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諭德上疏(上)

“違背太祖本意。”

可以說前頭的長篇大論,爲的都是引出這一論點。因爲對於一個王朝而言,這就是做事情的前提條件,也就是所謂的法理。

從沒有見過哪個後代皇帝去說自家王朝的開國皇帝胡作非爲,更不會指着某項開國皇帝定下的制度說“此亂命也,恕不奉詔。”

如果連祖宗的意願都可以隨意違背,你又憑什麼繼承祖宗的基業呢?

因此,祖訓這種東西,既可以爲官員所用,用以反抗皇帝的亂命;也可以爲皇帝所用,用以駁斥臣下的質疑。

高務實前面說這麼多,就是要站穩一個立場:我是依據太祖皇帝創建驛站的本意,來提出以下整肅意見的。

這裡頭其實也順便打了一個伏筆,就是高務實只提“本意”,而不說具體的執行手段。

那換句話說,只要是順着太祖皇帝的“本意”,哪怕現在的整肅辦法與太祖皇帝當年略有差異,也不是多麼奇怪的事,畢竟時移世易,當前面對的局面和太祖時面對的局面有所不同了嘛!

接下來高務實在疏文中一共提出了足足八大項、十九小項整肅建議,這裡無須一一贅述,只簡單的講下最重要的兩條:

首先,取消驛站向地方徵收稅款、徵發徭役的權力,由地方官府代收一筆驛稅,該驛稅根據驛站規模大小、設施好壞、人員衆寡來定——高務實同時隨疏文附上自己根據調查後所制定的稅金與驛站實力掛鉤對應的表格。

其次,驛站實際情況(包括但不限於規模大小、設施好壞、人員衆寡)的監督,一是由朝廷委派專員每年進行至少一次不定期突擊檢查,二是由當地官府切實督查——因爲地方上要把手頭的一筆稅金交給驛站,所以通常來說不會任由驛站虛報。

而反過來,驛站也有權在沒有拿到或者沒有拿足本應獲得的驛稅時,直接上疏朝廷,彈劾地方主官或各級屬官。

這個設置,是典型的互相監督——對於地方而言,你要花我的錢,那我一定要看見你達到了應有的標準;對於驛站而言,我達到了標準你必須給我錢,不然我就告你!

官官相護雖然是最常見的操作,但是有一點:這兩個“官”之間,須得是利益相關的,至少是沒有利益衝突的才行,不然的話,二虎競食之下還怎麼官官相護?

當然,高諭德一貫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這些官員,他甚至想到:如果地方官和驛站方面取得一致,直接加大對民間的搜刮,然後二一添作五,把多收的錢給瓜分了呢?

這就要看高務實的第三條了:今後南北兩京及各省巡按御史到任及出巡,均將由戶部調集精幹人員,配給每位巡按御史一個專門的財務小組,人員約莫三到五人,專司清查驛稅!

別看這個直屬戶部但在地方時只聽命於本省巡按御史的財務小組按級別來說很不起眼,預計所用之人不過是些八九品小官。但其實高務實心裡清楚,他這步棋,可能是整個《紓驛路疏》裡最危險的一步棋。

最危險,而且沒有之一。

甚至,比收回驛站徵稅、徵發徭役等特權還要危險得多。

而同時,意義也重大得多。

因爲這是高務實第一次試探性的對朱元璋定下的財政制度進行修正——儘管這個修正的幅度非常小,動作非常輕微,謹慎得近乎膽怯,但它真正代表的意義,卻只有高務實一個人清楚。

這是一個十分隱蔽的突破口。

只要這條制度能夠形成慣例,至少會擁有幾個好處:

其一,是從此之後,地方官府說我這裡只能收多少稅,於是只繳納多少稅給中樞的局面,就有了質的改變——中樞直接派人查賬了,你再敢胡說八道,就是拿自己的烏紗帽甚至身家性命開玩笑!

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查稅小組”將是一柄高懸於地方官員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且他們都是專門的財務人員,完全不同於原先只有一個天知道懂不懂數術的巡按御史作爲掛名的監管者。

其二,既然要派專人查賬,高務實就可以想辦法向戶部兜售一些新式算法,用以提高行政效率,這既是爲將來他掌權之後的財稅改革打下基礎,也是爲將來引入各項科學科技打下基礎——數學、物理、化學等學術的發展,哪個不需要培養數術人才?

先讓戶部發現自己有機會擴大部權,戶部自然會加大對相關人才的培養,到時候高務實又可以在其中暗施手段,夾帶私貨,利用戶部的權勢,爲將來做一些人才鋪墊——任你什麼改革,如果手底下的人只會四書五經,總成不了事。要是現在天下官員個個有高國彥的數學水平,他高務實吃多了撐的纔去操這個閒心!

其三,驛稅本就是一個地方官府額外獲得的稅款,現在朝廷交給他們來經手,別管有沒有人監督,只要做過官的都知道:事由我辦,則權在我手;權在我手,則必有好處。

最起碼,你驛站今後就不能無視我了吧?

所以這是高務實爲了儘量降低地方反對意見而採取的手段,有了這一條兜底,派員監督就好說話了,要不然肯定有人跳出來說監督純屬多此一舉云云。

其四,高務實這是暗中配合了高拱一把。高拱執掌吏部之後,一直提倡不能光用進士而不用舉人,因爲實際上,舉人羣體不僅比進士羣體大得多,而且舉人之中有才幹的人也很多,棄之不用殊爲可惜。高務實這個辦法一旦實行,兩京十三省至少就得多出45-75個位置,來安排這些身居八九品的查稅小組成員,而這些成員肯定不會挑選進士老爺去幹,大概率是從舉人中挑選。

而且,戶部也不可能就只用這幾十號人,總得還有些曠量,作爲隨時補充的人手存在,那怎麼說也得湊個一兩百人吧?這一下就安置了一兩百個數術比較靠譜的舉人,待他們經過一些年的歷練,將來高務實要改革財稅制度時,不就可以直接拿來用了?

雖然他們沒有考中進士,可是現在又不是培養“儲相”,要你的進士“文憑”何用?海瑞也只是個舉人出身呢!

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020章 老祖宗的威嚴(第4更)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064章 聯名信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190章 去遼陽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57章 財迷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236章 收服陳黨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090章 宣府馬芳(下)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五)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239章 麻城劉,松江徐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204章 京華集團的定位第264章 出宮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143章 海商都不簡單啊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122章 蒙疆風雲(七)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190章 去遼陽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154章 糾結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052章 各有算計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109章 要麼請降,要麼等死!第041章 議編衛隊(下)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005章 禁衛軍!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127章 劉氏獻藥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229章 指點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055章 碧湘樓閣(上)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216章 天賜之寶也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
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020章 老祖宗的威嚴(第4更)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064章 聯名信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190章 去遼陽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57章 財迷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236章 收服陳黨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090章 宣府馬芳(下)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五)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239章 麻城劉,松江徐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204章 京華集團的定位第264章 出宮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143章 海商都不簡單啊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122章 蒙疆風雲(七)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190章 去遼陽第162章 劃分勢力範圍第154章 糾結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052章 各有算計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109章 要麼請降,要麼等死!第041章 議編衛隊(下)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005章 禁衛軍!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127章 劉氏獻藥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229章 指點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055章 碧湘樓閣(上)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216章 天賜之寶也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