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章 牢騷

十月,江南這邊還是一副秋高氣爽的季節,而在陝西卻早早就迎來了嚴寒。

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雪,使得陝西的氣溫一夜間極劇下降,倒也讓滿清上下爲此鬆了口氣。

今年大旱,陝甘這邊沒降幾次雨,糧食欠收,災情嚴重。雖然不像前明那麼赤土千里,易子相食如此惡劣,但滿清治下依舊面臨着嚴重考驗。

眼看着一年就將過去,建興皇帝幾乎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這才勉強熬過這場難關。而現在,終於下起了大雪,這就表示來年或許是個好年景。再加上玉米、蕃薯、土豆之類的高產農作物在這些年的推廣,使得在災荒之年依舊還少有些收穫。除此之外,建興皇帝發動了對西域的戰爭,隨着贏得幾場大仗,不僅給滿清打通了西域的通道,更從西域那邊獲得了極需的物資,使滿清朝廷惡劣的現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和。

這些消息,使得建興皇帝露出了難得的笑容,更因爲從西域掠奪的大量財務,也讓滿清財政得到了緩解,這可以說是今年以來他過的最暢心的幾天日子了。

可惜的是,沒等他高興幾日,又一個壞消息傳了過來,那就是趙弘燦自立爲宋王的消息。

得知這個消息,建興皇帝勃然大怒,氣得雙手發顫。對於趙弘燦,建興皇帝自認爲從未虧待於他,在康熙年間,兩廣總督的趙弘燦在廣東損兵折將,眼看着就要丟失廣東,被康熙拿下問罪。當時,正是八阿哥的建興皇帝悄悄提前把這個消息透露給了趙弘燦,從而使得趙弘燦逃脫一難。

趙弘燦丟掉廣東,跑到廣西之後,也是建興皇帝在朝中爲他周旋,這才使得康熙當年吃了個啞巴虧,捏着鼻子承認了事實。

從這點來講,建興皇帝可以說是趙弘燦的救命恩人,無論他當年是否出於什麼樣的目的,這點是無可非議的。

建興皇帝登上大位後,對於趙弘燦更是籠絡異常,而且還特意下旨嘉勉於他,更試圖啓用趙弘燦聯合三省,爲滿清穩定西南局勢,進而配合中原大軍合攻明軍。可惜的是趙弘燦卻沒那麼做,反而爲了地盤和貴州那邊鬧了起來,非但沒有聯合雲貴兩省在西南牽制明軍主力,相反自己人這邊打得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就算在這種情況下,爲了大局着想,建興皇帝也未撤掉趙弘燦的職務,僅僅只是訓斥一番而已。在建興皇帝看來,這趙弘燦雖說有這樣那樣的不是,可畢竟還是有些能力的,有他在廣西,可以替滿清擋住明軍對西南的進攻,僅次一點就足夠了。

但建興皇帝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趙弘燦居然反了?趙弘燦的反叛就猶如一根棍子狠狠打在建興皇帝的臉上,使得他在天下人面前顏面全無。更重要的是,趙弘燦反叛後,不僅向大明稱臣,同時又聯合了在貴州的高進部,意圖全面佔領貴州。

一旦貴州陷落,那麼接下來就是雲南不保。等到那時候,滿清西南的地盤就會全部丟失,這是建興皇帝無論如何都不允許的。

何況因爲趙弘燦的背叛,使得建興皇帝心中憤怒異常,他甚至想直接下旨誅殺趙弘燦九族,以去其心頭之恨。可是,這道旨意他遲疑再三還是未下,倒不是建興皇帝對趙弘燦依舊抱有什麼幻想或者感情什麼的,實際是因爲在之前嶽鍾琪一事中的草率讓建興皇帝吃到了苦頭。

當初因爲嶽鍾琪投靠大明,建興皇帝暴怒之下並未聽張廷玉和馬齊之勸,下旨滅了他的九族。而這個舉動使得朝中的漢臣們人人自危,更造成了地方漢員對滿清的恐懼和離心。

更重要的是,嶽鍾琪的叔弟二人也被牽連至死,他們作爲滿清軍中干將,更是上過戰場立過功流過血的,也因爲此案被誅殺,這實在是讓人心寒不已。

朝中許多文武,無論滿人還是漢人,在滿清入關百年來早就很難說清楚相互的關係。雖說滿漢不通婚,但不要說普通的滿人,就連滿人的貴族中娶漢軍旗的女子也是比比皆是。

再者,許多滿人或者漢人的朝廷大員中,相互間各爲師生子弟的情況也不在少數,一個漢臣往往有着滿人的學生,而一個滿臣往往也有着不少漢人的門生,這種情況更是不在少數。

就因爲嶽鍾琪一人所爲,導致許多人被牽連進去,這引起了滿清朝廷的極大動盪,這也是建興皇帝始料不及的。

假如這一次再因爲趙弘燦的事,建興皇帝依舊如同嶽鍾琪一般處置的話,恐怕滿清就將徹底失去人心,再也控制不住政權了。

建興皇帝是個聰明人,既然是聰明人那就絕對不可能在同一個坑裡跌到兩次,所以這幾日雖然有不少臣子上書要求對趙弘燦此事嚴懲不怠,而考慮再三的建興皇帝最終只是下旨在名義上對趙弘燦包括其部所爲定了性,並且爲其罪進行痛斥,還聲稱只要取趙弘燦人頭者,將官升三級,大肆重賞之類,但卻沒有對此事進行擴大化。

建興皇帝的這個舉動,倒是讓滿清的漢臣們鬆了口氣,至少許多人不會因爲此事而被牽連進這件事裡。但同樣,因爲這件事不同的處置方式,也讓不少人爲此非議,而這些人中就有着許多滿清貴族。

在這些人心中認爲,建興皇帝這樣做完全就是婦人之仁,自北京丟失以來,滿清的情況日漸越下,而現在許多漢人受了大明那邊的蠱惑原本就對滿清有些離心,正是因爲如此更必須用強硬的手段殺一儆百。

而現在,建興皇帝非但沒這麼做,反而因爲這樣那樣的顧慮高舉輕放,擺出一副試圖平衡的架勢。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那就等於是告訴百官,就算你叛了大清也沒關係,朝廷並不會因爲你的罪而大開殺戒,這不等於是鼓勵這些漢臣在一定的情況下作出不利於滿清的選擇麼?

上書房大臣耿額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看來既然在嶽鍾琪之案中已進行了嚴厲處置,那麼對於趙弘燦也應該相同進行懲處。如今的大清已不是當年的大清,大清基業岌岌可危,在這時候作爲大清的皇帝,建興皇帝必須要以強力的手段和鐵腕才能壓制下不同的聲音,這樣纔有機會讓大清在風雨飄搖之下度過難關。

而現在,建興皇帝卻採取了另一種方式,不僅讓之前所爲前功盡棄,更給了許多人僥倖的心態。這樣做,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可惜的是耿額雖然是上書房大臣,但因爲之前嶽鍾琪案中堅持要誅殺其九族,而事後因爲所產生的一系列後果使得建興皇帝對當初提議的耿額極爲不滿,從而使得他的權利已不如之前。

“皇上如此所爲,實是不智啊!”喝了一大口酒,已有幾分醉意的耿額忍不住說道。

“中堂……慎言!”坐在他對面的人連忙看了看左右,確認房間裡只有他們兩人後,這才用低沉的聲音勸道。

“怎麼?老子在自己家裡說幾句真話都不行?再這麼下去,大清還是大清麼?”耿額神色不滿地看了對方一眼:“難道我不說,這就不是事實了?老範,你是明白人,你倒講講這個道理。”

範時捷頓時神情尷尬,說起範時捷這人,他雖是漢人,但他這個漢人和滿人已經無異,他的先祖就是大名鼎鼎的范文程,早在當年努爾哈赤的時代就跟隨滿人在關外出謀劃策,到了皇太極登位後,范文程被皇太極重用,更被直接稱爲“先生”。

之後順治入關,范文程協助滿清統一中原,制定了國家一系列政策,輔助幼主,封爵並授太傅兼太子太師,被稱爲文臣第一。

到康熙時期,范文程去世之時,當年的康熙皇帝親撰祭文,賜葬於懷柔縣之紅螺山,諡文肅。在其墓前,還有康熙皇帝親筆書寫“元輔高風”四個字,足以可見其地位之崇高。

所以說,範家後人雖然依舊是漢人,但他們這個漢人只不過是表面上的,實際上和滿人已無半點區別。

範時捷是一等子爵,歷任參將、副將和總兵之職,之前在寧夏爲總兵,而如今被調至陝西。

由於現在朝廷攻略西域,爲了穩定陝西局面,就把範時捷給調了回來,眼下他的職務的陝西提督,這個職務可謂不底,而且因爲清廷西遷後,陝西已成了滿清現在的政治中心,一般人根本就不可能擔任這個職務,也只有範時捷這樣出身的人才有機會。

今年是耿額喊他過來喝酒的,範時捷和耿額的關係一直不錯,再說耿額不僅是上書房大臣,還管着兵部,可以說是他的上司。

老朋友老上司讓他喝酒一聚,範時捷怎麼可能拒絕?誰想到幾杯黃湯下肚,這個耿額居然胡言亂語起來,這讓範時捷一時間不知道怎麼接話。

第三百二十七章 明算第八百一十一章 瘋狂的決定第六百一十一章 退意第三百六十八章 試航第九百六十三章 柔佛歸明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磨一磨第二百七十四章 江湖來訊第二百五十三章 放火第四十二章 龍歸大海第七百四十九章 艱難的新明第一千七十四章 立場有異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答卷第六百一十四章 曾舍人第九百七十八章 物是人非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只會吃大米第六百五十三章 地方大族第六百五十一章 請罪第一百四十六章 邸報第七十八章 安排第七百二十九章 意外的客人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皇子皇女第九百六十九章 惶恐萬分第九百零九章 長輩前來第四百三十七章 無能爲力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國事如天(求月票!)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時光如賊第九百零八章 帶路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塞思黑第一千九十章 望海歡迎你第八百二十四章 投降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上海分行第一百六十章 岌岌可危第二百五十三章 放火第二百三十五章 宣傳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新大陸風雲第七百九十九章 士氣可用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紙風車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從新明到南海第五百六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四百四十六章 遷都?第四百零二章 會晤前的見面(2020年新年快樂!)第五百八十七章 殷商的殷,英雄的雄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旗第一千四十四章 亂中求生第六百三十三章 聖上萬歲第一千七十五章 黔國公第二百六十六章 慘勝第二百六十二章 王東的信念第一千六十章 軍機處的矛盾第三百二十五章 皇家日常第一百八十四章 耽擱第八十四章 問話第二章 反賊第六百四十七章 試探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幕府的算盤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挑動第三百八十三章 火器新軍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國事如天(求月票!)第八百五十八章 如此類似第一千五十九章 策略第九百七十四章 西班牙土包子第九百三十二章 一體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離第八百零六章 千鈞一髮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羞辱第六百五十八章 浪尖上的知府第一百三十九章 虛晃一槍?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亂臣賊子第三百一十一章 下一步第十章 改變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第二次停戰第六百九十六章 掘墓人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來去兩路第五百五十一章 趕鴨子上架第六百二十七章 不甘第四百九十章 成竹在胸第二百二十章 福建初定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恩第五百二十章 遙遠的親戚第六百七十章 鄔思道入宮第四百一十二章 命令第二百四十八章 開埠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五十章 選妃(求票!)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想法第一千八十四章 皇帝罵娘第一千五十九章 策略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騎兵出動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爲天下耳第一百二十九章 蘇鬆第七百零三章 一點就通第四百五十一章 順天府尹第四百六十九章 寧波包家第四百二十一章 爲反對而反對第二百零七章 大海戰(求票!)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第一站澳門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開戰帶來的影響第六百三十二章 黃河第六十四章 廖煥之第三百三十九章 尊明(新的一月求票!)
第三百二十七章 明算第八百一十一章 瘋狂的決定第六百一十一章 退意第三百六十八章 試航第九百六十三章 柔佛歸明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磨一磨第二百七十四章 江湖來訊第二百五十三章 放火第四十二章 龍歸大海第七百四十九章 艱難的新明第一千七十四章 立場有異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答卷第六百一十四章 曾舍人第九百七十八章 物是人非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只會吃大米第六百五十三章 地方大族第六百五十一章 請罪第一百四十六章 邸報第七十八章 安排第七百二十九章 意外的客人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皇子皇女第九百六十九章 惶恐萬分第九百零九章 長輩前來第四百三十七章 無能爲力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國事如天(求月票!)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時光如賊第九百零八章 帶路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塞思黑第一千九十章 望海歡迎你第八百二十四章 投降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上海分行第一百六十章 岌岌可危第二百五十三章 放火第二百三十五章 宣傳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新大陸風雲第七百九十九章 士氣可用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紙風車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從新明到南海第五百六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四百四十六章 遷都?第四百零二章 會晤前的見面(2020年新年快樂!)第五百八十七章 殷商的殷,英雄的雄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旗第一千四十四章 亂中求生第六百三十三章 聖上萬歲第一千七十五章 黔國公第二百六十六章 慘勝第二百六十二章 王東的信念第一千六十章 軍機處的矛盾第三百二十五章 皇家日常第一百八十四章 耽擱第八十四章 問話第二章 反賊第六百四十七章 試探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幕府的算盤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挑動第三百八十三章 火器新軍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國事如天(求月票!)第八百五十八章 如此類似第一千五十九章 策略第九百七十四章 西班牙土包子第九百三十二章 一體第六百四十四章 分離第八百零六章 千鈞一髮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羞辱第六百五十八章 浪尖上的知府第一百三十九章 虛晃一槍?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亂臣賊子第三百一十一章 下一步第十章 改變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第二次停戰第六百九十六章 掘墓人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來去兩路第五百五十一章 趕鴨子上架第六百二十七章 不甘第四百九十章 成竹在胸第二百二十章 福建初定第五百八十二章 皇恩第五百二十章 遙遠的親戚第六百七十章 鄔思道入宮第四百一十二章 命令第二百四十八章 開埠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五十章 選妃(求票!)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想法第一千八十四章 皇帝罵娘第一千五十九章 策略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騎兵出動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爲天下耳第一百二十九章 蘇鬆第七百零三章 一點就通第四百五十一章 順天府尹第四百六十九章 寧波包家第四百二十一章 爲反對而反對第二百零七章 大海戰(求票!)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第一站澳門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開戰帶來的影響第六百三十二章 黃河第六十四章 廖煥之第三百三十九章 尊明(新的一月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