參政頗有價值。

至隆慶元年,《永樂大典》副本錄成,升右春坊右中元。皇帝首御講幄,以四維充任經筵日講官,他盡心答對,多所發揮,皇帝常竦意聽之。同年主持順天鄉試,不久升爲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讀,直到此次高拱重回內閣,被破格提拔重用。

倘若要按高務實前世的那個官場的視覺角度來看,此人首先是出自大富之家,同時還是半個高幹子弟,本人也是品學兼優,其從政經歷也基本可以說是一帆風順,至於政績嘛……不說成績斐然,也完全稱得上頗有作爲。如果非要雞蛋裡挑骨頭,那無非就是“缺乏基層工作經驗”這麼一條了。但是此時乃是明朝,明朝的官員升遷其實並不怎麼看重所謂基層工作經驗這一茬——遠的不說,就說高拱和張居正,歷史上這二位直到出任首輔,也沒有在基層幹過,可這二位都能稱得上是救時良相。

那麼,在明朝爲官最看重的是什麼?

首先,看榜。張四維是什麼榜?正經的進士出身,且是翰林院第一名庶吉士。

其次,看官。張四維是什麼官?皇帝的親近學官,且有編撰大典的經歷在身。

再次,看名。張四維有什麼名?翰林出身清貴名,且兩次充任掄才考官之職。

那這個……就怎麼看也是個夠格的了,雖說一下子直接出任吏部右侍郎看起來有些驚人,但其實想想也並不足奇,畢竟是“封建王朝”嘛,理論上來講只要皇帝願意,昨日一介布衣,今日也可以立刻執宰天下。那麼,張四維升遷一下,怎麼就引起爭議了呢?

其實說到底,原因就在於高拱過於高調地讓高務實露了一把臉。因爲在這之後,有心人回頭一查,嚯!張四維居然是高務實的親舅舅!

高務實的父親高揀,原配夫人本來姓孫,但可惜無子早逝,其續絃夫人姓張,正是蒲州張家之女、張四維的親妹妹,也就是高務實的親孃。

這說明什麼?說明高拱和張四維算得上是拐了個彎的親戚啊!

好在高務實畢竟只是高拱的侄兒,而高家在高拱這一輩就足有六房之多,要不然只怕爭議聲還要更大,不過即使如此,張四維的任命也頗受了一番質疑。在內閣討論時,還多虧了張居正出來說了幾句公道話,這番任命纔算勉強在內閣達成共識——張居正也是頗爲欣賞張四維的。

當然,內閣這裡對張四維的提拔雖然顯得有些勉強,但司禮監那邊反倒好辦——舉凡高拱力主之事,皇帝那邊是絕對不會拖後腿的,這一點非常有保證。

至於張四維此次來訪高府,首要的自然不是來看外甥,而是感謝高拱的舉薦。伯伯、舅舅兩個人談了些什麼,高務實不得而知——畢竟他們的會面勉強也算上下級之間的公事來往,高務實小朋友是不好跑去旁聽的。

等到高務實得知三伯和大舅會面結束而趕去花廳的時候,高拱早已不知去向,而張四維則已笑眯眯地站着花廳門口望着他了。

高務實趕緊快步上前,行了個子侄大禮:“外甥務實見過大舅。”

“起來起來,自家人不必多禮。”張四維笑呵呵地將小外甥親手扶了起來,打量了一番,滿意道:“前次見你,不過剛剛過膝,如今卻已及腰高了,好,好……你來之前,你孃親可還安好?”

高務實起身答道:“孃親一切還好,只是有時會思念舅伯爺和舅伯奶。”

舅伯爺和舅伯奶是蒲州當地對外公外婆的稱呼,高務實平時說話並不是這副語氣,顯然這裡是故意說給張四維聽的。

果然,張四維聽了面上笑容更盛:“新鄭那邊若是無事,你可向你爹爹提一提,就讓你孃親回蒲州省親一段時日……左右你爹爹如今人在中都,身旁也無需你孃親照顧。”

中都在大明說的是鳳陽,高務實的生父高揀,如今正是鳳陽府通判。這裡要說明一件事,鳳陽府在明朝地位很高,雖然通判一職算不得高,但也不差。然而高揀本來很可能應該升官更快些,之所以不快主要是因爲參加科舉太遲,而這件事問題出在高拱:當初兩河典試之時,主考官多爲高拱門生,高拱爲了要避嫌,就沒讓六弟高揀應試。直到嘉靖中期,高揀才得以明經受選,這一來,蹉跎了年歲,官場起步就有點慢了。

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131章 御前閣議(上)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121章 河南解元第048章 叛軍舊事(下)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071章 晴天霹靂啊第142章 代號:捕蛇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268章 揭謎(下)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053章 最後一課(上)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199章 傳教士?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263章 密議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下)第077章 龍文鞭影(上)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121章 河南解元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046章 商政相連(下)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121章 首席特聘顧問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113章 高戚之會(一)第199章 傳教士?第260章 引蛇出洞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159章 東昌堡的現狀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128章 好消息第006章 君臣面談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97章 黃孟宇意外到訪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115章 封爵?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95章 徐爵背鍋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13章 高戚之會(二)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115章 遼東有警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
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131章 御前閣議(上)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121章 河南解元第048章 叛軍舊事(下)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071章 晴天霹靂啊第142章 代號:捕蛇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268章 揭謎(下)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053章 最後一課(上)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199章 傳教士?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263章 密議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下)第077章 龍文鞭影(上)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121章 河南解元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046章 商政相連(下)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121章 首席特聘顧問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113章 高戚之會(一)第199章 傳教士?第260章 引蛇出洞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159章 東昌堡的現狀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128章 好消息第006章 君臣面談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97章 黃孟宇意外到訪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115章 封爵?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95章 徐爵背鍋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13章 高戚之會(二)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115章 遼東有警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