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

徐階的情況,現在可不是一句不太妙就能形容得了的。他現在完全稱得上是麻煩很大。

張居正面色陰沉如水,腦子裡仔細的把近兩個月的政局捋了一捋。然後他發現,高拱近來似乎真有要一反徐階舊政的意思。

更可怕的是,張居正深知:高拱是真的打從心眼裡想要反對徐階舊政的。

這事必須得從當年的具體情況說起: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嘉靖皇帝駕崩。當晚,徐階召來得意門生張居正,緊急趕製出一份嘉靖自述口吻的《遺詔》。到了次日早晨,呈給作爲新皇的裕王,由其頒佈天下。但是這件事並沒有與內閣其他同僚商議,僅由徐階授意、張居正捉刀,完全把其他輔臣都排除在外,因此就引起了內閣矛盾的再一次激化。

完全被透明化的內閣同僚們,肯定不能淡定呀!

雖然唯徐階馬首是瞻的李春芳沒敢表達什麼意見,但高拱和郭樸兩位閣老卻出離的憤怒了。郭樸當場激動地道:“徐公這是假託遺詔,毀謗先帝,其心可誅!”

高拱立刻表示贊同,道:“先帝是英主,御國四十五年來的所作所爲,難道都是錯的?而今上是先帝的親子,三十歲登基,並非幼主,這樣強迫今上將先帝的罪過昭示天下,將置帝王尊嚴於何處?再者,當初先帝本來就曾經想要停止斎蘸之事,是誰建議他重修紫皇殿的?那些土木工程,一丈一尺全都是他們徐家父子親手策畫,現在難道能全部歸罪於先帝嗎?在先帝生前,他一味諂媚,待先帝甫一晏駕,便肆意詆譭侮辱,實在令人不齒。”說着與郭樸相視淚下。

其實高拱這一番言論,要說全部出自本心,那恐怕也未必。他對嘉靖帝按理說並沒有那麼深的感情,更不會真爲其身後聲名毀損而難過。實際上,他主要是對裕王這位新帝可能遭徐階挾持並受委屈而擔憂,畢竟他與隆慶皇帝的君臣際遇遠非他人可比。

然而從根本的出發點上來說,這番話其實主要還是針對徐階。因爲徐階其實是利用世代交替的時機,巧妙地把先朝的一切弊政都歸咎於死人,從而將他自己以前的不光彩舉動摘得乾乾淨淨,不僅如此,還極大地收買了人心。而他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卻又故意將包括高拱自己在內的內閣同僚排除在外,這種毫不遮掩的蔑視和打壓,纔是真正令高拱憤恨不已的。

因爲高拱把自己定位爲隆慶帝的第一忠臣,所以他認爲徐階這麼做,不光是自私,而且還是在刻意打壓和蔑視新君的威嚴——我父皇這輩子盡幹錯事,我這個新君能有面子到哪去?

徐、高之間的矛盾當然並不只有這麼一點,隨便再舉兩個例子:在新帝登基後的賞軍大典上,高拱再一次與徐階出現政見分歧。原本新皇登基之時賞賜軍方並非什麼祖制,而是從正統元年開始的慣例。嘉靖帝即位時因爲國庫殷實,便將原定的賞賜又翻了一倍。

隆慶登基,徐階打算按照嘉靖登基時的標準去辦,高拱立刻表示反對,道:“現在的國庫空乏,承受不起這項消耗。不如按照正統時的標準行事,那麼就可以省下一半的錢,只要花二百萬就夠了。”

而徐階直接拒絕了高拱的建議。因爲徐階知道,對於下面的人,賞賜總是多多益善的,無論出於什麼理由減少賞賜,都會得罪人。以徐階的精明,當然不會做這種有害於己的傻事,畢竟賞賜花的錢又不用他徐閣老出。結果高拱力爭而不果,最終,賞賜沿襲嘉靖登基的標準發出,而戶部則爲此困苦不支。

又譬如有一次廷議,衆言官爲了該不該擬去一個大臣的問題爭執不下,雙方吵得就差上演全武行。徐階一看這局面不好把控,又不願意開罪言官的任何一方,就打算把問題推給皇帝,讓皇帝決定該大臣的去留。

高拱當場質疑徐階不負責任的行爲,發出異議:“不能開這個‘恭請聖裁’的先例。在先朝遇事不決請上裁,是因爲先帝經久執政,通達國體;而今上即位這才幾天,怎麼可能知道羣臣誰賢誰不肖?讓皇上自己裁定,皇上卻該如何判斷?恐怕只能詢問身邊的人。長此以往,天下大事就可能會被宵小劫持了。”

徐階立刻黑了臉,認爲高拱純粹無理取鬧,凡事非要與自己對着幹才高興。在言官們的支持下,徐階再一次勝利,最終還是請了“上裁”。而高拱和徐階的矛盾,也更加地公開化,朝廷上下無人不曉。由於徐階的威望和影響力,再加上他不得罪人,而高拱則一門心思維護自己皇帝學生的,因此輿論都傾向於指責高拱擅權,破壞內閣秩序。

像這樣的矛盾在高拱當初第一次入閣的近一年時間裡,在徐、高二人之間幾乎不間斷地上演。只是由於新朝初始的不穩定狀態,使得這些事情所牽動的氣氛愈發微妙。時人黃景昉有評論說:“高拱任怨,徐階專任恩,二者的傾軋皆由此而起。”該評價可謂中肯。

徐階的圓滑與高拱的直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且都是些不可調和的矛盾。二人對國事的用心程度,也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徐階兼顧各方利益,尤其小心謹慎,首要目的是明哲保身,在圓滑處理事件的基礎上始終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而高拱則往往就事論事,心無旁騖,爲此甚至不在乎與任何人結怨。

說到底,徐階在乎的是官位名利,高拱在乎的是天下大業。

後來因爲京察,連帶着爆發了胡應嘉案,一番龍爭虎鬥之後,“滿朝倒拱”,高拱狼狽下野,而徐階最終也失去聖心,致仕歸鄉。

而高拱此番起復,首先就推翻了“恤錄先朝建言諸臣”。當初徐階在草擬的《嘉靖遺詔》中,對嘉靖在位四十五年間因敢於直言而被革職、充軍、下獄和論死的大臣平反昭雪,這裡頭牽涉到的是一大批人,得不得民心不好說,但肯定是一件極得官心的大好事。

但高拱一回京,立刻就將此推翻了。高拱的理由是這些臣子的“罪”,都是先帝嘉靖定的。先帝定的案能翻嗎?不能,因爲如果這些人都平反昭雪,那不就明擺着是先帝錯了嗎?這還得了!

一句話,你徐階的這個做法“有妨於聖德”,同時評價徐階“不以忠孝事君,務行私臆”、“歸過先帝”。這一招當然十分兇狠,在張居正看來,屬於是欲置徐階於死地。幸好隆慶這次頗有主見,只是同意了對獲罪諸臣不可“不加甄別,盡行恤錄”,而沒有直接動徐階。

但旨意雖然這麼說,實際上還是推翻了《遺詔》,對建言獲罪的大臣們平反昭雪之事,也就隨之無疾而終,有望重見天日的幾百戶家庭,又入苦海。這裡頭還牽連到一個人,這個人是大文豪王世貞的父親。結果嘛……歷史上王世貞寫《嘉靖以來首輔傳》,其中肆意詆譭和醜化高拱,但凡高拱有功之處,要麼一筆帶過,要麼“烏足道也”,而只要曾有對高拱不利的傳言,卻一條條清晰記錄並大加闡發。

因爲王世貞在文壇的歷史地位,這《首輔傳》偏偏成爲後世研究這段歷史的重要資料!高拱的名聲在後世之所以壞了那麼多年,直到差不多改革開放之後才被一些學者慢慢翻案,原因就出在這裡。

馮保眼見得張居正面沉如水,目光中甚至不自覺地流露出一絲殺機,心中暗暗得意,再次補刀:“太嶽相公,前些日子高鬍子放出風來,說什麼與華亭公當年不過是一點小小的私人過節,這話你是當事人,總不會相信吧?而且據我手底下的番子打探,前幾日,他還在家中夜會了在京的學生們,其中四位科道官……你猜他高鬍子是想做什麼?”

第201章 黃芷汀到來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042章 纖幫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238章 暗流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028章 朕倒要聽聽你的高論第112章 入城式第117章 意外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158章 庚辰春闈(一)第122章 蒙疆風雲(六)第118章 真是世事難料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005章 無關道理(上)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143章 致謝?第113章 高戚之會(七)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154章 糾結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172章 安南捷報喜與憂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083章 避蟲湯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055章 缺朝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146章 朕來救你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088章 切盡二子之決斷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056章 漠南之戰(一)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072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115章 封爵?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007章 朕有內幕消息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130章 立威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七)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
第201章 黃芷汀到來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042章 纖幫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238章 暗流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028章 朕倒要聽聽你的高論第112章 入城式第117章 意外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158章 庚辰春闈(一)第122章 蒙疆風雲(六)第118章 真是世事難料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005章 無關道理(上)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143章 致謝?第113章 高戚之會(七)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154章 糾結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172章 安南捷報喜與憂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083章 避蟲湯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055章 缺朝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146章 朕來救你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088章 切盡二子之決斷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056章 漠南之戰(一)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072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115章 封爵?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007章 朕有內幕消息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123章 俺答封貢(九)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130章 立威第078章 丹砂之瞳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七)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