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

高務實當然不嫌麻煩,因爲這點麻煩是完全有必要承受的。

利用邸報傳遞小道消息是他此前在三慎園時就想好的辦法,因爲可資利用的資源是明擺着的——高拱前次和徐階鬥法的時候吃了科道的大虧,此次起復既然以輔臣掌銓,自然要往科道之中摻沙子,所以有打把的門生故吏進入科道,其中因爲趙貞吉掌握了都察院,所以都察院那邊摻沙子難度較大,於是不少門生進了六科。

朝廷邸報必經六科,那麼一些蒐集信息內幕之輩必然會想方設法走通政司和六科的門路,通政司目前夠不着,但六科沒問題——哪一科都有高拱的門生在其中,不利用一下簡直說不過去。

況且,又不是要他們顛倒是非黑白,只是讓他們私下散播一則比較傳奇的故事罷了,而且這個故事雖然不完全真實,但其實真要說起來,差別也不是很大,至少從結果上來看,基本上也算是那麼回事,這樣就沒有事後被追查的後顧之憂——我們是言官,我們風聞的消息而已,再說我們也沒上報呀!怎麼,我堂堂言官還說不得話了?你置太祖皇帝於何地?

而且高拱的門生弟子遠比張居正的門生弟子靠譜,歷史上高拱倒臺,高氏門生表現最差的也不過就是假裝自己沒有跟高拱有太多來往罷了,而表現好的基本都是在張居正和馮保的打擊下“死不悔改”,寧可被貶被罰,甚至丟官去位終老林下,也沒誰站出來倒打恩相一耙,算起來都是比較夠意思的。

張居正的門生就不同了,他們善於創造各種明朝歷史記錄,最著名的就是萬曆初年時,幾名門生連續不斷、公然彈劾自己的師相、當朝首輔張居正的事件。

其首發者,是時任巡按遼東御史的劉臺,他於萬曆四年正月明發奏章彈劾張居正“擅作威福、蔑祖宗法”。“疏上,居正怒甚”,廷辯曰:“國朝二百餘年,未聞以門生排師長者,計惟一去以謝之!”萬曆小皇帝遂下令“捕臺至京師,下詔獄,命廷杖百,遠戍。”

張居正的表現也很直接:“居正**疏救,乃除名爲民”,但光是奪官還不能讓他解恨,於是又“誣臺私贖鍰”,“遂戍臺廣西,臺父震龍、弟國俱坐罪;臺至潯州,未幾,飲於戍主所,歸而暴卒”。是的,丟官不足以解恨,得丟命!甚至你全家都要因此得到懲罰,本相才能一解心頭之恨。

然而很可惜的是,張居正對劉臺的殘酷迫害不僅未能震懾住反對者,還反而招來包括門生吳中行、趙用賢等在內的更大規模的彈劾。

萬曆五年,“居正遭父喪,奪情視事”。吳中行乃首疏反對,言“居正父子異地分暌,音容不接者十有九年,一旦長棄數千裡外,陛下不使匍匐星奔,憑棺一慟,必欲其違心抑情,銜哀茹痛於廟堂之上,而責以訏謨遠猷、調元熙載,豈情也哉!”並指出此事“系萬古綱常、四方視聽……銷變之道,無踰此者”!

爲了響應吳中行,次日,“趙用賢疏入;又明日,艾穆、沈思孝疏入”。嗯,全是張氏門生,簡直窩裡反。

這就很尷尬了。

所以張居正大怒,“遂杖中行等四人。未幾,進士鄒元標疏爭,亦廷杖;五人者,直聲震天下”。至“萬曆九年,大計京官,列五人察籍,錮不復敘”。

劉臺、吳中行、趙用賢作爲門生,爲何敢於彈劾既是座主又是明朝歷史上最具權勢的首輔張居正?

後世有些學者分析認爲其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繼承明初以來文官敢言的傳統,既然文臣敢諫皇帝者歷代都不乏其人,而明朝文臣在這件事上又一直表現得格外積極,那麼彈劾權臣自然不在話下。

二是張居正的確有可彈劾之處,劉臺、吳中行、趙用賢等人所論都有一定道理,尤其是彈劾張氏“擅作威福”和“奪情”兩點,更有制度和倫理方面的依據;這也就是劉臺自稱“君臣誼重,則私恩有不得而顧”的理由。

三是彈劾者對個人名節利益的考量,即劉臺所說的要“死且不朽”。嘉靖後權臣無一得善終的事實,使劉臺等確信權勢空前高漲的張氏同樣也不會得善終,故以門生身份反張,雖不合常情,且必遭禍,但更能博得“直聲震天下”的效果。待張氏失勢,自己就能平反覆職甚至升官。抑或己不存,亦能依制蔭子爲官。而萬曆十年張氏死後,劉、吳、趙等人得平反昭雪的事實也說明這一判斷是正確的。

但其實這些學者似乎忽略了一件事:張居正之外,明代其他的“老師”甚或“恩相”、“師相”大有其人,爲何人家都沒有被學生彈劾成這樣,偏偏到他張居正就出了這般驚世駭俗的大事件?要說權勢,隆慶帝在位時,高拱的權勢可也不比萬曆初年的張居正差呀。張居正還要靠着“內結馮保”來固權威,高拱當年可是能直接推薦司禮監掌印的!

難道你張居正爲人處事真的沒有問題?

沒有問題會鬧得被門生左一個右一個的連續彈劾?

扯遠了,言歸正傳。高務實既然知道高拱這批門生還算比較靠譜,尤其是這批現在被安插在科道之中的門生,後來幾乎都以政治生命終結而不悔來報答了高拱,那麼請他們幫點小忙自然就不在話下了。

至於劉綎想不通高務實爲什麼這麼做,其實很簡單。高務實需要利用這件事達成三個目的:一,讓京中百官感到劉顯的確是名將,哪怕只帶了幾百借來的普通家丁,就能逼得橫行北地多年的一股大型響馬盜繳械投降;二,幫劉綎提高一點知名度,讓一部分人提前知道劉顯有個兒子勇冠三軍,將來萬一有功,不容易被人遺忘;三,這就是一點私心了,劉顯父子能夠成功,說到底還不都落到他高公子肯借家丁給他們“出兵”上?

你瞧瞧,人家高公子年紀雖小,做人做事可不賴呀!這可是出自家的人,爲別人出力,爲朝廷除害!義薄雲天,我輩楷模呀!

呃,臉皮是厚了點,但是這很高務實。

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157章 圖們之軍師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090章 淨軍圍剿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第098章 回柳州!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096章 地雷陣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289章 封賞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047章 未雨綢繆(中)第108章 隱情(下)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008章 在宮中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008章 在宮中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216章 準備第056章 棘手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106章 合圍明江城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22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110章 高夫人第098章 高務實的決斷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完)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
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157章 圖們之軍師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090章 淨軍圍剿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040章 紓驛路疏(上)第098章 回柳州!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096章 地雷陣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289章 封賞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047章 未雨綢繆(中)第108章 隱情(下)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008章 在宮中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008章 在宮中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216章 準備第056章 棘手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106章 合圍明江城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22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110章 高夫人第098章 高務實的決斷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完)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