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

就在馬芳在宣府總兵衙門裡懷疑自己與趙岢換防這件事裡有高務實的影子時,高小公子已經離開翰林院,坐在馬車上往皇宮而去。

本來,他是打算在太子伴讀這件事確定之後就悄悄去和劉顯父子見個面的,但朱翊鈞的閒極無聊讓他沒能抽出這個空,只好派人去傳了個口信,說等太子不明確相召的時候再去。

其實劉顯也很想跟高務實見上一面,畢竟高務實回京雖然只有幾日,但京師民間風評對劉顯已經十分有利,而朝廷那邊也已經有韓楫領銜上疏,要求南京都察院就劉顯革職候勘一事仔細查證,務必確保不是冤假錯案——言下之意就是現在肯定是冤假錯案了。

對此內閣還沒有明確批覆,但並不是其中出了什麼漏子,而是韓楫的上疏只是第一波,後續還有跟進的——高拱嫡系、晉黨等都會挑幾個人出來上疏。

按理說,區區一個武臣的“小事”,犯不着這麼大的排場,但考慮到南京守備勳臣畢竟也是與國同休的魏國公,且劉顯又是第一個投效高拱的南軍大帥,因此面子給得比較足。

當然,除了面子因素之外,還有一個不足爲外人道的原因就是,眼下趙貞吉爲總憲,南京都察院其實也要聽趙貞吉的指揮,高拱爲了讓趙貞吉知道自己對此事的重視,所以故意把聲勢做得浩大一點,免得他跳出來搗亂。

趙貞吉自從掌握都察院以來,一直把都察院看做自家後院,對於高拱這種對南京都察院指手畫腳的行爲很是不滿。不過,眼下他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京營改制這一塊,正跟霍冀打着嘴仗,兩個人輪流上疏,一個說京營舊制弊端重重,不改不行;一個說京營貴在穩定,只有三營分制,兵權不集於一人,纔是長久之策。

隆慶那邊對此還沒有個定論——關鍵是內閣沒有定論,所以隆慶也就習慣性的先不回話,等內閣有了態度再說。畢竟隆慶帝有一個優點就是很有自知之明:論看人,他頗有自信;論理政,他更信高拱。

趙貞吉雖然一貫自負,但對這一點其實還是看得很清楚的,所以他思來想去,覺得既然高拱還沒有對京營改制這件大事上跟自己對着幹,那對於徐鵬舉和劉顯之間那點小事,自己也就讓一步得了,不去跟他計較。

他想了想,又怕南京那邊因爲自己和高拱關係不睦而自作主張,於是乾脆去了道公函,說了一通空話,其中有用的部分大意是:近來有言官風聞南京守備勳臣徐某因索賄不成,打壓誣告前狼山總兵劉顯,我趙某人歷來執法必嚴,所以這件事你們要給我好好查一查,如果真有問題,不要等“別人”揪出來,咱們自己提前處理掉!

寫完這封公函的趙貞吉頗爲得意,心說這一來,我就不算是怕了你高鬍子,我這是執法嚴厲,有錯必糾。況且,只要是南京都察院先把問題查明,而不是你那些在南京的門生得了先手,那這件事我反倒還多了幾分主動權……妙啊!

至於這件事裡頭潛藏着的劉顯可能投向了高拱一事,趙貞吉卻毫不在乎——笑話,區區一個總兵,當初連一個通州同知都能搞得他狼狽不堪,他堂堂趙閣老、趙總憲又豈能放在眼裡?就算這次趙岢被逼得與馬芳互換防區,也只是他趙閣老摟草打兔子,爲了搞掉陳其學而捱了流彈而已。劉顯要投高拱,那就讓他投唄,南邊倭寇這幾年越來越弱,雖然還時不時跳出來惹事,但大體局勢已經被控制住了,朝廷重心明顯轉回了北方,區區劉顯能翻起什麼風浪來?

要真說武臣裡頭讓趙貞吉覺得有些礙眼,甚至想要除掉的,也不是沒有,而且有兩個:馬芳和戚繼光。

這兩人的戰功當然夠顯赫,但在趙閣老看來,打仗這種事情,無非是你行你上,你不行我換人——我大明煌煌天朝,還怕找不出幾個又能打又聽話的人來?

而馬芳和戚繼光之所以礙眼,主要倒不是因爲他們自己,畢竟這些武將哪有本事噁心到他趙閣老?主要是因爲這兩人的後臺——一個高拱,一個張居正,都是趙閣老不喜歡的。

想他趙貞吉,嘉靖十四年的進士,比高拱還早兩科的老資歷,比張居正更是早了足足四科,完全是前輩中的前輩,長者中的長者。可是,現在高拱和張居正這兩個後生晚輩在內閣的排名居然都在他趙閣老之上——這能忍?

至於說李春芳和陳以勤爲什麼就不招恨,那也簡單:李春芳萬事不吭聲,你們說可以我就說可以,你們說不行我就說不行;陳以勤只管他自己負責的那一盤子,旁的事基本不插嘴。

這就很符合趙閣老的心思了——小兒輩幹好自己的本職就行,天下大事你們哪裡懂?

所以高拱和張居正這兩個凡事都要插上一腳,還對很多事情看不慣,非要想着法兒變易祖制的黃口小兒,就很惹趙閣老不滿了。連帶着,馬芳和戚繼光這二位也就莫名其妙的躺了槍。不得不說,這是真的冤。

但更冤的是譚綸。

譚綸作爲一個文臣,常年與戚繼光文武搭配,幹起活來好像也不怎麼累,功勳卓著、威名赫赫。但戚繼光投了張居正,譚綸卻沒有,他只是與張居正關係還過得去罷了,畢竟他也是正經功名出身,嘉靖二十三年的金榜進士,比張居正還早一科呢,好端端地爲何要自貶身價?

趙貞吉本來對他也沒有什麼偏見,就是有一點很不爽:哪怕戚繼光投了張居正,譚綸仍然視他爲最大的幫手,對於戚繼光,他一直都是力挺的。

這就很討厭了。

畢竟張居正跟自己一樣都是徐階一派,自己如果直接打擊張居正,會被人說成打壓同門晚輩,名聲上不大光彩,所以只能從他的羽翼爪牙來着手削減,而戚繼光就正是一個夠資格、夠實力的爪牙——你譚綸又不是戚繼光他爹,老護着他幹嘛,這不是給我添麻煩麼?

所以,在趙閣老的心中,譚綸已經上了黑名單,是一定要從薊遼總督位置上調開的了。

第083章 宮外反應(下)第064章 聯名信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125章 涉水強攻!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229章 指點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133章 毒毒毒毒毒第097章 馮張俱隕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115章 遼東有警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042章 護衛定製(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273章 倒臺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106章 春遊踏青(上)第129章 複雜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007章 朕有內幕消息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009章 安陽之行(六)第058章 實者虛之第123章 俺答封貢(六)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七)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256章 賢妻良母學堂?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中)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六)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214章 提前規劃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第004章 京營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216章 準備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44章 巡按到,巡撫病第104章 高務實依賴症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中)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037章 高珗獻策第055章 霧裡觀花(上)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130章 跋扈尚書(下)第130章 跋扈尚書(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054章 頭疼的圖們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095章 破虜(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
第083章 宮外反應(下)第064章 聯名信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125章 涉水強攻!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229章 指點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133章 毒毒毒毒毒第097章 馮張俱隕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115章 遼東有警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042章 護衛定製(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273章 倒臺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106章 春遊踏青(上)第129章 複雜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007章 朕有內幕消息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009章 安陽之行(六)第058章 實者虛之第123章 俺答封貢(六)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七)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256章 賢妻良母學堂?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中)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六)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214章 提前規劃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第004章 京營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066章 溶洞私語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216章 準備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44章 巡按到,巡撫病第104章 高務實依賴症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中)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037章 高珗獻策第055章 霧裡觀花(上)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130章 跋扈尚書(下)第130章 跋扈尚書(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054章 頭疼的圖們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095章 破虜(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