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

幾乎是一夜之間,聚集在城池裡面的老百姓,大量減少了,蘇天成做出來的決定,具有決定性的殺傷力,來到登州和萊州的老百姓,好不容易手裡有了土地,若是因爲不能夠耕種,被官府收回去了,那就虧大發了了,而且這一次,老百姓耕種的積極性空前的高漲,不需要官府催促,家家戶戶都是在田地裡面忙碌。

早就來到登州的牛二等人,這個時候成爲了香餑餑,不少的農戶,特別是江寧營將士的家人,知道甘薯和玉蜀黍的產量,爭相請牛二等人指導,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好像牛二等人指導一下,田地裡糧食的產量,就是要高一些的。

不少的官吏本來還有些擔心的,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的擔心不存在了,農戶種植的積極性是非常高的,速度也是很快的,一些速度快的農戶,很快又開始到城池裡面做工了,能夠掙到的銀子,他們是絕對不會放棄的。

遷移到登州和萊州的人戶,大致分爲了四個層次,第一層是江寧營將士的家人,這些人的條件普遍都是不錯的,家家戶戶都是有銀子和糧食的,按照官府的安排,有些住在了城池裡面,有些住在了村鎮裡面,能夠進入到府城的,大部分都是軍官的家人,住在縣城裡面的,是條件稍微好一些的,不過居住在村鎮裡面的,條件也不差。第二層是商賈的家人,包括少量的士紳富戶。這一層比較特殊,條件是最好的。水平也不一樣,這些人基本都居住在府城裡面,或者是州城和縣城裡面。第三層是各地遷徙來的農戶,他們大都是熟悉江寧營的情況,日子也算是過得去,考慮到來到登州和萊州,能夠分配到土地,能夠掙到銀子。也就毫不猶豫跟着過來了。第四層是從後金逃回來的漢人,這一部分是條件最差的,尚需要官府的救濟,不過這些人也是最能夠吃苦的,而且他們分配到土地之後,遠在北直隸或者是陝西、山西的家人,也慢慢開始朝着登州和萊州遷移了。

既然分爲了四個層次。那就肯定是有高下之分的,身份最爲顯貴的,還是江寧營衛指揮使以上軍官的家人,江寧營衛指揮使以上的軍官,不僅僅有軍職,還有文職。這就表示他們的家人,身份也是不一般的,士紳富戶的身份依舊是不同的,他們收到了大家的尊重,官府對他們的態度也是不錯的。其次就是江寧營將士的家人,也是受到尊重的。最差的還是從後金逃回來的漢人,很多人回來之後,立刻剃掉了頭髮,頭上戴着帽子,等着頭髮慢慢的長出來。

這樣的情況,蘇天成是知道的,但他不可能制止,人本來就不可能完全平等,身份地位的區別,什麼時候都是存在的那種所謂人人平等的境況,只是在口號裡面喊出來的,幾百年之後也不可能做到的。

遷往登州和萊州的老百姓,依舊在增加,濟南府和兗州府的人員,大量朝着登州和萊州聚集,青州府的老百姓,穩定很多,他們都知道,青州府也歸蘇天成管轄了。

山東巡撫能夠管到的地方不多了,除開濟南府和兗州府,剩下就是東昌府了,不過蘇天成代管登州、萊州和青州,也是從抵禦流寇的角度出發,巡撫也只能夠是乾瞪眼,再說了,山東乃是戰略要地,也遭遇了諸多的戰亂,和南方是無法比較的,這裡的各級官府,窮的還是居多的,能夠少管一些,也就少操心了。

二月十六,王大治帶着大隊人馬,終於來到了登州。

大量的箱子被擡進了督師府,沒有誰知道箱子裡面裝的是什麼。

蘇天成很清楚,一千萬兩白銀來到了登州,他可以放心了,這一下可以施展手腳了。

宋思軍是不可能拿出來這麼多的白銀的,這裡面還有其他一些借來的白銀,其中朱審烜借出了兩百萬兩,朱由菘借出了兩百萬兩,秦王朱存樞、瑞王朱常浩和韓王朱亶火脊各借出了一百萬兩白銀,宋思軍湊到了三百萬兩白銀。

朱審烜和朱由菘是不用說的,兩人得知蘇天成需要借銀子的時候,沒有絲毫的猶豫,很爽快的就拿出來了兩百萬兩白銀,至於說秦王朱存樞、瑞王朱常浩和韓王朱亶火脊,也是不會猶豫的,他們在互市上面,賺到了大量的白銀,可以說是富得流油了,借出去一百萬兩白銀,也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除開朱審烜和朱由菘,其餘幾個藩王,都是清楚的,借給蘇天成白銀,肯定是不會吃虧的,當初蘇天成到陝西出任巡撫,找他們借了白銀,後來不僅如數歸還了,他們還在互市裡面,謀到了一處商鋪,和蒙古部落做生意,大發其財,這一次蘇天成建設登州和萊州,肯定是需要大量白銀的,這些銀子借出去,不需要擔心,肯定是能夠很快得到利潤的。

朱審烜和蘇天成的關係不一般了,不管從哪個角度出發,都是需要幫助蘇天成的,至於說朱由菘,有着敏銳的政治眼光,肯定是支持蘇天成的。

銀子到了,蘇天成安排的諸多事情,就可以開始實施了,包括碼頭的建設、造船廠的建設等等。

熊子健首先到了督師府。

廂房裡面,蘇天成神情嚴肅,一字一句的開口了。

“熊子健,你在江寧營的時候,長期管着後勤方面的事宜,知道江寧營的開銷是巨大的,這些年,爲了維持江寧營的運轉,很多人都是耗費了大量的心血,安寧堡和靖邊的互市,維持江寧營的運轉,勉強還可以,但維持水師的開銷,就沒有多大的可能了,江寧營每年需要三百萬兩左右的白銀,才能夠維繫,特別是研製火器的開支,頗爲巨大,但這方面的銀子,我們是不能夠省下來的,這裡面的艱辛,你很清楚。”

“這一次,你負責修建威海衛碼頭,我給你三百萬兩白銀,必須在半年的時間之內,建設好碼頭,銀子只有這麼多了,不管你想什麼辦法,都要修建好碼頭。”

熊子健的身體顫抖了一下,長期管着江寧營的開銷,銀子他見過不少了,不過蘇天成一口氣拿出來這麼多的白銀,在他的思維裡面,建設好威海衛的碼頭,不需要那麼多的銀子,最多也就是一百多萬兩白銀就足夠了。

“大人,下官以爲,不需要這麼多白銀的,最多一百五十萬兩白銀,下官保證修建好碼頭,若是不能夠完成任務,請大人治罪。”

蘇天成輕輕搖頭。

“我知道你的想法,你的眼光,不能夠僅僅侷限在碼頭,我劃出來了方圓十里的範圍,難道說需要那麼大的碼頭嗎,肯定是不需要的,上次我已經說過了,配套的設施也是必須的,包括軍營、民房、商鋪等等,這些都是需要修建的。”

熊子健看着蘇天成,有些摸不着頭腦,這些設施,自己建設幹什麼,難道說官府出錢了,還要幫着老百姓建房子和商鋪嗎。

看着熊子健的表情,蘇天成有些惱火,這麼簡單的賺錢方式,都不明白,白管了這麼多年的後勤了。

“熊子健,我知道你的疑惑,建設這些民房、商鋪,包括倉庫等等,主要還是用來賺錢的,這些銀子都是我想方設法借來的,到時候是需要還給人家的,威海衛的碼頭建設好之後,哪裡的土地肯定就是寶貴的,修建的民房、商鋪、倉庫等等,都是值錢的,若是我預料不錯,僅僅是賣出去這些民房和商鋪,基本上就能夠收回來三百萬兩白銀了,這樣的銀子,爲什麼不賺啊。”

“這個,下官實在是沒有想到,大人英明啊。”

“英明個屁,要不是沒有銀子,你以爲我願意這樣做的,朝廷要是能夠投入所有的銀子,我巴不得老百姓賺錢,可現在也是沒有辦法的。”

孫傳庭進入廂房,蘇天成的態度不同了。

“孫傳庭,我給你四百萬兩銀子,這些銀子,你要辦成三件事情,第一是建好造船廠,第二是建造出來一百艘大型的戰船,第三是訓練出來一支精銳的水師隊伍,若是銀子不夠了,你可以提出來,督師府會想辦法的,但是有一點你要記住,這些銀子,必須紮紮實實的發揮作用,必須要完成任務,該用錢的地方,不要吝嗇,我已經要求宋思軍,找到最爲厲害和精明的管賬先生,這兩天就到了,此外,在給付工錢的時候,萬萬不要傷了技師和匠人的心,能否建造出來好的戰船,就靠這些人了。”

“這些銀子來之不易,該節約的地方一定要節約,建造戰船的同時,也建造大型的上船,至於說具體建造多少的商船,看銀子的數量,但絕不能夠耽誤戰船的建造。”

一下子就開支了七百萬兩白銀,剩下的三百萬兩,主要是應付府州縣衙門的月例銀子了,這項開支,每年的數目不是很大,六十萬兩白銀就可以應付下來了,至於說其餘的銀子,就作爲備用金了。

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675章 計中計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483章 抉擇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78章 重要情報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791章 偶遇(2)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844章 慘敗(2)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107章 授官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417章 訓斥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112章 善後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1145章 暫不稱帝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16章 可憐的佃戶第616章 理還亂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273章 驚奇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58章 後續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764章 開埠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1256章 悲愴第273章 麻煩事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995章 整合(3)第371章 探究第483章 抉擇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650章 恨鐵不成鋼(1)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335章 中都鳳陽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221章 誰與爭鋒(1)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134章 證據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64章 太原府城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375章 風聲鶴唳第465章 保衛昌平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419章 賀瘋子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158章 籌謀第128章 上任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
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675章 計中計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483章 抉擇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78章 重要情報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791章 偶遇(2)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844章 慘敗(2)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107章 授官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417章 訓斥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112章 善後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1145章 暫不稱帝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16章 可憐的佃戶第616章 理還亂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273章 驚奇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58章 後續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764章 開埠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1256章 悲愴第273章 麻煩事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995章 整合(3)第371章 探究第483章 抉擇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650章 恨鐵不成鋼(1)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335章 中都鳳陽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221章 誰與爭鋒(1)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134章 證據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64章 太原府城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375章 風聲鶴唳第465章 保衛昌平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419章 賀瘋子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158章 籌謀第128章 上任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