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爲反對而反對

康熙額邊青筋突突直跳,這八阿哥直接把矛頭從兵部指向戶部,實際上不僅是針對四阿哥,更是直接指責他這個皇帝昏庸無能。

天津衛失守,固然有兵部的責任,但真要追究所有責任的話,無論是工部還是他康熙都脫不了責。

自良妃死後,康熙和這個太子爺之間已沒了父子親情,雙方僅只是保持一種奇怪的“合作關係”而已。現在,天津衛丟失,康熙把一腔怒火直接撒在兵部尚書耿額身上,而八阿哥卻在此時說出這一番話,分明就是要保下耿額。

“工部的差事沒辦好,固然有工部的責任。但兵部掌兵,難道朕不應該處置耿額?”康熙怒火中燒,直接喝問道。

“皇阿瑪自然是說什麼就是什麼。”八阿哥平靜地回道:“耿額掌管兵部,辦事馬虎未能未雨綢繆,以至反賊攻佔天津衛,更至京畿震動,天下皆驚,此乃大過也!依律,皇阿瑪如何處置都不爲過,但皇阿瑪不要忘了,如今反賊已佔天津衛,其兵鋒已至京畿,眼下最重要的不是追究責任或處置何人,而是要想辦法儘快奪回天津衛!”

八阿哥慷慨激昂道:“反賊由海上而來,千里迢迢,初佔天津衛其兵力必定不足,再加上反賊多用火器,後勤又全靠海運補給,我等須儘快集結大軍反擊天津衛,趁反賊如今立足不穩把他們趕下海去,一旦這時間拖久了,等反賊後續增援再到,這仗就難打了!”

說到這,八阿哥一指門口又道:“拿了耿額,自是他罪當應得,可皇阿瑪別忘了耿額可是本兵,如今正是朝廷用人用兵之時,所謂兵貴神速,一旦陣前換將我大清如何耽擱得起?還請皇阿瑪以大局爲重,先容耿額戴罪立功,等奪回天津衛後再另行處置也不遲呀!”

“皇上,太子說的有理,耿額固然有罪,可現在軍情緊迫正是用人之時,還請皇上讓耿額戴罪立功以觀後效。”馬齊是個直性子,更沒半點私心,當即在一旁勸說起來。

馬齊這一開口,左都御史殷特布也勸起了康熙。他的想法和馬齊是一樣的,現在最要緊的是第一時間反擊天津衛,而在這時候把兵部尚書給打入天牢,這兵力調動,後勤補給等等工作誰去做?耿額一下獄,雖說兵部還有左右侍郎在,但掌衙的主官沒了,運轉起來肯定有問題。

八阿哥說的沒錯,如今重要的就是時間,只有用最快的時間集結兵力反擊天津衛纔是上策,一旦時間拖久了,天津衛的明軍兵力就會逐漸雄厚,到時候別說奪回天津衛了,弄不好明軍坐大後直接就朝着北京城先攻過來了。

康熙實際上心裡也明白,但是他這時候如果鬆口不等於承認自己錯誤了麼?何況,關鍵的是提出讓耿額戴罪立功的還是八阿哥,如果在這讓步,不等於被八阿哥壓了一頭?

如今,朝廷局勢非常微妙,康熙、八阿哥還有滿清王公貴族各成一派,現在八阿哥當了太子其影響越來越大,康熙已隱隱壓不住他了。如果現在再退讓,放了耿額一碼,以康熙的聰明不難想到這樣做的後果。

到時候八阿哥的影響會更進一步,就連耿額也會事後對八阿哥感恩戴德,畢竟是八阿哥出面才保下的耿額。

要知道耿額可是兵部尚書,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位子,一旦耿額也成了八阿哥的爪牙,那麼康熙恐怕連晚上睡覺都閉不上眼睛了。

想到這,康熙心中實在兩難。康熙曾經平定三藩,遠征漠北,他不是太平皇帝,而是個知兵的皇帝。他心裡知道八阿哥的建議有道理,可偏偏現在他又不能依着八阿哥的建議去做,因爲他一旦這麼做了,其帶來的後果不堪設想。

康熙惱怒地看着馬齊和殷特布,暗罵這兩人早不說晚不說,偏偏等八阿哥說了後再附和出言。如果他們搶在八阿哥之前用這個理由來勸阻自己,也許康熙會讓耿額戴罪立功,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康熙這時候如何能鬆這個口呢?

在場衆人中,張廷玉已大致明白了康熙心中所想,他暗暗嘆了口氣,對此卻又無能爲力,只能裝聾作啞當什麼都不知道似的一聲不吭。

過了片刻,正當馬齊等人以爲康熙回心轉意的時候,康熙突然開口宣佈了最終決斷。

“兵部尚書耿額身爲本兵,不思皇恩,尸位素餐,庸碌無能!今國家危難之時,耿額玩忽職守,搖惑衆聽,貽誤軍事,以至天津衛被賊軍所佔,京畿震動,其罪難赦!現革其一應各職,押入天牢交刑部處議。左都御史殷特布素有知兵之能,品行端良,甚得朕意,由其任兵部尚書,即日上任,立即反擊天津!”

康熙一口氣說完了這些,隨後指着張廷玉讓他當場擬旨。

衆人頓時目瞪口呆,尤其是左都御史殷特布更是驚愕莫名,他居然一下子就成了兵部尚書了?這不是把他架在火上烤麼?這叫什麼破事啊!

聖旨寫完,康熙用了印,這事就如此定了下來。見此八阿哥也不再勸了,臉色平靜的他心中卻是陣陣冷笑,這個老爺子要面子到如此程度,居然把國家大事當兒戲,簡直不可理喻。

耿額最終還是沒有救下來,八阿哥心中不由得失望之極。說句實話,對於耿額,八阿哥是三分私心七分公心,畢竟作爲太子,這大清朝如果真的完了,他這個太子又能怎樣呢?

只可惜,康熙現在被權利衝昏了頭腦,根本就聽不進自己的勸阻。或者說凡是他八阿哥贊成的,他康熙就要反對,他八阿哥反對的,康熙必然同意!

這還是當年那英明神武的康熙麼?一個皇帝居然如此意氣用事,這不能不讓八阿哥感覺到陣陣心寒。

“衡臣,前面你爲何一言不發?如你也能勸一下皇上或許皇上就不會如此決斷。”離開之後,衆人朝着宮外走去,這平常走的異常熟悉的道路今天卻感覺到如此漫長和沉重。

走了一會兒,馬齊忍不住責問起張廷玉來,他們之前勸阻康熙讓耿額戴罪立功,可張廷玉卻一言不發,後來康熙如此決斷,張廷玉還是不吭聲,這讓馬齊心中對他極爲不滿。

“我說馬相,今日這事您難道還看不出來麼?”張廷玉苦着臉低聲道。

“看出來什麼?”馬齊不解道。

張廷玉嘆了口氣,說道:“其實皇上心裡明白的很呢,可是這事有關太子,如您馬相搶在太子前頭勸阻皇上或許此事還有轉機,可現在,皇上如何能答應?一旦應了下來,讓皇上如何自處?”

馬齊頓時一愣,張口結舌半天都說不出話來,鬧了半天原來道理在這裡。

“嗨!”最後,馬齊重重跺了跺腳:“父子猜忌如此,皇上居然如此安排,可現在又如何是好?耿額下獄,殷特布成了本兵,他就是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接手呀!”

張廷玉同樣輕嘆了一聲:“皇上決心已定,勸是肯定勸不回來的了,現在只能同舟共濟,你我各想辦法了。再說,殷特布也不是無能之人,早年曾在兵部當過差,對於兵部之事還是清楚的,如今天津衛那邊出兵不能耽擱,還請馬相多多費心,以上書房大臣身份坐鎮兵部幫忙居中協調。至於我嘛,這幾日多跑跑戶部、工部等,還有太子和四阿哥那邊就交給我了。”

馬齊想了想,默默點頭道:“既然如此,那就這樣吧,衡臣,此事就拜託了。”

“請馬相放心!”

兵部尚書耿額被拿下,殷特布接任兵部,這事頓時引起震動。之後,雖然馬齊和張廷玉等人盡力協助,幫助殷特布接手兵部,調動兵力和準備物資,以反擊天津衛。

但是,這件事還是影響到了清廷兵部的運轉,如果一切不變的話,清廷完成這些只需幾日而已,畢竟在直隸地區清廷的兵力還是不少,尤其就駐紮在北京附近的豐臺大營更是精銳。

但現在康熙這麼一弄,使得兵部運轉出了問題,這準備時間就稍長了些,等所有準備和調動完成後,距離明軍拿下天津衛已過去了足足五日,這五日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是足夠明軍在天津衛設置好整體防禦了,而且明軍也趁此機會把好些門重炮架到了天津衛城頭上,這樣一來清軍再想打天津衛就難上加難了。

等到第七日,豐臺大營和直隸的清軍開始向天津衛進軍,此時清廷調集了五萬大軍,其中二萬是豐臺大營的精銳,還有幾千前鋒營和火器營隨軍出征,再加上二萬多從直隸趕來的兩鎮兵馬還有殘餘的天津鎮,浩浩蕩蕩朝着天津衛殺去。

原本,直隸是有總督的,但後來康熙把這個職位給裁了,所以這支部隊的總指揮是提督袞泰,袞泰此人爲康熙侍衛出身,驍勇善戰,曾跟隨康熙北征,由他來擔任主將是康熙特意點的將。

第四百五十九章 借力打力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路易改革第一千九十六章 一封信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委以重任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阿爾斯楞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明白人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鮑爾的建議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銀子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對外佈局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印度八旗第七百零六章 后妃皇子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目標德里第二百四十二章 輕取蒼溪第八百九十三章 榨油第八百四十六章 海上遭遇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惱怒第二十九章 論功風波第九百零二章 同仇敵愾第一百七十五章 折翼(求票)第二百一十七章 鐵壁攻營壘(祖國七十週年普天同慶,大家節日快樂!)第八十九章 炮臺第一百零五章 仁君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川受阻第六百零九章 要錢第七百三十四章 捐棄前嫌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鮎魚第八百八十七章 失魂落魄第七百二十七章 送信第四百六十九章 寧波包家第二百九十二章 選擇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明馬前卒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接觸第一百七十一章 山呼萬歲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表態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亂第八百五十七章 好消息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遠離第八百八十六章 左右爲難第二百零三章 釣魚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班底第九百三十二章 一體第二百九十四章 廣東平定第八百九十五章 毛將焉附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開戰帶來的影響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表態第二百零二章 放餌(求票)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訛詐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蒙古之戰(5)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帥才?蠢才?第三百三十章 大道第一百五十六章 復職第三百六十三章 大明野望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緬甸之主第一千一十五章 落毛的鳳凰第七百五十七章 西班牙步兵團第二百七十九章 軍報(求票!)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武聖第二百九十四章 廣東平定第九百五十一章 西行漫道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三步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任職參贊第二百六十一章 葡萄牙的信心(求票!)第四百二十七章 過往雲煙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將截流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歸宿第二百一十一章 高進論勢(求票!)第二百七十章 驅逐第三百九十六章 變臉第三百八十九章 封官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老北京第二百零五章 斷定第三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不愛錢的官員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新明新政3第二百零五章 斷定第八百三十八章 恐怖的一幕第二百七十三章 以強擊弱第一百四十七章 誓言第一百五十二章 拜見監國第四十六章 陳大老爺第三百三十七章 旭日初昇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設宴第一千七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國事如天(求月票!)第八百八十五章 暴怒第一百六十四章 左右爲難(求票!)第三百三十五章 文廟第五百四十章 軍團第六百六十九章 衆議第二百八十三章 強硬態度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古怪的戰爭第八百八十六章 左右爲難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李衛述職4第三百一十九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曼薩尼約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勤勉的太子第九百一十一章 決意第六百五十九章 福州之變第五百二十三章 主持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光陰
第四百五十九章 借力打力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路易改革第一千九十六章 一封信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委以重任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阿爾斯楞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明白人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鮑爾的建議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銀子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對外佈局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印度八旗第七百零六章 后妃皇子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目標德里第二百四十二章 輕取蒼溪第八百九十三章 榨油第八百四十六章 海上遭遇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惱怒第二十九章 論功風波第九百零二章 同仇敵愾第一百七十五章 折翼(求票)第二百一十七章 鐵壁攻營壘(祖國七十週年普天同慶,大家節日快樂!)第八十九章 炮臺第一百零五章 仁君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川受阻第六百零九章 要錢第七百三十四章 捐棄前嫌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鮎魚第八百八十七章 失魂落魄第七百二十七章 送信第四百六十九章 寧波包家第二百九十二章 選擇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明馬前卒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接觸第一百七十一章 山呼萬歲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表態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亂第八百五十七章 好消息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遠離第八百八十六章 左右爲難第二百零三章 釣魚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班底第九百三十二章 一體第二百九十四章 廣東平定第八百九十五章 毛將焉附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開戰帶來的影響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表態第二百零二章 放餌(求票)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訛詐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蒙古之戰(5)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帥才?蠢才?第三百三十章 大道第一百五十六章 復職第三百六十三章 大明野望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緬甸之主第一千一十五章 落毛的鳳凰第七百五十七章 西班牙步兵團第二百七十九章 軍報(求票!)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武聖第二百九十四章 廣東平定第九百五十一章 西行漫道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三步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任職參贊第二百六十一章 葡萄牙的信心(求票!)第四百二十七章 過往雲煙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將截流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歸宿第二百一十一章 高進論勢(求票!)第二百七十章 驅逐第三百九十六章 變臉第三百八十九章 封官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老北京第二百零五章 斷定第三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不愛錢的官員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新明新政3第二百零五章 斷定第八百三十八章 恐怖的一幕第二百七十三章 以強擊弱第一百四十七章 誓言第一百五十二章 拜見監國第四十六章 陳大老爺第三百三十七章 旭日初昇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設宴第一千七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國事如天(求月票!)第八百八十五章 暴怒第一百六十四章 左右爲難(求票!)第三百三十五章 文廟第五百四十章 軍團第六百六十九章 衆議第二百八十三章 強硬態度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古怪的戰爭第八百八十六章 左右爲難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李衛述職4第三百一十九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曼薩尼約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勤勉的太子第九百一十一章 決意第六百五十九章 福州之變第五百二十三章 主持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