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舉薦將領

見胤禎微微有些遲疑,康熙知他對此有牴觸,略微沉吟,才道:“朝鮮不過一蕞爾小國,歷來奉行事大主義,對前明如此,對我大清亦是如此,自天聰元年簽訂兄弟之盟以來,累世恭敬,盡極臣禮,其國近百年來,尊照盟約,不修築城池,不操練兵馬,於大清而言,實屬不設防,取之易入反掌,何須急於一時?”

稍做停頓,他才接着道:“對待藩國,無非是‘羈縻’二字,這些年大清征戰不休,自顧不暇,於衆藩國側重於籠絡,如今國泰民安,兵鋒強盛,自然要轉爲束縛。

大清疆域越大,藩國亦必年盛一年,宗藩關係亦勢必越發複雜,然終離不開羈縻之策,朝鮮藩國,乃大清立國以來,羈縻最爲成功之典範,應令來京朝貢之新舊藩國使者多與之交流,可收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對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諸藩尤爲見效。”

原來康熙是這麼個想法,胤禎心裡頗不以爲意,要豎立典範,大可另找藩國,朝鮮這丫挺的必須得滅,這次他學乖了,毫不遲疑的就躬身道:“皇阿瑪教誨,兒臣定當銘記於心。”

康熙微微頜首,卻是不再言語,海軍徵日一戰以微小代價大獲全勝,又獲鉅額賠款,必然要助長老十四,助長海軍和朝中好戰的王公大臣向外擴張的野心,隆科多押解黃金招搖過市,京報上連篇累牘的宣傳,便是爲了造勢。

有野心是好事,卻不能再步元蒙的後塵,疆域再寬,無法有效的控制和治理也是枉然,徒耗國力。南洋和澳洲之地,地廣人稀,又系無主之地,大舉移民便可牢牢掌控,但南洋諸藩及朝鮮、日本卻是人口衆多,歷史悠久,再用移民來進行掌控則顯然不實際,同化他們的難度也不小。

見康熙半晌不語,胤禎便開口道:“稟皇阿瑪,各旗旗主和王公大臣懇請皇阿瑪允准能夠譴人到天津去管理各旗的旗務。”

一聽這話,康熙登時就是一喜,這些個旗主也不是省油的燈,居然敢提出派人到天津去管理旗務,不過這法子好,可以維持現狀,誰也別打這幾萬旗民的主意,微微沉吟,他纔不動聲色的問道:“此事,你是何看法?”

見康熙並未直接反對,而是一腳將球踢了回來,胤禎心裡暗道有戲,微一沉吟,便從容道:“朝廷有制度,宗室親貴不奉旨不得離京,八旗也有制度,旗民不得擅離各旗駐地四十里。不過,正所謂時移勢變,旗民既至天津入軍工作坊,各旗譴人至天津管理旗務亦是順理成章之舉,兒臣贊同。”

康熙微覺詫異的瞥了胤禎一眼,老十四沒打算吞併這幾萬旗人?這麼好的機會,他就沒動心?還是他另有打算?略微沉吟,他便道:“各旗旗主擔憂天津的旗民脫離掌控乃是意料中事,若如不允,各旗必疑此乃刻意吞併削弱各旗實力之舉,勢必有所牴觸。

旗人入天津軍工作坊乃是爲從根本上解決旗人生計,事關重大,豈能因小失大?事有輕急緩重,不可一例因循守舊,天津至京城,快馬一日可至,朝廷亦不慮失控,允其所請,着各旗擇一勳貴駐紮天津掌管各旗旗務。”

一聽康熙如此痛快的應允下來,胤禎不由大感意外,當下便道:“兒臣尊旨。”

這事能如此解決,康熙亦是大感輕鬆,呷了口茶,他便轉了話題,“禁衛新軍組建在即,這將領,你可有推薦人選?”

這事胤禎早有準備,聽聞康熙提及,卻仍是沉吟了半晌,才道:“組建禁衛新軍,目的有二,一則爲拱衛京師,二則爲橫掃西北。拱衛京師將領人選還請皇阿瑪聖決,進軍西北的將領人選,兒臣竊以爲應選熟悉瞭解西北情形之年青將領,兒臣舉薦年羹堯、嶽鍾琪兩人。”

年羹堯不用說,嶽鍾琪這名字,康熙也聽老十四提及過,四川提督嶽升龍之子,沒料想老十四對他如此賞識,此二人都在四川任過職,對西北也只能說有所瞭解,畢竟年青,閱歷有限,略一沉吟,康熙才問道:“西北爲何要挑年青將領?”

胤禎沉聲回道:“回皇阿瑪,兒臣竊以爲西北不僅有野心不死的漠西蒙古各部,更有大清最強的對手沙俄,必須做好長期作戰甚至是大規模作戰的準備,基於此點,必須挑選年青將領加以培養,如此,至少數十年內不用擔心西北缺乏將才。”

聽聞胤禎將俄羅斯做爲大清日後最強的對手,康熙不覺微微動容,前兩日胤禎在早朝就說過一次,他並未在意,以爲那不過是胤禎危言聳聽,爲整頓旗務而刻意恐嚇一衆朝臣,如今看來,老十四並非是虛言恫嚇。

略微沉吟,康熙才道:“沙俄擴張的矛頭既然是歐洲,何以又會轉向我大清西北?”

“不僅是西北,還有東北。”胤禎言之鑿鑿的說道:“隨着新航線的開闢,美洲的發現,海貿已成爲各國的主要商貿方式,沙俄卻是一個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這對於野心勃勃的沙俄來說是無法忍受的,他這些年極力向外擴張的目的相當明確,就是奪取出海口。

沙俄在歐洲與北歐強國瑞典之戰,爲的便的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之所以說沙俄會掉轉矛頭指向我大清的西北和東北,也是因爲這兩個方向都存在出海口,其中處於西北方向的黑海,就地理位置而言,更優於波羅的海,沙俄必欲取之而後快。”

康熙的世界地理知道可是遠遠不及胤禎,擰眉想了半晌,才遲疑着道:“黑海那地方離在準噶爾應該還很遠吧?”

“是遠,不過沙俄在黑海立住了腳跟,自然就會向四面擴展,不排除他們會勾結漠西蒙古。”胤禎老神在在的說道,準噶爾叛亂的背後,可是有着沙俄的影子,微微一頓,他接着道:“一旦沙俄從歐洲抽出身來,奧斯曼帝國和我大清帝國就是他的下一個目標,這是一個堪與我大清勢均力敵的對手,必須徹底打痛他,才能確保大清西北、東北的安寧。”

第677章 薄懲第47章 順勢而爲第183章 門庭若市第286章 輕鬆的戰鬥第445章 對日貿易第386章 意外之喜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347章 長篇大論-第715章 捷報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125章 十三行弟111章旁觀者清第636章 猜不透第635章 一拍即合第102章 發飆第628章 困境第206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463章 糊塗康熙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377章 徵歐主將第154章 收曹顬第513章 俄羅斯館第495章 徵日(四)第104章 沙船協會第731章 貞武元寶第225 章賞第492章 徵日(一)第657章 反響激烈第54章 帝王心術第306章 強悍隆科多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430章 秀才造反第421章 不養閒人第237章 康熙憂心第176章 勸諫康熙第198章 太子心思第517章 殘酷真象第508章 出手第383章 方苞獻策第724章 騙小女孩第170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604章 晾幾天第65章 戴梓第313章 合流第318章 太子未路第493章 徵日(二)第700章 金融控制第217章 仇人相見第431章 唱白臉第116章 海軍學院掛牌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543章 出大事了第532章 托兒第403章 老十四的算盤第433章 航線專營第254章 功高震主第589章 動手第428章 遠航準備弟111章旁觀者清第452章 海若心病第572章 紫竹林第30章 釜底抽薪第719章 知人善任後記八第509章 突破點第707章 滿漢有別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493章 徵日(二)第312章 窘困局面第305章 十四的主意第49章 白送?第206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403章 老十四的算盤第68章 潑天大案第141章 江寧織造府第83章 酸第680章 民富國弱第135章 聚焦福建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16章 提點隆科多第82章 九門提督第708章 空頭支票第150章 不如人意第202章 李衛第630章 無意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553章 收買人心第132章 高產作物第530章 順水人情第309章 聚積人心第682章 糾結的揆敘第624章 生財有道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217章 仇人相見第444章 自找麻煩第27章 小朝會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298章 今夜無眠
第677章 薄懲第47章 順勢而爲第183章 門庭若市第286章 輕鬆的戰鬥第445章 對日貿易第386章 意外之喜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347章 長篇大論-第715章 捷報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125章 十三行弟111章旁觀者清第636章 猜不透第635章 一拍即合第102章 發飆第628章 困境第206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463章 糊塗康熙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377章 徵歐主將第154章 收曹顬第513章 俄羅斯館第495章 徵日(四)第104章 沙船協會第731章 貞武元寶第225 章賞第492章 徵日(一)第657章 反響激烈第54章 帝王心術第306章 強悍隆科多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430章 秀才造反第421章 不養閒人第237章 康熙憂心第176章 勸諫康熙第198章 太子心思第517章 殘酷真象第508章 出手第383章 方苞獻策第724章 騙小女孩第170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604章 晾幾天第65章 戴梓第313章 合流第318章 太子未路第493章 徵日(二)第700章 金融控制第217章 仇人相見第431章 唱白臉第116章 海軍學院掛牌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543章 出大事了第532章 托兒第403章 老十四的算盤第433章 航線專營第254章 功高震主第589章 動手第428章 遠航準備弟111章旁觀者清第452章 海若心病第572章 紫竹林第30章 釜底抽薪第719章 知人善任後記八第509章 突破點第707章 滿漢有別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493章 徵日(二)第312章 窘困局面第305章 十四的主意第49章 白送?第206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403章 老十四的算盤第68章 潑天大案第141章 江寧織造府第83章 酸第680章 民富國弱第135章 聚焦福建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16章 提點隆科多第82章 九門提督第708章 空頭支票第150章 不如人意第202章 李衛第630章 無意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553章 收買人心第132章 高產作物第530章 順水人情第309章 聚積人心第682章 糾結的揆敘第624章 生財有道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217章 仇人相見第444章 自找麻煩第27章 小朝會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298章 今夜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