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基本情況

提起河南洛陽,誰都是知道的,有一句話形容,九州八府數洛陽。洛陽被稱作十三朝古都,與北京、西安、南京並稱爲中國的四大古都,被譽爲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

洛陽的旅遊景點,更是數不勝數,聞名中外的龍門石窟、少林寺、白馬寺等等,都在洛陽,而且這些地方,也是中華文明最爲主要的體現。

河南府的治所在洛陽城內。

這樣一座著名的城市,偏偏蘇天成不熟悉。

穿越之前,他沒有到過洛陽,穿越之後,他也沒有重點了解洛陽。

河南府下轄一州十三縣,洛陽縣只是其中之一,但很多人都喜歡用洛陽代替河南。

進入河南省境內,蘇天成的心情就不是很好,沿着官道一路前行,看見的諸多情景,令他的心情無法徹底好起來。

馬上就是春節了,可官道上依舊有流民,這是非常罕見的情況,若不是走投無路了,誰願意流浪在外面,何況天氣如此寒冷,這些流民是什麼樣的命運,可想而知。

蘇天成曾經在河南賑災,當時的想法,就是要穩定整個的河南,按照這樣的想法,貫徹了賑災的事宜,短時間之內,取得了一些效果,可這一次回到河南,看見的情緒,令他心寒。這不能夠怪老百姓,出現這樣的情況,官府有着很大的責任。

臘月,河南很多的地方,已經開始下雪,可沿途看見的流民,依舊穿着很薄的衣服,蓬頭垢面,特別是一些孝子,看上去特別的可憐。

蘇天成在河南賑災的時候,因爲斬了孟津縣知縣的外甥,結果遭致瘋狂的報復。險些喪命,河南一地的官員,對他的印象也不好,彈劾的奏摺不斷,這充分說明了,這個地方的吏治,很是不行。

俗話說得好。窮吵餓鬧,越是貧窮的地方,問題越多,相反,那些富庶的地方,老百姓有飯吃有衣穿。很多的問題被掩飾下來了。

這些年,北方遭遇了重大的災害,這樣的年景,官吏應該是更加關心百姓的生活,可實際的做法,肯定不是這樣的。

沿路走過,江寧營救濟了不少的流民。但這樣的救助是有限的,真正想要穩定這些流民,還是需要他們回到家鄉去,踏踏實實的開展生產,一切纔有希望。

蘇平陽留了心眼,在救濟這些災民的同時,也專門詢問了他們是什麼地方的,有些流民老老實實說了。有些流民不願意回答。

而且,流民對軍士有着一種敬畏的心理,看見大隊人馬,都是躲得遠遠的。

蘇天成也發現了這一點,進入開封府之後,他們找到了一位年紀很大的流民,詳細詢問了情況。老人開始不願意說,見到蘇天成等人,態度和藹,才最終開口。

原來。河南一地,遭遇流寇侵襲,朝廷時常調集其他地方的軍隊,進入河南剿滅流寇,這些軍隊的紀律很是不好,常常將流民當做流寇,老百姓畏懼朝廷的軍隊,有些地方的百姓,甚至希望流寇到他們那裡去。

蘇天成馬上想到了殺良冒功的事情。

崇禎四年的時候,他和渠清澤出門遊歷,曾經見到過各地官府,拒絕流民進城,也不給予流民援助,甚至驅逐流民,不允許進入自己的轄區。

這些年,他一直都是在南方,極少關注北方的事情,朝廷幾次調集大軍,進入陝西、山西以及河南等地剿滅流寇,這些軍隊的軍紀如何,天知道。

流民不會說謊,況且,殺良冒功的事情,比比皆是。

沿途看見的事情,令蘇天成感覺到,自己的擔子太重了。

正月初六,大隊人馬進入了河南洛陽縣。

從開封府進入河南府,沿途經過河南府所轄的鞏縣、偃師縣,大隊人馬都沒有進城,因爲是春節期間,蘇天成也不願意麻煩縣裡,進入河南府所轄地域之後,大隊人馬的速度快了很多,幾乎沒有做什麼停留。

距離洛陽縣還有十餘里地,河南府的通判,帶着府衙的諸多官吏,等候在官道旁邊。

河南府的知府、同知悉數調離了,通判暫時主持所有的事宜。

通判名譚長洛,四十多歲了,高高大大,符合北方人的標準,寒暄之後,蘇天成知道了,譚長洛是山東人,天啓年間的進士。

江寧營駐紮的地方,距離洛陽縣城兩裡地,這裡以前是軍營,也時常有外來剿匪的軍隊駐紮,大概是府衙無銀子整修,看上去破破爛爛,殘亙斷瓦,不過營房還是高高大大。

周圍打掃的很是乾淨,先期到達的一千將士,在軍營門口,整齊站立。

孫傳庭帶着江寧營的將士,進入了軍營。

他們的任務還很多,整修營房,存儲好糧食和金銀等等。

蘇天成和譚長洛,直接前往洛陽縣城,跟隨蘇天成進入洛陽縣城的,有兩百親兵。

洛陽縣的城牆,很是高大,看上去確實是不錯的,畢竟是九朝古都。

進入縣城之後,一行人直接來到府衙。

洛陽縣城尚在過春節,大街上的人不是很多,也有好奇的人,遠遠駐足觀看,普通百姓是不可能知道官員的上任的。

進入府衙,蘇天成進入後院,稍微洗漱,安頓好了顧橫波之後,徑直來到了二堂。

府衙的格局,與縣衙是差不多的,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一切的儀式,也是一樣,經歷過這些事情的蘇天成,有條不紊的安排,接官印、差庫房,聽總體的情況介紹等等。

午時,衆人直接到酒樓赴宴。

河南府大大小小的官吏,共有十餘人蔘加。

蘇天成的臉上,始終帶着微笑,沒有擺出來什麼架子。

一切的事宜結束,已經是下午的酉時。

蘇天成沒有直接回到府衙,他想着在洛陽大街小巷去看看,新來乍到,懷揣着對歷史名城的敬畏,好好的看看這座歷史名城,今後,他就要在這裡施政。

如今的洛陽縣,遠不是幾百年之後的洛陽市。

一個時辰下來,蘇天成基本走完了整個的洛陽縣,或許是期望值太高,他略微有些失望。

隨着譚長洛的介紹,他清楚了,洛陽縣城池不大,繞城一週不過九華里,縣城內的人口,僅僅九萬多,這和江寧縣是無法比較的,沒有在一個檔次上面。

縣城內部,主要以十字街爲主,由此形成了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在四條大街的基礎上,形成了四關四隅,分別爲東關、西關、南關、北關,以及西南隅、西北隅、東南隅、東北隅。

人口的居住,基本上比較集中,縣城各處都有分佈。

官府主要集中在東關,民居大都集中在南關和西關,所謂的娛樂業,主要集中在北關。

作爲九朝古都,這裡的居住也是涇渭分明的。

南關大多集中了士紳富戶,西關主要是普通民衆。

還有一個情況,是蘇天成沒有預料到的。

這裡居住這藩王,而且是大名鼎鼎的藩王。

這位藩王就是福王朱常洵。

福王朱常洵以貪婪出名,與崇禎皇帝朱由檢的血緣關係很親,按照歷史的進程,李自成攻破洛陽城之後,殺了這位民憤極大的朱常洵,而且用他的血,做成了“福祿酒”。

朱常洵的兒子一樣名氣大,他的兒子朱由菘,在朱由檢自殺之後,後來當上了南明皇帝,同樣是荒淫無度,後來被清兵活捉,押赴北京處死。

南直隸的情況不同,南京作爲陪都,是不存在有藩王的,所以說,蘇天成從來沒有直接面對過藩王。

雖然自己的舅子是晉王朱審煟閃餃聳導噬系慕喲ィ膊皇嗆芏嗟摹?br/

回到府衙之後,蘇天成的心情不是很好。

他主要想到了福王朱常洵的事情。

不管歷史記載是不是屬實,這位朱常洵的名氣,確實不好,主要還是貪婪,什麼事情都敢做,只要是賺錢的事情,包括走私、販賣食鹽,倒賣軍火等等,因爲與朱由檢的血緣關係近,得到了諸多的照顧。

蘇天成隱隱感覺到,自己來到河南府之後,首先需要面對的,恐怕就是這位福王朱常洵了,他所要推行的改革,以及要做出來的諸多事情,都可能牽涉到朱常洵。

藩王沒有政治地位的說法,也要因人而異,皇室也不是將所有的藩王,都當做豬玀一樣的看待,至少在地方上,藩王還是有着很大權勢的。

說起來,洛陽是朱常洵的封地,所以說,朱常洵在這裡兼併土地,走私販私,胡作非爲,官府恐怕不好干涉,至少不會明面上干涉。可這些事情,對經濟發展的打擊,都是致命的,如果不能夠理好這層關係,自己可能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軍事上的勝利,僅僅是冰山一角,想要徹底解決問題,重要的還是民生,老百姓不能夠豐衣足食,不能夠吃飽飯,任憑你怎麼鎮壓,還是會有人起來造反。

和藩王對着幹,不是蘇天成所情願的,自己初來乍到,重要的還是維持穩定的局面,重點發展經濟,穩住了河南府的老百姓。至於說藩王的事情,暫時可以放一放,再說了,朱常洵一直都在洛陽生活,關係盤根錯節,自己就是迫不得已動手,也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條件。

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1282章 後宮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448章 誓師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884章 對決(6)第650章 恨鐵不成鋼(1)第271章 格殺勿論(3)第218章 女孩子的心思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1167章 迅雷(2)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705章 放心了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1120章 穩定的辦法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399章 炮兵營誕生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915章 朝貢第735章 青州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231章 大婚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193章 何必當初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86章 朝廷嘉獎第773章 海戰(3)第754章 造船廠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93章 新科會元第629章 巡視第792章 偶遇(3)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2章 破局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1013章 誤判?(2)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239章 故人來(1)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316章 大比武(1)第424章 屠殺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509章 刺激(1)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811章 詫異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53章 目不忍睹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442章 張鳳翼的貪心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843章 慘敗(1)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935章 具體的要求第106章 禮儀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
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1282章 後宮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448章 誓師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884章 對決(6)第650章 恨鐵不成鋼(1)第271章 格殺勿論(3)第218章 女孩子的心思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1167章 迅雷(2)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705章 放心了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1120章 穩定的辦法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399章 炮兵營誕生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915章 朝貢第735章 青州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231章 大婚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193章 何必當初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86章 朝廷嘉獎第773章 海戰(3)第754章 造船廠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93章 新科會元第629章 巡視第792章 偶遇(3)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2章 破局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1013章 誤判?(2)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239章 故人來(1)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316章 大比武(1)第424章 屠殺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509章 刺激(1)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811章 詫異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53章 目不忍睹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442章 張鳳翼的貪心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843章 慘敗(1)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935章 具體的要求第106章 禮儀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