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釜底抽薪

高務實其實對於朱翊鈞非要敲打李成樑這件事一直保持一定的疑問,因爲在原歷史上,朱翊鈞或許可以算是李成樑最大的靠山,直到李成樑在萬曆二十年之前連續數次出現比較大的失誤,從過去的連戰連捷變成了連戰連敗,通政司都被彈劾李成樑的奏疏給堆滿了,朱翊鈞這才讓李成樑卸任遼東總兵官之職,但仍然準他“以寧遠伯回京”。

這說明在原歷史中,朱翊鈞對李成樑是保持極大的寬容的,所以高務實就一直沒想透徹,爲什麼這個位面的朱翊鈞對於敲打李成樑如此堅持。

最合理的推測,大概還是因爲出現了高務實這個最大的變數。

由於高務實的存在,高拱沒有下臺,所以不僅歷史上張居正做出的改革,高拱這個隆萬大改革的發起者都同樣做到了,而且張居正沒有堅持去做的事,譬如開海,高拱也繼續執行了下來,並且還逐步強化。

這就使得大明的財政明顯比原歷史上要強了不少,能有更多的餘力去加強除遼東李成樑部以外的軍隊。

換句話說,原歷史上的李家軍可能是朱翊鈞心目中最靠譜的部隊,因此李成樑的地位絕對不能輕易動搖,而現在這個大明卻不同了,遼東李家軍雖然依然不弱,但薊鎮、宣府、大同、山西等鎮,卻也都不弱啊!

與之同時,歷史上的李成樑由於“西懷東制”的國策加成,其戰績——尤其是斬殺數——可謂冠絕大明九邊,連戚繼光都只能甘拜下風。

而在這一位面,高務實的漠南大戰卻是明擺着的珠玉在前。僅僅漠南大戰一次戰役,不管是從對國家大局的影響,還是單論斬殺數目,李成樑鎮遼的十年之功都被比了下去,因此很有可能他在朱翊鈞心目中的地位就遠遠到不了原歷史中的高度。

重要性既然沒有那麼突出,那麼他本身存在的問題也就隨之浮出水面了。

這或許就是朱翊鈞在這一位面,不僅敢於,而且堅持要敲打李成樑的根本原因。

高務實現在糾結的一點在於,他不能肯定朱翊鈞對於李成樑的問題想要做到哪一步,是單純的只敲打一番,讓李成樑變得規矩、老實起來,還是要從根子上把遼東李家軍的尾大不掉問題徹底解決。

如果是前一種,那倒是還比較好辦。高務實作爲皇帝的頭號寵臣,又是有着“六首狀元”和“安南定北”兩大BUFF加成的文臣大員,完全有威望、有能力在遼東壓着李成樑敲打,不怕李成樑能翻出他的五指山。

但如果是第二種,麻煩就比較大了。因爲要徹底解決李家軍尾大不掉的問題,那就是相當於在某種程度上否定武裝家丁制,這個影響可不只是遼東一地,可以說全國都要受其影響,全國各地的將領都可能因此而人人自危。

說句不好聽的,現在有幾個將領不靠家丁?戚繼光倒是沒有家丁一說,可他麾下的浙軍既然老早就被叫做戚家軍,那和家丁的區別又有多大?無非是戚繼光自己拿不出錢來養這些浙軍,所以浙軍的開銷基本都是走朝廷的賬,名義上還是朝廷的“募軍”罷了。

但實際上,如果現在突然把戚繼光換掉,別人能不能對這支軍隊如臂使指的指揮,那還真不好說。好在歷史經驗擺在那裡,戚繼光本人去世之後,朝廷倒是能夠指揮得動這支部隊的。

當然,這本身也是戚繼光的心願,因爲他練兵的一大宗旨,就是不管換了哪位主將過來,這支部隊的戰鬥力本身都不該有明顯的下降,這是戚家軍有別於此時其他家丁部隊的重要一點。

可是,光是一個戚家軍能做到這一點沒有太大的意義,光是戚繼光一個人贊同廢除武裝家丁制度也沒有什麼意義——況且以戚繼光做人做官的圓滑風格,他恐怕也不會直接表示贊同。

按照高務實對戚繼光的瞭解來說,他做人做官的風格和打仗的風格有一點很類似: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考慮擊敗敵人。換在做人做官上,就是先不要得罪太多人,只管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以免出師未捷身先死。

可若是戚繼光都不敢表示支持,他高務實難道就特別頭鐵,敢於無視全國武將的利益?

文官固然是很牛逼,但一個人單挑全國武將,這種事高務實還是敬謝不敏的,再說他本身辦事也不是這種風格——這風格倒有點像當年的高拱,“才略自許,負氣凌人”。

況且高務實還擔心兩件事:一是如果要廢除武裝家丁制,那他自己麾下數以十萬計的武裝家丁怎麼辦?【注:這是算上了安南部分和京華南北兩洋艦隊。】

二是如果廢除武裝家丁制,那現在附庸在實學派周邊的宣大山西等鎮一大波將領怎麼辦?他們雖然現在對實學派服服帖帖,可如果高務實堅持要斷了他們身爲“將門”的根子,這些人恐怕也沒幾個還能鐵了心跟他高務實混吧?

所以現在高務實最擔心的就是朱翊鈞年輕氣盛、魄力太大,不管不顧的要拿整個李家軍開刀,那就麻煩大了,到時候一旦激起朝廷內外的武將全面不穩,高務實擔心自己可能都會搭進去。

因爲心裡懸着這麼大一塊石頭,從瀋陽回遼陽的路上,高務實就顯得很沉默,一路上都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樣。

到了遼河與太子河的交匯處,也就是三年前曹簠吃敗仗的長安堡時,黃芷汀終於忍不住問道:“高郎計斬葉赫二酋,聖心大悅,此番更是榮升少司馬……何以反而悶悶不樂?”

高務實本來正在冥思苦想怎麼掌握好敲打李成樑的這個“度”,冷不丁被黃芷汀這麼一問,不禁怔了怔,然後搖頭笑道:“你怎麼也說起這麼文縐縐的話來了?再說,我這個所謂的少司馬又不是實職,只是掛名而已,當不得真的。”

黃芷汀道:“實職也好,掛名也罷,終歸是你又升了官,難道不是好事?”

高務實苦笑着,嘆了口氣,道:“你不知道皇上給我加這少司馬的含義……”

“什麼含……”黃芷汀頓了一頓,補充道:“呃,如果不涉及朝廷機密的話,不妨說來聽聽,我雖然幫不上什麼忙,但你說出來總好過自己憋在心裡。”

高務實笑道:“要說機密,倒的確很機密,只不過這機密跟你毫無關係,倒也不是什麼說不得的事。”

黃芷汀沒有說話,只是眨了眨眼,等着他的下文。

高務實又嘆了口氣,才苦笑道:“皇上初掌大權,我擔心他魄力太足,小看了事情的難度,把一樁可能鬧出大麻煩的事丟給我了,這件事……如果一個弄不好,我也是可能成爲替罪羊的。”

黃芷汀頓時變了臉色,急問道:“什麼事這麼難辦?能推掉嗎?”

高務實搖了搖頭:“推是沒法推的,而且這件事本身也不是‘難辦’或者‘易辦’的問題,而是不好確定到底該辦到什麼程度。”

“究竟是什麼事情如此爲難?”黃芷汀忍不住追問道。

高務實道:“皇上覺得遼東總兵、寧遠伯李成樑背地裡的小動作太多,希望我來敲打他一番。”

黃芷汀聽得一愣,然後詫異道:“遼東總兵也是武將啊,你這撫臺老爺要敲打他還不容易?當初你在廣西的時候還只是巡按呢,可無論漢將土將,誰敢不遵你的號令?”

高務實搖頭道:“廣西與遼東不能簡單類比,一則是廣西地處南疆,天高皇帝遠,我那巡按代表的就是皇帝,廣西將領自然不敢不遵我的號令。二則廣西漢軍與狼兵混雜,流官與土司各據一方,但不論哪方,都不得不服從於巡按這個皇權的代表。

而遼東的情形則不一樣,這裡沒有土司狼兵,只有漢軍,而遼東漢軍與廣西漢軍最大的區別則在於遼東漢軍真正的主力並非衛所,而是將領家丁……你知道遼東有多少兵馬,而家丁又佔了其中幾成嗎?”

黃芷汀當然不知道,只能搖頭。

高務實道:“遼東在冊兵馬爲十八萬三千四百二十七人,其中屬於各級將領家丁的,包括我撫院所屬的三千二百六十三人撫標在內,一共有五萬七千六百一十三人……也就是說,遼東兵馬就算沒有一個空額,也有三成以上都是將領家丁。”

黃芷汀先是愕然,繼而驚道:“可是據我所知,眼下各地衛所都有大量空額、假丁,那豈不是說遼東之兵可能有一半人都是家丁?”

“八九不離十。”高務實嘆道:“而且我還要告訴你,這些家丁之中,直屬寧遠伯李成樑的,就有三萬七千多人,再加上他鎮遼多年,不少外任地方的參將、游擊手下,都有一些人實際上是他‘借’出去的家丁,根據京華內務部的查證,大致估計李成樑的家丁實際總人數至少應該有四萬兩千以上。”

黃芷汀驚道:“皇上是擔心李成樑有異心,所以讓你來除掉此人?那……該不會把他給逼反了吧?”

“那倒不至於——哦,我是說李成樑還不至於有這樣的異心。”高務實擺手道:“皇上對李成樑的疑心,在於此人私心太重,目無法紀,他爲了養活這些家丁,不僅誇大戰報,而且平時還大吃空餉,又趁着當初新拓寬甸六堡之機,掌握了寬甸那邊的馬市實權,再加上他出身鐵嶺,所以在開原馬市也有很強的勢力……

可以這麼說,遼東馬市,特別是私市方面,光是李成樑佔據的利潤份額,大概就超過三成,反倒是朝廷不僅收不到幾個錢,還要每年往這裡頭扔幾萬兩銀子,始終處在折本狀態。”

黃芷汀剛剛陪高務實視察完開原,對於開原馬市也有了一點了解,聞言詫異道:“我有些不明白,他是怎麼掌握遼東私市那麼大份額的?還有朝廷爲什麼反而要虧錢?我記得你曾經提到過,朝廷現在在宣大等處的馬市,雖然官本有限,但每年還是能賺二十多萬兩?”

高務實笑了笑,道:“宣大馬市之所以朝廷能賺這麼多,那是因爲我不會去偷稅漏稅,反而帶頭足額繳稅之故——我京華佔據宣大馬市、私市交易份額的六成多、將近七成,所以只要我足額繳稅,朝廷就已經是穩賺不賠的了。”

黃芷汀呆了一呆,忽然有些肉疼的道:“那豈不是說,京華在宣大等處每年繳稅都得有十幾萬兩?”

高務實卻不以爲然地道:“怎麼,心疼了?不必心疼,朝廷的稅率低得很,京華商社每年在北邊各地的進賬有一百多萬兩,宣大這邊所繳納的稅款,還不到毛利的半成,就算說淨利,也不及一成,我不必跟李成樑等人一樣,去摳這筆錢。”

黃芷汀白了他一眼,道:“我就不明白你的生意經,別人家可沒有誰嫌自己賺得多,都是生怕賺得少了。就說這個李成樑,你覺得他會像你這樣想麼?”

高務實搖頭道:“扯遠了,我和他也不能類比,我賺錢的門道多的是,他賺錢的手段能和我比嗎?顯然不能。可是他手底下卻有四萬多人指着他吃飯,而且這四萬多人又不做其他的營生,只會當兵吃糧,這要是換了我是他,我也得急啊。”

“那你的……”黃芷汀說着,忽然自己明悟過來,恍然道:“哦,你的家丁倒是不花你太多錢,至少安南那邊就有個冤大頭幫你出錢養了八萬大軍,而兩洋艦隊平時的任務又是以海貿爲主,不僅不會虧錢,還應該有大筆的進賬……這麼說來,你這許多家丁反而是生財的本錢了。”

高務實知道黃芷汀其實還沒算完,比如說在大明內地,騎丁平時是掛靠在京華商社名下的,不光幫京華自家押運貨物,順帶着還做其他商家的“押鏢”生意,不說有多少賺頭,至少大致能維持不虧錢;

而步丁方面,除了家丁親衛被改做撫標之外(撫標有朝廷撥款,這筆錢是按朝廷標準給的,雖然不夠,但高務實要補貼的就不多了),其他那些護礦隊、護廠隊的成員,本身就是廠、礦的工人,又不是完全脫產的武裝家丁,京華只要給他們支出一小筆類似於津貼的費用就好,花費並不大。

唯一“虧本”的方面乃是武器裝備,但高務實更重火器,而火器卻是京華自產,成本上的壓縮空間也是不小的。

這麼一來,高務實的家丁雖多,待遇也好,但算起來卻反而比李成樑養兵便宜不少。

只有一個問題,高務實的家丁一旦打仗出現損失,他要賠進去的錢就多了,畢竟朝廷的撫賞銀標準遠低於京華自家的標準,這也是高務實打仗求穩的一個重要因素。

黃芷汀這時候自己也覺得自己扯遠了,又把話題轉了回來,問道:“你剛纔提及馬市和私市,是不是想說李成樑佔據的這些份額來歷有問題,而且數目很大,因此惹得皇上不高興了?”

高務實道:“皇上不高興的不止這一個方面,當然這肯定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方面……你不要覺得皇上是覬覦李成樑拿到的這些錢,那就理解得太膚淺了。其實皇上在意的是李成樑自行養兵的能力太強,而他在遼東的實力又過於集中,如此一來,就會嚴重影響朝廷對遼東的控制力,這纔是皇上要我敲打李成樑的主因。”

黃芷汀這時候纔有些恍然大悟的意思,長長的“哦”了一聲,問道:“也就是說,皇上既希望借重李成樑的軍力保衛遼東安靖,又不希望李成樑及所部脫離朝廷的掌控,尤其是在錢財方面的掌控?”

高務實點了點頭,道:“大致差不多。”

黃芷汀便問道:“那你現在的意思,想必是要想法子讓李成樑失去這條財源?”

高務實笑了起來:“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皇上擔心李成樑尾大不掉,我從瀋陽一直走到長安堡,纔想出這一條釜底抽薪之計,想不到卻被芷汀你一語道破,了不起,了不起呀。”

黃芷汀心中一喜,但馬上卻反而白了他一眼,微微噘嘴道:“我知道你是哄我開心,要不是你之前給我分析了那許多,我哪裡想得到這些?”

高務實笑道:“話不是這麼說的,我畢竟只是引導了一下你的思路,終歸還是你自己猜到了我的意思。”

黃芷汀心裡高興,卻不好一直揪着這件事來說,便反問道:“那你打算怎麼讓他失去這條財源呢?”

高務實微微揚眉,道:“我不是剛剛視察了開原馬市麼?巡撫巡撫,巡完了,自然就要撫……開原馬市有一些受到地方豪強欺壓的小商販,本部院自然要予以安撫;馬市、私市之中有一些不太公正的地方,本部院也當然要予以糾正,你說是不是?”

黃芷汀抿嘴一笑:“是是是,你高撫臺說是,遼東誰敢說不是呀!”

----------

感謝書友“系統崩潰”、“soviet2003”、“willwolf”的月票支持,謝謝!

PS:又要到陽謀與陰謀齊飛的政爭戲了,我居然有些摩拳擦掌……

第145章 一定轉達,一定轉達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112章 東返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003章 這是唱哪出?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中)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029章 郭閣老的擔心(4更破萬字)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044章 巡按到,巡撫病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048章 叛軍舊事(上)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113章 高戚之會(一)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108章 隱情(下)第246章 前鋒之戰(中)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014章 北洋海貿同盟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042章 纖幫第225章 三策(下)第070章 西北望第151章 枕邊風(上)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109章 要麼請降,要麼等死!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六)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030章 河南民變第055章 缺朝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197章 高孟男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068章 現在知道要乖了?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
第145章 一定轉達,一定轉達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112章 東返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003章 這是唱哪出?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中)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029章 郭閣老的擔心(4更破萬字)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044章 巡按到,巡撫病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048章 叛軍舊事(上)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113章 高戚之會(一)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108章 隱情(下)第246章 前鋒之戰(中)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014章 北洋海貿同盟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042章 纖幫第225章 三策(下)第070章 西北望第151章 枕邊風(上)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109章 要麼請降,要麼等死!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六)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030章 河南民變第055章 缺朝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269章 愚兄也持此意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197章 高孟男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068章 現在知道要乖了?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