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節臺灣設府

袁崇煥處置毛文龍的奏摺到了崇禎皇帝的案頭,崇禎卻想到的是臺灣的袁常武,比起皮島毛文龍,更是可惡!

雖然顏常武買通了許多大臣,讓他們幫忙抹黑他,唱衰他,他很低調。

也有一些大臣是正直的無法收買,他們讓崇禎皇帝知曉了臺灣的一些事務,知道臺灣有數十艘紅毛番制的夾板炮船,擁有的雄兵上萬,又有民衆數十萬,糧食豐收,甘蔗種植面積廣大,還坐收海稅白銀進賬十數萬兩白銀!

要是顏常武是個小Case,崇禎皇帝還真沒空打理他,他繼承皇帝位已有大半年,其實亦是接掌了由他爺爺神宗,哥哥天啓帝禍害的爛攤子,即位以來除了剪滅魏閹之外,諸事不順,心煩不已,有關外的軍事集團不斷要錢,陝西赤地千里,終歲無雨,餓殍枕藉,哀鴻遍野。

而東南地區同樣是諸省報災,奇的是流民不多,府縣平靜。

上到皇帝,下到百官都心生疑慮,最終戶科給事中瞿式耜上啓朝廷,言東南諸省流民都流失到了臺灣!

瞿式耜,字起田,號伯略,別號稼軒。家居常熟藕渠鄉(今天已併入虞山鎮),祖父瞿景淳中會元后遷居城裡,所在街被稱“會元坊“(現在中巷西段)。瞿式耜生於1590年(萬曆十八年)。二十七歲時,中進士。第二年,出任江西吉安府永豐縣知縣,已嶄露政治才能。天啓年間,太監魏忠賢專橫跋扈,殺害正派人士。瞿式耜同情受害者,不爲惡勢力屈服。

1628年(崇禎元年),任戶科給事中,這種官職的設立,原意是對政府部門起一定監察作用,他覺得可以舒展抱負了。七個月裡,連上二十多封奏疏,他竭力主張:“要挽回危局,必須“回本清源“,抨擊還高居相位的魏忠賢餘黨,爲被害人昭雪,扶持正氣。對朝政設施,多所建樹。

奏摺上稱這顏常武軍力強大,於海外嘯聚數十萬人,一旦有事,則東南沿海不保!

而且臺灣有米、白糖、燒酒、漁業和鹽(陳泰還不知道臺北出產黃金)、收海稅,還與紅毛番、倭人貿易,收穫巨大,至少有上百萬兩銀子的收入,甚至更多!

瞿式耜的官位卑小,卻是響噹噹的清流,身處戶部,他對於人口和財富是敏感的,知道大明需要財富應付軍餉和賑災,各地都缺銀子和糧食,這臺灣明明有銀子,卻粒米和銀兩都不上貢朝廷,不替朝廷分憂,實爲不忠。

而朝廷中樞官員和地方大員還替他隱瞞,忒夠可惡!

瞿式耜狠狠彈劾一本,讓皇帝知曉臺灣逆臣和朝中害蟲的所作所爲!

崇禎皇帝接到奏摺的當晚就睡不着覺……老朱家的惡劣品性,一聽到有銀子就受不了。

如此之多的白花花的銀子!

終究崇禎皇帝坐了龍廷,知道一些治國之道,這顏武武本是海中劇盜,歸順朝廷,朝廷並無制他之力,要是貿然行事,將其逼反,實屬不美。

於是他叫來了首輔韓爌和大臣周延儒來商量。

韓爌(1566--1644),字虞臣,號象雲,山西省蒲州(今山西省永濟市韓陽鎮)人。東林黨元老。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進士,歷任、少詹事、禮部尚書、內閣首輔等。明朝中後期天啓、崇禎年間發生的諸多大事,如“紅丸案“、“魏黨案“等,韓爌都曾參與其中,且都起了相當的作用。後因袁崇煥冤案所累,罷職還鄉,但卻享有了“先後作相,老成持重。引正人,抑邪黨,天下稱其賢“的美譽。

周延儒(1593年-1643年),字玉繩,號挹齋,明代宜興人(今宜興宜城鎮人)。明朝大臣,崇禎帝朱由檢在位時任內閣首輔。

周延儒少時聰明,有文名。20歲時連中會元、狀元,授修撰。天啓年間遷右中允,掌司經局事。不久又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崇禎帝即位,召爲禮部右侍郎。

他們同看了瞿式耜的奏摺後,韓爌不動聲色,周延儒地位低,雖然也收過東南府的孝敬,硬着頭皮首先道:“這顏常武既然有錢糧,還有民衆和軍隊,朝廷不可輕縱之!”

“卿可有良策?”崇禎皇帝問道。

“可在臺灣設立府縣,以教化民心,同時監視臺灣衛所!”周延儒哪敢說讓朝廷動用福建水師去打臺灣衛,要是給臺灣衛逆推,那他作爲舉主要吃上掛絡了。

既要應付皇帝,又要保住自己,派駐的官員有什麼事情,那是他們辦事不力哦。

“首輔認爲如何?”崇禎皇帝問起韓爌。

“大善!”韓爌贊成道:“可命熊文燦知會顏常武,朝廷決心要在臺灣設立州縣,命顏常武將臺北臺南戶民田土數目詳細報上,再由熊文燦上報皇帝及戶部,確定是設府或州縣。”

“甚好,依卿等之言去辦吧!”崇禎皇帝說道。

“遵旨!”

……

朝廷的信息快馬送到了福州撫衙,熊文燦再派人過海,知會顏常武朝廷的意思。

“狗皇帝分明是想搶我們的錢糧,反了丫的!”財政官陳和彬象被踩了尾巴的貓般跳起來!

他是中途加入匪幫,原在大陸幹活,對大明的態度卻是最激進的。

“如果真的要反,當初我們就不會做大明的官了!”陳衷紀苦笑道,向顏常武提議道:“就說我們只有二小縣,每縣一萬人口!歡迎朝廷前來設立官員!”

“好!”顏常武同意了。

看到臺灣衛堂皇回報的熊文燦卻覺得不好,你臺灣衛明明人口衆多,卻稱自己只得二萬人,明擺着是睜眼說瞎話!

既然朝廷有在臺灣衛設立府縣之意,就是有了資料,有的放矢,還想矇蔽聖上,是辦不到嘀。

他給朝廷的奏摺上提出臺灣衛可設立一府三縣,崇禎皇帝準了。

然而,吏部在決定臺灣衛的一府三縣官員的派遣時,不知道怎麼回事走漏風聲,原本車水馬龍的吏部文選司(決定官員升遷調補選授)一下子變得冷冷清清!

大夥兒知道臺灣衛是賊窩,海賊們被招安當了大明的官,但上上下下都是賊,大家豈能從賊?

萬一賊不爽,與朝廷打,出征前抓他們來祭旗,豈不冤枉!

選來選去,這個推那個讓的,竟然無人肯去!

不過這難不到朝中大官們,他們想到的辦法肯定是把一些刺頭給調過去,不去就是抗旨,去了就難說前途了!

反正死道友不死貧道,我大天/朝的官員就是高明!

第293節 往北途中(求訂閱)第983節 白皮頂不住了第1253節 東方規則第1884節 十天破城第749節 北伐之小處見大第71節參觀英國軍艦第994節 印度式的抗爭第894節 逆天的總督第1201節 許你納妃第1622節 倭兵還是行嘀第1100節 攻城戰八之樂與苦第1876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四)第937節 貌似友好第2028節 猥瑣流打法第1669節 片甲不留(一)第426節 崇禎皇帝的念頭第1775節 畢加索伯爵大人第1792節 什麼都不改變第1734節 民工照揍你第955節 老兵的言傳身教第259節攻打土著營地第1898節 都在開會第661節 天津保衛戰之又掛一侄第328節 一百兩銀子一條人命?NO!第804節 湊夠八個第1287節 改革居然完成了!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918節 七天下城之低DPS輸出第465節 萬人之王不萬人第1726節 笨方法也是好方法第1320節 蒙古人慫了第1148節 奧斯曼人敗了!第1581節 獅子不吃肉第1757節 炮火紛飛(一)第862節 戰爭的臨近(一)第2015節 老郝夠聰明第465節 萬人之王不萬人第1452節 心情如坐過山車第960節 戰鬥中難免意外第1464節 我們去肝第1955節 馬惟興一身擔綱第1613節 銀元砸屎部族去(二)第16節不要就硬送第1044節 進波斯灣!第1784節 禮不可缺第1895節 打敗中國人的方法第1491節 棒子來由第1611節 外蒙古攻略第1073節 發動機大撤退(一)第486節 撿到素丹一枚第561節 夫人來就不同第1054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二)第1143節 你強我更硬!第76節東南號啓航第1911節 中國式的葬禮第1394節 救災第1828節 荷蘭艦第2001節 抽根籤從此認清兄弟們的嘴臉第1342節 千葉合戰之臨戰前喜洋洋第453節 萬丹人的對策第615節 到達摩加迪沙第908節 紅毛番的對策第739節 亂亂亂第1965節 進烏魯木齊城(二)第1723節 攻下關隘第652節 最怕漢化第199節劉之鳳赴臺第810節 明軍出關第1034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二第236節六條三級戰列艦第908節 紅毛番的對策第683節 誰是獵物(一)第1101節 差點被曬成肉乾的領袖第670節 屎尿之都巴黎城第1163節 埃及生產建設兵團第1328節 錦衣衛的勝利第447節 她是天上一片雲,我是地上豆腐渣!第818節 賺了五十萬第966節 喜歡吃米的倭人第1356節 面子要緊第363節 殺倭!第76節東南號啓航第520節 畢懋康的聽聞第1133節 太后教子第1564節 運河之開工二第1584節 奧斯曼人在行動!第292節 噴水寶寶要倒黴了(求訂閱)第1712節 西伯利亞是中國自古以來的領土第2045節 炮兵在行動第1188節 其實我想死的第2188章 堵胤錫的定鼎之策第655節 東南府不興這套第737節 孫承宗歸天第1886節 提前堆山第4節得位第1155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二)第1825節 教皇發大招第1379節 帶路第1272節 賣帝第1823節 那不勒斯,再見!
第293節 往北途中(求訂閱)第983節 白皮頂不住了第1253節 東方規則第1884節 十天破城第749節 北伐之小處見大第71節參觀英國軍艦第994節 印度式的抗爭第894節 逆天的總督第1201節 許你納妃第1622節 倭兵還是行嘀第1100節 攻城戰八之樂與苦第1876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四)第937節 貌似友好第2028節 猥瑣流打法第1669節 片甲不留(一)第426節 崇禎皇帝的念頭第1775節 畢加索伯爵大人第1792節 什麼都不改變第1734節 民工照揍你第955節 老兵的言傳身教第259節攻打土著營地第1898節 都在開會第661節 天津保衛戰之又掛一侄第328節 一百兩銀子一條人命?NO!第804節 湊夠八個第1287節 改革居然完成了!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918節 七天下城之低DPS輸出第465節 萬人之王不萬人第1726節 笨方法也是好方法第1320節 蒙古人慫了第1148節 奧斯曼人敗了!第1581節 獅子不吃肉第1757節 炮火紛飛(一)第862節 戰爭的臨近(一)第2015節 老郝夠聰明第465節 萬人之王不萬人第1452節 心情如坐過山車第960節 戰鬥中難免意外第1464節 我們去肝第1955節 馬惟興一身擔綱第1613節 銀元砸屎部族去(二)第16節不要就硬送第1044節 進波斯灣!第1784節 禮不可缺第1895節 打敗中國人的方法第1491節 棒子來由第1611節 外蒙古攻略第1073節 發動機大撤退(一)第486節 撿到素丹一枚第561節 夫人來就不同第1054節 狗急跳牆的小人物(二)第1143節 你強我更硬!第76節東南號啓航第1911節 中國式的葬禮第1394節 救災第1828節 荷蘭艦第2001節 抽根籤從此認清兄弟們的嘴臉第1342節 千葉合戰之臨戰前喜洋洋第453節 萬丹人的對策第615節 到達摩加迪沙第908節 紅毛番的對策第739節 亂亂亂第1965節 進烏魯木齊城(二)第1723節 攻下關隘第652節 最怕漢化第199節劉之鳳赴臺第810節 明軍出關第1034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真理二第236節六條三級戰列艦第908節 紅毛番的對策第683節 誰是獵物(一)第1101節 差點被曬成肉乾的領袖第670節 屎尿之都巴黎城第1163節 埃及生產建設兵團第1328節 錦衣衛的勝利第447節 她是天上一片雲,我是地上豆腐渣!第818節 賺了五十萬第966節 喜歡吃米的倭人第1356節 面子要緊第363節 殺倭!第76節東南號啓航第520節 畢懋康的聽聞第1133節 太后教子第1564節 運河之開工二第1584節 奧斯曼人在行動!第292節 噴水寶寶要倒黴了(求訂閱)第1712節 西伯利亞是中國自古以來的領土第2045節 炮兵在行動第1188節 其實我想死的第2188章 堵胤錫的定鼎之策第655節 東南府不興這套第737節 孫承宗歸天第1886節 提前堆山第4節得位第1155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二)第1825節 教皇發大招第1379節 帶路第1272節 賣帝第1823節 那不勒斯,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