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朝會(二)

八阿哥晉封郡王,九阿哥晉貝勒,八黨的一衆大臣自然是暗自竊喜不已,這可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自康熙四十七年百官公推太子以來,康熙對胤禩一直就頗爲冷淡,直到去年京師內城整改,胤禩才重新出頭,這次他能被康熙晉封郡王,至少說明康熙對他的態度大有好轉。

太子胤礽的鐵桿支持者,轉任禮部尚書的王掞,心裡卻是一驚,康熙封賞十四阿哥也就罷了,畢竟十四爺跟太子還未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可如此封賞八阿哥胤禩,就頗爲耐人尋思了,八爺與太子乃是死對頭,在這個時候晉封八爺郡王,難道康熙已是要鐵下心來要二廢太子?

若是再廢太子,胤礽可就連一絲希望都沒有了,想到這裡,王掞心裡一沉,現如今,親近太子的大臣已是七零八落,即便呼籲,已是無人響應,該如何阻止康熙再廢太子呢?

七阿哥胤佑以下,沒得到封賞的幾個皇子一見康熙又封了老八、老九,立馬都眼巴巴的瞅向康熙,賑濟災民,他們可是也出了銀子的,康熙可不能太偏心啊,特別是老十二胤裪,一起受封的三兄弟,就剩他一個是貝子了,心情最爲急迫。

康熙沒讓他們失望,緊接着又開口道:“皇三子誠親王胤祉潛心編書,前有《律歷淵源》、《古今圖書集成》今年又成書《佩文韻府》,忠貞誠孝,着賞雙俸。”

一衆王公大臣登時都警惕起來,,康熙才封了十四爺,又接着封八爺、九爺,賞了十爺,又賞三爺,難不成要大肆封賞?今兒又不是什麼大日子,康熙此舉有何深意?

一衆沒得封賞的皇子更是伸長了脖子,看來,真的有戲!

皇太子胤礽心裡卻是驚雷滾滾,怎麼突然把老三扯出來了,老十四、老八,可都是兩黨的領軍人物,老三算什麼?《律歷淵源》、《古今圖書集成》都成書好幾年了,怎麼現在又翻了出來,《佩文韻府》老三不過是協助而已,康熙爲何如此慎而重之的提出來?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胤礽心裡猛的閃過這句話,康熙難道是屬意老三?想到老三平日裡對康熙極爲孝順,刻意逢迎,康熙對老三也甚爲偏袒,胤礽似有所悟,自己試圖兵諫,看來已是傷透了康熙的心,所以他纔會尤其注重老三的孝順。

一衆王公大臣、未受封賞的皇子都眼巴巴的望着康熙,等待着下文,然而,康熙偏偏卻就此閉上了嘴。

老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等五個受封賞的皇子見康熙確實封賞完了,正準備出列謝恩,號稱‘官屠’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趙申喬卻搶先一步跨了出來。

滿朝王公大臣見到這神憎鬼嫌的老小子半路上蹦了出來,心裡都是一驚,康熙封賞他的幾個兒子,你也敢跳出來橫加干涉?還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

未受封賞的一衆皇子見此情形都不由興災樂禍的等着看熱鬧,這下有好戲看了。五個受封賞的皇子心裡則跟吃了蒼蠅一樣膩味。

康熙卻是神色如常,連眉頭都沒蹙一下,只是靜靜的望着他。

趙申喬出列後跪奏道:“啓奏皇上,國之名器,豈能輕授?名器之授予,乃爲彰顯朝廷之權威,國之名器,唯有珍稀才彌足尊貴,唯有嚴謹,方顯尊隆,皇十四子胤禎三年三晉爵,由貝子而親王,雖則有功於國,有恩於民,然如此連番晉封,微臣竊以爲稍顯倉促,且揚州公審江南科考一案,皇十四子胤禎於公堂之上,衆目睽睽之下,羞辱地方督撫大員,目無法紀,驕橫跋扈,此等置朝廷綱紀於不顧,既有損朝廷威嚴亦有傷地方官員體面之行爲,聞之令人髮指,懇祈皇上嚴查,晉爵一事,亦懇請皇上慎而決之。”

一聽‘官屠’僅僅只是針對十四阿哥,老三、老八等四個阿哥都不由鬆了口氣,一衆大臣卻是連大氣都不敢出一聲,康熙這才說十四阿哥堪爲諸臣表率,趙申喬就敢當衆指責十四阿哥的不是,這可是直言犯上。

一衆大臣都惴惴不安的豎起了耳朵,十四阿哥當衆摘了兩江總督噶禮、安徽巡撫樑世勳二人的頂戴,剝了二人官服的事情在官員中反響確實很大,康熙對十四阿哥素來偏袒,不知道這事,他又將如何迴護?一個不好,很可能就形成羣情洶洶的局面。

趙申喬說完,整個大殿立時便悄無聲息,即便不少大臣心裡極爲贊同趙申喬的奏對,也不敢跳出來附議,開什麼玩笑,一個人直言犯上,就已經是天大的事了,要再跳出幾個來,康熙性子再寬厚,怕是也要雷霆大怒了。

再說了,十四阿哥現在的聖眷之濃,是人都知道,又正好處在十四阿哥封親王的口子上,這時候誰要敢跳出來附議一聲,純粹就是自找死路,就算康熙仁厚,不降罪,十四阿哥可不是什麼善茬,從他對付噶禮、樑世勳二人的手段就可見一斑。

康熙掃了一衆大臣一眼,才冷冷的道:“江南科考一案,朕已收到簡略彙報,兩江總督噶禮、安徽巡撫樑世勳,授意前任安徽巡撫葉九思,現任安徽布政使馬逸姿、督糧道臺李玉堂、寧國知府陶衛買通副主考趙晉和十二房房官及其他九名考官,聯手倒賣舉人名額,收授賄銀八十萬兩,一應犯案官員皆已供認不諱,且已追繳贓銀五十萬兩。”

一衆王公大臣對江南科考一案多隻聽的一鱗半爪,傳得最廣的反而是十四阿哥公堂上摘了噶禮兩位大員頂戴的事,此時一聽這案子竟然是如此巨案,都不由倒吸了口冷氣,暗道要壞事。

果然,康熙說到這裡聲音已高亢起來,“朕以寬爲政,是想給天下萬民,給朝野上下營造出一個寬鬆和諧的氛圍,讓天下和樂,四海乂安,是想創造出一個民安物阜的大清,讓朕一手開創的盛世能夠持續的更長遠一點。不是讓你們去肆意刮地皮,去貪污腐敗,去賣官鬻爵!

這樣不知廉恥的官員還要什麼體面?朝廷的臉面,朝廷的尊嚴,都讓他們丟盡了,不是恂親王胤禎以雷霆手段扳倒他們,這案子何以能如此迅速的大白天下?令人髮指,朕看你們才令人髮指!一個個眼裡就只盯着銀子,你們都捫心自問一下,還有沒有點良心?”

見康熙震怒,連他們都一起掃了進去,一衆王公大臣立時都乖乖的跪了下去,一個個在心裡把個趙申喬罵的狗血淋頭,好好的封賞,一片喜慶,你老小子沒事出來彈劾個什麼勁?就算要彈劾,你也把事情弄清楚了再彈啊,案情都沒查清楚,你就敢直言犯上?你不怕死,你別拖累咱們啊。

趙申喬嚇的連連叩頭,“皇上息怒,微臣罪該萬死。”

上書房大臣蕭永藻忙膝行了幾步出列,磕頭道:“奴才忝居上書房,出了此等驚天巨案,亦是罪大難赦,奴才們有罪,該殺該剮,自有六部九卿斷決,皇上萬金之體,千萬別傷了身子。”

一衆皇子亦是連連叩頭,齊身懇請康熙息怒。

康熙很快就平復下來,又沉聲道:“社稷,公器也,朕身爲天子,撫有天下,亦不能出自於私,朝廷名器,例不輕授,非功勳卓著者,朕亦吝授之,皇十四子胤禎爲何能三年三晉爵?

你們自己想想,四大恆,農學院,遠洋艦隊、海關革新、遠洋貿易船隊、京城改造、工商雜稅革新、福建招撫、推廣抗旱高產農作物,哪一件不是利國利民、影響深遠之舉。朕就納悶了,你們這些身居高位,滿腹經綸的國之棟樑,怎麼就提不出這樣老成謀國的建議?

短短三年時間,皇十四子胤禎爲京城改造、賑濟北方數省饑民,福建饑民、遠洋艦隊捐了多少銀子,你們算過沒有?”

停頓了一下,康熙才接着道:“善賞罰者,百官不敢侵職,羣臣不敢失禮,朕統御天下五十載,豈能不明賞罰?有功不賞,何以彰顯朝廷之公正,皇十四子胤禎,雖然年少,然於國於民,功勳顯著,上爲君父分憂,下爲黎民謀福,晉封親王,乃是理所應得,諸臣工可還有異議?”

一衆大臣此時都還心驚膽顫抖的跪在地上,誰還敢做仗馬之鳴?

趙申喬磕了個頭道:“微臣不明案情,不知恂親王乃是爲國剷除鉅貪,風聞奏事,罪該萬死,祈望皇上降旨責罰。”

康熙望着他淡淡的道:“爾身爲都察院左都御史,風聞奏事乃是爾等職權,然橫加阻擾朕封賞,不可不罰,着罰俸半年。”

一聽僅僅只罰俸半年,一衆王公大臣都是又嫉又妒,這老小子的聖眷也不差啊。

見一場風波就此平息,老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方纔上前謝恩。

一衆大臣望向十四阿哥的眼神可謂是複雜之極,不僅有錢、有兵,而且還有十四黨,聖眷之濃,更是無人能比,十四爺的崛起,已經是無人可擋了。

(未完待續)

第87章 拿捏年羹堯第498章 徵日(七)第411章 觸及皇權?第76章 康熙偏心第322章 強勢第195章 毒師爺第714章 大局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685章 狗咬狗第83章 酸第12章 匯通天下第120章 以寬爲政第485章 你來我往第566章 收服第700章 金融控制第129章 刺殺(上)第338章 分封影響第269章 新式禁衛軍第695 章 反應第449章 刻意引導第108章 各方反應(下)第688 章 巡幸西安第320章 彌天大謊第187章 王頊齡第210章 十三解封第350章 花錢買太子第76章 康熙偏心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350章 花錢買太子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345章 十四賊狠第160章 江南科考案(三)第507章 報喜第539章 誤猜第14章 調教舉子第621章 反應後記5第87章 拿捏年羹堯第662章 伴君如伴虎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706章 割辮子第391章 毫無價值第674章 泄露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361章 驅虎吞狼第579章 捐納第283章 下馬威第726章 以德立法,以法促德第377章 徵歐主將第414章 舉重若輕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463章 糊塗康熙第47章 順勢而爲第706章 割辮子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242章 出征第447章 京師繁華後記十第484章 口是心非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729章 去熱河第80章 十四爺冷竈第618章 觸底線第650章 醞釀第416章 登龍十二術第564章 發作第365章 抱火鍋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589章 動手第103章 考察人才第438章 客竄海盜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第222章 放貸第328章 裂土分封第525章 宗藩關係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370章 嚴打?第577章 勸輸第124章 未雨綢繆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115章 施世驃第184章 十五入黨第339章 再陰老四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379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110章 力挺十四黨第464章 應對第515章 跋扈第684章 牆倒衆人推第566章 收服第179章 堅韌八阿哥第407章 宗室反應第92章 德妃第394章 黃帶子第627章 擔憂歐洲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127章 不賣帳第617章 不搶白不搶
第87章 拿捏年羹堯第498章 徵日(七)第411章 觸及皇權?第76章 康熙偏心第322章 強勢第195章 毒師爺第714章 大局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685章 狗咬狗第83章 酸第12章 匯通天下第120章 以寬爲政第485章 你來我往第566章 收服第700章 金融控制第129章 刺殺(上)第338章 分封影響第269章 新式禁衛軍第695 章 反應第449章 刻意引導第108章 各方反應(下)第688 章 巡幸西安第320章 彌天大謊第187章 王頊齡第210章 十三解封第350章 花錢買太子第76章 康熙偏心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350章 花錢買太子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345章 十四賊狠第160章 江南科考案(三)第507章 報喜第539章 誤猜第14章 調教舉子第621章 反應後記5第87章 拿捏年羹堯第662章 伴君如伴虎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706章 割辮子第391章 毫無價值第674章 泄露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361章 驅虎吞狼第579章 捐納第283章 下馬威第726章 以德立法,以法促德第377章 徵歐主將第414章 舉重若輕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463章 糊塗康熙第47章 順勢而爲第706章 割辮子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242章 出征第447章 京師繁華後記十第484章 口是心非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729章 去熱河第80章 十四爺冷竈第618章 觸底線第650章 醞釀第416章 登龍十二術第564章 發作第365章 抱火鍋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589章 動手第103章 考察人才第438章 客竄海盜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第222章 放貸第328章 裂土分封第525章 宗藩關係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370章 嚴打?第577章 勸輸第124章 未雨綢繆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115章 施世驃第184章 十五入黨第339章 再陰老四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379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110章 力挺十四黨第464章 應對第515章 跋扈第684章 牆倒衆人推第566章 收服第179章 堅韌八阿哥第407章 宗室反應第92章 德妃第394章 黃帶子第627章 擔憂歐洲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127章 不賣帳第617章 不搶白不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