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

天光荏苒,一去經年。

萬曆六年七月初二,大明發生了一件悲劇性的大事。

前文華殿大學士張居正,於本年六月上旬在江陵老家鬱鬱而終,其長子張敬修上疏乞賜蔭諡。

疏至內閣,首輔高拱見文,痛哭失聲,竟至昏闕,內閣衆官驚急,乃傳太醫至,而元輔已逝矣。

時帝與觀政高務實正於文華殿講讀,聞訊急至內閣,見元輔案上,文牘滿置,竟高數尺。

帝大慟,涕淚難止,執務實手言:“昔先帝臨崩,託孤元輔,曰‘以天下累先生’,而今先生駕鶴,如船失舵手,房缺中樑,朕哀極痛極!更不知今後又何爲之?”

不多時,皇帝欲下旨輟朝三日,觀政高務實立刻勸諫,曰:本朝文官喪禮,輟朝禮均只一日,惟榮國公(姚廣孝)享輟朝二日禮,禮不可廢。請止。

帝答曰:“如此,改輟朝二日,不得再諫。”

於是朝廷爲高拱之死輟朝兩日。

第三日時,皇帝誥命:“……大學士高拱,銳志匡時,宏才贊理。當畿庭之再入,肩大任而不撓。謀身近拙,實深許國之忠;遺俗似迂,雅抱殿邦之略。幕畫得羌胡之要領,箸籌洞邊塞之機宜。化椎結爲冠裳,柔犬羊於帖服。利同魏絳,杜華夏之深憂;策比仲淹,握御戎之勝算……

博大精詳,淵宏邃密,經綸偉業,社稷名臣。……慷慨有爲,公忠任事。迨殫內寧之略,益宏外御之勳。嶺表滇南,氛淨長蛇封豕;東夷西虜,煙消堠鷺庭烏。洵稱緯武經文,不愧帝臣王佐。

蓋有不世之略,乃可建不世之勳;然必非常之人,斯可濟非常之事。

……贈上柱國,諡文正。佈告中外,鹹使聞之。欽此。”

誥命一出,滿朝傾羨,高氏門生,紛紛讚頌。

文正!

自司馬光提出“文正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之後,歷代文官夢寐以求的死後尊榮,美諡之極!

文正二字,何等之重?只說明朝,便有一例可證。

武宗之時,大學士李東陽垂死,大學士楊一清來看他,見李東陽爲諡號擔憂,楊一清就向他表示,朝廷將給他文正的諡號。垂死的李東陽聽罷,竟在牀上向楊一清磕起頭來。可見“文正”之諡在士人心中的地位。

張居正死了,據說是鬱鬱而終,但這可以理解。

高拱也死了,卻不知是累死的,還是想到與張居正多年的恩怨,心情激盪之下的意外。

對於高拱之死,傷心的人很多,但其中最甚者,恐怕還是高務實。

他覺得高拱大概率還是死於勞累過度,這個年過六旬的老人,一心念着先帝託付,沒日沒夜的工作,連高務實無數次勸他多休息時,他都每每回答:“年老少睡而已。”

去年被高務實“挖角”而來京師、今年剛剛編成《本草綱目》的李時珍也數次向高務實提過,說元輔過勞,恐難持久。

可惜,沒人勸得住他。

歷史上,高拱便是死於萬曆六年,如今他仍然死在了這一年,時也?命也?

但除了這一點,高務實還有更多的感慨,因爲張居正也死了,甚至還死在高拱之前。

原本的歷史,已經因爲他高務實的到來,出現了最大的變化。

是好的變化嗎?高務實認爲是的。某種程度上來說,他一直認爲張居正算不上一個真正的改革家,只有高拱纔是。

高務實認爲張居正應該是整頓派。

原歷史上,張居正的施政基本上是以整頓爲基調的。他的立足點不是改革,而是整飭紀律,恢復祖制的活力。

改革是制度的創新,整頓是祖制的恢復。

宋朝時王安石變法是突破祖制、創制新法的真正改革;而張居正推行萬曆新政的諸多內容,都是祖制的恢復和整頓,不應列入改革範疇。

唯二有新意的,是考成法和條鞭法。考成法擴張和強化了閣權,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但卻消除了科官對政府的監察職能,破壞了祖制小大相維的制衡原則。

然而,高拱也推出過“考課法”,甚至在這一世,由於高務實“政績量化”的思路影響,高拱的考課法走得更遠,用意更深。【無風注:本書第一卷有述。】

“一條鞭法”則不是張居正的發明。在張居正還是五歲孩童的時候,就由桂萼創始並由傅漢臣等人推行了。在隆慶、萬曆時,一些地方官員如龐尚鵬、王宗沐、劉光濟、海瑞等多人在所轄地區以至全省範圍內的推行,一條鞭法漸次盛行。

由此可見,張居正只有推廣之勞,並無創始之功,所以不能稱爲改革家。

其實後世也有學者認爲“高拱的人品操守、膽識才幹、改革意識,都是張居正所不及的。”在他執政的兩年半里,創行了吏治、司法、軍制、邊防、水利、漕運、海運等全方位的改革。

他不僅有《除八弊疏》的施政綱領,而且還打破了禁海政策,造船隻,開海運,“實行對外貿易”。高拱還“特別重視發展工商業”:“親自到市場調查研究”,“瞭解實情”。他還大力支持和推行丈田均糧和一條鞭法的賦役制度改革。

而張居正執政的十年,“並沒有完全繼承高拱的改革方向”。特別是他“對高拱的開海運、開放對外貿易主張暗自抵制”,重新恢復海禁,推行閉關鎖國的基本國策。

因此這部分學者的評價是:“高拱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張居正是官僚、政客,實用的保守主義者”,“高拱是真正的改革派、而張居正基本上屬於整頓派”。

至於改革的效果,以經濟改革爲例,歷史上高拱罷官前的隆慶五年(1571年,只算到隆慶五年是因爲隆慶六年他就罷官了。),太倉銀庫歲入310萬兩,歲出320萬兩,歲虧只有10萬兩,比隆慶元年至四年(1567-1570)平均歲虧的206.6萬兩,減少了196.6萬兩(無風注:參見樊樹志《萬曆傳》)。這就爲張居正執政時期國庫盈餘奠定良好基礎。

張居正執政後繼承了高拱的與俺答維和的局面,有其功勞和貢獻。“但是,他享受的和平‘紅利’,超過了他的貢獻”。張居正接手的不是一個“爛攤子”,而是“坐享了高拱遺下的和平‘紅利’”。

而這一世沒有張居正的接手,高拱又做到了哪些,以至於使萬曆對他的去世如此傷心,並給他追諡“文正”呢?

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123章 俺答封貢(六)第077章 龍文鞭影(上)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027章 倒潘第081章 我的“浩然之氣”(4更破萬)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109章 喜與憂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九)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165章 父子不同範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031章 永寧公主(3更破萬)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078章 兩道命令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243章 大炮,艦隊,棱堡第064章 聯名信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104章 復寧夏(完)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108章 隱情(上)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三)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154章 糾結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132章 遇刺!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第074章 如日中天的威望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160章 給升龍報捷!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266章 長公主攥緊香囊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268章 揭謎(上)第054章 明修棧道(中)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147章 皇帝妙策
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123章 俺答封貢(六)第077章 龍文鞭影(上)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027章 倒潘第081章 我的“浩然之氣”(4更破萬)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109章 喜與憂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九)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165章 父子不同範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031章 永寧公主(3更破萬)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078章 兩道命令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243章 大炮,艦隊,棱堡第064章 聯名信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104章 復寧夏(完)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200章 立威之戰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108章 隱情(上)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三)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154章 糾結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132章 遇刺!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第074章 如日中天的威望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160章 給升龍報捷!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266章 長公主攥緊香囊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268章 揭謎(上)第054章 明修棧道(中)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147章 皇帝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