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

春節臨近,蘇天成難以開心起來,他原本以爲,楊嗣昌、徐爾一和盧象升等人,會很快接受事實,選擇聽從他的號令,可惜他的預計過於樂觀了,過去了這麼長時間,三人依舊沒有表態,其中問題最大的還是徐爾一。

渠清澤可不會放過監視的機會,督師府出錢養着他們,但一點效果都沒有,幾位大人優哉遊哉,每日裡都是吃飽喝足,到大街上去閒逛,而後回到官驛,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好像這等的享受,天生就是可以受用的。

好幾次,就連朱審烜都有些動搖了,既然楊嗣昌等人,不願意選擇合作,那還不如將話語挑明,請他們離開登州,反正他們也無法爲朝廷做事情了。

蘇天成一直沒有鬆口。

不過現在,蘇天成也忍不住了,關鍵問題是他春節之後,也要離開登州,帶領江寧營大軍,趕赴福建去了,什麼時候回到登州,還是說不準的事情,而且整個的山東,已經全部都納入到麾下了,蘇天成急需人才,也亟需穩定山東的大局,這個時候,楊嗣昌等人若是不願意合作,那就的確要離開了。

根據渠清澤的觀察,主要的問題還是在徐爾一的身上,這位蘇天成的恩師,頗有些老頑固的味道,就是不鬆口,不說離開的事情,態度最爲軟化的是盧象升,畢竟和蘇天成的關係不一般,並且專門給朝廷寫了奏摺,說是已經統領三萬大軍了。

經過思考之後,蘇天成決定與楊嗣昌等人,再次的正面接觸了,若是這一次還是沒有效果,得不到楊嗣昌等人的表態。那蘇天成就要送客了,除開盧象升必須留在登州,楊嗣昌和徐爾一可以回到老家去頤養天年了。

楊嗣昌、徐爾一和盧象升進入到督師府的時候,臉上還帶着笑容,但進入了廂房之後,臉色很快變得嚴肅了。他們清楚是什麼事情。

蘇天成也沒有客氣,開門見山。

“三位大人,來到登州有這麼長時間了,是不是也該有態度了。”

首先開口的是徐爾一。

“蘇大人,是不是想着送客了啊,嫌棄我等白吃白喝了。”

“若是三位大人不能夠合作,送客是一定的,至於嫌棄白吃白喝,倒也沒有那樣的過分。就算是在我山東境內的百姓,都是不能夠餓肚子的,何況是三位大人了。”

還沒有等到徐爾一再次開口,楊嗣昌開口了。

“蘇大人,我還正想詢問一件事情,這來自浙江和南直隸的災民,都到了登州府城附近了,我還聽說了。諸多的災民,遍佈山東各地。不知道這是不是蘇大人的意思啊。”

“不管是浙江還是南直隸的災民,都是我大明的子民,若是官府在百姓遭遇災荒的時候,不能夠出面救濟,甚至害怕惹上麻煩,影響到自身的政績和提拔了。那還當什麼官,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沒有百姓的耕種和勞作,哪裡來的糧食,沒有百姓繳納的賦稅。那些官吏從什麼地方得到俸祿,偏偏在百姓遭遇到災害的時候,浙江和南直隸的某些官府,居然驅逐災民,我作不出來,就算是傾盡全力,我也要救濟這些災民,等到開春之後,給予這些災民糧食,讓他們回到家鄉去耕作。。。”

蘇天成還在說話的時候,楊嗣昌等人的神態,已經變化了,其實這個問題,他們早就爭論過了,浙江和南直隸的做法肯定是不對的,可徐爾一認爲,蘇天成如此做也是不對的,這等的事情,應該要稟報朝廷,讓朝廷來處理,山東如此的做法,豈不是代表朝廷了,因爲事情涉及到了朝廷,楊嗣昌和盧象升也不好說什麼,儘管他們認爲徐爾一的認識是不對的。

蘇天成說完之後,徐爾一終於再次開口了。

“蘇大人的義舉,我是很佩服的,不過我以爲,蘇天成此舉有些不妥,這等的事情,應該是要稟報朝廷的,讓朝廷來處理,最爲妥當。”

蘇天成看着徐爾一,冷冷一笑,沒有客氣。

“徐大人的認識真的是有意思啊,不知道徐大人這麼多年在朝廷爲官,居然沒有能夠領會到其中的奧妙,我確實沒有想到,那我就要問問徐大人了,浙江和南直隸的災荒,朝廷難道不知道嗎,湖州府的某些官吏,也曾經仗義執言,說到了當地的災荒,朝廷有什麼動作嗎,朝廷要求浙江和南直隸等地,如數上繳賦稅,而且專門發出了敕書,這是什麼意思,退一萬步說,朝廷是考慮到了我大明的賦稅,考慮到了諸多官吏的俸祿,考慮到了軍餉,等等,可浙江和南直隸已經出現了大量的災民,甚至演化爲流民了,浙江和南直隸等地的官府,橫加阻攔,不準流民入境,這等的情況,朝廷還不知道嗎。”

徐爾一的臉色有些發白,可蘇天成沒有停止的意思。

“按照徐大人所言,我也需要稟報朝廷了,若是朝廷不予理睬,我是不是也袖手旁觀,看着如此多的災民餓死,若是做官到了那般冷血的程度,那我大明還有什麼希望,我的態度很明確,若是做官的人,今日不管百姓的死活,明日他們也沒有活路了。”

“我早就說過,山東各地的官府,將百姓的衣食住行放在第一位,不管遭遇了多大的災荒,也不管遭遇到什麼困難,都必須保證百姓的生活,迫不得已的時候,寧可官吏節衣縮食,也要讓百姓吃飽穿暖。”

蘇天成說完這些話,楊嗣昌站起來來,走到了蘇天成的面前,雙手抱拳作揖。

“今日聽到蘇大人這一番話,如雷貫耳,受益匪淺啊,若不是親眼看見,我不會相信蘇大人的此番話語,可山東各地的情況,我等都看見了,我只能夠說,山東的百姓有福氣。”

蘇天成連忙扶住了楊嗣昌。

“楊大人萬不要如此說,我只是認爲,這是官吏必須要做到的。”

扶起了楊嗣昌,蘇天成繼續開口了。

“我不反對官吏士大夫過上好日子,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讀書的辛苦,我也是明白的,既然有了付出,就要有收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歷史沿革,也是必須要堅持的規律,我不要求官吏去過那種苦日子,和百姓一樣饑荒,若是官吏都不能夠自保了,無法養活家人了,恐怕江山也不存在了,但我要求,不管你身處什麼位置,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你的心裡都要有老百姓,都要關心百姓的疾苦,你若是當官只爲着自身的利益,甚至是魚肉百姓,那你就不配當官。”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唐太宗說的很清楚了,可惜的是,朝廷裡面,有很多人不明白,有很多人做着相反的事情,有些話,我說出來了,徐大人不要多心,就如同徐大人這般,清正廉潔,對朝廷保有絕對的忠心,相信朝廷能夠處理好一切的事情,可惜在朝廷裡面是呆不下去的,爲什麼會這樣,因爲這個朝廷,根子已經爛了。”

“皇上如此的勤勉,可是有作用嗎,孫老大人擔任內閣首輔的時候,朝廷爲什麼能夠正氣凜然,那是因爲孫老大人切中要害,可惜孫老大人之後也得不到皇上的支持了,楊大人擔任內閣首輔之時,堅持孫老大人的做派,一切也依舊平穩,可惜楊大人同樣得不到皇上的支持,這一切都是爲什麼,難道諸位大人沒有深思嗎。”

“我期盼着能夠與諸位大人合作,鑄造輝煌,可我也說過,道不同不相爲謀,我絕不會勉強諸位大人,但萬事都是有始有終的,強扭的瓜不甜,諸位大人若是心意已決,一定要效忠朝廷,我無話可說,也就不留楊大人和徐大人在登州了,至於說盧大人,還請你委屈一下,若是朝廷有聖旨了,你隨時可以離開,今日我所說的話,也就是我最後的態度,如何的選擇,懇請諸位大人給我明確的答覆。”

蘇天成說的很是堅決,直接提出來了要求,他覺得時間足夠了,這麼長時間的思考,若是還不能夠下定決心,恐怕就不會做出來決定了。

廂房裡面,沉默了好一會。

在蘇天成預料之中的是,盧象升首先表態了。

“下官決定追隨大人了,下官跟隨大人多年了,前些日子,已經給朝廷寫去奏摺了,其實已經背叛了朝廷,今日聽到大人一席話,感慨很多,下官唯有竭力,追隨大人。”

蘇天成點點頭,看向了楊嗣昌和徐爾一。

接下來開口的是楊嗣昌。

“蘇大人,王朝更迭不是小事情,追隨誰也不是命中註定,但有一點我是佩服蘇大人的,那就是爲百姓辦事,實實在在的辦事,將百姓的利益放在心裡,爲官這麼多年,我聽到了很多的表白,也見過了很多的口是心非,可蘇大人是說到做到,我已經做過了朝廷的內閣首輔,若說爲了官職和榮華富貴,說出來自己都不相信,但我願意爲百姓做事情,願意看着百姓豐衣足食,就從這一點來說,我願意跟隨蘇大人做事。”

徐爾一低下頭,沒有開口說話。

蘇天成笑了笑,他的目的達到了,至於說徐爾一,也不一定必須要離開登州。(未完待續。。)

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1185章 行動(2)第189章 前期準備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1124章 最壞的決定第92章 會試第5章 馬市賣馬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1013章 誤判?(2)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167章 迅雷(2)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1021章 亡羊補牢第188章 官吏也要吃飯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316章 大比武(1)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351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90章 先手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645章 部署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644章 松山第495章 宿命論(4)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140章 雙管齊下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1304章 尊嚴之戰(23)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700章 提醒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1084章 廷辯(2)第49章 春耕時節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480章 內耗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81章 幕僚第86章 朝廷嘉獎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2章 知己知彼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495章 宿命論(4)第1189章 稱帝(1)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481章 準備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820章 面對面
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1185章 行動(2)第189章 前期準備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1124章 最壞的決定第92章 會試第5章 馬市賣馬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1013章 誤判?(2)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167章 迅雷(2)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1021章 亡羊補牢第188章 官吏也要吃飯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316章 大比武(1)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351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90章 先手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645章 部署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644章 松山第495章 宿命論(4)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140章 雙管齊下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1304章 尊嚴之戰(23)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700章 提醒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1084章 廷辯(2)第49章 春耕時節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480章 內耗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110章 家人的態度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81章 幕僚第86章 朝廷嘉獎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2章 知己知彼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495章 宿命論(4)第1189章 稱帝(1)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481章 準備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820章 面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