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十三章 心生退意

蔣瑾雖鄭重其事地叮囑江道蠡,可此時此刻他的心中卻是一片火熱。

史貽直作爲首席軍機大臣,非但壓不住軍機處的諸位,而且還因爲遼東一事在皇帝面前做出了錯誤的決策。

其實在之前御前議事的時候,蔣瑾就不贊同和遼東滿清進行所謂的談判,作爲朝中的重臣,如今又是軍機處排名第二的大佬,蔣瑾的眼光可不是普通人能比。

朱怡成花了這麼多的心思,又耗費了如此多的精力,拿下遼東又是今年大明最爲重要的戰略目標,怎麼會如此輕易地就答應同遼東滿清談判呢?

何況,這所謂的投降一事也根本不靠譜,在蔣瑾看來假如遼東滿清真的要投降,那麼根本就不需要什麼所謂的談判,直接降了就是。就算有一些條件要商議,那最起碼也要表示出誠意,要知道遼東的滿清王公貴族可是不少,至少得派出一兩人來京吧?可偏偏所派的人僅是普普通通的角色,在蔣瑾看來這根本就不是誠意的表現。

最重要的是朱怡成當時沒有對此事下結論,表面上似乎答應了史貽直的建議,可實際上朱怡成的話留着餘地。還有一件事也讓蔣瑾堅信不移,在這件事上朱怡成已對史貽直有所不滿,那就是總參謀部那邊的反應。

在御前,莊巖可是吃了個癟,由於董大山和王東的離職,再加上馬功成又不在京,導致軍機處內軍中只有莊巖一個人。面對首席軍機史貽直和同史貽直站在一起的孫嘉淦,此外還有左右逢源的何顯祖,莊巖的反對明顯落入下風,最終黯然離去。

可奇怪的是,接下來的日子裡莊巖雖再也未在軍機處內提出對於遼東談判的反對意見,彷彿這件事從未發生過一般。可同時,總參謀部和五軍都督府也未停止針對遼東的戰略部署。

這種做法就比較奇怪了,畢竟在外人看來史貽直已經同對方接觸,商談對方投降事宜,可偏偏軍事上卻未有絲毫停止跡象,這分明就是你做你的,我幹我的姿態。

對此,史貽直不是沒有異議,他甚至直接在軍機處提出這件事,要求軍方暫停行動,以配合他的談判。可這時候的莊巖卻強硬的很,直接以未收到朝廷正式停止軍事計劃爲由拒絕了史貽直,依舊我行我素。

事情發展到這個程度,蔣瑾心裡已經開始明白朱怡成的態度了。所以他在軍機處依舊採取兩不相幫,可實際上卻令工部配合軍方,以做好戰爭準備。

而最終這事件的結果如今也都知道,朱怡成等一切準備就緒,直接發動了遼東戰役,當明軍精銳由山海關而出的那一刻起,之前不明白的人這時候哪裡還不清楚朱怡成真正的想法,而此時此刻史貽直的鬱悶也可想而知。

作爲排名第二的軍機大臣,蔣瑾對於首席軍機之位早就謀圖已久。但他同樣也知道,越是現在這種時候,自己越不能表現出過於熱衷的樣子,甚至還得爲史貽直穩固其首席地位做好配合。

對於朱怡成的脾氣蔣瑾是太瞭解了,當年自己過於心高氣傲,這一壓就被朱怡成足足壓了八年,這八年來蔣瑾耗費了多少心力這才讓自己終於登上了軍機之位,如何會在這緊要關頭放鬆警惕呢?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就在蔣瑾同江道蠡叮囑完,隨後把話題轉移到目前鐵道部的工作上時,在離蔣瑾府邸不遠處,史貽直呆呆地坐在椅中,目光望着一旁的燭火,整個人如同雕塑一般。

自明軍出兵,所謂的談判無疾而終一刻起,史貽直終於醒悟過來自己幹了一件蠢事。

這件事對於他的威信打擊是極其嚴重的,雖說軍機處的諸位,包括朝中的諸公對於史貽直這位首席軍機大臣依舊禮貌有加,可是史貽直卻能感覺到他們這些人望向自己的目光中帶着一絲說不清的東西。

也許這是真實存在的,又或者只是自己的錯覺。可不管如何,史貽直在這件事上跌了個跟頭是無可非議的,更重要的是他已經感覺到朱怡成對自己態度的微妙變化,這同樣讓史貽直心頭焦慮不已,甚至這幾日之間,這爲纔在首席軍機位置上坐了幾個月的大人物卻暗暗生起了何不退去的想法。

“我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想到這,史貽直不由得深深自責。

作爲軍機處的老人,史貽直可以說是這一屆資格最老的,而且一直掌握都察院的他在朝中的地位和威望也是數一數二的。

原本他一直以爲廖煥之等人退下後,自己接替首席軍機必然能比廖煥之做的更好,畢竟在他心中廖煥之只是從龍早些罷了,以才華和能力而言都不如自己,廖煥之能夠穩穩在首席軍機之位坐了這麼多年,退下後又得到朱怡成的厚賜重賞,那麼自己一定能比他幹得更好。

畢竟在之前,廖煥之在軍機處內低調行事都被史貽直看在眼裡,而且一直以來史貽直都覺得廖煥之作爲首席軍機很不合格,可他萬萬沒有想到,等他自己坐上這個位置後才明白,這個位置不是那麼好做的。

眼下,受了打擊的史貽直非但沒有整合好軍機處內部,甚至因爲他的想當然和皇帝的想法相反,使得自己出了這麼大的醜。僅次這點,他就遠遠及不上看似平庸的廖煥之。

“看人挑擔不吃力,事非經過不知難啊!”史貽直心中長嘆一聲,不由得搖了搖頭,之後目光轉向邊上的桌上,而桌上擺着一份奏摺,這份奏摺是他昨日就寫好的,可一直都未呈上去,而如今依舊內心掙扎萬分。

這份奏摺的內容很簡單,這是一份辭呈。奏摺中史貽直向皇帝朱怡成提出辭去首席軍機之位,同時要求退出軍機處。之所以寫這份東西,史貽直考慮了很久,畢竟他這個首席軍機大臣僅是過渡,在這位置上幹不了幾年,至多兩年後就會退位讓賢。

而現在,經歷遼東一事後,他不僅威望大減,更重要的是在軍機處各人之間也未有能力進行掌控。眼下軍機處已隱隱分成三派,一派是史貽直所謂的清流,其中包括史貽直和孫嘉淦,他們兩人代表着朝中清流。

另一派是軍方,自然是莊巖和馬功成,不過馬功成不在京中,莊巖勢單力薄,再加上排名靠後力量不大。

還有一派就是蔣瑾和曾逸書了,這兩人看起來沒什麼瓜葛,可他們的態度比較曖昧,而且都是謀定而後動的性格,尤其是蔣瑾在朝中勢力不小,一旦合流絲毫不亞於史貽直和孫嘉淦的力量,甚至隱隱約約還有壓過的跡象。

最後一位自然是何顯祖了,這人一向油滑,做事更是左右逢源,說白了就是個牆頭草。

如果不是當年何顯祖在琉球一事上立下大功,眼下他最多也就是個一部尚書而已,如何能進到軍機處。而且朱怡成把何顯祖放在軍機處的用意有些說不清,按理說以何顯祖的個性在軍機處並不合適,可偏偏朱怡成就把他給弄了進來。

但不管如何,何顯祖終究是軍機大臣一員,而且是比較重要的一員。所以在一些情況下,他的態度往往可以左右軍機處的力量平衡。

面對這些複雜的情況,現在史貽直已心有退意,所以他纔會寫下這份奏摺。但是要不要交上去,什麼時候交,史貽直卻依舊還在猶豫,倒不是他眷戀其位,而是擔心在這時候遞交辭呈會不會讓皇帝有什麼誤會,一旦皇帝以爲他史貽直是想以此來要挾,發牢騷的話,那反而得不償失了。

想到這,史貽直深深皺起眉頭,一時間又不知道如何處置。正當他苦思冥想的時候,下來來報,說是孫嘉淦孫大人求見。

第六百六十九章 衆議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遠東的本傑明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升帳第四百零二章 會晤前的見面(2020年新年快樂!)第一千三百章 臨危受命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康德第一百九十三章 南征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新的改變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詹姆斯第八百八十六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三十五章 文廟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古怪的戰爭第七百九十二章 意外的衝突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康德變法第八百九十章 改變第七百九十七章 土人搶掠第八百一十一章 瘋狂的決定第五百五十八章 一動不如一靜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海闊天空第四百六十二章 衡臣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不一樣的變化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要了老命第四百九十五章 求援第四百四十五章 又沒錢了第六百三十一章 守備之職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打不打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守愚第一百三十一章 驅趕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一件大事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血濺朝堂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武聖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部落西遷第七百六十八章 老趙稱王第六百四十三章 相見第一千二十七章 子孫後代第一百七十九章 問策張廷玉(求票)第九百四十章 愁雲第五百章 印地安人第五十章 狡猾第六十二章 結束後的開始第七百七十章 朕心甚慰第六百七十一章 進言第三百六十一章 退意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文明和野蠻第一百四十五章 爲王第四百八十五章 小校白曉鳴第一百七十二章 復京(求票)第三百四十八章 汪大部長第三百三十章 大道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新明新政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太子在呂宋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接觸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意圖第八百零六章 千鈞一髮第二百三十三章 史鑑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武聖第七百一十二章 用兵?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成了第一百四十章 狡猾如狐第一百八十八章 心動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上金陵第一百五十四章 澎湖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亂語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僵局第五百七十三章 亂起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暴怒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爭功第二十八章 進爵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棄遼第三百三十一章 千無古人第七百六十一章 後院失火第六百七十四章 李衛第九百六十章 狼性勃發第四十九章 洪爺仁義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格局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小鬼拍門第九百零一章 沒奈何第六百五十八章 浪尖上的知府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御前會議第一百八十七章 挑撥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明馬前卒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大人物第四百六十三章 是他逼我的第八百七十五章 嚇死侄兒了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拒絕第七百三十一章 聰明人的對話第五百五十三章 悲涼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西天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怒火第五十六章 功虧一簣第七百六十九章 亂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三合之戰(3)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省心的傢伙第九百一十九章 北地第四百三十一章 亂相第七百二十二章 倚老賣老第五百九十五章 反衝鋒第五百二十五章 一局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公主的決心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殊榮
第六百六十九章 衆議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遠東的本傑明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升帳第四百零二章 會晤前的見面(2020年新年快樂!)第一千三百章 臨危受命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康德第一百九十三章 南征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新的改變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詹姆斯第八百八十六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三十五章 文廟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古怪的戰爭第七百九十二章 意外的衝突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康德變法第八百九十章 改變第七百九十七章 土人搶掠第八百一十一章 瘋狂的決定第五百五十八章 一動不如一靜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海闊天空第四百六十二章 衡臣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不一樣的變化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要了老命第四百九十五章 求援第四百四十五章 又沒錢了第六百三十一章 守備之職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打不打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守愚第一百三十一章 驅趕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一件大事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血濺朝堂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武聖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部落西遷第七百六十八章 老趙稱王第六百四十三章 相見第一千二十七章 子孫後代第一百七十九章 問策張廷玉(求票)第九百四十章 愁雲第五百章 印地安人第五十章 狡猾第六十二章 結束後的開始第七百七十章 朕心甚慰第六百七十一章 進言第三百六十一章 退意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文明和野蠻第一百四十五章 爲王第四百八十五章 小校白曉鳴第一百七十二章 復京(求票)第三百四十八章 汪大部長第三百三十章 大道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新明新政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太子在呂宋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接觸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意圖第八百零六章 千鈞一髮第二百三十三章 史鑑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武聖第七百一十二章 用兵?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成了第一百四十章 狡猾如狐第一百八十八章 心動第一百六十五章 北上金陵第一百五十四章 澎湖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亂語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僵局第五百七十三章 亂起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暴怒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爭功第二十八章 進爵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棄遼第三百三十一章 千無古人第七百六十一章 後院失火第六百七十四章 李衛第九百六十章 狼性勃發第四十九章 洪爺仁義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格局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小鬼拍門第九百零一章 沒奈何第六百五十八章 浪尖上的知府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御前會議第一百八十七章 挑撥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明馬前卒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大人物第四百六十三章 是他逼我的第八百七十五章 嚇死侄兒了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拒絕第七百三十一章 聰明人的對話第五百五十三章 悲涼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西天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怒火第五十六章 功虧一簣第七百六十九章 亂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三合之戰(3)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省心的傢伙第九百一十九章 北地第四百三十一章 亂相第七百二十二章 倚老賣老第五百九十五章 反衝鋒第五百二十五章 一局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公主的決心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