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康熙暗招

康熙這一封賞,胤禎雖無太子之名,卻有太子之實,十四黨一衆大臣自然欣喜不已,十三阿哥胤祥、十五阿哥胤禑亦是大爲興奮,胤祥在興奮的同時,倍感輕鬆,如此一來,四哥將會徹底死心,他總算不用夾在中間左右爲難了。

簡親王雅爾江阿、裕親王保泰、克勤平郡王納爾蘇、順承郡王布穆巴等一衆原是八黨中堅的皇族宗親同樣是暗鬆了一口氣,如此一來,八阿哥亦將徹底死了爭儲之心,他們可以毫無顧忌的支持十四阿哥了。

李光地卻得隱隱覺得有些不對勁,康熙既是屬意十四阿哥,爲何不名正言順的立儲,卻半遮半掩的弄了這麼一出,真是爲了革新立儲制度?那純粹是掩人耳目,若說之前,立儲制度不適用,也還說的過去,可如今這局面,十四阿哥已是一覽衆山小,更將六名皇子拉入了陣營,一衆皇子誰還能危及到他的地位?

康熙如此做,唯有一個原因,不放心十四阿哥,想想也是,十四阿哥財雄勢大,又手握重兵,康熙能放心他纔是咄咄怪事。

想到這裡,李光地眉頭微微一皺,十四爺不是安份的主,海外分封,海外擴張不可能停下腳步,如今又有太子之實,一衆皇族宗親、王公勳貴,文武大臣必然會大肆依附,如此一來,他與康熙的衝突便在所難免。

康熙雖然春秋已高,但身康體泰,不知道十四爺能熬得過這些年不?會否落得跟二阿哥胤礽同樣的下場?冠頂東珠的增減,不過是康熙一句話的事,不立儲,始終是名不正,言不順。

如今,諸皇子之爭已見分曉,但是康熙與十四爺的較量纔剛剛開始,不知何時纔是個頭,自己年逾古稀,可得看真切了,好爲後世子孫避禍求福。

立儲之事被如此輕輕揭過,一衆朝臣雖然頗感失落,但多少也有些欣慰,康熙好歹也算是表明了態度。立儲之議,可說純粹是個意外,今日早朝,不少人都是衝着海外分封而來的,出征美洲既然已經定了下來,那這分封是否也該定下來了?這可是首次羣封!這纔是大多數人最爲關心的事。

一衆朝臣靜下心來,等着康熙開口,不過,還不等康熙開口,上書房大臣嵩祝卻是站了出來。

一衆朝臣登時無語,今兒是怎麼了?那麼多事?先是出了個明安,奏請立儲,這嵩祝又有何事?

嵩祝哪裡知道衆人會如此煩他,略微沉吟便朗聲道:“稟皇上,我大清入關至今已七十餘載,旗人生齒日繁,兵丁數額又皆有定限,廢除圈地之後,旗民田地亦無增長,致使新增旗丁無法按原有之規定計口授田,不少旗民生計日艱。

如今天下承平多年,出征作戰日益減少,旗民原有淳樸勇武之風已蕩然無存,而崇尚奢華、安於遊惰之風大盛。終日沉湎梨園、遨遊博肆之八旗之弟比比皆是,酗酒、唱戲、賭博、鬥雞、鬥鶉、鬥蟋蟀、泡茶館等惡習,已是愈積愈深,愈演愈烈,蔚然成風。

風氣墮落,則導致生計艱難,由此而引發旗人違法亂紀,做奸犯科之事層出不窮,長此以往,實爲堪憂,奴才懇請皇上早做策劃,妥善解決八旗生計,扭轉八旗頹廢之風。”

一聽嵩祝提議整頓旗務,一衆皇族宗親,宗室勳貴,文武大臣的眼神都不由有些怪怪的,這可是一篇絕大的政務,況且這情形也不是最近纔出現的,有必要趕在年前這時節說?這嵩祝是哪根筋不對了,突然將這事扯了出來?今兒這早朝還真是事多。

張鵬翮聽的卻是一怔,整頓旗務可不是小事,嵩祝怎會無緣無顧的提起這茬?別說是他們上書房大臣,滿朝大員,誰不知道旗務這潭水深的很,這事怎麼看掉都透着些許古怪。

旗務整頓這擋子事,胤禎倒不是很上心,雖然終清一朝,旗務都是老大難問題,但歷來整頓旗務都是皇帝的事,他現在連太子都不是,哪會去操這份閒心,這可是件極其棘手的政務。

然而,令人詫異的是,上書房大臣王掞卻緊跟着出列道:“微臣附議。天下承平不過二十餘載,京師奢華逸樂之風便日益滋長,城內戲園子、賭檔、茶樓、酒樓、青樓日漸增長,八旗子弟徵逐歌場,消耗囊橐,習俗日流於浮蕩,平日也惟知鮮衣美食,蕩費成風,旗人貧乏,率由於此。

一邊是生齒日繁,一邊是生計維艱,時日一長,必導致人心浮動,京師動盪,微臣祈懇皇上防微杜漸,早做籌謀。”

見王掞也跳了出來,張鵬翮心裡不由一緊,看來,這事背後的推手定然是康熙了,這王掞竟然是直接倒向了康熙,康熙在這時候拋出整頓旗務這麼一個天大的政務,是何意思?難道真要下決心整頓不成?

胤禎對於朝堂之爭不太敏感,但王掞這一說卻是涉及到了正確引導奢侈之風及京城工商雜稅革新,他擔心康熙會藉此而整頓這些奢侈消費行業,從而影響到京城工商雜稅的革新,京城若是叫停,江南定然大受影響。

八阿哥胤禩卻是隱隱嗅出了點味道,嵩祝、王掞二人都不是八黨、十四黨中人,如此一致的倡議旗務整頓,難道是康熙刻意衝着老十四來的?可是讓老十四整頓旗務,這不是刻意的加重他的權柄嗎?康熙爲何要採用這種方式?

康熙出招了!一見這情形,李光地便敏銳的感覺到,康熙出手了,他定然是欲借整頓旗務來分化皇族宗親對十四爺的支持,消耗十四爺的錢財,既壓制十四爺的財力勢力,又藉機整頓了旗務,可謂是一石二鳥,表面看,還是對十四爺恩寵有加。

由此看來,康熙是早已經開始在策劃遏制十四爺的勢力了,不知十四爺會如何應對?李光地頗有些憂心,旗務乃大清根本,限制太多,以康熙之威信才幹,亦不能根絕,十四爺又能如何?唯有革新,可一旦觸及旗人的根本利益,必然會爆發激烈衝突,此事,實爲堪憂。

王掞話一落音,康熙便開口說道:“八旗從前風俗,最爲近古,迨承平日久,生齒日繁,漸及奢靡。朕屢有所聞,八旗兵丁不知勤苦上進,錢糧恩賞隨得隨盡,逞一時之揮霍,而不顧終歲之拮据,快一己之花銷,而不顧全家之養贍,更有甚者,以房產交易,致使生計蕩然。

八旗子弟,國之世僕,朕歷次動用國帑賞賜、救濟,數額累計高達千萬餘兩,不意竟是毫無改善,此實乃風氣敗壞所致,若放任自流,必然一發不可收拾!欲令旗人返樸還淳,扭轉每況愈下之旗風,必得嚴加整頓。”

說到這裡,康熙略微頓了頓,而後才接着道:“皇十四子胤禎,公忠體國,清正廉潔,長於實務,擅於經濟,着總攬整頓旗務、策劃八旗生計之事宜。”

胤禎聽的一怔,康熙這是什麼意思?就這樣把自己留在京城了?整頓旗務、策劃八旗生計,你還高高在上,我怎麼整頓?雖然迷糊,他還是趕緊的出列道:“兒臣領旨。”

一衆皇族宗親、王公勳貴,文武大臣都不由一驚,康熙要大力整頓旗務!而且還是讓十四阿哥攬總?他可真是會挑人,現在誰敢得罪十四阿哥?這次怕是要有大麻煩,十四阿哥可是出了名的愛革新,他若是在旗務上也來個革新,這好日子還有沒有,可就難說了。

待胤禎起身,康熙又接着道:“吏部尚書富寧安,內行修篤,事親至孝,廉潔奉公,明敏幹練,勇於任事,着授武英殿大學士,入值上書房,仍兼吏部尚書。”

八阿哥胤禩、蕭永藻、張鵬翮、馬齊等人都是一驚,這富寧安從不參與黨爭,康熙在這時節將其擢拔入上書房,明擺着是要平衡上書房的格局了。

李光地不由暗歎了一聲,這不過是個信號而已,康熙隨後想必還有一番大動作,他倒是對十四爺這個對手挺重視的。

又提了一個大學士,上書房大臣!胤禎微微一楞,富安寧這個吏部尚書的情況,他不可能不清楚,此人系滿洲鑲藍旗人,大學士阿蘭泰子,初爲筆帖式,提拔爲侍衛,歷官正黃旗漢軍都統,改授左都御史,遷吏部尚書,以孝聞名,操守好,居官清廉,從不參與黨爭。

康熙此時將富安寧提入上書房,是爲平衡故?還是另有想法?難不成康熙現在就開始佈局防範自己了?那整頓旗務是不是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富安寧也未想到竟然一下被授予武英殿大學士,入值上書房,這可真是喜從天降,趕緊的出列謝恩。一衆大臣也都不是省油的燈,一個個很快就嗅出了味道,這風向要變了,這難道就是十四黨和八黨完全合流引發的變化?

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二人卻是暗暗欣喜,看這情形,康熙對老十四是很不放心,這可是個好兆頭!胤禛不由暗忖,是不是先不去歐洲,看看事態發展再說,這念頭一閃,他不由苦笑一聲,如今哪裡還由的他,去不去歐洲,根本就由不得他做主。

若是裝病留在京城,老十四定然會盡極挑撥之能事,全力打壓他的秘密勢力,那可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7章 分府第658章 糾結的衍聖公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378章 重金懸賞第187章 王頊齡第549章 穩定人心第86章 衣冠禽獸第708章 空頭支票第40 章 圍爐品酒賞美人第601章 藩屬之議第352章 借刀殺人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402章 康熙的糾結第376章 一錘定音第328章 裂土分封第194章 老四反應後記二第585章 新版銀票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349章 開禁採金第343章 神仙鬥法第611章 棘手第114章 分工合作第321章 善後第501章 徵日(十)第64章 失算了第415章 探望廢太子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224章 白銀動人心第699章 自做孽第695 章 反應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628章 困境第463章 糊塗康熙第274章 喧鬧的京城第542章 刺激農業第680章 民富國弱第223章 鼓動康熙第241章 胤祥請戰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35章 呵呵 女主出場了第264章 京師轟動第564章 發作後記一算是續集第650章 醞釀第459章 千叟宴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728章 又見分封第642章 聖喬治旗第652章 相親的第192章 十三歸心第45章 鄔思道的手段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l85章 京報第148章 建軍港第133章 祈雨第396章 插手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567章 不解第411章 觸及皇權?第722章 解惑第381章 和好如初第697章 輿論之戰第217章 仇人相見第309章 聚積人心第558章 傳位第437章 補給問題第714章 大局第516章 小議第558章 傳位第465章 封鎖消息第239章 西班牙入侵第88章 廢了他第169章 會審第22章 錢多遭人嫉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244章 京師反應第707章 滿漢有別第698章 失控?第695 章 反應第77章 胤楨印象後記5第317章 破城第695 章 反應第461章 放不下第703章 勞務輸出第289章 天津兵演(一)第517章 殘酷真象第161章 南山集案(一)第412章 御門會議第686章 貞武的態度第411章 觸及皇權?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343章 神仙鬥法第515章 跋扈第350章 花錢買太子第300章 胤礽的手筆第394章 黃帶子
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7章 分府第658章 糾結的衍聖公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378章 重金懸賞第187章 王頊齡第549章 穩定人心第86章 衣冠禽獸第708章 空頭支票第40 章 圍爐品酒賞美人第601章 藩屬之議第352章 借刀殺人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402章 康熙的糾結第376章 一錘定音第328章 裂土分封第194章 老四反應後記二第585章 新版銀票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349章 開禁採金第343章 神仙鬥法第611章 棘手第114章 分工合作第321章 善後第501章 徵日(十)第64章 失算了第415章 探望廢太子第59章 金本位概念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224章 白銀動人心第699章 自做孽第695 章 反應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628章 困境第463章 糊塗康熙第274章 喧鬧的京城第542章 刺激農業第680章 民富國弱第223章 鼓動康熙第241章 胤祥請戰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35章 呵呵 女主出場了第264章 京師轟動第564章 發作後記一算是續集第650章 醞釀第459章 千叟宴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728章 又見分封第642章 聖喬治旗第652章 相親的第192章 十三歸心第45章 鄔思道的手段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l85章 京報第148章 建軍港第133章 祈雨第396章 插手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567章 不解第411章 觸及皇權?第722章 解惑第381章 和好如初第697章 輿論之戰第217章 仇人相見第309章 聚積人心第558章 傳位第437章 補給問題第714章 大局第516章 小議第558章 傳位第465章 封鎖消息第239章 西班牙入侵第88章 廢了他第169章 會審第22章 錢多遭人嫉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244章 京師反應第707章 滿漢有別第698章 失控?第695 章 反應第77章 胤楨印象後記5第317章 破城第695 章 反應第461章 放不下第703章 勞務輸出第289章 天津兵演(一)第517章 殘酷真象第161章 南山集案(一)第412章 御門會議第686章 貞武的態度第411章 觸及皇權?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343章 神仙鬥法第515章 跋扈第350章 花錢買太子第300章 胤礽的手筆第394章 黃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