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朝會(求票!)

今天是朝會日,按照明朝慣例,元旦、冬至、皇帝生日、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是大朝會,其餘日子算是常朝,常朝還分早朝和午朝。但這種制度在朱元璋時期執行的很好,朱棣在位時,朝會就漸漸流於形式,至明中期後,由於內閣權利日重,朝會舉行的更少了,而到嘉靖、萬曆時期,由於皇帝多年不朝,朝會幾乎名存實亡。

南京復國後,朱怡成根據實際情況重新擬定了朝會制度。除元旦、冬至和皇帝生日的大朝會保留外,每月初一和十五的大朝會改成常朝,時間也從凌晨改爲辰時開始,至於其他日子的常朝一律取消。

當然,在有必要的情況下,皇帝有權利臨時進行朝會。這樣的改革不僅確定了朝會的嚴肅性和必要性,同時也對每日三點就要起牀上朝的這種人性摧殘進行了改制,無論是朱怡成本人還是文武百官都能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以無必要浪費時間在那種流於形式的常朝中。

常朝的規模也相應縮小,只有四品實授官員和主官纔有資格參與(各部侍郎除外),這也避免了烏壓壓的一大片,阿狗阿貓沒事也來上朝的舊例,同樣也使得朝會的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日常的政事和軍事,有軍機處和總參謀部協助朱怡成進行處理,朝會中主要是針對一些大方向的政策和各部門之間的大事確定和協調。

就像今日,朝會的議題主要有財政、軍備、海貿、科舉等幾方面,首先發言的自然是軍機大臣兼戶部尚書王樊,由於債券的銷售良好,如今戶部已解決了資金週轉問題。

王樊發言時一改之前的愁容,顯得輕鬆自如。也難怪他這些日子見着人就笑呵呵的,這一次債券的發售一共賣出了六千萬元的鉅額,這幾乎等於大明財政一年的總收入了。雖然這筆錢是以債券的名義進行銷售的,也就是說這錢是借的,而且在未來的一年中戶部將支出近七千萬元進行贖回,可有有這筆錢,戶部不僅解決了之前資金週轉問題,還使得許多緊要的項目因爲之前缺乏資金得到了極大緩解。

當然,具體的真正數額也只有少數人知道,除了朱怡成本人和幾位軍機大臣再加上直接參與其中的一些人員外,普通官員是不清楚的,但僅僅以王樊擺在官面的上數字來看,就已令大家興奮異常了。

“蔣愛卿,現在你工部的撥款不缺了吧?”聽完王樊的彙報,朱怡成心情大好,笑眯眯地向蔣瑾問。

蔣瑾老臉頓時一紅,他沒想到之前自己爲了工部撥款的事去找王樊連朱怡成都知道了,當即走出列道:“回皇爺,微臣慚愧……。”

朱怡成笑着擺擺手:“沒什麼慚愧的,這戶部就是當朕的家,也是當這天下的家,你工部前些時候由於撥款問題導致軍備製造緩慢,民間不是有句老話麼,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你蔣大尚書就算再有本事,沒了銀子也辦不了差不是?現在好了,這銀子已經有了,如今工部的軍備準備如何了?”

蔣瑾心中微驚,也不知朱怡成這話究竟是故意敲打自己呢?還是就事論事,但他哪裡敢問朱怡成,當即回道:“工部一向事宜進展順利,擴軍所需的各種大炮、火槍預計再有半月就能全部交付完畢,只有海軍的戰艦因製造期較長,不過請皇爺放心,微臣保證絕不會誤了軍中要事。”

“嗯,差事辦的不錯!”朱怡成讚了一句,接着似乎想起了什麼,向王樊問道:“王愛卿,你戶部現在款項充裕,不如再撥一百萬元給工部進行研發,如何?”

王樊當然不會反對,當即同意道。朱怡成笑着對蔣瑾道:“行了,有這筆款子,朕的就等着工部的好消息了。蔣愛卿,記得好鋼需得用在刀刃上,雖說這筆錢是康老三出的,但花可是花在你工部身上,你可不要辜負朕的希望啊!”

這話一出口,朝中衆人頓時全笑了起來,就連蔣瑾也心頭一鬆笑着連連答應。因爲債券銷售一事,北邊的清廷中購買債券的人可不少,可因爲康熙得知此事後開始徹查,導致清廷人人自危。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剛被康熙拉到菜市口砍了腦袋的齊世武,這位大清的刑部尚書,康熙曾經口中讚譽過的“好官”爲銷燬“罪證”居然把手中十多萬債券付之一炬,但怎麼都沒想到他燒掉的不僅是銀子,更是燒掉了自己的生路。

由於他的所作所爲,惹得康熙大怒,最後以私通反賊,意圖謀反的罪名掉了腦袋,不僅如此連他的家人也受牽連全部被髮往關外爲披甲人爲奴。此事後,一些私下購得債券的人爲了撇清關係,許多人有的低價暗中轉手,有的甚至怕惹火燒身忍痛銷燬,根據錦衣衛的暗中統計,足足有上百萬損失。

另外,張冉在其中也順手發了一筆小財,那些暗中低價轉手的債券最終轉到了錦衣衛的手中,一進一出,也是一筆不小的數額,不過對於這些朱怡成不以爲然,他看的是結果,錦衣衛這麼做並未損害大明利益,默許了此事,也算是變相給張冉一些賞賜。

軍備沒了問題,接下來就連擴軍和訓練一事。

陸軍方面的擴軍很是順利,隨着大明的國力上升,再加上朱怡成已經取消了軍戶制度,大力提高軍隊待遇,開始着手完善軍隊的服役和退役制度。尤其是一些在戰場上受傷至殘,無法再在軍中服役的老兵,這些老兵有些被調入後勤工作,有些擔任訓練新兵的教官,但大多數朝廷實施了退役制度,使其直接進入地方任職。

這些人,已在民間漸漸形成了一股力量,同時保證了地方治安和秩序。再加上朱怡成對軍人的優厚和減稅政策,如今當兵已不再被老百姓視之爲無前途的差事,軍中招募兵員很是便利,許多地方甚至以參軍爲榮,踊躍報名。

除此之外,一系列的軍校也在陸續建成。早在最初,朱怡成就在開考科舉的同時開考武舉,並在軍中設置軍校模式。但相比之前,如今軍校的規模早不是以前可比,僅僅陸軍就建立了五所正規軍校,其中三所初等軍校作爲培養低級士官,如百長、土舍、土目等等,一所中等軍校以培養低級軍官如把總、百戶等,還有一所高級軍校作爲軍中各將領的培訓機構,按照總參謀部的要求,以後凡是軍官要得到升遷,除必須要功勞外,還得進入高級軍校進行培訓和考覈,達到要求才能進行提拔。

就算是董大山、黃朝雲這些高級將領,每隔一段時間也需去軍校爲學員授課,或者進修一番。這個制度剛推行不久,朱怡成已決定把這制度長久地推行下去,以保持軍隊的長久活力和指揮能力。

陸軍如此,海軍同樣如此。但相比陸軍,海軍的要求更高些,畢竟海軍本就是技術兵種,所以海軍的軍校除高級軍校外,只有兩所中等軍校,以爲海軍培養人才。

陸軍的訓練需要的時間比較短,但再短從新兵到一個合格的士兵也需要三個月左右。在拿下廣東後,大明就把擴軍備戰計劃擺上了重要一環,不僅要補充在廣東損失的海軍和陸軍,更要在面臨接下來的中原之戰中做好準備。

計劃是陸軍擴充兵力至六十萬,相比之前的兵力,明軍需要補充的兵力已超過了二十萬上下,現在這些兵源已基本到位,各部在加緊訓練,等訓練完畢後再補充至各支部隊。

由於這些年的大明的兵力不斷上升,朱怡成已着手重新調整兵制。說實話,大明的官制有些混亂,主要是因爲之前大明的軍戶、邊軍、京營三者的不同所導致,而現在隨着軍戶制的取消,邊軍和京營的實際合併,再加上虛銜和實銜的整頓,所以朱怡成讓軍機處儘快拿出一個方案來,以滿足兵制調整的需求。

至於虛銜和實銜的區別,這個問題倒是不大,實際上在近代軍隊中同樣有虛銜和實銜之分,最爲簡單的就是軍銜制和實際擔任職務的區別。比如上校軍銜,擁有上校軍銜的軍人可以是一個團長,也可以是一個副師長,或者是旅長,甚至可能是軍校的校長、老師、科研機構的研究員甚至一個表演藝術家等等。軍銜不等於職務,只有職務纔是確定軍人地位的最重要的體現。

對於朱怡成的這個要求,軍機處已在着手進行制訂方案了,估計用不了多久就能進行改制推行。除了這外,更爲重要的就是對於實際領兵的部隊劃分和戰區劃分,朱怡成打算確定總兵制和提督制,總兵領二萬至二萬五千人不等,爲一句統帥,而提督轄二至三總兵爲一集團。如有必要的話可轄更多,作爲臨戰最高軍事長官。

至於戰區劃分,朱怡成對目前所擁有的浙江、福建、廣東、江蘇半部、安徽半部和江西一部再包括臺灣等地設置三大戰區,以對應廣西、江西和蘇北。

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推論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停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以二合一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做文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亂相第三百三十一章 千無古人九十九章 糧荒第三百九十七章 暗中謀劃第八百一十章 巨大的勝利第一百八十一章 下馬威(求票!)第一千四十八章 老殘齋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國稅司警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同一件事第七百四十二章 遠來的軍報第九百四十章 愁雲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以退爲進第九百二十三章 光州董銘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御前會議第六十九章 桐廬丟失第二百七十二章 特使第九百六十九章 惶恐萬分第六十一章 千鈞一髮第二百五十七章 引狼入室第五百六十章 湯莊第三百一十一章 下一步第二十二章 出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希望越大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如夢似幻第七百二十一章 會晤第四百六十章 外王內聖第六百一十章 憂心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會軍第三百六十九章 王師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亂臣賊子第三百九十二章 伯爵的信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安定軍心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大明的選擇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李衛的條程第九百零六章 老朽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答卷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九百九十四章 我們冤枉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過猶不及第一百七十五章 折翼(求票)第四百一十五章 城門和炮臺第一千一十二章 屯田第七百四十章 文章還是要做第二百一十四章 造反嘍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威難測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四國第五百一十七章 密謀第八百零四章 魔高一丈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守爲攻第七百三十二章 衆商雲集第二百三十九章 虎狼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條件第一百四十三章 出擊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夫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勞動改造第二百四十八章 開埠第四百零八章 緊鑼密鼓第九百四十四章 相邀第五百一十二章 心累第一千一十一章 豪氣萬丈第一千三十七章 大救星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反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故人第五百四十一章 整頓順天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五百七十四章 控制第一千九十二章 新舊交替第六百三十二章 黃河第七百一十六章 開刀第二百三十二章 鴨鋪第三百三十五章 文廟第二百三十六章 特殊人才第二十八章 進爵第二百一十八章 難啃(國慶求票!)第一百三十二章 咬住第五百七十章 天意第六十二章 結束後的開始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踏步後退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氣象(求票!)第六百章 增援第二百四十一章 力勸出兵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亂第一百九十三章 南征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一戰第七百二十章 偶遇第四百零三章 北方第四百八十四章 割肉習慣的來源第一千七十八章 重現天日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烏蘭烏德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騎兵南下第一千四十九章 皇帝的難處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實習申請第三百一十五章 風波第五百三十五章 察哈爾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一百七十四章 求仁
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推論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停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以二合一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做文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亂相第三百三十一章 千無古人九十九章 糧荒第三百九十七章 暗中謀劃第八百一十章 巨大的勝利第一百八十一章 下馬威(求票!)第一千四十八章 老殘齋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國稅司警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同一件事第七百四十二章 遠來的軍報第九百四十章 愁雲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以退爲進第九百二十三章 光州董銘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御前會議第六十九章 桐廬丟失第二百七十二章 特使第九百六十九章 惶恐萬分第六十一章 千鈞一髮第二百五十七章 引狼入室第五百六十章 湯莊第三百一十一章 下一步第二十二章 出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希望越大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如夢似幻第七百二十一章 會晤第四百六十章 外王內聖第六百一十章 憂心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會軍第三百六十九章 王師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亂臣賊子第三百九十二章 伯爵的信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安定軍心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大明的選擇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李衛的條程第九百零六章 老朽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答卷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九百九十四章 我們冤枉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過猶不及第一百七十五章 折翼(求票)第四百一十五章 城門和炮臺第一千一十二章 屯田第七百四十章 文章還是要做第二百一十四章 造反嘍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威難測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四國第五百一十七章 密謀第八百零四章 魔高一丈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守爲攻第七百三十二章 衆商雲集第二百三十九章 虎狼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條件第一百四十三章 出擊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夫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勞動改造第二百四十八章 開埠第四百零八章 緊鑼密鼓第九百四十四章 相邀第五百一十二章 心累第一千一十一章 豪氣萬丈第一千三十七章 大救星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反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故人第五百四十一章 整頓順天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五百七十四章 控制第一千九十二章 新舊交替第六百三十二章 黃河第七百一十六章 開刀第二百三十二章 鴨鋪第三百三十五章 文廟第二百三十六章 特殊人才第二十八章 進爵第二百一十八章 難啃(國慶求票!)第一百三十二章 咬住第五百七十章 天意第六十二章 結束後的開始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踏步後退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氣象(求票!)第六百章 增援第二百四十一章 力勸出兵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亂第一百九十三章 南征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一戰第七百二十章 偶遇第四百零三章 北方第四百八十四章 割肉習慣的來源第一千七十八章 重現天日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烏蘭烏德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騎兵南下第一千四十九章 皇帝的難處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實習申請第三百一十五章 風波第五百三十五章 察哈爾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一百七十四章 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