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誤猜

接過京報,王運山細看了一眼,微微沉吟,纔不以爲然的道:“不就是滿蒙一體、滿漢一體的延伸?朝廷這些年可沒少提,卻是未見落到實處,難道恆之對此另有見解?”

“如今是皇太子監國,這其中含義自然大爲不同。”李清明肅然道:“皇太子一手創建的海軍是率先提出不分滿漢蒙回的,這一點整個京城皆有耳聞,如今又在京報上如此說,這明擺着是要一視同仁,若是所料不差,這僅僅纔是試探,太子繼位之後,便會大力推行。

真若如此,何必擔心受排擠?再說,進軍工作坊,又不是做官,那是全憑本事吃飯,沒那個本事,不受排擠也得走人,有本事又何必擔憂過甚?”

“言之有理,那咱們就去上海看看,早就聽聞上海繁華不在江寧之下。”王運山說着又輕笑道:“恆之不入仕,還真是可惜了,就憑你這份推敲的能耐,必能大有作爲。”

“明安兄取笑了。”李清明輕笑道:“人貴有自知之明,就我這秉性,也就是個師爺的料,而且還得尋個言聽計從的主子,否則一年不到就得辭館。”

聽的這話,王運山不由微笑道:“恆之這脾氣,非得有上官賞識不可,罷了,還是與我結伴埋首做學問。”

小湯山行宮。

康熙在經過例行的恢復鍼灸推拿之後,破例沒有練字,而是在花園裡靜靜的半躺在躺椅上,望着眼前的景色出神,一衆太監宮女見此情形,都識趣的遠遠散開,唯有李德全躬着身子立在後面,一聲也不敢吭。

康熙費神思慮的也是如何管理進入天津軍工作坊的旗民,這批旗民可不是小數目,按老十四的計劃。至少是幾萬,甚至是高達十萬的青壯旗民,若是僅按青壯來算,已經相當於二、三個旗的規模。

對這批旗民。他確實是心動不已,但卻是猶豫不決,若是公然下手,勢必引起下五旗旗主和王公勳貴的強烈反對,有可能破壞旗人入軍工作坊的計劃,畢竟解決旗人的生計纔是本意,不能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若是慢慢侵吞,又擔心老十四先下手爲強,軍工作坊雖然掛在工部名下,但誰都知道那是老十四的地盤,若是任由老十四吞併這批數萬青壯旗民,會是什麼後果?旗人自小都是習練騎射,這數萬青壯就是數萬精兵!而且就在京畿之側,京城還有何安全可言?老十四當初提議旗人進軍工作坊是否就已存了這份心思?

康熙沉吟不語。李德全躬身肅立於後也不敢亂動,生怕驚擾了康熙,不過。院中的動靜他卻是隨時都留意着的,當看到園子門口有小太監縮頭探腦時,他便猜到應該是京城的快報到了,打手勢問了下,見猜測無誤,他便輕聲稟道:“皇上,京城的快報送來了。”

康熙沒言聲,只是微微點了下頭,李德全會意,立刻快步到園子門口。小太監一邊躬身呈上快報,一邊低聲稟報道:“皇太子已經出京奔這裡而來。”

李德全面無表情的接過快報轉身便走,到康熙跟前才小心的拆開夾袋,裡面不僅有快報還有一份京報,待康熙伸手接過,他才輕聲道:“皇太子已經在路上了。”

康熙仍是沒有言聲。快速的瀏覽了一遍快報,眉頭不由微皺了皺,老十四居然以告示的形式將招收旗人的條件和工匠的待遇公之於衆,他這是想以旗民來督促各旗旗主和王公勳貴?看來,老十四也在打天津旗民的主意,他可真是好算計!

沉吟半晌,他才草草看了一下工匠分級和各級的具體工錢數額,這個東西他倒是不上心,軍工作坊規模龐大,定級按酬發放工錢更便於管理和刺激工匠的積極性,至於那個最高工錢,不過是噱頭,相信沒幾個人能拿到那份工錢。

對於京報,康熙倒是重視,從頭到尾細細的看了一遍,這期京報隻字未提旗人入作坊一事,連篇累牘都是徵日大捷的文章,老十四倒不居功,反而將他以審時度勢,決策之功大肆頌揚了一番,他心知老十四這是要堵一衆朝臣之口,不由微微笑了笑。

對於一筆帶過的有民族融合之嫌的那句話,他並未在意,宣傳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倒是側重突出了日本獻公主和親之事,讓他頗爲不解,這事主要是針對日本的,爲何在京報上加以突出,老十四想做什麼?想改變大清的宗藩關係?還是衝着南洋的藩國去的?

爲免在路上耽擱時間,胤禎刻意騎馬前來,出了城,一路急馳半個時辰便可抵達小湯山行宮,下馬稍事洗漱之後,他便匆匆趕到園子外求見。

在得知老十四到了,康熙便回了房間,接到稟報,便宣他立即進來。

胤禎進屋例行請安見禮後,康熙亦是按例賜座,俟其一落座,他便沉聲問道:“京報上側重突出了日本獻公主和親之事,是爲何故?”

胤禎沒料到康熙張口就問這事,忙沉穩的道:“回皇阿瑪,這是奪取南洋諸藩國的步驟,兒臣着重宣傳此事,是準備勒令各沿海諸藩國納幣、押質、和親,一步步逼反他們,以便師出有名。”

對於南洋諸藩,康熙也是垂涎不已,那可是大清的糧庫,一聽老十四果然是衝着南洋諸藩國去的,他不由微微點了點頭,海軍擴兵不過二、三年時間,是該未雨綢繆了,微微沉吟,他才道:“這些年,大清與朝鮮的宗藩關係日漸親密,也該留一個宗藩關係的典範,朝鮮就暫且免了吧。”

免朝鮮?胤禎一楞,他對朝鮮可沒好感,周圍都吞了,留個朝鮮做什麼?那些個棒子,後世跟着日本侵華時,可是殘殺了不少百姓,造的孽不比日本鬼子少,不過康熙既然開了口,就只能等康熙死了之後再取了,反正也不急於一時,收拾了東南亞,再回頭北上,他忙躬身道:“兒臣尊旨。”(未完待續)

第357章 回上海第11章 火器人才第99章 立威第363章 打秋風第58章 海關改革第449章 刻意引導第613章 拿捏第31章 康熙的手段第485章 你來我往第87章 拿捏年羹堯第250章 象羣遇上狼羣第590章 徹查第582章 倉鼠第197章 替罪羊第99章 立威第89章 眼紅第118章 上尊號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47章 順勢而爲第674章 泄露第114章 分工合作第120章 以寬爲政第457章 壽禮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509章 突破點第1章 胤禎第462章 迴光返照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433章 航線專營第624章 生財有道第464章 應對第672章 應對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687章 清理虧空第132章 高產作物第589章 動手第351章 試探第492章 徵日(一)第623章 晉封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508章 出手第539章 誤猜第545章 奪權第208章 子嗣問題第391章 毫無價值第363章 打秋風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570章 天道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658章 糾結的衍聖公第710章 揉搓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338章 分封影響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275章 康熙發狠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575章 裁彎取直第447章 京師繁華第27章 小朝會第286章 輕鬆的戰鬥第233章 掃盲第104章 沙船協會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225 章賞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605章 後宮第355章 陛辭第275章 康熙發狠第287章 炮口集合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28章 恂貝勒第599章 使團第152章 海軍首屆淘汰第30章 釜底抽薪第505章 條約草本第237章 康熙憂心第415章 探望廢太子第221章 李衛下套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652章 相親的第427章 胤禛私訪第343章 神仙鬥法第110章 力挺十四黨第562章 開局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147章 移臺之爭第245章 朝堂激辯第351章 試探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284章 比竇娥冤第122章 二級戰列艦第530章 順水人情第58章 海關改革第144章 福建佈局第582章 倉鼠第11章 火器人才
第357章 回上海第11章 火器人才第99章 立威第363章 打秋風第58章 海關改革第449章 刻意引導第613章 拿捏第31章 康熙的手段第485章 你來我往第87章 拿捏年羹堯第250章 象羣遇上狼羣第590章 徹查第582章 倉鼠第197章 替罪羊第99章 立威第89章 眼紅第118章 上尊號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47章 順勢而爲第674章 泄露第114章 分工合作第120章 以寬爲政第457章 壽禮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509章 突破點第1章 胤禎第462章 迴光返照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433章 航線專營第624章 生財有道第464章 應對第672章 應對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687章 清理虧空第132章 高產作物第589章 動手第351章 試探第492章 徵日(一)第623章 晉封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508章 出手第539章 誤猜第545章 奪權第208章 子嗣問題第391章 毫無價值第363章 打秋風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570章 天道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658章 糾結的衍聖公第710章 揉搓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338章 分封影響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275章 康熙發狠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575章 裁彎取直第447章 京師繁華第27章 小朝會第286章 輕鬆的戰鬥第233章 掃盲第104章 沙船協會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225 章賞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605章 後宮第355章 陛辭第275章 康熙發狠第287章 炮口集合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28章 恂貝勒第599章 使團第152章 海軍首屆淘汰第30章 釜底抽薪第505章 條約草本第237章 康熙憂心第415章 探望廢太子第221章 李衛下套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652章 相親的第427章 胤禛私訪第343章 神仙鬥法第110章 力挺十四黨第562章 開局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147章 移臺之爭第245章 朝堂激辯第351章 試探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284章 比竇娥冤第122章 二級戰列艦第530章 順水人情第58章 海關改革第144章 福建佈局第582章 倉鼠第11章 火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