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眼藥水

五月十日,卯時。

蘇天成就帶着蘇二童、蘇俊、王大治和衆多的護院,到南京吏部去了。

南京的六部官員,每日裡早上去點卯,沒有什麼事情,就各自去忙自家的事情了,或者是想辦法找銀子去了,呆在六部,也沒有事情幹,能夠堅持在辦公室裡面閒聊,就算是不錯的,雖然長官也強調,可沒有人遵守,大家都是睜一眼閉一眼。

蘇天成知道這些情況,他必須早點到吏部去,最好是在點卯的時候去。

這是上任的規矩,首先到吏部報到,接着到應天府。

到了吏部,蘇天成遞上文書之後,馬上就有人領着他到了吏部驗封清吏司。

蘇天成的報到,也是很簡單的,按照慣例,吏部驗封清吏司審覈文書之後,記檔備存,利於今後的考覈。

吏部的官員很是客氣,登記勘驗等事宜,都做的很快,蘇天成幾乎沒有等候,一應的手續,就辦好了。

應天府衙門也在上元縣境內,距離吏部不遠,騎馬不過一刻鐘的時間。

應天府衙門外面,氣派好多了,兩個石獅子一左一右鎮守着府門,看上去威風凜凜的,府衙門口,左右都站着軍士,府衙的右邊,有着一口大鼓,所謂的擊鼓鳴冤,就是敲這口大鼓了,不過,看着四個凶神惡煞的軍士,一般人是不敢去敲這個鼓的,當官的也樂意無人敲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應天府衙門,是所謂的京師衙門,門口的大鼓很是特別,其餘的府州縣是沒有的,這也是因爲開國皇帝朱元璋,體恤農民,允許農民到京師,擊鼓告狀鳴冤,這個傳統,保留下來了,京城的應天府衙門門口,也有這樣的大鼓。

軍士看了文書,跑進了衙門裡面,稟報情況去了。

幾分鐘之後,一個身穿綠袍、頭戴烏紗的官員出來了。

“下官應天府知事鄭克友,特來奉迎,蘇大人請隨我來。”

應天府知事是從八品的官員,迎來送往的事情,大都是知事負責的。

蘇天成注意看了一下鄭克友,三十歲左右的年紀,顯得很是精明靈活,一雙眼睛看人的時候,總是有些眨動。

應天府府衙,和大多數的官僚衙門沒有多大的區別,進去府門,一條長長的甬道,迎面就是儀門了,進入儀門,依舊是戒石坊。

過了戒石坊,就是大堂了,所不同的是,大堂的左右兩側,都有跨院,左側的跨院,就是官廳的所在,用來專門招待上司和官員,右邊的跨院,屬於府衙六房的辦公場所,大堂的後面,有一排廂房,廂房的後面,就是二堂了

府尹大人一般都在這個地方辦公。

至於三堂,單獨的一個院子,府尹大人的家眷,都在裡面的。

鄭克友帶着蘇天成,直接朝着二堂走去。

至於說蘇天成的隨從,全部在進入府門旁邊的寅賓館等候。

走到二堂的門口,鄭克友大聲開口稟報了。

“大人,下官引領江寧縣知縣蘇天成大人,今日起來報到。”

“知道了,你去忙吧,蘇大人請進來。”

聲音帶着滿腔的威嚴,充滿了氣派。

進屋之後,蘇天成看清楚了坐着的這位大人,應該超過或者是接近五十歲了,面容清瘦,一縷的山羊鬍子,身穿緋色官袍,胸前的補子是孔雀,腰部的束帶是金花的,這是三品官員的穿戴,應天府府尹,能夠穿這樣官服的。

這就是府尹王道直大人了,王道直崇禎三年出任應天府府尹,快兩年了。他的前任,就是著名的東林黨人劉宗周了。

之後的發展,崇禎八年,王道直調任戶部侍郎,十三年,出任都御使。

“下官蘇天成拜見王大人。”

王道直站起來了。

“蘇大人,吏部的公文,府衙早已經收到了。”

王道直的語氣還不錯,雖然帶有公事公辦的味道。

蘇天成從懷裡掏出了吏部的行文,也就是他自己的任命狀,遞給了王道直。

“蘇大人,你既已經是江寧縣知縣了,本官有些話,就直說了。”

“下官聆聽大人的教誨。”

蘇天成表面上是恭恭敬敬的,內心卻在嘀咕,新官上任的時候,大都是客客氣氣的,勉勵話語出口,也是笑眯眯的。

“江寧縣位置重要,歷來爲朝廷所重視,你身受皇恩,擔任知縣,定要勤勤懇懇,不可有絲毫的懈怠,本官醜話說在前面,若是發現徇私舞弊、貪贓枉法的事情,本官是一定要向朝廷彈劾你的,必要之時,本官亦會事急從權,摘下你的烏紗帽的。”

蘇天成更加的奇怪,王道直爲什麼會這麼說啊,且不說自己從來沒有和他打過交道,就算他說的話,嚇唬誰啊,你還沒有權力摘掉我的烏紗,我的烏紗是皇上給的,皇上纔有着這樣的權力,若是我犯錯誤了,你再這樣說啊。

“下官一定勤勉於政務。”

“蘇大人,本官聽說,你初六就到了南京了,這些日子,爲什麼沒有住在官驛啊。”

蘇天成眨了眨眼睛,想到了唐海泰,還有唐世濟,難道這是唐海泰給自己上眼藥水了,不管這麼說,到秦淮河去,說起來還是有些丟失顏面的事情。

唐海泰當然沒有資格在王道直面前說話,可唐世濟可以說啊。

難道唐世濟這清廉的名聲,也是後人吹噓出來的嗎,他的侄子是什麼德行,他不知道嗎,新任的官員,不去詳細瞭解,偏聽偏信,貿然建議,這絕不是明智之舉。

不過,這一切都是猜測。

“下官住在聚仙客棧。”

“想必到南京城內,四處去看了看吧,有何感受啊。”

真的是被人給算計了,蘇天成已經明白了。

“下官去過秦淮河,去過江東十樓,也到大街上去看了看。”

王道直看着蘇天成,想不到這個年輕人,如此的直爽,一時間,他不知道怎麼說了,不過,他對蘇天成的印象,也好了很多。

雖然說唐世濟略有微詞,可他還是不會完全聽從的,蘇天成的名氣很大。

且不說在太和殿之上的兩首詩句,就說身爲殿試榜眼,沒有進入尊貴無比的翰林院,直接外放到了江寧縣,這是大明頭一遭。

當然,還有的原因,王導直是不會說的。

“蘇大人啊,身爲朝廷命官,還是一心在公務上面的好,你是殿試榜眼,身負衆望,注意一下自身的言行。”

王道直說到這些話,蘇天成不會沉默了,他畢竟有着不一般的經歷,在頂頭上司的面前,唯唯諾諾,肯定是不行的。既然有人上眼藥水,自己不反過來刺激一下對方,也太對不起自己的智商了。

再說了,王道直也是所謂的東林黨人,雖然與東林學子的接觸不是很多,每日裡重點也是處理公務的。

“大人教誨,下官記住了,不過下官有些不同的看法。”

“嗯,你這話從何說起?”

王道直有些不高興了,雖然你蘇天成是殿試榜眼,皇上也是看重的,但新官上任,絕對不能夠狂妄的。

“下官一定竭盡全力,處理政務,不辜負大人的期望,不過,下官以爲,到秦淮河以及江東十樓,也是爲了體察民情的,下官這幾天,頗有收穫,在秦淮河之時,見到了東林四公子,還有戶部鈔紙局大使唐海泰大人,未上任之時,就探討了一番,知道了一些情況,下官一直以爲,坐而論道是難以處理好政務的。”

蘇天成的這番話,深諳官場之道的王道直,豈能不明白。

他突然感覺到,皇上對這個蘇天成,格外的看重,不是無緣無故的。

“呵呵,爲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是我們官員的本分,你能夠有這樣的認識,姑且不論對錯,想法是值得稱讚的,好了,你坐下說話。”

這個時候,蘇天成纔想起來,自己一直都是站着說話的。

剛剛坐下,王道直再次開口了。

“蘇大人,江寧縣的情況,我就不多說了,江南乃是富庶之地,具體情況,你很快就可以瞭解的,你既然外放到這裡了,必定是有着一些施政之道的,我想聽聽。”

蘇天成有些惱火了,看來這上眼藥水的,不止一人啊。

“下官年輕,尚無施政經驗,想到的還是多學習,大人問到了這裡,也是對下官的關心,下官以爲,施政重點還是民生,只有百姓富足了,安居樂業,其餘事情,纔好處理的,下官更加期盼,得到大人的指點。”

王道直看了看蘇天成,沒有說話,這樣的回答,過於的籠統了。

蘇天成也明白,這樣的回答,有些敷衍的意思,但他不會說的更多。

“下官以爲,署理政務,重點還是少說多做,做出來實實在在的成績,下官尚未了解情況,貿然說出來一些施展辦法,恐有不妥的地方,下官的想法,不知道是不是合適,還請大人教誨。”

王道直看着蘇天成,只有苦笑了,這個蘇天成,年紀輕輕的,反而給自己上課了,沒有說出來任何的施展剛要,反而暗諷了那些誇誇其談的做法。

第1296章 尊嚴之戰(15)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68章 落地第75章 小王爺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86章 朝廷嘉獎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123章 唐海泰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87章 禮部第106章 禮儀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729章 恩怨第1172章 如雷轟頂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239章 故人來(1)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65章 現實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369章 算計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648章 夜襲(3)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844章 慘敗(2)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1015章 誤判?(4)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1029章 救贖第486章 出現變故第123章 唐海泰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36章 如願以償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1155章 識趣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581章 尊嚴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239章 故人來(1)第293章 柳敬亭的能力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823章 準備(2)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115章 在路上(2)第819章 怒氣第448章 誓師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424章 屠殺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30章 連環計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1115章 老頑固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29章 從容應對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1228章 天津決戰(7)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695章 太多的問題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728章 江湖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107章 授官第1033章 輕取蓋州
第1296章 尊嚴之戰(15)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68章 落地第75章 小王爺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86章 朝廷嘉獎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123章 唐海泰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87章 禮部第106章 禮儀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729章 恩怨第1172章 如雷轟頂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239章 故人來(1)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65章 現實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369章 算計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648章 夜襲(3)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844章 慘敗(2)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1015章 誤判?(4)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1029章 救贖第486章 出現變故第123章 唐海泰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36章 如願以償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1155章 識趣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581章 尊嚴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239章 故人來(1)第293章 柳敬亭的能力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823章 準備(2)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115章 在路上(2)第819章 怒氣第448章 誓師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424章 屠殺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30章 連環計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1115章 老頑固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29章 從容應對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1228章 天津決戰(7)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695章 太多的問題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728章 江湖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107章 授官第1033章 輕取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