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

可是,如果說隆慶不肯讓內閣的權力進一步擴大,又如何解釋他讓高拱以武英殿大學士身份兼任吏部尚書呢?要知道,吏部尚書號稱“天官”,執掌人事大權,而內閣中因爲排名在高拱之前的首輔李春芳根本不敢與高拱爭鋒,高拱又相當於掌握了行政權。

按理說這個權力本身就已經十分巨大了,可隆慶帝仍不滿意,竟然連司禮監掌印也讓高拱推薦的人頂上,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相當於把最後的審覈權也給了高拱!

而在原本的歷史上,所有人都必須承認,終隆慶一朝,但凡跟高拱對着幹的,最後都是鞠躬下臺,無一例外。

爲什麼總說高拱是隆慶心目中唯一可以完全信任的臣子?這就是原因:隆慶不僅能完全、徹底的放權給高拱,而且對高拱的支持力度大到了“跟高先生作對,就是跟朕作對”這個程度。

那麼,高務實猜測隆慶不肯繼續加大內閣權力,是不是和這種信任形成了一個悖論呢?他認爲不是。原因是,隆慶信任的並非內閣這種制度,也絲毫不希望違背太祖不設宰相的初衷,他信任的是且僅是高拱這個人而已!

這是有很大區別的。如果隆慶真的是信任內閣制度本身,並且下意識認爲有一個實際意義上的宰相是好事,那麼他就應該不在乎具體由誰來做這個大權在握的“宰相”。然而事實是,此前徐階“負海內人望”,稍稍有些大權在握的跡象時,隆慶就果斷讓他回家養老了。可見在他心中,高拱可以大權在握,但內閣本身並不能有這樣的慣例,首輔這個位置本身的權力仍然要限制在“輔”,而不能是“宰”。

所以,他寧可讓高拱兼任吏部尚書,寧可任用高拱推薦的司禮監掌印,以這些行動來大力加強高拱的權力和威望,也不會直接把這些權力交給內閣。因爲只要這些權力是分開的,那麼將來如果沒有高拱這樣一個人,權力就仍然分散,不會形成對皇帝的架空。但如果這些權力演變成內閣的權力,那麼內閣的主事人——譬如首輔,就可能真正變成了宰相。

要知道,現在的內閣已經是有議政權的,有人視內閣爲“中書省”,稱閣臣爲“宰相”,主要也是着眼於這一點。而內閣議政權,主要就體現在票擬上,其文書運作機制,基本有三個方面。

首先,凡六部題請、奏準的政事,制度上內閣事先雖未被“關白”,但事後並不是備顧問,也不是說可能不被顧問,而是全部必經內閣擬旨,並且全都是可以予以“駁正”。全國除上述六部題請、奏準,然後“發擬”之外的一切章奏,也全都交內閣批答、票擬。

其次,諸司奏事,關白內閣。景泰三年十二月,景帝命吏部舉用方面等官,吏部“每次置二簿,鈐以部印,……一封進司禮監便覽,二送內閣備顧問”,打破了“諸司奏事內閣不得關白”的陳規。隨着內閣制度的形成,諸司在上疏之前,對重大問題的處理一般得與內閣商議,以達成諒解。譬如正德、嘉靖之際的吏部尚書王瓊就說:“內閣之權漸重,無異宰相之設。六部之權漸輕,凡事多樂受內閣風旨而後行。

再次,在外之督、撫、總兵、巡按御史直接上書內閣,請示機宜。尤其是自正德以後,督撫們紛紛以揭帖的方式上書內閣,請示軍、政、財、賦之計,內閣則居中遙授方略,習以爲常。故每當民變平息、邊事安定,毫不例外地要封賞內閣諸臣,酬其運籌帷幄之勞。

以上三方面文書,皇帝的全部決策都不外乎通過它們做出。由於全都必經內閣票擬,所以和過去翰林學士等的“備顧問”不同,內閣的這一議政權是主動並且比較穩定的。

此外,內閣票擬對皇權還有一定的制約作用。首先,在票擬上,皇帝的批紅權原則上不可超越內閣票擬而徑自爲之,票擬則經過批紅而成爲行政命令。其次,皇帝如果主動下手詔、中旨處理政事,按例也必須送內閣“商確可否”,“聖意所予奪,亦必下內閣議而後行”。內閣如不同意,理論上可將手詔、中旨“封還”、“執奏”,也就是拒絕擬旨。

大學士徐溥曾疏言:“即位以來,未嘗有內降。幸門一開,末流安底。臣等不敢奉詔。”嘉靖初年,大學士楊廷和“封還御批者四,執奏幾三十疏”。

再次,閣臣密揭,表明內閣的觀點與立場,皇帝不得不重視。密揭是內閣進言奏事的方式之一,“中外大小臣工上封事,外有通政司,內則有會極門,俱有號簿,惟內閣獨得進密揭。……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語”。

內閣通過票擬、駁正,既可以爲皇帝出謀劃策,處理全國政務,解除皇帝的沉重負擔;又與擁有執行權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統治質量與效率。這就是內閣有“宰相化”的發展趨勢和內閣大學士被視爲“宰相”的主要原因。

當然,皇帝如果完全不顧及臉面,還是可以繞開內閣,譬如嘉靖在大禮議時代就老做這種事,但是相應的,就有了海瑞那樣的文官,敢罵皇帝說“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內外臣工之所知也”,於是嘉靖這個極有手腕的皇帝在後世成了昏君的代表。

隆慶當然見識和了解過自己父皇的手腕,他當然不想自己將來也混一個昏君的身後名,因此他的動作是很小心翼翼的:高務實這個太子伴讀是朕這個皇帝要新設的,但是這個職務雖然掛在翰林院,卻沒有品級,按慣例來說也就是所謂的“不入流”。就這麼點不入流的小事,你們不能說我亂來吧?

至於他獻書之功,朕雖然給了個侍讀學士,但卻是“假侍讀學士”——這裡的“假”不是真假的假,相當於“榮譽侍讀學士”——並非實際擔任侍讀學士這個職務,純屬看在太子的面子上給他掛個名,這你們不能說我亂來吧?

高務實正是因爲想明白了這些,所以纔會覺得只怕不光是後世史學界某些人小看了隆慶,自己此前說不定都小看了這個仁厚之君——他仁厚可能不假,但仁厚不代表沒有手段。

瞧瞧他今天干得多漂亮,用新設一個無品閒官,既給太子找回了面子,又向高拱展示了寵信,順便試探了一下文官們對皇權伸張的底線和態度,甚至還小小地顯露了一下自己作爲皇帝的崢嶸。

厲害呀。

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上)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295章 成婚嘍!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246章 前鋒之戰(中)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041章 議編衛隊(下)第154章 將至第130章 勝利的大會(4更破萬)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115章 封爵?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005章 升官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027章 皇上,您的事兒發了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015章 伴讀之邀(下)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073章 厚道人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154章 糾結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158章 庚辰春闈(三)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074章 如日中天的威望第099章 借刀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119章 下馬威(4更破萬)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157章 圖們之軍師第060章 張馮靠攏(上)第091章 居正之嘆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206章 弒嶽(上)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123章 俺答封貢(六)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084章 務實回府(上)第059章 絕代雙嬌(下)【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一章】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
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上)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295章 成婚嘍!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246章 前鋒之戰(中)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041章 議編衛隊(下)第154章 將至第130章 勝利的大會(4更破萬)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014章 你讓朕怎麼辦啊!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115章 封爵?第015章 新鄭鐵廠(下)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005章 升官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027章 皇上,您的事兒發了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015章 伴讀之邀(下)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073章 厚道人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154章 糾結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158章 庚辰春闈(三)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074章 如日中天的威望第099章 借刀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119章 下馬威(4更破萬)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157章 圖們之軍師第060章 張馮靠攏(上)第091章 居正之嘆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206章 弒嶽(上)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123章 俺答封貢(六)第134章 朝局變化(中)第084章 務實回府(上)第059章 絕代雙嬌(下)【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一章】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