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

“太嶽相公你是徐老相爺最看重的門生,他不來找你,還能找誰去?”

馮保這句話,說對了一半,但其實也不全對。徐階派人來京師活動,當然會來找張居正,但以徐階處事之周全謹慎,也當然不可能只找張居正一個人。

今天白天在內閣的時候,因爲張居正是今天的輪值主筆,所以今天從通政司轉過來的奏章他幾乎都看了一遍,去掉只佔今日總奏章四分之一的正常奏章之外,剩下的四分之三裡頭,有兩類奏章各佔一半。

一半是要求皇帝明確下旨讓武臣勳貴子弟滾出皇宮,不得“諂媚太子”、“動搖國本”——當然,大夥兒倒沒有直接用“滾”這個字,只是那意思絕對就是“滾”這個級別,甚至沒準比“滾”所包含的憤怒更充足。

這其中夾雜了幾位涉及此事的武臣勳貴本人所上的奏章,他們在奏章中紛紛表示:自家兒子或孫子頑劣不堪,實在不配和太子殿下一同玩耍,他們本人深深的爲此感到憂慮,無比擔心自家兒子或者孫子帶壞了太子殿下,哪怕只是帶壞一點點,那也是他們對大明造成的巨大危害和損失,完全是百死莫贖,所以“泣血懇求”陛下放他們家孩子回家,他們要從此嚴格管教,甚至不惜打死云云。

這其中,成國公朱希忠表現得格外急迫,此公雖然已經抱病在身,但卻強撐病體,一連寫了三道奏章呈上,請陛下放他的嫡長孫朱應楨回家。第一道奏章說的是這孩子不成器,要仔細教導以免影響了太子;第二道說的是孩子的外公要過壽,希望讓他至少先回來去跟母親一道回孃家一趟;第三道更絕,說他朱希忠自己感覺自己快要病死了,強烈要求這個嫡長孫回來見自己最後一面!

當時張居正連續看了這三道奏章,心裡都不禁苦笑:咱們這位成國公爺看起來真是被滿朝文官齊聲怒罵給嚇住了,生怕自己將來莫名其妙的就給罵成一個千古大奸臣,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爲了把孫子從宮裡“救”回家去,甚至不惜自己咒自己病重——這是嚇得連命都可以不要的節奏了!

而除了“太子陪玩”一事,另外一半奏章,算起來就全都是跟“松江退田案”有關的了。這其中一部分是直接給徐老相爺叫屈,而更大一部分是痛斥海瑞“顢頇糊塗”、“莽撞操切”。

叫屈的就先不說了,張居正心裡知道自己這位老恩相屈不到哪去,但是痛斥海瑞的奏章,他還是仔細看了看的。

倒不是張居正已經先把屁股坐到了自家老恩相一邊,而是他自己確實非常關注應天治下的田地清丈問題,他非常希望在這件事當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作爲將來自己執政時對於田地清丈工作的重要參考。

而從這些奏章上所舉的例子來看,張居正認爲海瑞的工作態度雖然沒有問題,但其工作辦法的確太過於簡單粗暴。

這裡必須先交代一下,海瑞現在所任的應天巡撫,並不只是單純的應天巡撫,它有一個全稱,叫做:總理糧儲提督軍務兼巡撫應天等府。

這裡頭擺在第一位的是什麼?不是巡撫應天,而是總理糧儲。

要做好這個“總理糧儲”,就必須清理田產。但這個田產不清不知道,一清嚇一跳。海瑞所到之處,到處都是前來告狀的窮人,他們告富人奪了他們的田地、告官府逼着他們納稅。而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矛頭指向了海瑞當年的救命恩人:剛剛致仕不久的前內閣首輔徐階。

徐階爲官四十多年,門生故舊遍天下,三個兒子也因爲他的關係進入官場,父子諸人在家鄉購置了大片的土地,徐家已經成爲松江一帶佔有田地最多的家族。

松江的事情就這麼擺在了海瑞海青天的擺在面前,所有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在了海瑞海青天的身上——你不是青天麼,查我們算什麼能耐,有本事你查徐階啊!

海瑞的確清正忠直,但清正忠直不等於蠢笨遲鈍,他能感受得到這些人的心態,也知道自己現在面臨的麻煩和尷尬。

然而,海瑞就是海瑞,青天就是青天!他決定: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不僅如此,而且一定要快!

如果要對所有的案子逐個清理,既耗費時間,還得有大量的工作人員。而且這些案子說起來幾乎都是陳年舊賬,土地轉讓文書很多都已經不復存在,該怎麼清理?誰也拿不出能夠在法律範圍內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

怎麼辦?

海瑞當然有海瑞的風格,或者說:海瑞二字本身就代表了一種風格,一種獨特的風格。

他採用了自己認爲最簡單易行而又立竿見影的辦法,也是中國曆代官員們最經常使用的辦法:用行政手段解決經濟糾紛。因爲在他們看來,所有的經濟問題最終都是政治問題,都是關係到社會穩定的問題。

於是,海瑞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下令,要求所有富戶均退田一半給官府,再由官府視不同情況分給告狀的窮人。不僅如此,他還把恩人徐階的家族當成“頭羊”。在他看來,只要這個“頭羊”帶頭退田,其他的富戶就不敢抗拒、不敢拖欠了。這個道理當然不錯,你再硬,硬得過爲官四十餘年的前首輔嗎?

徐階作爲一個老派官僚,應該說還是很“懂味”的,他得到消息之後,立刻告訴海瑞,也告訴自己的朋友們,說自己家裡的田畝都明明白白在官府有註冊,一共也就兩萬畝。

但他徐階作爲一個爲大明兢兢業業工作了四十餘年的老臣,雖然已經退休致仕,可是爲了響應海瑞海青天的偉大號召,他不顧家庭情況,耐心說服家人,決定帶頭退田一萬畝!

徐階認爲,他這樣做,既給足了海瑞面子,也對得起應天巡撫管轄範圍內的其他“富人”——海中丞清正之名天下皆知,那是個要面子的人,所以咱們這個面子一定要給。

然而問題來了,海瑞要的並不是面子,他要是的是:清丈田畝。

你徐老相爺家裡坐擁良田數十萬畝,居然好意思說只有區區兩萬畝地,你是當我海某人眼睛瞎了,還是欺負我海某人不識數?

所以海瑞對徐階的表現很不滿意。他知道,所謂在冊田畝,人人都知道是用來應付納糧當差的。大戶人家的田地,許多是不上簿冊的,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而他海瑞之所以要清丈田畝,其要揭開的,本來就是這個秘密。

不僅富戶瞞官府,地方也同樣瞞中樞。許多地方的官府都有兩本賬,一本是自己的家底,這個賬需要真實,否則就是糊塗官了;還有一本是給上級、給朝廷看的,那是虛假數字,只要能忽悠過去,這個數值越小越好。

他海瑞也是做過浙江淳安縣和江西興國縣兩任知縣的人,熟知其中的奧秘,這些套路怎能瞞得過他?

但是,隨着徐階的書信一封封寄出,特使一個個出發,海瑞遭到的斥責和彈劾也越來越多了,而這其中最明顯也的確是被詬病得最多的一點就是:你這個不分青紅皁白的“退田一半”,到底有什麼法律依據?

第274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052章 又面聖第145章 《取用疏》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185章 安南規劃!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56章 漠南之戰(四)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047章 未雨綢繆(中)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一)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162章 二段擊第101章 京華基建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097章 馮張俱隕第083章 馮保心思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081章 我的“浩然之氣”(4更破萬)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下)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225章 三策(上)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116章 陽謀!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205章 政策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085章 官場百態(上)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023章 真“萬曆時代”來臨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283章 皇上,切蛋糕了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126章 二位老帥第097章 馮張俱隕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064章 曹淦歸來(下)第279章 王儲之死
第274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052章 又面聖第145章 《取用疏》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185章 安南規劃!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56章 漠南之戰(四)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047章 未雨綢繆(中)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一)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130章 跋扈尚書(上)第162章 二段擊第101章 京華基建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097章 馮張俱隕第083章 馮保心思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081章 我的“浩然之氣”(4更破萬)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下)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225章 三策(上)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上)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116章 陽謀!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205章 政策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085章 官場百態(上)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023章 真“萬曆時代”來臨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283章 皇上,切蛋糕了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126章 二位老帥第097章 馮張俱隕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064章 曹淦歸來(下)第279章 王儲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