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徵歐主將

如今僅是海軍就有四萬餘兵馬,聽胤禎口口聲聲都是說的海軍,也就是說出兵歐洲、美洲根本就不需調動其他八旗綠營,衆人不由都鬆了口氣,戰艦沒問題,後勤補給,就更不用他們操心了,十四爺有錢,既是他極力倡導的,自然不用朝廷出軍費。

想到如此遠征,竟然不用花朝廷一個大子兒,衆人的神情不由都有些古怪,這海軍到底是朝廷的經制之師,還是十四爺的私兵?

聽聞將遠征歐洲的兵馬減了一萬,康熙眉頭不由一蹙,遠征歐洲可是關係到大清的國威、軍威,一旦戰敗,那可不是鬧着玩的,大清固然是顏面無光,他這個千古一帝亦將名聲掃地,屆時窮兵黷武、糜師耗餉,空耗國力等一大堆罵名定會滾滾而來。

稍稍沉吟,他纔開口問道:“遠征歐洲,非同小可,支持的又是實力較弱的法蘭西,西班牙一方,若是仍無法扭轉劣勢,不僅徒惹笑談,英吉利、荷蘭一方亦會乘勢反撲,如此,可就得不償失。”

“回皇阿瑪。”胤禎欠身回道:“羅馬、英、荷與法、西兩大同盟,在歐洲已經打了足有十年,尚無法分出勝負,可見雙方亦是勢均力敵,十年征戰,雙方早已耗盡國力,

我大清二萬生力軍加入戰場,法、西同盟必然士氣大振,而英、荷同盟自然是大爲驚恐,此消彼長,必然佔盡優勢。

我大清出兵支持法、西同盟,不在兵力多寡,而在其背後影響,這意味着法、西同盟能源源不斷的得到大清的物力、財力的支持。”

這一提醒,康熙已是醒悟過來,老十四出兵歐洲只是做出一種姿態,他的目的是延長歐洲的戰亂,不想歐洲早日結束戰爭,而不是幫法、西同盟取得勝利,更不想在歐洲耗費太多的兵力。歐洲長期處於戰亂,大清才能爭取時間發展,拓展海外領地。

一衆上書房大臣,兵部尚書都是些老狐狸,微一沉吟,都窺破了胤禎的心思,一個個心裡都是暗自嘀咕,這算是陽謀還是陰謀?十四爺這算盤打的可是賊精,大清海軍若是出工不出力,或者是暗中玩平衡,歐洲這場戰事,怕是還很有幾年打的。

康熙頗爲讚賞的瞅了胤禎一眼,話題一轉,說道:“美洲不比歐洲,地廣人稀,跟打噶爾丹是同樣的道理,主要打的還是後勤補給,一萬餘人遠征美洲,這後勤補給,你是如何考慮的?”

“皇阿瑪聖明燭照,洞悉萬里,遠征美洲,後勤補給確是第一要務。”胤禎從容回道:“如今大清至美洲的航線,便是西班牙人開闢的馬尼拉至阿卡普爾科港的航線,阿卡普爾科港地處南北美洲的連結點,北上、南下皆是兩便,大清要開拓美洲,就必須佔領阿卡普爾科港。

阿卡普爾科港的背面便是西班牙在美洲建立的新西班牙領地,已經開發了上百年,糧食補給完全可以就地籌措,在鞏固了阿卡普爾科港之後,受封的宗親勳貴,便可沿海北上南下各覓富饒之地,開闢莊園,開闢至大清的新航線。

這是自美洲東海岸登陸,一俟在非洲開闢了據點之後,還可以從南美洲的西海岸登陸南美洲,東西兩面同時分封。”

一衆人聽完,皆是默然不語,胤禎雖然說的隱晦,但誰都清楚就地籌措糧草補給,意味着什麼,這才攻佔了西班牙的呂宋,又搶阿卡普爾科港,還要在他的領地就地籌措糧草補給,歐洲又跑去支援西班牙。這西班牙就是泥捏的,他也有三分火氣不是?豈能任大清揉捏?

兵部漢尚書孫徵灝沉不住氣,終是開口問道:“搶佔呂宋在前,這尚能說的過去,可咱們一邊在歐洲幫西班牙打仗,一邊在美洲搶西班牙地盤,西班牙豈會如此好說話?十四爺難道就不慮西班牙在歐洲與我們反目爲仇?”

“出兵歐洲,幫的不是西班牙一國,而是法國、西班牙、巴伐利亞、科隆及數個德意志邦國組成的同盟。”胤禎耐心的解說道,稍一停頓,他又接着道:“歐洲信奉強權,這也是歐洲強國迭起,征戰不休的主要原因,西班牙如今已開始衰落,其海外領地,大清不搶,英、荷、奧等國也會搶,一旦戰敗,西班牙必將割讓本土和海外領地。

西班牙在美洲、非洲、有大量領地,相比起在歐洲的本土安危,孰輕孰重,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自然能夠掂量清楚,再則,大清出兵歐洲,豈能沒有好處?不僅是西班牙在美洲的領地,法國在非洲的領地,咱們也要。”

聽到這裡,嵩祝不由擔憂的道:“如此獅子大張口,會不會招致法、西同盟的反感,從而拒絕我們出兵相助?”

“恰恰相反。”胤禎沉聲道:“歐洲諸國看重本土利益,大清若是無條件的出兵相助,法、西聯盟反而不敢輕易接受,因此,咱們還非的獅子大張口不可。”

“既是如此,十四爺欲圖在歐洲謀一隅之地立足,豈非很難?”蕭永藻緊接着道。

胤禎微微一笑:“戰敗割地,自古亦然,不獨中國如此,歐洲諸國亦是如此,只要最終勝出,咱們可以在戰敗國割地,一隅之地,不足引起歐洲的恐懼和擔憂。”

見胤禎隨問隨答,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衆人登時不再出聲,康熙亦是大感欣慰,看來,出兵歐洲,確實是好處多多,最讓他欣慰的是,如此大的舉動,放在十年前,便是傾盡國力,也難以施行,如今卻是不費一毫國帑,不調一兵一卒,實是難以想象。

略微沉吟,康熙便道:“既然你思慮的如此周全,諸位臣工又皆無意見,此事就暫且定下來,不過,這出兵歐洲、美洲的統兵將領,各位可有中意人選?”

一聽康熙這話,一衆大臣皆是默不做聲,出征的都是海軍,這統兵將領,哪有他們提議的份,說了也是白搭,而且還得罪十四爺,這種破事,這些個人精,豈會去做。

見一衆大臣都不言聲,胤禎暗暗腹誹,這事,他縱有想法,亦不敢明說,海軍現在可是朝廷的經制之師,別人說說猶可,他若是張口,難免有擅權的嫌疑,眼下可是立儲的關鍵時刻。

見胤禎未做聲,張鵬翮很快也想到了這一節,瞥了李光地一眼,見他低眉垂首,絲毫沒有開口的意思,便欠身道:“皇上,天下承平數十載,昔日名將,皆已凋零,如今爭霸海外,戰事方興未艾,宜大力提拔年輕將領,爲日後儲備人才,遠征歐洲,事關大清國威軍威,亦關乎皇上聲譽,這領兵將領,微臣懇請皇上聖心獨裁。”

聽聞這番話,康熙卻是不勝傷感,當年追隨他平三藩、徵臺灣、三徵準噶爾的熙朝名將,常寧、福全、費揚古、圖海、薩布素、施琅、趙良棟、張勇、孫思克、王進寶都已作古,他自己如今也是六十高齡,確實是歲月不饒人。

的確是該提拔一批年輕將領了,海外爭霸,遲早會有大戰,若是遇上現在這樣的青黃不接,無將可派,大清的根本都將爲之動搖。

回過神來,康熙瞅了胤禎一眼道:“胤禎,你主管海軍部,海軍亦是你一手創建,可有適合人選舉薦?”

既然是舉薦,胤禎便毫無顧慮,略一沉吟,才道:“回皇阿瑪,遠征歐洲與徵美洲各有側重,美洲較爲單純,擇一猛將便可,兒臣竊以爲北洋艦隊之衍德、德爾諢皆可統兵。

歐洲情況複雜,必須事事權衡,處處謹慎,時時間考慮如何才能爲大清爭取最大利益,統兵將領最好熟悉歐洲各國情況,海外情況,瞭解歐洲人習性,兒臣竊以爲,海軍可譴南洋艦隊之劉知生、林衛、付安定三人前往,領兵將領,兒臣當仁不讓。還請皇阿瑪允准。”說着,胤禎便跪了下來。

十四爺自請領兵出征歐洲!一衆大臣立刻就來了精神,十四爺說的有理,領兵出征歐洲,十四爺可謂是最爲適宜的人選。不過,如今太子已廢,儲位空懸,十四爺可說是最有望被立儲的。

遠征歐洲,四萬裡海路,僅是航程便要半年,海上風大浪急,氣候亦是變幻莫測,更有無數風暴,其中兇險,不言而喻,康熙若是允准十四爺出征歐洲,可就太值得的玩味了。

十四爺這是在試探康熙的意思?還是拋卻私意,以國事爲重?所有人都低眉垂首,豎起耳朵,凝神傾聽。

康熙亦是一怔,再沒想到,老十四竟然親自懇請領軍前往歐洲,究竟是何用意?他一時不由大爲躑躅,要論對歐洲的瞭解,對海外的瞭解,老十四絕對是大清第一人,若論及在歐洲爲大清爭取利益,老十四同樣是不做第二人想。

出兵歐洲,的確如老十四所說,他是最理想的領兵人選,歐洲王國林立,情況複雜,要想把握好分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有極強的大局觀,和對海軍的掌控能力,這些都唯有老十四才具備。

第584章 出路第641章 吹號,進攻第715章 捷報第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第402章 康熙的糾結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113章 抄襲無處不在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365章 抱火鍋第544 康熙病危第466章 進退兩難第79章 食色性也第457章 壽禮第161章 南山集案(一)第114章 分工合作第584章 出路第239章 西班牙入侵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440章 鴿信密碼第15章 初見隆科多第308章 三方聚京師第57章 戰功封爵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506章 捷報第197章 替罪羊第71章 清官張伯行第287章 炮口集合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432章 客大欺店第252章 不殺俘虜第484章 口是心非第511章 工人?第412章 御門會議第160章 江南科考案(三)第572章 紫竹林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228章 十三驚心第701章 反對新政第79章 食色性也第437章 補給問題第717 章 女工第514章 打了再講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後記十第352章 借刀殺人第687章 清理虧空第20 送禮也要講策略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106章 各方反應(上)第372章 老八低頭後記二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10章 票號(下)第203章 埋刺第15章 初見隆科多第335章 秘密立儲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99章 立威第317章 破城第428章 遠航準備第514章 打了再講第605章 後宮第496章 徵日(五)第690章 對回政策第257章 振聾發聵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74章 海軍招兵第553章 收買人心第144章 福建佈局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379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445章 對日貿易第58章 海關改革第459章 千叟宴第346章 二廢太子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696章 顧慮第129章 刺殺(上)第56章 出謀劃策第482章 海軍反應第58章 海關改革第140章 朝堂暗爭第123章 旱情第72章 君心難測第660章 對比第198章 太子心思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27章 小朝會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344章 扳腕子第333章 龍生九子第351章 試探第670章 驛站第41章 厲害的康熙第299章 追殺老八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672章 應對第218章 上海知縣第39章 暗中出手第581章 返京
第584章 出路第641章 吹號,進攻第715章 捷報第158章 江南科考案一第402章 康熙的糾結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113章 抄襲無處不在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365章 抱火鍋第544 康熙病危第466章 進退兩難第79章 食色性也第457章 壽禮第161章 南山集案(一)第114章 分工合作第584章 出路第239章 西班牙入侵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440章 鴿信密碼第15章 初見隆科多第308章 三方聚京師第57章 戰功封爵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506章 捷報第197章 替罪羊第71章 清官張伯行第287章 炮口集合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432章 客大欺店第252章 不殺俘虜第484章 口是心非第511章 工人?第412章 御門會議第160章 江南科考案(三)第572章 紫竹林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228章 十三驚心第701章 反對新政第79章 食色性也第437章 補給問題第717 章 女工第514章 打了再講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後記十第352章 借刀殺人第687章 清理虧空第20 送禮也要講策略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106章 各方反應(上)第372章 老八低頭後記二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10章 票號(下)第203章 埋刺第15章 初見隆科多第335章 秘密立儲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99章 立威第317章 破城第428章 遠航準備第514章 打了再講第605章 後宮第496章 徵日(五)第690章 對回政策第257章 振聾發聵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74章 海軍招兵第553章 收買人心第144章 福建佈局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379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445章 對日貿易第58章 海關改革第459章 千叟宴第346章 二廢太子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696章 顧慮第129章 刺殺(上)第56章 出謀劃策第482章 海軍反應第58章 海關改革第140章 朝堂暗爭第123章 旱情第72章 君心難測第660章 對比第198章 太子心思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27章 小朝會第369章 敗家子兒第344章 扳腕子第333章 龍生九子第351章 試探第670章 驛站第41章 厲害的康熙第299章 追殺老八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672章 應對第218章 上海知縣第39章 暗中出手第581章 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