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熊氏外戚

隗狀不容置疑的口氣讓蒙武略感驚訝。

秦王政召他們回京就是商量攻擊策略,如果中樞認定所擬策略不可更改,那召他們回來商量什麼?

蒙武躊躇稍許,緩緩說道,“當初武烈侯曾就中原決戰一事提出過建議,他和武成侯的看法一樣,也是認爲如果要摧毀齊楚合縱,必須先摧毀楚國。”蒙武說到這裡看了秦王政一眼,繼續說道,“爲此武烈侯還數次進言於大王。”

這事大家都知道,當時咸陽打算在滅趙之後馬上開始中原決戰,至於決戰怎麼打,武烈侯和咸陽的分歧非常大,不過北方局勢迅速惡化,此議旋即擱置。現在咸陽要發動中原決戰了,攻擊策略還是堅持過去那一套。

攻擊策略的分歧實際上是源於各自政治目的不同。

秦王政和中樞要一戰決勝負,所以集結主力攻殺齊國。齊國的實力比楚國強,但齊國的疆土比楚國小,而且齊國疆土的位置處在中原的東方,拿下齊國,大秦就佔據了整個大河流域,基本上完成了中土的統一。

在這個時代,大江以東包括吳越之地,在中原人的眼裡等同於蠻荒,就像秦國的關中之地一樣,至今在中原人的眼裡也還是落後的邊陲,秦人也是一羣半開化的野蠻人,而楚人在過去甚至自稱爲蠻夷。

中土人的地域觀念非常強,尤其隨着文化學術在中原的蓬勃發展,諸子百家自視高人一等,在傳授教學過程中不知不覺把這種濃厚的地域觀念傳承了下去。幾百年來,關東纔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土,而關東實際上包括中原韓魏、河北趙國和山東齊國,上溯春秋時期還有晉鄭宋衛魯等國。中土的文化學術中心也就是從中原的西河、鬼谷到河北的邯鄲,再到齊國的臨淄。所以秦國也罷,楚國也罷,他們本身的文化學術雖然在後世得到推崇,但在這個時代,因爲他們處在中土的邊陲,在所謂的中土人的眼裡,在趙齊韓魏人的眼裡,他們就是野蠻王國,就是野蠻人。

秦國的統一大業,在秦國君臣的心裡,實際上就是拿下中原的韓魏、河北的趙國和山東的齊國,也就是大河流域的諸侯國,如今韓魏趙已滅(重建後的韓魏是秦國的附庸藩屬,已經不是實際意義上的諸侯國了。)大河流域就剩下一個齊國。只要拿下齊國,統一大業就算完成。

想象一下,當秦國擁有了整個大河流域,把北方疆土盡數收入囊中,楚國還有抵抗之力嗎?就算楚國想與大秦劃江而治,那也不過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妄想而已,畢竟這個時代的大江南部區域的確很落後,就算不是蠻荒也無法支撐楚國與秦國抗衡。

拿下齊國就算完成了統一大業,試想秦王政和中樞會在中原決戰中做出何種決策?答案不言自明。

歷史上秦國統一進程的最後階段是先滅楚,後滅齊,也就是說秦王政一直把齊國這個最強大的對手放在了最後。寶鼎是按照這個思路去考慮中原決戰的攻擊策略,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隨着他對歷史的一點點改變,齊國並沒有像歷史上一樣在大秦統一中土的過程中冷眼旁觀任由秦國把其他諸侯國一一誅殺,相反,他們爲了自身的生存和爭霸中土的理想,早早就殺了出來,對秦國的統一大業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由此大秦統一進程中最後階段的攻擊策略也就不得不做出改變。

湮滅在歷史中的秘密太多了,尤其是齊國自始至終沒有阻擾大秦統一中土的秘密已經不可考。就目前的形勢而言,秦王政和中樞的決戰策略沒有錯誤,從政治的角度來說它甚至是非常正確的,而寶鼎和王翦的決戰策略事實上是從軍事角度出發,先打弱小的楚國,佔據江淮,然後對齊國形成包圍,一口口地吃掉齊國,步子邁得很穩,也符合當前的實際情況。

戰爭是爲政治服務的,從秦王政和中樞的立場來考慮,寶鼎和王翦的策略也是要達到他們的政治目的,而他們的政治目的就是控制朝政。從這一目的出發,如果按照寶鼎和王翦的策略,先集中兵力打楚國,那麼這一仗的勝負就不是由咸陽所控制,而是被寶鼎所在的利益集團所控制。

中土正在統一,國策正在變革,各種矛盾正在聚集,尤其是權力和財富再分配的矛盾異常突出,王國各階層、中央和地方,大家爲了爭奪統一後的權力和財富,正在角逐廝殺,此時此刻,各方爲了達到各自的目的,會施展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而中原決戰正是各方施展大神通進行大廝殺的最好機會。

打楚國肯定是實施兩路夾擊之策,兩路夾擊就有主次之分,主攻方向就是東南戰場,就是荊宛和江南兩地的軍隊聯手打九江。

荊宛軍隊控制在東南熊氏手中,大秦水師也控制在熊氏手中,江南軍隊名義上是控制在公子高和公子騰的手中,但實際上是控制在武烈侯的手中,控制在蓋聶和十八方鎮的趙人手中,控制在以莊翼、南山子爲首的江南楚人手中。所以說,如果東南戰場的勝負決定了中原決戰的勝負,那麼決戰的勝負事實上就控制在寶鼎所在的利益集團手中。

武烈侯和東南熊氏的聯盟在公子扶蘇沒有問鼎儲君之前肯定是牢不可破。秦王政肯定要打擊熊氏外戚,特別是在確立了公子扶蘇的儲君地位後,這個打擊力度還要增大。隗狀等巴蜀人和部分楚系力量果斷支持秦王政,原因就在如此。

秦王政要分裂楚系,要利用巴蜀人控制楚系力量,這個佈局很早就開始了,之所以遲遲沒有完成,就是因爲秦王政徹底打倒熊氏外戚的謀劃被武烈侯和老秦人所阻擾,巴蜀人始終沒有完全控制楚系力量,公子扶蘇也因此遲遲未能問鼎儲君。現在這個僵局被武烈侯的一系列謀劃所打破,不出意外的話,公子扶蘇基本上就是大秦儲君的唯一人選了,所以巴蜀人和投奔巴蜀人的楚系力量也做出了選擇,果斷支持秦王政,與熊氏外戚徹底決裂。

他們只有與熊氏外戚徹底決裂,才能確保公子扶蘇問鼎儲君,由此才能確保楚系的利益。誰能保證公子扶蘇問鼎儲君?當然是秦王政。公子扶蘇如何才能保證自己成爲儲君?當然是追隨秦王政的腳步,也就是在治國理念上要繼承秦王政中央集權的理想。所以,巴蜀人及其背後的楚系力量毫無疑問要選擇支持秦王政,支持秦王政的中央集權的治國策略。

熊氏外戚已經從中樞退到了地方,實力和影響力都降到了最低,他們東山再起的唯一希望就是公子扶蘇繼承大統。爲此,他們結盟武烈侯對抗咸陽,讓巴蜀人代替他們掌控除荊宛以外的所有楚系力量,包括他們留在朝堂上的楚系勢力,不遺餘力地幫助公子扶蘇問鼎儲君。

目前熊氏的這一目的基本實現,但隨着形勢的變化,隨着秦王政積極推行中央集權,秦王政打擊熊氏外戚的決心不減反增。假如秦王政徹底打倒了熊氏,武烈侯就失去了一大助力,再加上巴蜀人及其所控制的楚系力量倒向秦王政,雙方實力對比發生變化,秦王政有絕對的把握遏制武烈侯,控制朝政,主導國策變革的方向。

熊氏當然不會束手就縛,昌平君、昌文君至此才真正認識到老太后當年佈局的高明,所以他們放低了姿態,緊緊跟隨武烈侯。

前年在公子高的振臂一呼下,荊宛和江南兩地軍隊聯手開闢東南戰場,迅速緩解了中原危機,熊氏就此挽救了自己的頹敗之勢。正因爲他們及時挽救了自己,這一次他們纔有機會參加中原決戰,而正因爲他們參加中原決戰,要聯合江南軍隊再一次開闢東南戰場,他們纔有機會反擊咸陽。東南戰場的攻擊直接決定了秦軍能否拖住楚軍,如果拖不住,那齊楚兩軍就可以夾擊中原戰場上的秦軍,秦軍的勝算微乎其微。

蒙武這句話就是在提醒秦王政和中樞,如果不按照武烈侯和王翦的策略打,那麼東南戰場就充滿變數,無論是荊宛的熊氏,還是江南的楚人和十八方鎮的趙人,都有可能在關鍵時刻下黑手,在中原戰場的背後狠狠插上一刀,讓中原決戰以失敗而告終。

中原決戰如果打敗了,可不僅僅是戰場上的失敗,而是秦王政和中樞在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其後果不堪設想。

衆皆沉默。

大家都想到了西南策略。如果沒有武烈侯的西南策略,就沒有百萬人口轉徙江南的奇蹟。正是因爲這個奇蹟,秦國渡過大江,拿下了整個江南地區,對楚國的大後方造成了威脅,讓楚國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但這僅僅是表面,現在再回頭看看這個策略,不難發現其中所蘊含的深層次的東西。此策讓武烈侯和熊氏的聯盟更爲牢固,這個牢固的聯盟在關鍵時刻推動了封國制的實施,現在,它又直接控制了中原決戰的勝負。

當然,武烈侯沒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他的謀劃不會考慮得如此長遠,但現在此策的威力充分發揮了,它讓咸陽十分被動。

當初武烈侯爲什麼要執意先打楚國?現在王翦爲什麼要建議以主力先打楚國?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讓熊氏外戚趁此機會獲取功勳。

試想一下,假如熊氏外戚在統一進程的最後階段立下大功,咸陽還有什麼理由繼續遏制和打擊熊氏?退一步說,就算秦王政繼續遏制熊氏,那麼公子扶蘇繼承大統之後呢?以熊氏的功勳,公子扶蘇可以幫助熊氏外戚迅速東山再起。

其次,熊氏外戚建功了,就算暫時沒有機會捲土重來,但它與武烈侯的聯盟更牢固了,加上公子扶蘇做了儲君,其對咸陽的抗衡能力大大增強。抗衡能力增強了,前景預期更好了,他們就能重新控制楚系力量,到那時巴蜀人就會失去對楚系力量的掌控,秦王政分裂楚系的謀劃也就失敗了。

如此一來,秦王政即便取得了中原決戰的勝利,遏制了武烈侯實力的膨脹,但熊氏外戚的再度崛起,導致楚系力量再一次被熊氏所控制,那麼武烈侯和熊氏外戚依靠聯手力量,完全可以繼續抗衡咸陽,繼續控制朝政,繼續主導國策的變革方向,繼續阻擾秦王政推行高度中央集權的治國策略,秦王政和中樞還是無法在政治上贏得大勝。

武烈侯謀劃之高明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我給你二十萬大軍又如何?我拿不到滅齊吞楚的功勳又如何?我只要幫助熊氏外戚再度崛起,那麼依舊可以維持現在的抗衡局面。

郎中令蒙嘉打破了沉默。

“荊軻返回江南了。”蒙嘉說道。因爲東南戰場的開闢直接關係到中原決戰的勝負,所以武烈侯上奏咸陽,讓荊軻重返江南做蓋聶的副手。咸陽一口答應。

“荊軻曾在宛城與昌文君熊熾和甘羅密談,在江陵與昌平君熊啓和魏起密談。”

衆人的眼神略有變化。這時候蒙嘉突然說到荊軻,說到他在荊宛與熊氏密談,顯然是有目的。

“可知密談內容?”隗狀問道。

蒙嘉沒有說話,其意思很明顯,我蒙氏兄弟既然說出來了,當然有證據證明熊氏可能不利於咸陽。

“消息來源可靠?”隗狀追問道。

蒙嘉微微皺眉,看了秦王政一眼,然後低聲說道,“消息來自黑冰。”

隗狀不再追問了。雖然武烈侯至今還是紫府黑冰的秘軍統率,在前線戰場上也一直依靠黑冰提供的外國消息做出諸多決策,但秦王政既然敢把紫府交給武烈侯,當然有辦法控制秘軍。秘軍是個特殊的存在,直接聽命於大王,武烈侯即便一直留在京城,也無法實際意義上控制秘軍。現在秦王政不但利用秘軍探查外國的機密,還利用秘軍監控武烈侯,這就是他一直讓武烈侯擔任秘軍統率的真正目的。這在中樞也不算什麼機密,大家都知道,但誰也不敢說出來。

武烈侯肯定也知道。武烈侯是什麼人?秦王政始終讓他擔任秘軍統率,名義上是方便其及時做出決策,但實際上秦王政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訴他,我要用黑冰監控你。武烈侯知道身邊有幾個黑冰嗎?誰是黑冰?他根本不知道,所以他只能小心翼翼。好在武烈侯根本沒有謀反篡國的心思,他堂堂正正,用的都是陽謀,目的就是統一中土,就是讓帝國長治久安世代傳承,這也是兄弟兩人雖然矛盾重重但始終沒有反目成仇的原因之一。

“這是個機會。”隗狀不動聲色地說道。

“的確是個好機會。”秦王政的目光轉向馮劫,問道,“你說呢?”

馮劫當然明白秦王政的意思。在武烈侯的佈局中,幫助熊氏外戚崛起顯然是重要的一環。如果咸陽改變攻擊策略,以主力攻打楚國,那麼打贏了熊氏外戚也就建下顯赫功勳,咸陽根本動不了他們。反之,如果咸陽堅持既定的攻擊策略,熊氏外戚極有可能在背後插一刀,那麼中原決戰敗了,一切也就落入武烈侯的掌控之中。如此看來,若要確保中原決戰的勝利,必須徹底打倒熊氏。

說白了,秦王政把蒙武等人召回京城的目的不是商討攻擊策略,而是商討如何打倒熊氏外戚。上次中原陷入危機的時候,秦王政和咸陽宮就試圖把戰敗的責任推給熊氏外戚,藉機把他們徹底打倒,誰知武烈侯早有佈局,竟然說服了公子騰和熊啓,讓他們聯手開闢了東南戰場,此策不但讓咸陽宮的謀劃落空,還讓熊外戚建功。現在秦王政和咸陽宮故計重施,又要對付熊氏外戚了。

武烈侯難道沒有未雨綢繆之策?熊氏外戚難道就會束手待縛?荊軻在返回江南的過程中與熊氏外戚密談,這其中到底隱藏着什麼秘密?馮劫暗自冷笑,蒙氏被逼得沒有退路了,不敢敗,也敗不起,於是就想拿熊氏外戚開刀,以此來脅迫武烈侯,豈不知武烈侯是你們可以脅迫的對象?

“是個好機會。”馮劫說道,“但既然上次熊氏外戚逃出了陷阱,這一次他們豈能沒有防備?此事還需慎重,以免自取其禍。”

蒙氏兄弟互相看看,眼裡都掠過一絲憂色。

隗狀驀然想到了一種可能,這是不是武烈侯的借刀殺人計?假如武烈侯借秦王政之手誅殺熊氏外戚,由此導致決戰失敗,那秦王政和中樞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己打自己的臉了,威信將遭到致命打擊。

隗狀的心臟驟然猛跳,讓他感覺窒息。就在這時,秦王政說話了。

“東南戰場需要一個最高統率,誰去最合適?”

秦王政決心已下,誰也不能阻止他去贏得中原大戰。

東南戰場上有公子騰,有楊端和,都是德高望重之輩,誰有資格指揮他們?

第367章 又是深秋第333章 縱虎第247章 我要救人第172章 我想和你做朋友第24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335章 環環相扣第231章 定計第277章 老天一定會懲罰他第415章 我白癡啊?第230章 合縱出擊第42章 我沒有家第436章 爲何恐懼?第24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340章 代北之地第170章 誘敵深入第350章 威懾第63章 如此大兄第306章 中原變局第61章 恍若一夢第420章 中土最無恥的大盜賊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336章 恫嚇第174章 誰是陰謀家?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325章 退一步第107章 再起波瀾第310章 不打了第26章 老夫恨他們第92章 桓齮笑了第99章 動靜太小了第90章 恐怖一擊第334章 蒙氏的選擇第204章 去而復返第349章 臨危受命第143章 謀事在人第200章 歷史把我吞噬了第65章 地地道道的小菜鳥第91章 狂風暴雨第378章 決戰開始第191章 超級謀劃第23章 刺殺第288章 河北人的野心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144章 初見趙高第225章 蓋聶第65章 地地道道的小菜鳥第456章 坑儒第386章 相聚洛陽第170章 誘敵深入第204章 去而復返第327章 “湯”的問題第162章 謀劃第59章 悍將王賁第459章 始皇帝崩第26章 老夫恨他們第401章 最強烈的欲.望第302章 王子出鎮第348章 給我三年時間第236章 贖買第272章 選擇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4章 最大內奸第279章 黑暗中的張良第158章 襲擊第312章 變故第200章 歷史把我吞噬了第186章 人吃人第327章 “湯”的問題第128章 新年新氣象第290章 開鑿一條大渠第322章 速回咸陽第413章 頑固第24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62章 老將王翦第4章 最大內奸第224章 張良計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運第9章 被你害了第47章 武安君是大丈夫第151章 渡河之困第363章 又是新年第258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43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25章 太子出事了第107章 再起波瀾第69章 囂張就要捱打第344章 再至代北第414章 驅虎吞狼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36章 無恥第100章 他爲什麼要逃?第292章 絕不屈服第24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43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39章 湮沒在歷史中的真相第175章 人生就是一場賭博第174章 誰是陰謀家?第156章 機遇來了第211章 水力鼓風第182章 死也不娶你
第367章 又是深秋第333章 縱虎第247章 我要救人第172章 我想和你做朋友第24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335章 環環相扣第231章 定計第277章 老天一定會懲罰他第415章 我白癡啊?第230章 合縱出擊第42章 我沒有家第436章 爲何恐懼?第24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340章 代北之地第170章 誘敵深入第350章 威懾第63章 如此大兄第306章 中原變局第61章 恍若一夢第420章 中土最無恥的大盜賊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336章 恫嚇第174章 誰是陰謀家?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325章 退一步第107章 再起波瀾第310章 不打了第26章 老夫恨他們第92章 桓齮笑了第99章 動靜太小了第90章 恐怖一擊第334章 蒙氏的選擇第204章 去而復返第349章 臨危受命第143章 謀事在人第200章 歷史把我吞噬了第65章 地地道道的小菜鳥第91章 狂風暴雨第378章 決戰開始第191章 超級謀劃第23章 刺殺第288章 河北人的野心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144章 初見趙高第225章 蓋聶第65章 地地道道的小菜鳥第456章 坑儒第386章 相聚洛陽第170章 誘敵深入第204章 去而復返第327章 “湯”的問題第162章 謀劃第59章 悍將王賁第459章 始皇帝崩第26章 老夫恨他們第401章 最強烈的欲.望第302章 王子出鎮第348章 給我三年時間第236章 贖買第272章 選擇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4章 最大內奸第279章 黑暗中的張良第158章 襲擊第312章 變故第200章 歷史把我吞噬了第186章 人吃人第327章 “湯”的問題第128章 新年新氣象第290章 開鑿一條大渠第322章 速回咸陽第413章 頑固第24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62章 老將王翦第4章 最大內奸第224章 張良計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運第9章 被你害了第47章 武安君是大丈夫第151章 渡河之困第363章 又是新年第258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43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25章 太子出事了第107章 再起波瀾第69章 囂張就要捱打第344章 再至代北第414章 驅虎吞狼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36章 無恥第100章 他爲什麼要逃?第292章 絕不屈服第24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43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39章 湮沒在歷史中的真相第175章 人生就是一場賭博第174章 誰是陰謀家?第156章 機遇來了第211章 水力鼓風第182章 死也不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