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昏頭了

帝國面臨滅亡的時候,都是有先兆的,譬如說京城的變局,錦衣衛和東廠番子的囂張,忠直的大臣遭遇到暗算,宵小之臣趁機佔據權力寶座等等,就在京城出現了萬馬齊喑的局面的時候,身在南京的秦三德和朱由菘,也開始昏頭了。

接到了廣德州遭遇到進攻的消息之後,朱由菘和秦三德兩人都慌了,他們還以爲是斥候搞錯了,蘇天成怎麼會選擇從廣德州進攻,至於說江寧營兵分兩路,另外一路直接進攻蘇州府,這倒是在預料之中的,兩人在官驛裡面商議了好一會的時間,也沒有弄明白,蘇天成爲什麼會選擇廣德州作爲進攻的第一站,難道說廣德州距離餘杭最近嗎,那也不多,寧國府距離餘杭的距離還要近一些的。

蘇天成的動作,完全出乎朱由菘和秦三德兩人的預料,他們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佈置反擊的事情了,蘇天成攻打廣德州,令他們非常的難受,若是廣德州被佔領了,二十餘萬大軍就被分割爲兩塊了,駐紮在常州府、蘇州府和松江府的大軍,將要遭遇到巨大的危險。

想到了這一點之後,秦三德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幾乎沒有猶豫,就直接發出了指令,要求駐紮在寧國府的明軍,迅速增援廣德州,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也要配合駐紮在廣德州的軍士,牽制住蘇天成,避免蘇天成朝着常州方向進攻,至於說駐紮在常州的大軍,密切關注蘇州府和松江府的情況,隨時準備增援。

朱由菘是完全贊成這個決定的。

剩下的就是駐紮在徽州府的五萬大軍了,暫時還沒有派上用場,如何的使用這五萬大軍。能夠發揮出來最大的作用,秦三德與朱由菘兩人的意見不一樣。

秦三德認爲,蘇天成攻打廣德州,首先需要突破苦嶺關,至少需要一段時間,接下來需要攻打州城。同樣需要時間,駐紮在寧國府的大軍前去增援,必然會牽扯到蘇天成的精力和注意力,就算是兩路大軍會合了,不能夠抵抗江寧營,那也可以直接退向應天府的方向,準備全力保護南京城,而黃得功率領的五萬大軍,戰鬥力是很不錯的。不弱於江寧營,完全是可以抵抗的,加上駐紮在常州府的大軍的配合,至少能夠立於不敗之地。

這中間的時間,就是一個空隙,駐紮在徽州府的大軍完全可以調動,直接去攻打浙江,攪亂蘇天成的大後方。令蘇天成進退兩難。

再說了,若是寧國府、廣德州、常州府、蘇州府以及松江府保不住了。也就不要指望大軍去堅守這些地方了,趕快退回到順天府,準備依靠南京的堅固工事,抵禦江寧營纔是真正的大事情,只要保住了南京和鳳陽府,就有反攻的機會。否則就算是丟失了整個的南直隸,包括南方所有的地帶了。

故而秦三德堅持,駐紮在徽州府的大軍,必須趁着這個機會,迅速出擊。攻打浙江的昌化、臨安和餘杭等地,直接威脅杭州,造成浙江的巨大震動。

秦三德分析的很有道理,朱由菘無法反駁,從斥候和探子弄到的情報,駐紮在浙江的江寧營,是全體出動了,維持地方上治安的,不過是巡檢司的軍士,這些軍士根本就不能形成巨大的戰鬥力,是無法抵禦大軍進攻的。

可朱由菘總是覺得不合適,他的看法很簡單,既然蘇天成做了那麼長時間的準備,豈會不想到這樣簡單的防禦事宜嗎,那豈不是太可笑了,要知道蘇天成率領江寧營,多年來都是凱旋而歸的,每一次的戰役部署,之後看來都是非常縝密的,幾乎找不到破綻。

但朱由菘這樣的話語不能夠說出來,說出來就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意思了,而且秦三德非常的敏感,很注意這些事情,特別不願意被他人傷及自尊心的。

出於方方面面的考慮,朱由菘沒有提出來反對的意見。

作爲大軍的主帥,在原則性的問題上面,沒有能夠堅持己見,甚至不願意說出來反對的意見,這是非常可悲的,更是昏頭的表現。

秦三德就更不用說了,仗着曾經在江寧營做過監軍,想到來到南直隸之後,迅速解決了左良玉,掌控了幾十萬的大軍,就有些飄飄然了,認爲自己不會差於蘇天成,一定能夠打好南直隸的保衛戰,甚至是全面展開反攻的。在這個過程之中,因爲下面官吏的吹捧,以及朱由菘等人的迎合,令秦三德失去了冷靜,甚至在大戰即將展開的時候,都沒有能夠靠前指揮,依舊呆在南京的官驛。

很多的命令開始迅速的發佈下去了。

駐守寧國府的大軍,迅速增援遭到進攻的廣德州的明軍,而且要不惜代價,拖住進攻的江寧營軍士,駐守廣德州的明軍,必須要堅持住,至少固守在州城裡面,拖延江寧營進攻的步伐,駐守蘇州府和松江府的大軍,必須盡最大的力量抗擊江寧營軍士,駐守常州府的大軍,必須密切關注蘇州府和松江府的戰況,一旦出現了危險,要毫不猶豫去救援,而且還要關注廣德州的狀況,做好預防,防止江寧營對常州府、蘇州府和松江府展開合圍。

秦三德認爲最爲重要的命令,是下達給駐守徽州府的明軍的,那就是要求徽州府的五萬大軍,接到命令之後,迅速出擊,進攻的路線都很是明確的,從昌化到於潛,接着到餘杭,最終直接威脅杭州。秦三德在這道命令裡面,特別強調了,大軍不要管昌化等小地方,首要的目標就是餘杭,意思也就是說,必須要直接攻佔餘杭,伺機進攻杭州,要是能夠拿下杭州,那將是巨大的勝利。

這道命令,也是秦三德最爲關注的命令。

發佈如此多的命令,朱由菘終於提出來了異議。

應該說,雖然沒有在軍隊之中的經歷,但朱由菘的頭腦還是清醒的,想到的問題還是很全面的,到了如今的地步,他認爲徹底弄清楚江寧營的行蹤,或者是作戰的目的,纔是最爲重要的,一廂情願的按照自身的要求去安排,甚至想着能夠直接攻下杭州府城,這有些太離譜了,駐守在寧國府的大軍前去增援,這方面朱由菘認爲是可行的,不管怎麼說,就算是廣德州被江寧營拿下了,也要擺出救援的姿態,常州府、蘇州府和松江府的安排,也沒有多大的問題,還是在預定的範圍之內,可要求駐紮在徽州府的大軍去進攻餘杭,劍指杭州,這就有些過於的大膽了,至少要弄清楚情況。

可惜朱由菘的異議沒有多大的作用,這是秦三德最爲得意的安排,也算是謀劃了,僅僅憑着朱由菘的幾句異議,怎麼可能推翻。

在秦三德的堅持之下,朱由菘再次的退讓了,這個退讓,足以令他們後悔終生。

朱由菘和秦三德關注的,不僅僅是駐紮在徽州府等地的二十五萬大軍,還有駐紮在南京的京營以及鳳陽總督馬士英手下的軍士,還有各地衛所的軍隊,既然蘇天成帶領江寧營開始進攻南直隸了,所有軍隊都要動員起來了。

南京的守衛開始加強了,衆人感受到了戰爭的氣氛。

作爲大明原來的京城,如今的陪都,南京已經有幾百年的時間,沒有遭遇過戰爭的威脅了,儘管說北邊的京城,時常遭遇到後金韃子的威脅,時常會出現宵禁和戒嚴的情況,可這等的氛圍,從來沒有在南京出現過的。

南京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就是這裡集中了太多的士大夫和讀書人,作爲大明最爲繁華的地方,這裡的燈紅酒綠是非常出名的,讀書人甚至以流連燈紅酒綠之中爲榮。

驟然感受到戰爭的氣氛,很多人是難以適應的,南京大大小小的酒樓和青樓,背後都是有着不小根基的,一旦遭遇到戰鬥的威脅,生意自然是要受到巨大影響的,這就令不少人不滿意了,要提出來意見了。

可惜秦三德不管這些,他背後是皇上,而且大敵當前,肯定是不能夠顧及到衆人的那些蠅頭小利的,故而他的態度非常堅決,要求京營對南京城實行嚴格的控制。

一系列的決定做出來之後,秦三德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在這個過程之中,他沒有關注朱由菘的態度,甚至沒有想過南直隸諸多官吏的想法,在他看來,做出來這些決定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至於說統帥南直隸作戰的權力,毫無疑問都集中到他一個人的手裡了。

權力和責任是對等的,特別是在戰爭進行的過程之中,若是兩者脫節了,帶來的後果就是毀滅性的,秦三德忘記了這一點,如此規模宏大的戰鬥,在前期精心部署的同時,還應該集合衆人的智慧,做出來最正確的決定,可惜他志得意滿,力排衆議,甚至是沒有徵求意見,就做出來了那麼多重要的決定,只能夠說是昏頭了。

一步步親手將朝廷送向覆滅的道路,這恐怕就是秦三德最大的功勞了。(未完待續。。)

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343章 冰火兩重天(2)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700章 提醒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497章 內訌(2)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391章 慘敗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703章 遠見第682章 屠城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764章 開埠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33章 精心策劃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268章 敵情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1014章 誤判?(3)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465章 保衛昌平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1117章 硬骨頭(2)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794章 邀請函第70章 發榜(2)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66章 鄉試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139章 官田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57章 遇匪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942章 當斷則斷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112章 善後第1191章 稱帝(3)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542章 處理軍官的藝術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1015章 誤判?(4)
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343章 冰火兩重天(2)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700章 提醒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497章 內訌(2)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391章 慘敗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703章 遠見第682章 屠城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764章 開埠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33章 精心策劃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268章 敵情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1014章 誤判?(3)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465章 保衛昌平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1117章 硬骨頭(2)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794章 邀請函第70章 發榜(2)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66章 鄉試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139章 官田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57章 遇匪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942章 當斷則斷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112章 善後第1191章 稱帝(3)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542章 處理軍官的藝術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1015章 誤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