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

自己名下多了兩千兩百畝田地,而這其中只有一百畝是進了黃冊需要上稅的,按理說這當然應該是好事,但高務實卻覺得自己的情形一下子就變得尷尬起來。

依着他的思維,天下任何人的產業,除非法律規定免稅——譬如爲了促進某一行業發展而暫時免稅,否則都是應該繳稅的。稅收這個東西,在他看來,不應該被視爲剝削,因爲那是國家賴以維持正常運轉,以及調節宏觀經濟所需的必要基礎。

稅收,應該也必須是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的。其實古人未嘗沒有這樣的思路,只是在實際操作中卻總是跑偏。

兩千多畝地,不算是小產業了,放在外頭說,光這一條就能擠進大地主的門檻,但高務實雖然也有意爲自己斂財,卻並不希望自己“逃稅”。

根據張津接下來的簡單介紹,這兩千餘畝地,全部平均起來,每畝地畝產並不高,但其實在此時的華北地區來看,也不算很低,大概有兩百斤上下,這兩千畝地到手,就相當於每年二十萬斤糧食到手。

北方由於畝產比南方要低,京畿附近的賦稅標準其實也相當低。尤其是因爲京畿地區人口密集而糧食產量不高,朝廷爲了確保京畿地區的糧食供應,所以並未在這裡執行一條鞭法,而是繼續徵收實物稅。這個實物稅非常低,平均稅率算起來,明面上大致只有產量的四十分之一。即便是二十萬斤,其實應繳實物稅也不過每年五千斤糧食罷了。

後世麥子出粉(麪粉)率很高,但明朝時期麥子的出粉率比較低,能有百分之六十的出粉率算不錯了,所以這五千斤麥子如果換成麪粉,不過三千斤左右。

麪粉什麼價格,之前高務實拿到第一筆張氏例錢的時候就曾經算過,一百斤麪粉的價格也不過一兩銀子,三千斤麪粉……不過相當於交了三十兩銀子的稅。

是的,只是三十兩銀子而已。

三十兩銀子是什麼概念?

高務實的大舅張四維因爲擔心他這個外甥第一次作爲主人來自己的別院,見到下人連個打賞都拿不出來,會丟了顏面,於是直接給了他五千兩!

這是五千兩啊!

這五千兩銀子如果拿來給三慎園及其產業繳稅,哪怕沒有一畝地的隱田,全額繳納應繳之稅,也能連續不斷的交上一百六十六年!

大明養士兩百年,結果士人連這麼點稅都不肯老老實實交。高務實想到這裡,心裡真的是爲大明朝廷感到悲哀。

後世因爲《儒林外史》裡《范進中舉》的影響,所以有個觀點是明朝但凡舉人以上,通通免稅,其實這個是不對的,沒有那麼誇張——至少在萬曆時期都沒有這一說。

實際上大明是有一點原則底線的,它有着比較明確的免稅田額度。

譬如進士可以有兩千畝田地免稅,而舉人的免稅田地額度爲四百畝,至於秀才,免稅田地爲八十畝。

這個數據,高務實這一世一“懂事”就已經知道了。所以他曾經有過一個非常粗略的計算。

明朝科舉每三年一次,每次錄取大約三百人。平均來說,差不多算是每年錄取一百人,如果假設所有人中進士後還能活二十五年,那麼明朝一般情況下,全國會有兩千五百名活着的進士——這個大概也就是全國七品以上官員的數量了,當然僅止於文官。

舉人的情況稍微複雜一些,大一些的省如南直隸,每科錄取一百二十到一百三十人,小一些的省,比如說江西省每年錄取九十人。大明有十三個省,每科大概有一千三百名左右的舉人。再多算一些,算一千五百人,那麼平均下來每年就算有五百名舉人好了,如果中舉之後平均活三十年的話,那麼大明通常會有一萬五千名在世舉人。

至於秀才的人數就不好估算了,但通常每次鄉試都有兩千人,考慮到這其中應該有一部分人沒能獲得資格參與鄉試,那平均下來一個省應該有五千人。十三個省再算上其它地方大約會有七萬人。

這個估算當然只是高務實個人做出的一個非常泛泛的估算,準確度肯定高不到哪去,但多少算是個參考數值。

那麼,按照這個數值來計算的話,全國進士的免稅田地大概爲五百萬畝;舉人的免稅田地大概爲六百萬畝;秀才的免稅田地甚至不到六百萬畝,大概在五百六十萬畝左右。

全國免稅田總計纔多少?五百萬加六百萬,再加五百六十萬,一共也才一千六百六十萬畝。

大明朝大概有多少耕地呢?至少是九億畝。

因爲讀書而獲得免稅的士紳們佔其中一千六百六十萬畝,即佔全國總耕地的五十四分之一。

這個比例高嗎?明顯不高,因爲按照這個數據來看,如果士紳們沒有去刻意偷稅漏稅的話,這點田地其實並不會對大明朝廷的經濟基礎構成多麼嚴重的衝擊。這也是後世某位黃姓著名學者在其一本著名經濟史著作中,認定大明非但不是“土地兼併嚴重”,反而麻煩在於土地兼併不嚴重的一個理論基礎。

以大明的農業稅來看,宣德時期時大明的農業稅大概是兩千七百萬石,歷史上萬曆六年時的農業稅大致是兩千六百七十萬石,前後差距並不大。

但問題在於,士紳們並不真正安於這個程度的免稅,儘管他們已經有了相當不低的免稅田地額度。但也許真的是沒有人嫌自己錢多,能少交給朝廷和皇帝一點,總是好的——反正“陛下富有四海”嘛,何必“與民爭利”?

至於具體到隆慶帝登基想要給後宮買一批首飾,結果都被文官們給頂了回去這種事,那是我們文官們的爲臣之道——致君堯舜上!

按照堯舜的標準要求陛下您,那是微臣們對您的殷切期盼,您怎麼能安與享樂,給自己的女人買珠寶首飾呢?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陛下!

至於說徐階那種人,原本家世清貧,爲什麼做了幾十年官之後就有那麼多田地,結果被海瑞給揪了出來……呃,這個嘛,主要是怪海瑞這人不懂事,根本不能擔當重任!

而實際上呢?交點稅怎麼了?

其實就算不免稅,大明的稅率本身就已經低到極點,按高的算也只有三十分之一,用百分比來說,稅率只有不到4%了,完全就是歷朝歷代最低!要知道新中國沒免農業稅之前,農業平均稅率也是常年產量的15.5%呢。

可是爲什麼這樣低的稅率之下,一旦國家出現問題,比如歷史上通古斯野豬皮造反之後,國家財政就很快陷入困境,進而鬧得民變四起呢?是因爲老百姓、苦哈哈們這麼金貴嗎?

這裡頭原因的確挺多,加徵也的確要算上一份。只是很奇怪,因爲原本只有百分之四的稅率,就算加徵一倍,也就是達到唐朝時期的正常水準,但你要知道大明的農業水平本身相對於唐朝是有一定提高的,爲何加徵一點就直接徵得滿地狼煙了呢?

這個問題對於高務實將來推行改革而言是必須要弄清楚的,他需要把前世看到的一些研究資料,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跟眼下真正遇到的情況結合起來審視。

但他估計,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肯定是權貴階層手裡頭擁有大量隱田!

所以,作爲一個認認真真想通過改革而不是革命來“救明”的穿越者,他心裡是很想把自己這些隱田公開化的,但這個想法僅僅是提了一嘴,就被張津給頂了回來。

第208章 剿殺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163章 冠絕京華(上)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277章 逆轉第101章 定調子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215章 大燈泡第044章 心焦創收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上)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上)4更破萬第131章 謝公氣度[第4更]第130章 故事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199章 傳教士?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135章 密奏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二)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161章 殿試金榜(上)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032章 全權欽使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第087章 “生意”第093章 博碩克圖的野望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074章 朱翊鈞的煩躁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177章 海軍就是砸錢(4更破萬)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048章 多事之秋第112章 入城式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268章 揭謎(上)第177章 生擒炒花(中)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284章 設計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084章 新任廠督[第4更!]第119章 殺我還是殺你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第268章 揭謎(上)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058章 實者虛之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109章 喜與憂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144章 內因第070章 逐保倒張(八)
第208章 剿殺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163章 冠絕京華(上)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277章 逆轉第101章 定調子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215章 大燈泡第044章 心焦創收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上)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上)4更破萬第131章 謝公氣度[第4更]第130章 故事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199章 傳教士?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135章 密奏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二)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161章 殿試金榜(上)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032章 全權欽使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第087章 “生意”第093章 博碩克圖的野望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074章 朱翊鈞的煩躁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177章 海軍就是砸錢(4更破萬)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048章 多事之秋第112章 入城式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268章 揭謎(上)第177章 生擒炒花(中)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284章 設計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084章 新任廠督[第4更!]第119章 殺我還是殺你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第268章 揭謎(上)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058章 實者虛之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109章 喜與憂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144章 內因第070章 逐保倒張(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