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餘音嫋嫋

朱由檢的震怒是無以復加的。

流寇遭遇重創,眼看着剿滅在即了,誰知道,卻遭遇瞭如此之大的慘敗,前去救援的大軍,兩萬五千餘軍士,衝出來的不足四千人,其餘兩萬一千多軍士,悉數陣亡。

若是對陣後金,遭遇如此大的損失,朱由檢還不至於如此的生氣,滿洲八旗和蒙八旗的戰鬥力,確實很不錯,實話實說強於明軍,可流寇接連遭遇重創,特別是中都一役,精銳損失殆盡,如今大都是一些烏合之衆。

正是這些烏合之衆,竟然殲滅了朝廷兩萬多精銳的軍士。

洪承疇和賀人龍,悉數被押解到京城,流寇圍魏救趙的戰略部署,他們不能夠洞悉,身爲剿滅流寇的統帥和重要將領,難辭其咎。

朱由檢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嚴懲洪承疇和賀人龍,可任命誰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卻令他爲難了。

蘇天成是很好的人選,但剛剛就任河南府知府,若是突然總督五省軍務,資歷肯定是不行的,朝廷裡面也通不過。不管蘇天成立下多大的功勞,他還是太年輕了。

朝廷裡面,難以選拔出來這樣的人才了。

原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使楊嗣昌還是不錯的,自崇禎元年開始,巡撫永平、山海關等處,以知兵聞名,他在巡撫山海關期間,整飭防務,修築山海關兩翼城,有效的抵禦了後金的入侵,可惜其父親楊鶴去世,回家丁憂去了。

楊鶴同樣是著名的將領,官至兵部右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曾經提議招撫流寇,後來失敗,被朝廷免去了職務。

孝道重於天,就算是朝廷裡面有大事情,朱由檢也不敢隨意招楊嗣昌進京。

兵部提出來了好幾個人選。朱由檢都不是很滿意,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張鳳翼甚至提出來,親自去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

這些都不是好的選擇。

思來想去,朱由檢甚至準備做出來決定,訓斥洪承疇之後,繼續讓洪承疇統領剿滅流寇事宜。

可這一次的損失太慘重了。

被殲滅的兩萬餘軍士。都是身經百戰的軍士,屬於朝廷的精銳軍隊了,爲了能夠早日剿滅流寇,朝廷也是花費了血本的,不管需要多少的銀子,都是保證撥付的。而且嚴令各府州縣供給糧草,有大臣提出來彈劾,意思是剿滅流寇的大軍,存在軍紀敗壞、殺良冒功的事宜,朱由檢都是睜一眼閉一眼,矇混過去了,想着剿滅流寇之後。好好的安撫百姓。

這等的結果,誰都是難以接受的。

此等的情況下,提議洪承疇繼續統領剿滅流寇的事宜,肯定是不合適的。

可洪承疇打戰確實不錯,曾經取得西奧大捷,而且很早就認識到,對付流寇不能夠手軟,首要的是剿滅,接着纔是安撫,這樣的認識。與蘇天成的不謀而合。

剿滅流寇的事宜,決不能鬆懈,流寇這次殲滅兩萬餘朝廷大軍,士氣高漲,肯定是想着擴張的。若是不能夠重創,氣焰一定是越來越囂張的。

面對兩難的境地,朱由檢陷入了彷徨之中。

蘇天成看着暗線送來的情報,沉默了接近一天的時間。

遭遇如此重大的損失,這是他沒有想到的,兩萬多軍士被殺,形成的震動是巨大的,肯定打擊了明軍的士氣,而且,這樣的消息,傳出去之後,北邊的後金,也會蠢蠢欲動的,趁機佔便宜,是後金最擅長使用的手段。

朝廷再一次的陷入到了危機之中。

當然,這一次還不是滅頂之災,畢竟流寇只是在陝西一地活動,尚未四處擴張,再說了,流寇十萬人,圍攻兩萬五千人,據傳自身也損失了近三萬人,衝出去的軍士,接近四千人,這充分說明,流寇多強的戰鬥力。

渠清澤趕到了洛陽。

他已經知道了消息,感慨蘇天成的判斷。這一次來到洛陽,他也有小心思,江寧營可能要出征了,他想着,能夠再次進入江寧營,跟隨大軍出征。

王大治帶着他,進入了府衙的三堂。

“老渠,你來了,坐吧。”

“下官剛剛聽王大治說,大人一整天都在這裡啊。”

“沒什麼,我在考慮一些事情,對了,正是秋收季節,你不在陝州督陣,跑到府衙來幹什麼啊。”

“下官想到了一些事情,特意來給大人稟報的。”

蘇天成看着渠清澤,沒有說話。

“大軍遭遇如此重大的失利,朝廷的震動一定是很大的,洪大人和賀千戶已經被押送朝廷了,下官覺得,江寧營一定是要出去剿滅流寇,大人您看,下官一直都是在軍中的,這突然到陝州,還是有些不適應的。”

“原來你是想着回到江寧營啊,我以爲是什麼大事情,這件事情,你暫時不要考慮,做好陝州知州,江寧營這次不一定出去剿滅流寇。”

渠清澤大爲吃驚。

“大人爲何如此說啊,下官以爲,大軍遭遇重創,朝廷一定是要一力鎮壓流寇的,下官甚至以爲,大人會統領五省剿滅流寇的事宜啊。”

“哦,你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看法啊,詳細說說。”

“也沒有什麼詳細的想法,就是覺得,大人多次重創流寇,一定是能夠勝任的。”

“原來如此,今後不要有這樣的想法了,我不會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更不會統領五省軍務的,若是我這等的年紀,坐上如此的高位了,朝廷裡面那麼多的大人,顏面擺到什麼地方去啊,這沒有可能,至於說剿滅流寇的事宜,我個人的認爲,如今的情況下,還是不要着急,越是在這樣的時候,越是要冷靜,剿滅流寇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的事情。”

“大人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看法啊,下官覺得,朝廷一定會有大動作的。”

“你說的不錯,不過我已經上奏了,建議朝廷不要着急,流寇雖然取得了一次大勝,可並不能夠證明他們就強大了,這樣的時候,朝廷最需要做的事情,還是穩定軍心,你應該還記得,我曾經說過,剿滅流寇,不純粹是軍事上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在民生方面。”

“這下官是清楚的,在江寧縣那麼長的時間,下官跟着大人,已經學到不少了,陝西流寇之所以猖獗,就是因爲民生的事情沒有抓好,老百姓沒有飯吃,所以加入到流寇的隊伍之中了,若是一味的剿滅流寇,不能夠斬草除根的。”

“是啊,不過也不是說,因爲這樣的情況,就任由流寇發展壯大了,必須要雙管齊下。”

渠清澤感覺到自己的思維有些不夠用了,一方面要發展民生,一方面要剿滅流寇,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啊。

看着渠清澤疑惑的表情,蘇天成知道,自己說的有些含糊了,其實不僅僅是他說的含糊,他的內心,也是含糊的,朝廷究竟會如何的處理這件事情,他不是很清楚,不過,他已經提出來了自身的建議,是否採納,那是皇上考慮的事情了。

“老渠,其實我也有些疑惑的,所以說,一時間不能夠說清楚,朝廷若是派大軍徵繳流寇,江寧營一定會出動的,陝西、山西境內的衛所軍士,也可能出動的,但這樣做,是不是有些適得其反了,流寇習慣於四處流動,經歷了這一次的大勝,恐怕他們的士氣正旺,巴不得朝廷大軍剿滅他們。出現了這樣的局面,他們豈不是能夠有着更大的活動空間了。”

“大人的意思,以前堅持的戰略,還是沒有錯誤的。”

“對,總體的戰略是沒有錯誤的,必須要穩紮穩打,一步步來,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流寇既然飄忽不定,朝廷大軍以不變應萬變,鞏固城池,逐步向村鎮滲透,同時,各省要聯合協調,情報共享,在交通要道駐紮大軍,逐步堵死流寇的活動路線。”

渠清澤總算是明白意思了,原來蘇天成的意思,還是要壓縮流寇的活動空間,朝廷大軍首先需要做好的,就是將流寇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防止流寇大規模的轉移,各省的衛所,按照這個要求,壓縮流寇的活動區域,如今的形勢下,跟在流寇屁股後面追着跑,效果恐怕不是很好的。

“老渠,意思你都明白了,還是趕快回到陝州去,秋收一定要抓緊,不能夠耽誤了,越是這樣的時候,越是要關心百姓的生活,萬萬不能夠出現偏差。”

有一件最爲重要的事情,蘇天成暫時沒有告訴渠清澤,他已經向皇上推薦了統領剿滅流寇的大帥,那就是孫承宗。

孫承宗雖然年紀大了,但有着豐富的經驗,曾經抗擊過後金滿洲八旗,孫承宗最大的優點,就是穩紮穩打,不會急躁冒進,更不會衝動,而且孫承宗善於發現和舉薦人才。

中興學社的影響已經出去了,完全走上了正軌,這樣的條件下,孫承宗沒有必要繼續牽頭了,畢竟中興學社從事的,主要是理論研究方面的事情,讓孫承宗一直都在中興學社,頗有些大材小用的意思了。

蘇天成在奏摺裡面,也爲洪承疇和賀人龍說話了,不以成敗論英雄,關鍵看是怎麼吃了敗仗的,不能夠因爲一次的失敗,就否定整個人。

第646章 夜襲(1)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728章 江湖第1281章 變化(2)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119章 秦淮河(3)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1191章 稱帝(3)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703章 遠見第123章 唐海泰第8章 交易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421章 佈置第71章 鹿鳴宴第431章 吾家有女第1272章 遼東的整合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405章 募捐(1)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1172章 如雷轟頂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261章 關鍵的交談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1114章 另有重點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1190章 稱帝(2)第993章 整合(1)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65章 現實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752章 大度第644章 松山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476章 啓動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764章 開埠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39章 廟會第695章 太多的問題第414章 傷情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8章 交易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1293章 尊嚴之戰(12)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682章 屠城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160章 剿匪(2)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584章 情報戰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53章 目不忍睹第1078章 補償第1166章 迅雷(1)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879章 對決(1)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523章 千鈞一髮(2)
第646章 夜襲(1)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728章 江湖第1281章 變化(2)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119章 秦淮河(3)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1191章 稱帝(3)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703章 遠見第123章 唐海泰第8章 交易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421章 佈置第71章 鹿鳴宴第431章 吾家有女第1272章 遼東的整合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405章 募捐(1)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1172章 如雷轟頂第1126章 新的起點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261章 關鍵的交談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1114章 另有重點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1190章 稱帝(2)第993章 整合(1)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65章 現實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752章 大度第644章 松山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476章 啓動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764章 開埠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39章 廟會第695章 太多的問題第414章 傷情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8章 交易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1293章 尊嚴之戰(12)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682章 屠城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160章 剿匪(2)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584章 情報戰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53章 目不忍睹第1078章 補償第1166章 迅雷(1)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879章 對決(1)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523章 千鈞一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