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皇家科學院

康熙一行次日下午方趕回天津,駐蹕丁字沽行宮。稍事休息,康熙便命人傳召胤禎。

胤禎並未隨駕,而是快馬趕回天津檢查各項準備事宜,巡查天津城內外治安情況,天津獻俘註定是要載入史冊的,康熙又是完美主義者,事事追求完美、圓滿,若是出了漏子,他作爲策劃者和執行者自然是難辭其咎,在康熙心裡亦會留下能力有限的印象,眼下天津人滿爲患,又多是京師權貴、士子、縉紳、殷商富賈等,食、住、行這幾方面,他都不敢有半點疏忽。

聽聞康熙傳召,胤禎一路走一路默想,估計是爲了戴梓等工匠的封賞問題,明日獻俘之後,海軍便將建軍,自然也要大肆封賞,這問題確實該定下來了,只不清楚康熙是什麼章程?

進得書房,請安見禮之後,康熙便笑道:“賜座,賞茶。”

謝恩之後,胤禎纔在下首座下,康熙已是含笑道:“召你來,是爲戴梓等工匠封賞一事,朕意將幾名工匠授予九品虛銜,再賞以銀兩,你意如何?”

九品虛銜,這與心中設想相差太遠了,胤禎不由大爲失望,康熙的眼界太侷限了,微一思忖,他才欠身道:“回皇阿瑪,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兒臣竊以爲,還要因時而異。經過世祖爺與皇阿瑪七十餘年宵旰孜孜,如今已是四海統一,天下歸心,士子、農民、商人皆有長足發展,唯獨手工業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工匠不受重視,地位低下,則必然導致雜學人才短缺,有道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但凡稍有才智之士,莫不鑽研孔孟之道,汲汲營營,爲的便是學而優則仕,誰願意把精力浪費在沒有任何出路的雜學之道?

雜學、工匠不僅關係到火器的改良,亦與各行各業息息相關,每一項重大改進和發明皆能極大的促進農業、商業的發展,方便人們的生活,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

此外,兒臣認爲,唯有孔孟之徒方能出仕的千古陳規亦需打破,地方官員,不能只有舉子、進士,應該吸納農學、雜學、商業人才。”

聽到最後一句,康熙不由一怔,老十四要求重賞工匠的背後竟然還隱藏着這樣一篇大文章!想到農學院的建立,設立督農官,他不由一陣無語,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幫老十四邁了一大步,轉念他又想到,地方官員不由士子獨專,吸納各行人才,法子倒是不錯,能夠促進地方全面發展,那些個爲官的舉子、進士自幼埋頭苦讀,很多都是不務實、不懂農事、不擅經濟之道,不解民生疾苦的官員。

想到這裡,康熙疑惑的道:“如此,不慮引起士林反對?再說,農乃國之本,大肆鼓勵百姓從事手工業,不慮影響農業?”

見康熙並未明確反對,胤禎大鬆了一口氣,忙欠身道:“回皇阿瑪,不論農學、雜學還是商業人才,都必須是士子出身,對士子而言,乃是多了條入仕途徑,何來反對?此舉,不過是鼓勵士子多面發展,不侷限於孔孟之道而已。

農業乃是百業之本,自然不能影響、危及農業根本,隨着皇阿瑪頒佈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以及攤丁入畝的推行,人口會出現猛烈增長,不僅不用擔憂沒有足夠的勞力從事農業,反而要慮及富足剩餘勞動力的生計問題。”

人口猛烈增長?康熙一楞,攤丁入畝會引發這個後果?稍一思忖,他便微微頜首,取消了丁稅,添丁便再無負擔,百姓又多是多子多福的觀念,這個可能性確實很大,想到這裡,他極爲讚賞的瞅了胤禎一眼,老十四慮事周全、眼光長遠,滿朝上下,確實無人能及,固定丁額,攤丁入畝將引起人口暴增這一點,根本就沒人慮及。

沉吟了半晌,康熙才道:“此事牽扯甚大,須得從長計議,你對這批工匠的封賞有何具體建議?”

此事胤禎早有思慮,當即試探着道:“回皇阿瑪,若欲鼓勵士子專研雜學,吸引雜學有成者投身於火器研究,唯有提高其地位、身份,給予俸祿,這批工匠唯有戴梓是士子出身,其餘皆是匠人,兒臣竊以爲晉封戴梓騎都尉(正四品),其餘人等晉封恩騎尉(正七品)再賞以銀錢,讓其名利雙收,還請皇阿瑪聖決。”

康熙聞言不由默然不語,國之名器,例不輕授,老十四竟然想給工匠封爵,實乃千古未有之奇聞。騎都尉、恩騎尉都是武官爵位,海軍沒意見,八旗官兵豈能沒意見?多少進士出身的文臣終其一生也封不了爵位,給幾個工匠封爵位,朝野上下不鬧翻天才怪,此事斷不能行。

他頗爲奇怪的瞥了胤禎一眼,工匠的作用是無庸質疑的,但也不至於如老十四說的如此重要,老十四何以一再堅持給工匠封爵?老十四可不是如此不知輕重、不知進退之人,這背後是否隱藏着什麼目的?這小子行事現在是越來越看不明白了。

想到這裡,康熙斯條慢理的呷了口茶,而後才施施然道:“少給朕兜圈子,有什麼想法說出來朕聽聽。”

聽康熙如此說,胤禎不由微笑道:“皇阿瑪洞察幽微,兒臣一點小心思難逃聖鑑。”

這小子果然是另有想法,怕自己不同意,就故意拿封爵來說事,康熙心裡不由暗笑,跟朕玩心眼,你小子還嫩了點。

胤禎已是接着說道:“皇阿瑪,兒臣想成立一個科學院,專門從事雜學及火器、鍊鐵、鑄造等技術改良、革新的研究,不過,規格必須是最高的,其地位必須要遠遠高於國子監,如此戴梓等人便可收入科學院,這是地位,待遇方面,可以參考官員或者是爵位的俸祿。名字兒臣都想好了,就叫大清皇家科學院。”

科學院?又是西洋的稱呼?康熙聽的微微發楞,這法子倒是不錯,至少比封爵位強的多,估計也沒人反對,至於俸祿待遇,讓老十四自己發,想怎麼發都隨他,只是這大清皇家的名頭......,皇室在老十四這裡沾了不少的光,讓他狐假虎威一次也無妨。

想到這裡,康熙又覺不對,老十四繞去繞來才說出這個想法,定然是大有深意,或者是有所求才對,微微沉吟,他才試探着問道:“你的意思,該不是要朕出面創建這個科學院吧?”

“皇阿瑪聖明,唯有皇阿瑪親自創辦科學院,方顯朝廷對科學院的重視,方顯朝廷對雜學對工匠的重視,方能配得上大清皇家科學院的名字。”胤禎連忙躬身說道。

鬧了半天,是爲了給朕下套,康熙瞪了胤禎一眼,不過,由他出面創建也好,如此方能彰顯朝廷對戴梓等工匠的重視,這雜學也該大力發展了,西洋派來的傳教士,幾乎個個都是學識淵博之人,曆法、數學、幾何什麼的都精通,泱泱天朝豈能無雜學人才?

想到這裡,康熙含笑道:“朕允了,不過這建科學院的銀子可得你出,是建在京城還是上海?”

“謝皇阿瑪成全。”胤禎躬身謝道,起身才道:“京師建總院,上海建分院。”

還總院、分院的,看來這科學院不能等閒視之,康熙接着問道:“你打算給戴梓哪一級的待遇?”

“享受一品大員俸祿。”胤禎毫不遲疑的說道。

一品大員俸祿,康熙心裡一跳,有錢也不是這麼個玩法,這可不是千金買馬骨,那隻買一次,這俸祿可是年年要發的,這麼高的待遇,那豈不讓人削尖了腦袋往科學院擠?

見康熙表情驚訝,胤禎忙解釋道:“科學院,不是輕易能進的,況且,兒臣還打算以此高俸祿吸引西洋的人才,不僅是俸祿,所有的研究器材、材料,經費,兒臣都一概免費供應,兒臣希望通過二十年或者是三十年,讓大清成爲世界的科學中心。”

二、三十年,那得花多少銀子?康熙大爲疑惑的問道:“成爲世界的科學中心有何好處?”

胤禎躬身道:“回皇阿瑪,這好處是數之不盡的,而且澤被子孫後代,就軍事而言,最先進的火炮、火槍、戰艦都會是大清先研製出來,當然不僅僅是軍事,科學研究將觸及各行各業,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會得到極大的促進,例如造紙印刷、鍊鐵鍊鋼,紡紗織布,農作物的栽培、改良,鑄造等等都會獲得長足的發展。”

康熙聽的怦然心動,遲疑的問道:“既有如此多益處,西洋諸國會放這些人才來大清?”

胤禎微微笑着說道:“科學研究是需要大量銀錢做後盾的。”胤禎信心滿滿的說道:“大清是天下最富有的國家,皇阿瑪又是這世界眼界最開闊的君主,最雄厚的資金、最優厚的待遇,這一切都將隨着皇阿瑪宣佈大清皇家科學院的成立而傳播開去,十年之內,全世界的雜學人才都將雲集大清!”

胤禎充滿信心的望着康熙,心裡卻是暗笑,一般的二流角色,咱看不上眼,咱要挖頂級的大師,而且是在沒出名之前就挖來。

第449章 刻意引導第207章 再生波折第532章 托兒第432章 客大欺店第114章 分工合作第94章 陳鵬年第623章 晉封第522章 遊說第708章 空頭支票第102章 發飆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506章 捷報第569章 大旱第164章 方苞第614章 分封非洲第189章 京報籌備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278章 柳岸花明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87章 拿捏年羹堯第287章 炮口集合第118章 上尊號第296章 密謀第392章 開年計劃第80章 十四爺冷竈第138章 人口問題第657章 反響激烈第174章 回京第149章 風雲再起第118章 上尊號第436章 東南亞預案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120章 以寬爲政第21 圈錢第328章 裂土分封第630章 無意第306章 強悍隆科多第63章 老八解凍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495章 徵日(四)第572章 紫竹林第523章 士農工商第240章 人心慌亂第84章 回京第316章 兵油子第357章 回上海第32章 牛B總督第479章 十三出征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444章 自找麻煩第33章 貪污也是有定例的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377章 徵歐主將第663章 出巡陝甘?第16章 提點隆科多第580章 官缺第32章 牛B總督第349章 開禁採金第278章 柳岸花明第687章 清理虧空第494章 徵日(三)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376章 一錘定音第685章 狗咬狗第391章 毫無價值第128章 公行第512章 意外反應第286章 輕鬆的戰鬥第529章 駕馭朝會第217章 仇人相見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75章 各自算計第82章 九門提督第51章 海關制度第413章 一唱一和第611章 棘手第242章 出征第471章 思道猜疑第599章 使團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133章 祈雨第172章 託合齊會飲案(一)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153 章 曹寅的情報網第129章 刺殺(上)第431章 唱白臉第510章 胤祥回京第26 提點老八第496章 徵日(五)後記四第302章 康熙回津第609章 割地第78章 投桃報李第228章 十三驚心第614章 分封非洲第500章 徵日(九)第720章 貞武新錢第257章 振聾發聵第297章 天津之變
第449章 刻意引導第207章 再生波折第532章 托兒第432章 客大欺店第114章 分工合作第94章 陳鵬年第623章 晉封第522章 遊說第708章 空頭支票第102章 發飆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506章 捷報第569章 大旱第164章 方苞第614章 分封非洲第189章 京報籌備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278章 柳岸花明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87章 拿捏年羹堯第287章 炮口集合第118章 上尊號第296章 密謀第392章 開年計劃第80章 十四爺冷竈第138章 人口問題第657章 反響激烈第174章 回京第149章 風雲再起第118章 上尊號第436章 東南亞預案第503章 徵日(十二)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120章 以寬爲政第21 圈錢第328章 裂土分封第630章 無意第306章 強悍隆科多第63章 老八解凍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495章 徵日(四)第572章 紫竹林第523章 士農工商第240章 人心慌亂第84章 回京第316章 兵油子第357章 回上海第32章 牛B總督第479章 十三出征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444章 自找麻煩第33章 貪污也是有定例的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377章 徵歐主將第663章 出巡陝甘?第16章 提點隆科多第580章 官缺第32章 牛B總督第349章 開禁採金第278章 柳岸花明第687章 清理虧空第494章 徵日(三)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376章 一錘定音第685章 狗咬狗第391章 毫無價值第128章 公行第512章 意外反應第286章 輕鬆的戰鬥第529章 駕馭朝會第217章 仇人相見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75章 各自算計第82章 九門提督第51章 海關制度第413章 一唱一和第611章 棘手第242章 出征第471章 思道猜疑第599章 使團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133章 祈雨第172章 託合齊會飲案(一)第638章 又見投降第153 章 曹寅的情報網第129章 刺殺(上)第431章 唱白臉第510章 胤祥回京第26 提點老八第496章 徵日(五)後記四第302章 康熙回津第609章 割地第78章 投桃報李第228章 十三驚心第614章 分封非洲第500章 徵日(九)第720章 貞武新錢第257章 振聾發聵第297章 天津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