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煦這時候好似琢磨出了點什麼,一改震驚的模樣,重新拾回了威嚴:“你是法家傳人吧,要不就是墨家傳人?不然,爲何對儒家這麼痛恨?不然,爲何怕進入朝堂,因爲你怕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張正書哈哈一笑,說道:“儒家沒有對手,在退步是事實。我並非什麼法家傳人,墨家傳人,甚至可以說,我連諸子百家的典籍,都沒完整看完。”
趙煦皺眉,不太相信地說道:“妄言!”
“絕非妄言!”張正書平靜地說道,“因爲我是站在歷史的角度,於全局看的問題。說實話,不管儒家也好,法家也罷,墨家、黃老都有弊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必要的。獨尊儒術,是自取滅亡之道。”
“我知道了,你是雜家!”趙煦突然想起來了,唯獨雜家,纔會提倡工商的!
張正書一愣:“咱家是什麼鬼?”這不能怪張正書沒聽過,因爲這是呂不韋創下的學派,號稱“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可惜隨着秦亡之後,雜家再無蹤跡了。
“你不是雜家的?”趙煦也好像見了鬼一樣,不敢置信,“難道你不是呂不韋的傳人?”
張正書明白了,他還一直以爲是“咱家”,沒想到是“雜家”。“這關呂不韋什麼事?”
趙煦也是奇怪,說道:“你非儒非墨,非法非農,更非黃老,又重工商,居然不是雜家?”
“不是……”
張正書啼笑皆非,說道:“你不用猜了,我不是哪派的傳人。說實話,我受儒家影響最大,但我也深知儒家弊端。”這話是實話,儒家早已經融入中國人的思維之中了,只要是在中國長大的人,思維上早已深深打上了儒家的烙印。不管承認不承認,儒家和中國,幾乎成了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中國人沒辦法做得像西方國家那樣,爲了金錢殘害自己的同胞,別說法律上過不去,就算是道德、輿論上,都會被口水淹死的。
“儒家,到了如今已經沒有了對手,走入了一個死衚衕裡。”
張正書站起身來,淡淡地說道:“這是獨尊儒術的後果,哪怕是我大宋歷來是外儒內法,但終歸還是走上了外忍內殘,說一套做一套的路子上了。我敢說,如果現在國破家亡,那麼朝廷諸公,起碼有一半以上,會向敵人屈膝投降。”
趙煦皺眉道:“這不可能!”
“如何不可能?孔子能狡辯直躬案,三北案,就給儒生定了性,他們肯定是孝在忠前面的。”張正書太清楚了,靖康恥也好,闖王攻破北京城也好,帶頭投降的,永遠是一開始叫囂得最歡的大臣。“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對於做官的來說,改朝換代,不過是換了個官家。但不管誰做皇帝,都是要倚靠他們當官的治理天下的,所以他們有恃無恐。”
趙煦默然了,因爲張正書說的,都是實話。哪怕他不愛聽,但這就是事實。
“或許這世界上真的有清廉如水的人,但這種人所圖更大,圖的是後世的名聲。但做官的,真的有幾個不貪的?”張正書好似在評論微不足道的事情一樣,平靜地說道,“人性如此,以權換錢,自古使然。再加上我大宋律法對待貪官不嚴,百姓怨聲載道也是自然的事。”
趙煦突然笑道:“你又不是官,這幹你何事?”
張正書也笑道:“確實,從理論上說,並不關我的事。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可不想被外族奴役,再來一次五胡亂華。”說罷,頗有深意地看着趙煦,看他是怎麼反應。
果然,趙煦根本不當一回事,只是笑道:“你這是杞人憂天!”
張正書暗自搖了搖頭,果然,承平年代出生的帝王,對危機一無所知。
“不堪大用啊!”
張正書也是感慨,想來剛剛那一番話,是白說了。
不過這也正常,張正書一不是什麼文壇領袖,二不是什麼學術大家,只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輩,趙煦怎麼會看重他的意見呢?只不過趙煦是見有人提出了不一樣的說法,心血來潮,想看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罷了。
可以說,趙煦看待百姓,就好像牧主看待自家羊圈裡的羊一樣。哪怕張正書是“大桶張家”,在趙煦看來也不過是隻強壯一點的羊罷了。一個人,怎麼會在意羊的聲音?
張正書瞭然無趣,興致缺缺地說道:“算是吧,我可能真的是杞人憂天了。我說了這麼多,你不說說看,你把握脅迫到這,到底想幹什麼?”
“主要是看了你寫的這份小報,覺得你這人有意思。沒想到見了面後,你本人更有意思。”趙煦毫不掩飾對張正書的欣賞,“你不去做官,浪費了。”
張正書淡淡地說道:“大天蒼蒼兮大地茫茫,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
“不錯,人各有志。”趙煦也沒了興致再聊下去了,被張正書這麼噴了一臉,雖然沒表露身份,但也是夠尷尬的了。偏生他還不能拿張正書怎麼樣,如果僅僅是因爲言論而入他的罪,恐怕他想做個仁君都不成了。
“你就當今日沒見過我罷!”趙煦起身,正欲離開。
張正書卻突然說道:“臨別之前,我有句忠言,不知道你想不想聽?”
“嗯?”
趙煦覺得意外,難道張正書還想說什麼不成?只是愣了愣,他就站在原地,等候張正書的下文。
“我略懂醫術,看你的模樣,不外乎縱慾過度,腎水虧虛。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房事過度,勞神傷身。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如果你再操勞過度,縱慾不自斂,那過得幾年,腎氣大虧,到時就真的無可救藥了。勿謂言之不預也,色乃刮骨鋼刀……”
趙煦還沒等張正書說完,猛地就欺到他身前,一把抓住了張正書的衣襟,低聲斥道:“你莫要再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