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軍心

蘇天成有自己的想法,江寧縣巡檢司的五千多軍士,已經開始引發諸多的注意了,軍隊太強盛了,總是引發他人的關注,必須要未雨綢繆。鎮守太監秦三德雖然是向着自己的,可誰也不知道,廄裡面,會發生什麼事情。

這次出征,就是一個好機會,運氣好,能夠遇見流寇,有一場大勝,就有藉口保留和訓練軍隊了,也才能發展軍隊。

機會總是一步步爭取的,軍隊的發展長大,需要時間,需要銀子的支撐,需要血與火的錘鍊,路需要一步一步走,想想明朝那麼多出名的將軍,剿滅流寇,沒有能夠成功,絕不是說這些人,沒有用,客觀原因,肯定是存在的。

大明朝已經病入膏肓,必須先安定內部,改革內部,讓大明重新煥發活力。

崇禎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江寧城郊巡檢司的軍營。

冬日的陽光下,所有準備出征的軍士,都穿上了鎧甲,站立在操場上,等候蘇天成發佈出發的命令。

馬華彪等人帶領留守的兩千軍士,同樣精神飽滿,當然,有些軍士是感覺到喪氣的。

這次出征的三千七百名軍士,包括原熊廷弼親兵兩千人,原來的鹽丁一千人,南京京營驍騎營七百人。

看着整裝待發的三千七百名軍士,蘇天成心潮澎湃,他要帶着這些軍士,晝夜兼程,三天之內,趕到安慶府。

戰場上。刀劍無情,蘇天成也知道。剿滅流寇,肯定是有着一些傷亡的,不管怎麼準備充分,都避免不了。

“諸位兄弟,我要帶着你們,趕赴安慶府剿滅流寇了,你們都是身經百戰的勇士,無論面對多少的流寇。都不會害怕,說起來,這是我們第一次出征,若是我們遭遇了流寇,一定要竭盡全力,剿滅他們,我相信。勝利一定是屬於我們的,兄弟們,你們有信心嗎?”

“有。。。”

竭盡全力吼出來的聲音,震動着蘇天成的耳膜。

“諸位兄弟,我們情同手足,俱爲一體。戰場上,刀劍無情,我們會受傷,會殘廢,甚至會失去一些兄弟。但我要大家記住六個字,不拋棄、不放棄。我們一同出去征戰,就要一同回來,我們要將所有的兄弟,悉數帶回來,我們不拋棄任何的一個兄弟,不管遇見什麼樣的困難,我們不放棄每一個兄弟,不管是他活着或者是捐軀了,這是我們的誓言,也是我們這支戰無不勝的軍隊的誓言,兄弟們記住了嗎?”

“不拋棄、不放棄。。。”

“好,兄弟們,我們去打勝仗,讓流寇在我們的面前顫抖。”

看着羣情激昂的軍士,看着紅光滿面的孫元坤等人,蘇天成感慨萬千,說起來,這次去剿滅的流寇,是三十六營之首的紫金樑,任務肯定是不輕的。

歷朝歷代,農民都是最苦的,不到迫不得已,不會造反,陝西山西山東河南等地的災荒,讓農民沒有糧食吃,走投無路了,他們只能是造反,加之官府的**貪污,根本不將農民的困苦放在眼裡,不知道救濟,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蘇天成的內心裡面,有着一絲愧疚,沒有飯吃、活活等死的情況,落到自己的頭上,一樣是要造反的,可理智告訴他,想要振興大明,必須毫不留情的剿滅流寇。

農民起義,最終都陷入了怪圈中間,這場崇禎元年開始的農民起義,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些變質了,紫金樑、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老回回、羅汝才、革裡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等人,身爲起義軍的頭目,已經是朝着權力奔去了,他們一雕得了權力,想到的不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問題,不是讓農民能夠吃飽穿暖,不是想着建設國家,而是享受,爭權奪利,鬧得烏煙瘴氣,最終吃虧的,還是農民。

農民起義軍建立起來的政權,不如大地主建立的封建王朝政權。

這是歷史的侷限,歷史發展過程中間,一直都沒有能夠走出來的怪圈。

蘇天成拒絕懷柔的政策,他絕不會留情,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酷,一旦遇見了流寇,他是要斬盡殺絕的,不會留下火種,特別是流寇的首領,那是一定要幹掉的,他拒絕死灰復燃。

駿馬一路馳騁,蘇天成已經將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完全拋在腦後了,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思考,最爲重要的,是在遭遇流寇之後,保證自己的軍隊,在最小傷亡的情況下,取得最大的勝利。

打仗講究的是一種捨我其誰的氣勢,一鼓作氣的情況下,擊敗對手,戰場上的排兵佈陣當然重要了,但軍士沒有精氣神,個個都是貪生怕死的,就算是蘇武在世、諸葛亮重生,也是沒有辦法取勝的。

捨我其誰的氣勢,也不是說有就有的,置之死地而後生,是一種很好的激勵辦法,人在被逼得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能夠爆發出來最大的能量,但這種辦法,自身的損失也是慘重的,結果往往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蘇天成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蘇天成利用的是親情和信仰,和將士建立起來感情,一同殺敵,互相照顧,絕不拋棄和嫌棄,這樣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讓將士心甘情願跟着自己,讓將士們發揮最大的潛能,另外一個方面,保證將士的待遇,讓將士的家眷得到很好的安置,每個將士在戰場上衝鋒的時候,想到的是報恩,想到的是殺敵,想到的是軍魂,想到的是團體。

冷兵器爲主的時代,依靠的熱血,依靠的是鬥志,依靠的是不怕死、不服輸的精神,失去了這些關鍵的東西,就算是千軍萬馬,也不過是任人宰割的一羣綿羊。

具備了這些氣質,纔算是一支拖不跨、打不爛的軍隊,纔是一支無敵之師。

所有將士,帶着三天的乾糧,每天休息的時間,只有三個時辰。

黃金是充足的,這次出行的三千七百將士,江寧縣準備了一萬兩的黃金。

蘇天成不相信安慶府的供給,人家要是剋扣了,你沒有多少辦法,自己手裡有黃金白銀,纔是硬道理。

將士的營養是非常重要的,必須最大限度的保證體力,保證營養的供給。

不僅僅是人,戰馬也是很重要的。

三千七百將士,清一色的騎兵,若是遇見了流寇,給予最大殺傷的同時,也防止流寇的首領逃跑。

蘇天成沒有任何的特殊,他同樣騎馬,處在隊伍的中間,孫元坤等人,想着照顧一下他,不時的提醒,是不是歇息一下,或者是放慢一下速度。

剛開始,蘇天成還笑着搖頭拒絕,後來聽多了,他訓斥了孫元坤,兄弟們一同出來征戰,俱爲一體,任何人都不能夠特殊。

孫元坤遭遇了訓斥,一點都不生氣,反而透露出來了一股狠勁,這股氣勢影響到了其他人,大家都是催馬前行,沒有任何人掉隊。

原來計劃的三天時間,趕到安慶府,進入安慶府境內,蘇天成才發現,他們提前了接近三個時辰的時間。

這可是足足大半天的時間。

看看身後的將士,大家精神都很好,沒有顯露出來疲憊。

這個時候,他必須要小心了,紫金樑畢竟是三十六營之首,不是一般人,是有着不錯戰鬥力的,曾經在陝西和山西,取得了一些勝利,雖然暫時遭遇了挫折,但實力還在,若是進入了南直隸的安慶府,劫掠錢財,肯定是通過一番偵查的。

而且紫金樑的軍士不少,估計有好幾萬人。

自己帶領的軍士,就算是以一敵十,也要有着準確的情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孫將軍,已經進入安慶府了,我建議,儘量多的派出去斥候,按照兵部敕書上面通報的情況,前去偵查,我們到安慶府的時間很早,有着充足的時間,斥候一定要仔細,盡最大可能,摸清楚情況。”

孫元坤點點頭,他也是這樣考慮的。

“安慶府衛所軍士,肯定也是做過了一些準備,我建議,派人和他們聯繫,我們不要合兵,各自行動,我考慮,兄弟們辛苦一下,索性趕到宿松縣去,那裡與湖廣接界,我們就在宿松縣駐紮,儘量不要驚動當地官府,也不要驚動百姓。”

“大人,屬下考慮,兵部的敕書,肯定是到了安慶府了,若是知府大人準備迎接了,我等不到安慶府城,會不會引發矛盾啊。”

蘇天成看了看渠清澤。

“渠大人,是不是辛苦你一下,到安慶府城區一趟,拜見知府大人,我們到安慶府來,是剿滅流寇的,這些引來送往的事情,能夠免去就免去了,至於說糧草的問題,若是他們有心,我們不拒絕,若是他們困難,我們不勉強。”

渠清澤點點頭。

“好的,不過我們不熟悉安慶府的地形,對宿松的情況,更是不熟悉,派出去斥候的同時,也需要有本地的嚮導,最好是熟悉整個安慶府地形的,地圖是死的,嚮導能夠省去我們很多的事情。”

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485章 計劃第114章 在路上(1)第764章 開埠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352章 洪承疇的詫異第820章 面對面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316章 大比武(1)第167章 血戰(1)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646章 夜襲(1)第254章 對峙的開始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1189章 稱帝(1)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44章 蘇俊的忠心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106章 禮儀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1054章 遼東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1251章 崩潰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199章 突如其來的考驗第942章 當斷則斷第55章 真相第938章 發現端倪第1章 殺良冒功第1083章 廷辯(1)第405章 募捐(1)第705章 放心了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1153章 決戰部署(1)第2章 破局第1185章 行動(2)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659章 城內廝殺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156章 出發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482章 大禮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1115章 老頑固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209章 是喜是憂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675章 計中計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495章 宿命論(4)
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485章 計劃第114章 在路上(1)第764章 開埠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352章 洪承疇的詫異第820章 面對面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316章 大比武(1)第167章 血戰(1)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646章 夜襲(1)第254章 對峙的開始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1189章 稱帝(1)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44章 蘇俊的忠心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106章 禮儀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1054章 遼東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1251章 崩潰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199章 突如其來的考驗第942章 當斷則斷第55章 真相第938章 發現端倪第1章 殺良冒功第1083章 廷辯(1)第405章 募捐(1)第705章 放心了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1153章 決戰部署(1)第2章 破局第1185章 行動(2)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659章 城內廝殺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156章 出發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482章 大禮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1115章 老頑固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209章 是喜是憂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675章 計中計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495章 宿命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