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

說不得?

高務實腦子裡直接冒出一個詞:利益集團。

問題是,哪個集團?

朱家皇室及宗親集團?文官集團?勳貴集團?還是什麼其他自己沒有留意到的集團?

高務實略微沉吟了一下,問道:“現在的武備供應,是個什麼流程?”

戚繼光心裡暗道:這可真是神童了,我才說了一句‘說不得’,他立刻就明白這裡面一定是有利益牽連,只是他不好直接問,於是便問武備供應的流程。流程一說,中間哪些環節可能會有利益關聯,豈不是就一清二楚了?這……這也太神了點吧?要說神童,有些奇思妙想不奇怪,讀書過目不忘、舉一反三也不是沒有,可是這利益糾葛上的問題,需要的難道不是人生閱歷?他這個歲數,怎麼會連這種事情都天生就懂?天底下還真有“生而知之者”?

但不管他心裡多麼震驚,畢竟眼下兩個人的目標是一致的,戚繼光震驚歸震驚,振奮歸振奮,當下心中對高務實生起了一種莫名的信心:萬一這天才真有辦法解決——或者至少鑽出一個空子來避過這個麻煩呢?

當下他便打起精神,坐直身子,道:“說到武備供應,其實京營與各地邊軍乃至地方衛所都有所差異,不過如果粗略一點講,大致是各軍上疏報呈兵部本年或一段時間內需要多少武備,兵部行文回覆各軍批准或者調整額度,然後通常由各軍所守地區或鄰近地區之都司分配軍戶打造,打造好之後由當地兵備道代表兵部驗收,再由總督或者巡撫以及當地鎮守太監與巡按御史第二次驗收,最後交由總兵進行終查驗收。”

高務實聽得只差直接呆住了——不是吧,這麼麻煩?那這裡頭可以做文章的地方也未免太多了一點吧?

他只好發揮後世的從政經驗,“抓重點,重點抓”地問道:“我有兩個問題:第一,需求什麼武備,首先是各地鎮帥行文兵部來提要求的?第二,最終這些武備的製造都是落到各地軍戶頭上?”

戚繼光已經懶得震驚了,直接回答道:“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需求什麼武備,鎮帥當然可以行文請兵部調撥,但兵部未必會按照這個標準來給。而且,也不是什麼你要十成,我給七成這麼簡單的‘討價還價’,事實上各鎮各軍能拿多少東西,最終的決定權完完全全都在兵部手裡:兵部認爲你缺,你就缺,不缺也缺;兵部認爲你不缺,你就不缺,缺也不缺。”

懂了。

高務實心裡暗暗嘆息:難怪這時候的武將在文官面前幾乎毫無人權,不僅糧餉被卡得死死的,連武器裝備的供應都是兵部的一言堂,各地鎮帥按理說是最清楚麾下需求的,然而他們的上疏基本上就是走個過場,兵部愛聽就聽,不愛聽就不聽。反正最終給你什麼你都得收,甚至我就是不給你,你也沒有什麼辦法,是龍你給我盤着,是虎你給我臥着,是狗……搖搖尾巴少亂叫。

那還搞個毛線?這他孃的在根本上就出問題了呀,虧得我以前還以爲只是衛所爛了,軍戶製造的東西不合格呢!這要是兵部管事的官員根本不懂,可不就是外行指揮內行,外行領導內行了?後世老子開過無數的會議,“不允許外行指揮內行,外行領導內行”、“一定要充分徵求各行各業專家和一線從業者的意見”之類的話,耳朵都聽出繭子來了,合着這個思路在明朝根本沒有?哦,說不定這個思路在明朝完全是大逆不道都說不定啊!

這事情就有點難辦了啊……高務實的眉頭頓時就皺了起來。

戚繼光打量了他一眼,也知道高務實看出了問題,但他無法預料高務實心中所想,原打算繼續回答第二個問題,現在見高務實皺眉沉思的模樣,也不敢馬上說了。

好在,高務實也只是想了一會兒,就先把這個問題放下了,反而主動問道:“那麼武備的製造呢?都是各地軍戶所爲?兵備道的驗收……是不是很容易通過?”

這句話問得有意思,明朝中後期武器裝備的質量那真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要不是各地兵備道的第一道驗收太容易,怎麼能過關?

“這個……”戚繼光原本想了一套比較迂迴、比較宛轉的說辭,誰知道高務實主動問起的時候問得這麼直白,一下子搞得他沒有後退的餘地了,只好略微尷尬地道:“各地兵備道……這個,畢竟也要給當地衛所一些顏面……再說眼下各地衛所也的確……呃,的確比較困難。”

得,這麼一個本該直爽豪邁的山東大漢,一個戰無不勝的常勝將軍,說起這事來都支支吾吾地只差要結巴了,可見這裡頭不是某一個環節爛了,而是全部爛了。

高務實又不是沒在官場混過的,這裡頭的一些小九九,用腳指頭都能猜到了——利益均沾唄!

首先是兵部行文之前就肯定有人和他們“商議”,今年內閣討論的全國軍餉開支是多少,然後某地某軍今年要配備多少武器裝備,按照某些標準——大抵是綜合考慮某軍和該地區衛所的孝敬程度——來決定一個大致分配額度,兵部這裡就過關了。

接下來各衛所就會接到生產要求然後開始生產,但光是傻乎乎的生產可不行,你得馬上聯繫你產品的驗收領導——當地兵備道,當地兵備道會根據你的孝敬來決定你交付的產品是否合格,或者有多少合格。

但由於兵備道也不是最終決定者,所以他又要孝敬他的領導們——上至總督巡撫(個別地區雙重領導,也有單獨領導的)以及鎮守太監,下至當地巡按御史。

這裡要提一句:巡按御史雖然級別不高,本身級別比兵備道還低不少,但他擁有極其驚人的糾察權,連總督、巡撫、鎮守太監等等,都全部可以合法彈劾,大明還有明文規定,巡按御史在巡按地方時,是代表都察院的,所以“大事奏裁,小事立斷”。至於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各個時期都有所不同,這裡涉及到了包括巡撫與巡按長達至少百年的權力之爭等等,將來會有更詳細的介紹,這裡暫且按下不提。

總而言之,從兵部到最後的總兵,每一層每一級,通通都是這個利益鏈中間的一環——可能還漏了一條:各地衛所的直接領導是各地都司,而各地都司的直接領導,又是五軍都督府,也就是勳貴們。

哦豁,完蛋。大明文臣、武將,還包括勳貴,全給包羅進去了。也就是皇帝被瞞在鼓裡,皇室宗親繼續被當豬養着過問不了。

這大明朝的牆角,還真是除了朱家自己,人人都能挖他一鋤頭啊。

牛逼。

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萬)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130章 故事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165章 父子不同範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060章 不勞而獲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163章 冠絕京華(上)第096章 興趣培養(上)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70章 逐保倒張(八)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142章 何以如此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上)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131章 謝公氣度[第4更]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117章 意外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257章 後續第095章 時不我待了啊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123章 大危機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089章 暗殺高務實(4更破萬)第284章 設計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111章 交接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108章 隱情(下)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133章 癱倒當場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101章 定調子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112章 內閣的對賭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
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萬)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130章 故事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165章 父子不同範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060章 不勞而獲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163章 冠絕京華(上)第096章 興趣培養(上)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70章 逐保倒張(八)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142章 何以如此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上)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131章 謝公氣度[第4更]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117章 意外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257章 後續第095章 時不我待了啊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123章 大危機第050章 四方會談(上)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089章 暗殺高務實(4更破萬)第284章 設計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122章 蒙疆風雲(四)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111章 交接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108章 隱情(下)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133章 癱倒當場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101章 定調子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112章 內閣的對賭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