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新式禁衛軍

見康熙明確表態,而且言明北方待推行高產作物之後再議,一衆北派大臣自然是就坡下驢,沒人敢做仗馬之鳴。

康熙說完之後,見無人言聲,眼光便在衆皇子和一衆大臣身上梭巡,一見這情形,衆人便都知道康熙這是臨時起意,心中連主辦這差事的人選都還未定下來。心裡不由都怪怪的,一衆大臣爭了半晌,十四阿哥卻是一句話就促使康熙下了定了決心,足見他在揣摩帝心這方面,有過人之處。

四阿哥胤禛心裡卻是一凜,難道康熙並無意讓他負責這份差事?這個機會可不容錯失,稍一猶豫,他便站出列奏道:“稟皇阿瑪,攤丁入畝利國利民,唯損縉紳豪強,地方豪強大族,皆是盤根錯節,手眼通天,必定極力阻撓新法的順利推行,此法是兒臣首倡,兒臣願徹底貫徹、推行此法,一則爲皇阿瑪分憂,二則亦可借次機會歷練地方政務。兒臣懇祈皇阿瑪允准。”

一見老四站出來請戰,胤禎不由暗鬆了口氣,攤丁入畝由老四去推行,可保萬無一失,康熙略微沉吟,便開口道:“攤丁入畝,乃是國家賦役制度革新,牽扯甚廣,意義非凡,以皇四子雍親王胤禛、都察院左都御史趙申喬,前往廣東試行,刑部右侍郎薩爾臺,戶部左侍郎王原祁隨同協助。”

一衆大臣聽的都是倒吸冷氣,康熙對攤丁入畝可說是重視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一省試行,居然派出瞭如此大的陣容,不過,‘官屠’趙申喬被譴去廣東,不少大臣都是暗暗鬆了口氣,這老小子離京一段時間也好。

不少大臣更是興災樂禍,這下廣東官場可是有熱鬧瞧了,去了一個‘冷麪王’,還要加上一個‘官屠’,連刑部侍郎都有,不知道有多少官員頂戴不保?

胤禛則是大爲鬱悶,康熙竟然指派趙申喬做他的副手,這可真是要命,這老小子性情古怪,堪稱是鐵面無私,老十四都被他參了兩次,這要被他抓住把柄,鐵定要被參,真不知道康熙怎麼想的?

胤禎倒是暗暗高興,如此大的陣容,康熙應該是準備藉此機會整頓廣東的吏治了,這倒是個不錯的辦法,一舉兩得,既推行了新法,又整頓了吏治,康熙可真是好手段。

一散朝,胤禎就被康熙叫進了西暖閣。 Wшw ✿Tтkan ✿C〇

請安見禮之後,康熙照例是賜座賞茶,待胤禎落座,康熙就開口問道:“海軍艦隊何時能抵達天津?獻俘儀式日期可能預定下來?”

這事胤禎早有盤算,立即便欠身道:“回皇阿瑪,海軍艦隊預計最遲在四月十二可抵達天津衛,具體獻俘日期,還請皇阿瑪定奪。”

康熙點了點頭道:“那就暫定在四月十八。”緊接着,他又道:“改良的火炮威力巨大,一旦流傳出來,後果不堪設想,對此,你可有想過?”

聽康熙提到這個問題,胤禎卻是胸有成竹的回道:“回皇阿瑪,不論是火炮還是火銃,兒臣管理都極嚴格,內外崗哨,明兵暗探,層層嚴防,即便是廢品,也絕不允許外流,兒臣最近還在盤算,欲將火器廠、鑄炮廠、火藥作坊都遷移到小洋山,以便於更爲嚴格的管理。”

小洋山?康熙微微一怔,疑惑的盯着胤禎。

胤禎忙解釋道:“小洋山乃在杭州灣出口的一個島嶼,兒臣前去實地考察可幾次,小洋山乃是一個天然的深水良港,且無淤填之慮,距離陸地不過三十海里,乘船一個多時辰便可到達。

一應軍工廠坊遷移到小洋山,不僅有利嚴格管理火器,也可有效防止外人窺探火炮的秘密,而且海軍艦隊亦可駐紮在小洋山,以防止西洋商人清楚海軍的真實情況。只是工程頗大,原料輸送頗有不便,兒臣一時之間,頗爲猶豫,還請皇阿瑪定奪。”

康熙一時間也有些猶豫,遷移到小洋山,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可如此一來,就不利於監控,海軍一旦有變,根本就無法遏止,沉吟半晌,他才道:“軍工廠坊不在少數,其內工匠數目龐大,亦不可能長期禁足於島,此事重在監管,不在地勢之險,眼下處處用錢,以後再說吧。”

“是,兒臣尊旨。”胤禎此議不過是試探,見康熙對海軍防範嚴格,更是堅定了在馬尼拉建後勤基地的想法。

康熙卻是順着話頭問道:“天津這支艦隊的火器彈藥補給,你是如何考慮的?”

說一千道一萬,康熙最關心的還是他皇權的安危,胤禎不由暗自腹誹,不過,對於天津,他也是極爲重視,當下就回道:“回皇阿瑪,天津這支艦隊亦是要不斷髮展壯大的,不能總是依賴於上海轉運。

兒臣竊以爲,必須在天津建立軍工廠坊,海軍學院,擴寬、翻修天津至京城的驛道,修築防禦炮臺。”

康熙不過是想在天津建立軍工廠坊,以免受制於上海,沒想到胤禎竟然借題發揮,又是修築炮臺、又是海軍學院,居然還要修驛道,他不由暗自納悶,老十四到底是怎麼想的?把天津發展成第二個上海?

沉吟了片刻,康熙才道:“修築炮臺、建軍工廠坊倒是題中應有之意,爲何在天津又要建海軍學院?”

“回皇阿瑪,實則應該是叫軍事學院更爲妥帖。”胤禎欠身回道:“不僅是培訓海軍,兒臣還打算爲皇阿瑪訓練一支新式近衛軍。”

新式禁衛軍?康熙心裡一跳,老十四還想染指步兵?狐疑的瞅了胤禎一眼,他才悶聲道:“何謂新式?”

聽的康熙悶聲悶氣的話語,胤禎不由提了分小心,開弓沒有回頭箭,只能是先把康熙的興趣勾起來,否則只怕這計劃要夭折,稍稍停頓,他才沉吟着道:“與漢軍火器營相仿,不過,配有新式陸戰火炮,以三千新軍足以橫掃大漠。”

三千新軍足以橫掃大漠!康熙一聽,眼睛立時就亮了,雖說噶爾丹已死,但準噶爾部、南疆、北疆、回部都並不穩定,遲早還有大戰,新軍戰力真能如此強悍,可謂是國家之福。

第138章 人口問題第132章 高產作物第200章 機會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306章 強悍隆科多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554章 自保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436章 東南亞預案第493章 徵日(二)第130章 刺殺下第180章 朝會(一)第383章 方苞獻策第321章 善後第682章 糾結的揆敘第104章 沙船協會第579章 捐納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581章 返京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258章 嗜戰之主第572章 紫竹林第579章 捐納第508章 出手第370章 嚴打?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566章 收服第178章 摘桃子第71章 清官張伯行第138章 人口問題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712章 變法實質第420章 請君入甕第106章 各方反應(上)第401章 微服私訪(四)第132章 高產作物第608章 老大解封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70章 海盜與海商第89章 眼紅第708章 空頭支票第704章 錢法第691章 拆除滿城第122章 二級戰列艦第167章 舞弊手段第657章 反響激烈第9章 票號(上)第203章 埋刺第609章 割地第648章 又起波瀾第604章 晾幾天第428章 遠航準備第109章 熙朝清官第674章 泄露第625章 解禁胤礽第47章 順勢而爲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363章 打秋風第577章 勸輸第414章 舉重若輕第730章 皇見皇第441章 啓用年羹堯第349章 開禁採金第408章 有持無恐第66章 關係網第303章 轉移戰場第613章 拿捏第552章 佈局第296章 密謀第567章 不解第416章 登龍十二術第571章 試探第599章 使團第631章 戰爭結束了?第169章 會審第191章 大喜第54章 帝王心術第258章 嗜戰之主第595章 嚴懲第720章 貞武新錢第617章 不搶白不搶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595章 嚴懲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397章 誘導第504章 和談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339章 再陰老四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731章 貞武元寶第436章 東南亞預案第564章 發作第330章 龍虎鬥第696章 顧慮第247章 澎湖之戰(二)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第127章 不賣帳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120章 以寬爲政
第138章 人口問題第132章 高產作物第200章 機會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306章 強悍隆科多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554章 自保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436章 東南亞預案第493章 徵日(二)第130章 刺殺下第180章 朝會(一)第383章 方苞獻策第321章 善後第682章 糾結的揆敘第104章 沙船協會第579章 捐納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581章 返京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258章 嗜戰之主第572章 紫竹林第579章 捐納第508章 出手第370章 嚴打?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566章 收服第178章 摘桃子第71章 清官張伯行第138章 人口問題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712章 變法實質第420章 請君入甕第106章 各方反應(上)第401章 微服私訪(四)第132章 高產作物第608章 老大解封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70章 海盜與海商第89章 眼紅第708章 空頭支票第704章 錢法第691章 拆除滿城第122章 二級戰列艦第167章 舞弊手段第657章 反響激烈第9章 票號(上)第203章 埋刺第609章 割地第648章 又起波瀾第604章 晾幾天第428章 遠航準備第109章 熙朝清官第674章 泄露第625章 解禁胤礽第47章 順勢而爲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363章 打秋風第577章 勸輸第414章 舉重若輕第730章 皇見皇第441章 啓用年羹堯第349章 開禁採金第408章 有持無恐第66章 關係網第303章 轉移戰場第613章 拿捏第552章 佈局第296章 密謀第567章 不解第416章 登龍十二術第571章 試探第599章 使團第631章 戰爭結束了?第169章 會審第191章 大喜第54章 帝王心術第258章 嗜戰之主第595章 嚴懲第720章 貞武新錢第617章 不搶白不搶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595章 嚴懲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397章 誘導第504章 和談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339章 再陰老四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731章 貞武元寶第436章 東南亞預案第564章 發作第330章 龍虎鬥第696章 顧慮第247章 澎湖之戰(二)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第127章 不賣帳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120章 以寬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