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醒悟的太晚

皇太極氣的七竅生煙,他想不到,苦苦想着繳獲明軍的火炮,最終搭上了軍士的性命,火炮被明軍全部都炸燬了,不過也有值得欣慰的地方,那就是僅僅過去了兩天時間,剿滅了三萬多的明軍,自己率領的軍士,損失了一萬餘人,這樣的戰果還是不錯的,就是不知道追擊突圍明軍的阿濟格,戰果如何了。

剿滅了抵抗的明軍之後,皇太極沒有絲毫的猶豫,帶領大軍徑直朝着大淩河城而去,這個時候,其餘的事情都不重要了,拿下大淩河城,纔是最爲關鍵的任務。

五月二十二日,皇太極率領的大軍,與多爾袞會合了,這個時候,多爾袞已經拿下了黑山城池,駐守黑山城池的一萬明軍,全部陣亡,城破之後,多爾袞下令,斬殺了所有的明軍俘虜,一個都不放過。

這樣一來,大明十萬邊軍,損失超過一半了,這是令皇太極感覺到高興的事情,很多年都沒有這麼重大的戰果了,當然,皇太極不會僅僅滿足這樣的戰果,他相信,阿濟格追殺突圍的明軍,一定能夠獲得更大的勝利,要說戰場上的阿濟格,那是沒有二話說的。

得知守衛大淩河城的,是江寧營將士,多爾袞組織攻城,一天的時間,損失軍士五千人的時候,皇太極大爲吃驚,大清國這次出動了二十萬軍士,留守在廣寧城和西平堡的,各有五千人,餘下的十九萬人,陣亡兩萬人左右,阿濟格帶領兩萬人追擊突圍的明軍,大軍多達十五萬人,可以說。大清開國以來,這次進攻的規模是最大的。

皇太極稍作思考,確定了圍城打援的戰術,一定要拿下大淩河城與錦州城。

大明十萬邊軍,在這次的進攻之中,損失了大半。可以說,遼東的守衛,處於空虛的狀態,這是最好的機會,就算是蘇天成率領江寧營來增援,皇太極也決心硬碰硬了,總是要遭遇的,還不如這個時候,趁着大軍的士氣高揚。再說了,蘇天成遠道而來,自己可以做好充足的準備,從登州到遼東,幾千裡地,蘇天成趕到遼東,也是半個月以後的事情了,這麼長的時間之內。發生什麼事情,誰說的清楚。

祖大壽率領兩萬邊軍撤出義州的時候。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偵查周遭的情況。

兩萬邊軍五月十九日撤出義州,朝着大淩河城的方向撤退,祖大壽非常的小心,生怕不小心,進入到了後金韃子的伏擊圈。再說了,前方的戰況,他也不是很清楚。

斥候偵查到的情報,令祖大壽的擔心變成了現實。陳新甲帶領的大軍,沒有任何的消息。黑山城池和大淩河城都被後金韃子包圍了,祖大壽也想着,看看能不能出其不意的攻打圍困黑山的後金韃子,但斥候帶來的情報,令他沮喪,圍困大淩河城與黑山城池的後金韃子,隨時保持聯繫,一百里的距離,對於騎兵來說,不算什麼,若是因爲救援黑山的邊軍,導致兩萬邊軍陷入到重重包圍之中,那就鑄成大錯了。

隨着斥候不斷的傳來情報,錢謙益完全改變了態度,他很清楚,祖大壽的分析是準確的,自己和陳新甲,恐怕逃不脫朝廷的責罰了。

五月二十一日,祖大壽帶領兩萬邊軍,從大淩河城的右邊繞過,直接朝着山海關而去了,也算是他的運氣不好,若是走右邊,就有可能遇見追擊祖大樂的阿濟格了。

五月二十三日,兩萬邊軍終於到了山海關,駐守山海關的軍官,看見了祖大壽,大爲吃驚,預感到前方發生重大事宜的。

五月二十四日,已經進入寧遠城的祖大樂,派出了軍士,來到了山海關,說到了大軍的遭遇,祖大壽感覺到大事不好,大淩河城與錦州城,肯定被後金韃子包圍了,無法傳遞出來任何的情報了,陳新甲帶領的十萬大軍,回來的只有三萬餘人,接近七萬人在征戰中被斬殺了,這樣重大的損失,亙古未有。

五月二十五日,皇太極親率近二十萬大軍,圍困大淩河城與錦州城,一部分的後金韃子,已經朝着寧遠和山海關而來了。

守衛關寧錦防線的,只有十萬軍士了,這預示着,關寧錦防線,遭遇了重大的危險,這也的情況,必須馬上要上奏朝廷。

回到寧遠,陳新甲將自己關在了巡撫衙門,老淚縱橫,他想不到,這次出征,損失如此的慘重,近七萬的邊軍,因爲他的戰役部署殞命,關寧錦防線遭遇重大危險,若是山海關被攻下來了,京師將遭遇滅頂之災,真的到了那一步,他陳新甲無論如何,都將成爲大明朝的千古罪人。

痛苦中的陳新甲,沒有忘記給皇上寫奏摺,遼東發生的事情,必須要稟報皇上和朝廷,如今能夠解決這個巨大危險的,恐怕只有蘇天成了。

在奏摺裡面,陳新甲向皇上請罪,這是真心誠意的請罪,他沒有準備自殺,那樣對不起逝去的近七萬邊軍,他要接受朝廷的懲罰。

唐海泰的心情不一樣,能夠逃出來,回到寧遠,唐海泰已經下定決心了,不管如何,都要回到京城,不能夠呆在遼東了,繼續呆在這裡,說不定小命都沒有了,至於說戰功什麼的,無所謂,他不是主帥,就算是朝廷懲戒,那也是陳新甲和錢謙益揹着,與自己沒有關係,唐海泰很是放心,寧遠城暫時不會有什麼事情,就算是後金韃子來攻打,朝廷一定會想辦法的,自己只要儘早離開這裡,就可以了。

祖大樂回到寧遠城之後,大哭了一場,他知道,祖大弼沒有活下來的希望了,自己帶領一萬多軍士,回到了寧遠城,這一萬所軍士,是三萬多軍士用鮮血載回來的,損失太慘了,和祖大弼分別的時候,祖大弼的話語,全部浮現在腦海裡面。

一天之後,猜測得到了證實,回來的斥候稟報,祖大弼陣亡了,祖大弼帶領的兩萬軍士,全部陣亡,無人投降。

得到這個消息,祖大樂在屋裡躺了一整天。

祖大樂進入巡撫衙門的時候,臉色鐵青,如果說在廝殺的戰場上,不能夠發脾氣,不能夠追究責任,那樣做,一切都是爲了大局,可回到了寧遠了,祖大樂不會講究那麼多了,付出了近七萬邊軍的性命,祖大弼也陣亡了,這樣的損失,難道陳新甲沒有觸動嗎。

巡撫衙門的官吏,不敢擋着祖大樂,他們已經知道了征伐慘敗的消息,也知道祖大弼已經陣亡了,祖大弼的陣亡,證實保護巡撫大人,能夠回到寧遠。

祖大樂一腳踢開廂房。

陳新甲和唐海泰都在廂房裡面,看見怒氣衝衝的祖大樂,唐海泰想着發脾氣,但想到路上的事情,忍住了,沒有開口。

“陳大人,屬下想來問問,爲什麼會這樣。”

陳新甲臉色灰敗,看着祖大壽,站起身來,給祖大樂稽首行禮,陳新甲是遼東巡撫,祖大樂不過是副總兵,兩人的身份,有着巨大的差距。

“祖將軍,祖大弼陣亡,這是我的責任,我不會推卸責任,我已經給皇上寫了奏摺,等候朝廷的處置,感謝祖將軍一路保護,我才得以返回寧遠,如今後金韃子威逼大淩河城、錦州城、寧遠城和山海關,關寧錦防線面臨巨大危險,我已經沒有資格指揮遼東的將士,懇請祖將軍和榆林營的將士,一定守住寧遠城,關寧錦防線不能夠出現任何的問題。”

想着大發脾氣的祖大樂,聽見陳新甲這麼說,一時間愣住了,人家已經知道錯了,你還能夠怎麼樣,想到陣亡的祖大弼,祖大樂眼圈紅了。

“陳大人,我也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誰也不敢保證每次都勝利的,當年我跟隨蘇大人,攻下了大淩河城,甚至拿下了黑山城池,那個時候,蘇大人決定撤回大淩河城,不準任何人提及進攻後金韃子的事情,我還不是很理解,現在我終於清楚了,我不是說一定要責怪陳大人,我也沒有這樣的資格,可陳大人若是徵詢了蘇大人的意見,會出現如今的局面嗎,我還知道,若不是蘇大人到京城去,要求洪大人負責關寧錦防線的防禦,如今會是什麼情況,不知道陳大人想過沒有。”

陳新甲的眼圈也紅了。

“祖將軍說的是啊,這都是嫉妒心作怪,我本不熟悉征戰廝殺,卻帶領十萬邊軍,導致瞭如此慘重的損失,蘇大人是薊遼督師,我沒有想到徵詢蘇大人的意見,這都是我的過錯,我說過了,我不會推卸責任的。”

祖大樂氣哼哼的離開之後,唐海泰開口了。

“大人,下官以爲,勝敗乃兵家常事,祖大樂也太過分了,怎麼能夠責問大人啊,若是回到京城,下官一定要殘祖大樂一本,真的是武夫。”

陳新甲看着唐海泰,眼睛裡面沒有了色彩,經歷了大敗,他清醒很多了,想想身邊的錢謙益和唐海泰,特別是這個唐海泰,關鍵時刻,貪生怕死,現在還在想着彈劾救命恩人,這算是什麼德行。

“唐大人,不用說了,一切自有朝廷的公斷,本官已經寫了奏摺,我這裡沒有什麼事情了,你若是得閒,去幫忙守城吧。”(未完待續)

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1256章 悲愴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1082章 暗戰(3)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994章 整合(2)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793章 都不笨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635章 部署落定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675章 計中計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22章 青樓第372章 初見端倪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676章 分析第1080章 暗戰(1)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33章 精心策劃第1078章 補償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688章 異曲同工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341章 血色殘陽(6)第54章 遇險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458章 需要降溫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1256章 悲愴第78章 重要情報第70章 發榜(2)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1203章 難以完備第249章 從容應對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774章 海戰(4)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818章 挑撥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520章 詳細規劃
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1256章 悲愴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1082章 暗戰(3)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994章 整合(2)第1075章 應對辦法(1)第793章 都不笨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635章 部署落定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675章 計中計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22章 青樓第372章 初見端倪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676章 分析第1080章 暗戰(1)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709章 孫承宗的努力(3)第33章 精心策劃第1078章 補償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688章 異曲同工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341章 血色殘陽(6)第54章 遇險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458章 需要降溫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1256章 悲愴第78章 重要情報第70章 發榜(2)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1203章 難以完備第249章 從容應對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774章 海戰(4)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818章 挑撥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520章 詳細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