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氣派(4更1W1)

八府……不是,巡按御史的衙門叫察院,而巡撫的衙門則叫都院,聽起來倒是不錯,湊在一塊兒就成了都察院了。

在桂林,這“兩院”是緊鄰着的,說一牆之隔稍微誇張了點,但的確在同一條大街。所以張巡撫帶着屬員們回到都院之後,由於撫臺老爺要養病休息,便有一些人可以先來按臺老爺這邊掛個號,拉拉交情。

這裡就能看出親疏來了,不是故交舊友,一般不敢馬上來打攪。

高務實這一世從沒來過廣西,但故交舊友卻是有的,提督廣西學政右副都御史胡涍和廣西布政使司左參政趙于敏就是故交舊友。

雖說這二位以前和高務實直接打交道的時候並不多,但大明官場論交情就是這麼神奇——他們都是以拜訪“世兄”的名義來拜訪高務實的。

座師、房師的子弟,其門生都可以稱之爲世兄,與年齡無關。

而高務實稱呼他們,則既可以是師兄,也可以是世兄。

“高世兄以未及弱冠之齡巡按一省,這可是我大明開國以來的頭一遭,這份聖眷,如山似海啊!”

“哈哈,是啊高世兄,你本就是六首狀元,天下無雙,又得如此重用,這將來怕不是而立之年就要入閣輔政?愚兄等日後還得請你多多關照啊。”

高務實自然是一番謙虛客套,等雙方分賓主坐好,三人又胡扯了一番京中的舊聞,然後才逐漸進入正題。

胡涍畢竟資格最老,最先開口道:“世兄的學識,天下自是無人不服的,不過這廣西一地與別處都有些不同,愚兄來廣西雖然也不過兩年,但卻感觸頗深。”

高務實便道:“小弟年輕識淺,又是以北人來巡南疆,諸事不明,深覺爲難,正要向世兄請教。”

胡涍拂鬚笑道:“世兄於我有救命之恩,請教之說哪裡敢當。”

他這番話說的乃是前兩年的事,當時胡涍雖然才四十五六,但在回京述職之時身染重疾,差點一命嗚呼,是高務實請李時珍過去將他從鬼門關拉了回來,所以胡涍纔有此一說。【無風注:歷史上胡涍死於萬曆七年,年僅四十六歲。】

高務實聽了只是微笑,並不接茬,因爲這一接茬又要打斷話題了。

果然胡涍說了這句之後,馬上把話頭接了回去,道“廣西之亂,說到底只有兩個字:僮與瑤而已(明代官方史書一般用“獞”、“猺”等貶義字樣,本書不採用)。而這兩個字,又可以分開而論,僮人以服管者居多,瑤人以禍亂者居多。是以僮人多土司,而瑤人多啓釁。”

高務實點了點頭,這就是所謂的民族融合與民族矛盾問題了。

不過他的思路跟現在的明人不同,在他眼裡別說僮人、瑤人,連蒙古都是可以同化的對象,並不存在什麼歧視心態。

不敢說同化全球,至少同化個東亞,他是不存在心理障礙的,至於能不能成,那是另一回事。

胡涍又道:“瑤人之亂,自我大明建國以來便一直存在,如今主要作亂範圍,大概在廣西東南和廣東西部。這些瑤人大多居於山林之中,時而抗拒天朝,下山作亂,攻陷州縣,荼毒四方,深爲歷代所患,是以廣東廣西曆任督撫,無不時刻警醒,但有瑤民作亂,便動大軍征剿。”

這個高務實倒是知道,而且他還知道,明代以降,廣西瑤人的分佈範圍一直處於變化之中。明前中期,瑤人主要聚集在桂東地區。但到了韃清前期,桂西瑤人卻明顯增多,桂東瑤人反而日益減少。及至清末,瑤人幾乎都分佈於廣西各地的偏遠山區去了。

這裡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相對於僮人來說,瑤人更明顯地抗拒漢化,而因爲抗拒,則更容易造成誤解和對立,然後就演變爲各種衝突,於是沒什麼好說的,開打唄。

打着打着,就被趕到深山老林裡去了。

據說最早的時候,僮人和瑤人的人口差距不大,可是到了後世,這個差距已經擴大得不成樣子,僮人(壯族)的人口達到瑤人的五倍以上。

僮人之所以比瑤人發展好,主要是他們在保持自身一定獨立性的同時,明確接受和擁護中央王朝的統治,所以長久以來都有僮人土司,以世襲身份統治當地。

其在廣西,則以左、右江地區爲最盛。

恰好胡涍也說到此事,他對高務實道:“瑤人不服王化,歷代以來都只能以壓服爲主,而僮人則要好得多,各大土司世家大致上還是聽從號令的,譬如當年江南剿倭,執掌田州和歸義州的瓦氏夫人就領俍兵數千遠征江南,頗有斬獲,得封二品夫人。”

高務實笑了笑:“此事小弟倒也知道一些。”

胡涍點了點頭,卻又鄭重起來,肅然道:“不過世兄可千萬不要以爲僮人土司就各個都老實,這其中真正老實的,也不知道有沒有三分之一。剩下的,大多隻是表面服從,背地裡各種陽奉陰違那是斷然少不了的,甚至還有一些桀驁不馴之徒,平時就目無法紀不說,各大家族的子弟之間,還時常因爲承襲等事內部傾軋,乃至於相互攻伐,着實也爲禍不小。”

高務實點了點頭,問道:“廣西土司世家,誰最強大?”

胡涍與趙于敏對視一眼,同時開口道:“世兄不知‘思播田楊,兩廣岑黃’之說?”

拜萬曆三大徵之一“播州之亂”的福,“思播田楊”高務實倒是知道的,乃是說思州田氏和播州楊氏。

田家世鎮思州,其歷史可以追溯到隋朝,隋文帝開皇二年(582),田宗顯爲黔中刺史,而後世襲統治此地。元末明初,田氏被分離爲思南、思州兩部。至此,思南、思州田氏宣慰司爲貴州四大土司中的兩大土司。

思州田氏土司是黔中歷史上最著名的土司之一,世襲千年,領地幅員遼闊,“思播田楊”,便是說思州乃田氏土司的天下,播州乃楊氏土司的天下。

不過在永樂年間時,因爲思南、思州田氏宣慰司爲了爭奪硃砂礦脈爆發衝突,史稱沙坑之戰。這個致命的內訌,成爲永樂大帝解決思州土司問題的絕佳藉口。他派遣軍隊鎮壓,將思州田琛和思南田宗鼑兩大土司捉拿歸案,次年誅殺於京城。由此,思州土司不復存在,田家勢力大爲縮小。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田家還是保留了長官司的職位。

所以目前貴州土司雖多,主要以播州楊氏爲最盛,而水西安氏、思州田氏、水東宋氏緊隨其後。

貴州這幾大土司世家是因爲播州之亂而讓高務實瞭解到的,但廣西這邊高務實就不是很清楚了,所以他對“兩廣岑黃”確實沒有什麼印象——或許他們還比較老實?

不過,胡涍和趙于敏看來對這“兩廣岑黃”卻相當忌憚,兩人對視一眼,仍是胡涍開口道:“按臺,你到任後想必肯定是要巡按各處地方的,但請按臺千萬謹慎,在左、右江地區巡按之時,儘量避免與岑、黃兩家土司結怨,否則……”

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268章 揭謎(下)第154章 糾結第067章 倒高風波(完)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225章 三策(中)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048章 叛軍舊事(上)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四)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117章 意外第066章 務實回京(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158章 庚辰春闈(一)第129章 關係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143章 新鄭新政(中)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126章 俺答求封(二)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216章 準備第010章 朕這主意絕了啊第068章 幕後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六)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015章 切蛋糕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第060章 異變突生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284章 設計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044章 巡按到,巡撫病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12章 東返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144章 內因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016章 圖窮匕見
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268章 揭謎(下)第154章 糾結第067章 倒高風波(完)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225章 三策(中)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048章 叛軍舊事(上)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四)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107章 罷了,皇帝宸斷吧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117章 意外第066章 務實回京(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158章 庚辰春闈(一)第129章 關係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143章 新鄭新政(中)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126章 俺答求封(二)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216章 準備第010章 朕這主意絕了啊第068章 幕後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六)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015章 切蛋糕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第060章 異變突生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284章 設計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044章 巡按到,巡撫病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12章 東返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144章 內因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016章 圖窮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