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殺意已決

這話,也就是高務實說出來,朱翊鈞纔沒有立刻跳起來,要是換個人來說,搞不好朱翊鈞就會想都不想直接丟出一句“亂臣賊子!安敢離間太后與朕母子之情,居心何在?”

但高務實這話,還是讓朱翊鈞一陣頭皮發麻,母后多年的威嚴讓年輕的皇帝心裡一陣發虛,囁嚅着,猶豫難決。

高務實拿自己老媽沒什麼辦法,但勸起朱翊鈞來卻是頭頭是道,這並非他寬以律己、嚴已律人,而是他和朱翊鈞的身份不同。

高務實就算成就再大,他的身份也沒有多少特殊性,在老媽面前,唯一的身份就是“兒子”罷了,以大明的規矩和習俗,母親責罰兒子甚至不需要什麼理由,兒子也沒有理由能違逆母親。

朱翊鈞卻不同,他的身份擁有獨一無二的特殊性。

他是皇帝。

是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的那個“主”,是身披日月星辰、肩挑社稷山河的那一國之君。

他是兒子,但更是皇帝。

天地君親師,君在親之前,所以高務實剛纔說“國朝制度卻非兒戲,後宮干政之大忌,不論輩分,不計親疏”,就是點醒朱翊鈞這一點。

但對於朱翊鈞而言,此時的感想大概就是“道理我都懂,但還是……怕啊!”

他的這點心思當然瞞不過高務實,因此這位敢於離間天家母子的亂臣賊子繼續獻上餿主意道:“皇上不必擔心太后,臣有三計,管叫太后默認皇上的處置,並且今後自然放手,不再插手朝廷事務。”——公主大婚固然是天家之事,但天家無私事,高務實這麼說也沒什麼問題。

一聽高務實能確保太后不至於發飆,朱翊鈞頓時坐不住了,忙問:“竟有三計?快快道來!”

小樣,還以爲你真不想拿回大權呢……

高務實一臉肅然,道:“一計,恭請仁聖太后與皇上一道去慈寧宮,並將陳洪叫去,當場對質,興師問罪。”

“這個……”朱翊鈞乾咳一聲:“所謂打狗還得看主人,萬一母后……”

高務實恍如未聞,自顧自地說道:“二計,請永寧長公主同往,什麼話都不要說,只要做好一件事。”

“啊?做什麼?告狀嗎?”朱翊鈞愕然一愣。

“不,長公主只需要哭。”高務實面色陰沉,但語氣卻淡淡地:“哭得越狠越好,若是能哭得撕心裂肺、肝腸寸斷的那般模樣,那就再好不過了。”

這下子朱翊鈞品出一些味兒來了,試探着問道:“你的意思是,讓堯媖用哭聲堵住母后的嘴,讓她心中內疚,從而無法開口?”

高務實微微點頭:“大致是這個意思。”

“哦……”朱翊鈞拖長了語調,最後忽然道:“是個好主意,不過你這一計,我倒是還可以再完善一下。”

高務實略有意外,問道:“皇上有何補充?”

“讓堯娥和翊鏐幾個一塊兒去,不管是幫着堯媖去哭,還是在一邊勸解堯媖,我看都很好,都有同樣的效果。”

高務實眼前一亮,撫掌笑道:“皇上聖明,此策妙極。”

能被高務實心悅誠服地誇讚可不容易,朱翊鈞聽得露出心滿意足的笑容,但還是下意識謙虛道:“誒,這都是你的計策好,我也就是補充一二,當不得什麼……你繼續說第三計。”

一對奸臣昏君商議起對付太后的計劃來,真個是臭味相投,居然有些惺惺相惜,差點忘了眼下的局面實在不適合這般開懷一笑。

高務實醒悟得比較快,馬上收斂了笑容,繼續道:“三計,從頭到尾只罵陳洪,千萬不要有半句牽連到慈聖太后,一定要把陳洪的所作所爲定義成‘辜負太后隆恩’,切不能讓太后有何誤會。”

這個道理很簡單,陳洪現在就是隻雞,殺雞儆猴所用的那隻必死無疑的雞,所有的罪名都必須由他一個人扛下,尤其不能把李太后拖進去,以防李太后爲了保護自己的令名而胡攪蠻纏、強詞奪理。

雖然李太后真這麼做的話,外廷只要不眼瞎都能看得出來,但太后本身也是特殊人物,有時候外廷臣子就算看出來了也不方便說,那就尷尬了,搞不好會出現僵局,這可不是高務實想看到的。

但把罪名通通丟給陳洪,這事兒可能遇到的阻力就小了無數倍。

首先李太后有可能態度軟化,只想着趕緊把“害了親女兒一輩子”的鍋給甩出去,以免將來每次面對朱堯媖都滿肚子內疚——人就是這樣,會下意識給自己找藉口。

就好比一個猥瑣的人不會覺得自己猥瑣,反而會覺得說自己猥瑣的人都是故作清高;一個刻薄的人不會覺得自己刻薄,反而會覺得說自己刻薄的人都是故作大度。

其次朱翊鈞和陳太后處置起來可以放開手腳,畢竟陳洪這個司禮監掌印大太監在外人看來固然威風八面,但在皇帝和仁聖太后面前,也無非就是區區一家奴,殺之如殺一狗。

大明可不是大唐,唐朝的權宦作爲神策軍的實際掌控者,有禁軍兵權在手,廢立天子如同喝涼茶一般輕鬆愜意;大明的權宦卻只能倚仗皇帝的寵信狐假虎威、狗仗人勢,強如八千女鬼,崇禎稍稍穩定局面之後也是說辦就辦,“九千歲”一點抵抗力都沒有。

辦太后,大明朝查無先例;辦閹豎……呵呵,那可是天下稱頌啊。

更何況,這個陳洪是李太后的親信,又不是他朱翊鈞的親信、陳太后的親信。

朱翊鈞一下子就想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聽得連連點頭,不過到了最後,他卻有些遲疑地左右張望了一眼,壓低聲音問道:“仁聖太后那邊,該不會……”

他沒有把話說完,但高務實自然聞絃歌而知雅意,朱翊鈞的意思無非是陳太后該不會看出他想借機收回大權,全面親政,從而不肯配合吧?

這一點高務實顯然早有準備,平靜地道:“皇上放心,仁聖太后深明大義,絕不會有所遲疑的。”

“哦?你肯定?”朱翊鈞似乎不太確信。

但高務實很確信,重重點頭:“臣肯定。”

朱翊鈞深深看了他一眼,也重重點頭,道:“好,朕信你。”

----------

感謝書友“卡窿八萬”的萬點打賞,謝謝!

感謝書友“卡窿八萬”、“書山老書蟲”、“黃金髮123”的月票支持,謝謝!

這個月因小姨來看病的事耽誤了不少更新,昨天甚至搞出個一更,沒臉求票了……溜了溜了

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081章 務實授徒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121章 河南解元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023章 連中三元(中)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274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157章 人事調整(上)第225章 三策(中)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098章 回柳州!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063章 海瑞調職(上)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128章 恩憲?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115章 封爵?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154章 糾結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073章 厚道人第211章 大駕北返第197章 高孟男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075章 追擊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079章 拉下帷幕?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082章 寧夏之變(上)第157章 人事調整(下)第199章 傳教士?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044章 巡按到,巡撫病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57章 支持(4更)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221章 抵京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075章 各家子弟(上)第145章 一定轉達,一定轉達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024章 政績量化(下)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047章 夜會劉顯(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
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081章 務實授徒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121章 河南解元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023章 連中三元(中)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274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157章 人事調整(上)第225章 三策(中)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098章 回柳州!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063章 海瑞調職(上)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128章 恩憲?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115章 封爵?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154章 糾結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073章 厚道人第211章 大駕北返第197章 高孟男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075章 追擊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079章 拉下帷幕?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082章 寧夏之變(上)第157章 人事調整(下)第199章 傳教士?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044章 巡按到,巡撫病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57章 支持(4更)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221章 抵京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075章 各家子弟(上)第145章 一定轉達,一定轉達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024章 政績量化(下)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047章 夜會劉顯(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