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節 孫承宗確立文官制度

任何政權,都有一種多收稅的衝動,正如地賦,老是有人在顏大少耳邊嘀咕說收得少了。

商人們販運商貨,往往要逢關納稅,遇卡抽釐,尤其在戰亂時期,收得稅率高,收稅次數多。

過去的逢關納稅手續繁多,其間關口官吏卡拿勒索,商人的實際損失比明面更大,更浪費寶貴的時間。

東南府的情況好很多,而孫承宗立法,正式確定收稅只收一次,商人們按要求交過一次稅,手中就有了稅單。沿途碰到稽查的,只需要亮出稅單,即可以了。

敢知法犯法,勒索敲詐的東南府官員,一經查除,一律嚴懲不貸。

同時,膽敢僞造稅單,逃稅漏稅的商人,東南府執政府必會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做“勞動改造”的威力!

收稅重,同時一稅到底,嚴查胥吏的稅收法向民衆公佈,組織官府文官、辦事員和商人“學習”文件精神,除了廣而告之,公佈之外,還組織人員進行學習,此乃顏大少帶來的“特色”,受到了孫承宗的讚揚。

……

孫承宗不僅立法,還立規,譬如他協助完善了東南府文官系統。

東南府的行政人員不叫做“公務員”,而是文官+辦事員的那種。

好吧,顏大少承認失誤,還沒到“公務員”這種社會發達、制度完善和IQ高企的時候,那麼就是官吧。

文官的選撥必須經過考試,類似於科舉考試,對參加考試者只要是東南府正式子民,沒有什麼門第,出身,城鄉的歧視,考試通過即可以進入官府任職。考試的內容不再是傳統的四書五經,而是政治、經濟、數學、物理等諸學科合在一起。

考試通過後不是一步登天,而是有一套完整培養的流程,例如某部的標準仕途是這樣的:某部的辦事員(爲期兩年)-基層實習(爲期三年)-某部低級文官(爲期三年)-地方初級文官(爲期三年)-某部中級官員或者地方中級官員(大約十年),之後看造化了,能否升到高級官員。

他主張既要有地方履歷,又要有部裡的經驗,說起來乃是“宰相必起於州部”,高規格,培育人才當成了宰相來培養啊!

不再象明朝那樣,考中進士之後,即可授七品官,結果什麼都不會,到了地方和部裡,盡受胥吏的欺騙,甚至給胥吏凌駕其上。

而從小吏做起再慢慢升官,則業務知識熟悉,不再產生以前的弊端。

這是對大明科舉和官員任職的一種傾覆!

孫承宗是科舉制的既得利益者,卻反過來推翻了科舉制,他說:“老夫年齡老了,臉皮也厚了,別人說什麼都不怕!”

還有什麼比他這樣的人去當科舉制的掘墓人更合適的人選,其實東南府官員的選拔任用也是從小吏做起再慢慢升官,但世人多有疑惑,畢竟他們見慣了科舉制是怎麼選官,對於東南府的用人任官方式不感冒,心忖你這個小海賊,哪會知道怎麼樣用人!

顏常武推行的文官制屬於轄地內自嗨,大陸的那些精英,根本不鳥東南府。

一些與東南府交好的朋友,也都勸說顏常武開科舉,即仿照大明來秀才---舉人----進士----放官,如此一來,纔可以吸引人才。

“清談誤國,實幹興邦。”東南府人員普遍強於做,弱於說,許多好的經驗,說不出來,寫不到點子上,也難以反駁對方。

孫承宗一來,吆喝上幾嗓子,大家就信他了!

人比人,就是氣死人。

他威望高、提出來的證據多,說得頭頭是道,把科舉制的弊端一一陳述,駁得任何人無話可說!

譬如現任東南府財政部副部長的劉之鳳是兩榜進士,認爲“科舉制”是好啊,而孫承宗不客氣地道:“好他個P,進士新官到達部裡,賬不會算,工不會做,連份公文都不會寫,都是胥吏把持,待到業務成熟,又調任了,然後重新開始!”

“這樣的官能有多大作爲?地方官任上更是如此,只會讀書讀死書的人,居然行政、司法、教育什麼都一把抓,以爲個個都是老夫我啊!”他大咧咧地道,大家只能洗耳恭聽!

孫承宗敢說自己什麼都行,如果顏大少這麼說的話,說他無所不能,大陸那些恭維他的說他是神人轉世,背後卻罵“小海賊你會做官纔怪!”

要不是你仗着你的傢伙比別人的更粗更大和更硬,說話聲大夾惡,動不動就亮出後面的一羣滿面橫肉,臉色不善的兄弟們,別人只當你是放P!

孫承宗就不同,他的背景太顯赫了,聽他分析胥吏之害:“歷代都是閻王好見小鬼難纏,這些胥吏欺上瞞下,中飽私囊,胥吏不是官,但一個縣裡的官只有幾位,想要維持運轉就需要胥吏,就算是好的命令下來也往往會因爲他們的作用扭曲,反而變成了劣政,惡政,他們的危害可想而知。

他們刁難索賄、挾制主官、監守自盜、依仗強豪、欺壓百姓、敲詐勒索、盤剝平民、操縱司法、徇私舞弊等等。其中,尤以胥吏憑藉對律例的精通操縱司法、借訴生財的現象最爲典型,再有,胥吏掌握着黃冊、魚鱗冊(就是人口資料和土地登記情況),甚至官老爺們都看不到真正的冊子!他們從中取利,你跟我好,我就少報你一點人頭上去,你給錢給我,我就把你的肥地變爲劣地,少交糧!

行啊,縣太爺做不了業務啊,請師爺嘍,一個師爺一年二百兩銀子報酬,一個縣太爺要請起碼三個,一年六百兩銀子,而縣太爺的俸祿在萬曆年間米是12石、銀子30兩和寶鈔360貫,加起來請師爺都不夠,他不貪纔怪!”

由他一錘定音道:“我東南府的文官制度確實好!其實就是北宋王荊公想做的事!

王荊公主張,即將出任公職的人都應當先擔任胥吏的職務,讓他們預先學習將來自己所要指導和監督的工作。

其次,他又主張提高胥吏和下級僚屬的地位,以消弭或縮短他們被隔絕於文官制度之外所造成的差距,希望將他們納入儒家倫理和社會規範的約束之下,並啓發他們忠誠奉獻的精神。當時他的確曾將胥吏納入支領國家薪餉的行列。可是,不久以後,他的政敵便將這項成就和他的其他改革措施一起廢止。”

得,他連王荊公亦即王安石這個改革家大牛搬出來,大家無話可說!

東南府的文官制度正式確立,所有新人都要考試,再逐級升遷而不是官職一步到位。

……

孫承宗在東南府坐鎮,影響深遠,等於一朝帝師對一個原本化外之地的認可,他都來了,別人自然能來了。

第1621節 科什圖尼察的匪幫第1015節 向蘇伊士城前進第136節江戶,我們來了!第1980節 大汗之心第1095節 攻城戰四之捅了馬蜂窩第793節 蘇州調研(二)第963節 王子開齋記第1137節 伊哈桑·帕夏的進擊第1594節 改進型毒藥第370節 曹操五十萬大軍來也!第1494節 戴維先生的玩具船第1829節 下風照肝第463節 一舉成名的程敏同學第831節 功成後起齟齬(求訂閱)第762節 千古奇功!第1311節 行軍途中第193節顏大少又被賣了第756節 入川之破劍閣第1248節 屁股沒有坐錯第1973節 蒙古騎兵痛打葉爾羌步騎第342節 來華助人洋人們第714節 東林之殤第117節琉球之事第1441節 兩邊阿三的比較第1920節 奧斯曼帝國之殤第1406節 伙食好力氣大第1246節 冷靜的力量第1741節 這樣的事情真特M少見第94節甜蜜的事業第584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二)第606節 洪熙官的報告第2069節 發財伊斯坦布爾!第125節琉球天變第1190節 領袖光環的威力第822節 攻打盛京!第714節 東林之殤第1395節 洪昇上位第2093節 海雷丁是小孩第967節 新的力量第838節 大明明的發展(一)第353節 釜底抽薪第1016節 BS三鍋的倭人第2193章 朕意已決!第439節 新兵一枚之天賦特色第2056節 竇名望的不開心第834節 寧做關公,莫做于禁!第555節 書生無用第703節 韃子猛將兄!第1938節 你們真的是中國人嗎?第1500節 智勇雙全劉國軒第1466節 家內與宮裡的談論第1848節 炮轟的後果很嚴重第712節 東林黨罪過罄竹難書(一)第786節 王爺的禮物第1758節 炮火紛飛(二)第303節 漢奸最可惡第1066節 立規矩第85節暗流洶涌第2087節 我該怎麼辦?第1092節 攻城戰一之前進第2097節 紅海垂釣第2199章 西洋人第42節對未來王后的要求第1610節 大家都鬆了一口氣第50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五)第1481節 勸上第1668節 四條腿的跑不過兩條腿的第294節 金鯨證書(求訂閱)第1818節 鑽臭水溝的上將第2057節 城內血戰第224節出航前的軍議第2036節 王的祝福第1227節 總督之心(一)第603節 一個小細節第884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一)第727節 立威好辦事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1628節 進攻伊爾庫茨克城第1401節 王子之怒第791節 皇子的憤怒!第492節 類漢高祖不象項羽的顏大少第202節臺灣金色產業第1950節 一賠十第1281節 回來就好第1954節 見招拆招第241節過線者死!第388節 驚天消息第588節 老熊論清流濁流第1017節 船上芸芸衆生第1099節 攻城戰七之三鍋參戰記第1661節 疲憊之兵第614節 看錯了第1759節 炮火紛飛(三)第751節 北伐之創造新歷史第41節地瓜有了好出路第1813節 我是主角第558節 駛入陽光燦爛的大海第915節 錫蘭海戰之戰後第1804節 不緊張第1309節 部隊出動
第1621節 科什圖尼察的匪幫第1015節 向蘇伊士城前進第136節江戶,我們來了!第1980節 大汗之心第1095節 攻城戰四之捅了馬蜂窩第793節 蘇州調研(二)第963節 王子開齋記第1137節 伊哈桑·帕夏的進擊第1594節 改進型毒藥第370節 曹操五十萬大軍來也!第1494節 戴維先生的玩具船第1829節 下風照肝第463節 一舉成名的程敏同學第831節 功成後起齟齬(求訂閱)第762節 千古奇功!第1311節 行軍途中第193節顏大少又被賣了第756節 入川之破劍閣第1248節 屁股沒有坐錯第1973節 蒙古騎兵痛打葉爾羌步騎第342節 來華助人洋人們第714節 東林之殤第117節琉球之事第1441節 兩邊阿三的比較第1920節 奧斯曼帝國之殤第1406節 伙食好力氣大第1246節 冷靜的力量第1741節 這樣的事情真特M少見第94節甜蜜的事業第584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二)第606節 洪熙官的報告第2069節 發財伊斯坦布爾!第125節琉球天變第1190節 領袖光環的威力第822節 攻打盛京!第714節 東林之殤第1395節 洪昇上位第2093節 海雷丁是小孩第967節 新的力量第838節 大明明的發展(一)第353節 釜底抽薪第1016節 BS三鍋的倭人第2193章 朕意已決!第439節 新兵一枚之天賦特色第2056節 竇名望的不開心第834節 寧做關公,莫做于禁!第555節 書生無用第703節 韃子猛將兄!第1938節 你們真的是中國人嗎?第1500節 智勇雙全劉國軒第1466節 家內與宮裡的談論第1848節 炮轟的後果很嚴重第712節 東林黨罪過罄竹難書(一)第786節 王爺的禮物第1758節 炮火紛飛(二)第303節 漢奸最可惡第1066節 立規矩第85節暗流洶涌第2087節 我該怎麼辦?第1092節 攻城戰一之前進第2097節 紅海垂釣第2199章 西洋人第42節對未來王后的要求第1610節 大家都鬆了一口氣第504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五)第1481節 勸上第1668節 四條腿的跑不過兩條腿的第294節 金鯨證書(求訂閱)第1818節 鑽臭水溝的上將第2057節 城內血戰第224節出航前的軍議第2036節 王的祝福第1227節 總督之心(一)第603節 一個小細節第884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一)第727節 立威好辦事第1166節 新遣唐使!第1628節 進攻伊爾庫茨克城第1401節 王子之怒第791節 皇子的憤怒!第492節 類漢高祖不象項羽的顏大少第202節臺灣金色產業第1950節 一賠十第1281節 回來就好第1954節 見招拆招第241節過線者死!第388節 驚天消息第588節 老熊論清流濁流第1017節 船上芸芸衆生第1099節 攻城戰七之三鍋參戰記第1661節 疲憊之兵第614節 看錯了第1759節 炮火紛飛(三)第751節 北伐之創造新歷史第41節地瓜有了好出路第1813節 我是主角第558節 駛入陽光燦爛的大海第915節 錫蘭海戰之戰後第1804節 不緊張第1309節 部隊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