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四章:多事之秋

元符元年的深秋,註定了是個多事之秋。

宋遼兩國,因爲使臣被害一事而陷入了“信任危機”,關係開始緊張起來。但是要說到開戰,那也是不可能的。且不說什麼,遼國國內也不是很太平,生女真在一旁虎視眈眈,契丹人雖然看不起女真部族,但是防備是不可少的。還有北方的部落,如室韋、奚族、渤海等,都是不安分的主。草原部族都是如此,你強大了就恭順,做牛做馬都沒問題;可一旦你的統治力下降了,那對不起,這些部族就陽奉陰違了。女真、室韋、奚族、渤海,甚至還沒成型的萌古(也就是後來的蒙古部)都是這樣。

遼國內患很重,大宋何嘗不是這樣?一年一次小起義,三年一次大起義,宋朝都忙着撲滅起義軍了,哪裡有精力去跟遼國打仗?

所以,兩國註定是打不起來的。

宋遼兩國交惡,高興的是女真和西夏。女真就不說了,還沒徹底崛起,跟遼國搶奪人口只能在暗中進行,還不敢明目張膽。西夏是最爲高興的,這些年被大宋打得那是生活不能自理,差點連底褲都輸掉了。

這也是宋朝對外戰略的缺失了,如果能大棒加蘿蔔,誘使党項人歸降,党項人豈會死守那麼久?可惜宋朝真的是腦子被門夾了,認定党項人是異族,“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下,非得在戰事上打趴西夏。然而西夏就是屬小強的,怎麼打都死守着河套,沒有丟失這一個戰略要地。

看着宋朝在對外戰略上的幼稚和短視,張正書除了罵傻13之外,還能做什麼?

隨着西夏人在磨刀霍霍準備戰爭,趙煦已經抽不出時間來聽張正書“胡謅”了,張正書連提意見的本事都給剝奪了,給趙煦的信一封都沒得到迴應。

眼瞅着冬天越來越近了,張正書更是憂心西北。

要知道,大宋的西北已經成了一個怪物,因爲青白鹽之利,甚至和西夏達成了某種默契。這是讓人最爲擔憂,也不知道大宋最後的屏障——西軍到底被腐蝕了多少,如果是因爲這樣輸掉了這一場國運之戰,那大宋就等於是被扒光了最後一塊遮羞布。別看歷史上大宋是贏了的,可萬一因爲張正書而出現某種歷史偏差呢?這事誰說得準啊!

“郎君,你在憂心些甚麼?”

到底是女子敏感一些,所有人都看不出張正書的反常,唯獨曾瑾菡發現了張正書這段時間真的有點不對勁,總是喜歡一個人發呆,長吁短嘆的樣子。

張正書搖了搖頭,說道:“沒事……”

可張正書的樣子,哪裡像沒事啊?曾瑾菡猜測道:“是煩那些皇城司的官吏?”

確實,因爲皇城司沒有接到趙煦的旨意,所以還是在盯着張正書。只不過這種盯,其實是保護的意味居多。畢竟使臣風波的始作俑者是張正書,趙煦爲了保護張正書,派幾名皇城司親事官保護他也是正常的。

別的不說,因爲皇城司親事官是從禁軍精銳裡面抽調出來的,武藝還算過得去,幾個親事官專門“盯着”張正書,最起碼能保證張正書的人身安全。從這個角度來說,趙煦還是挺夠意思的。

“算是吧……”

算了算時日,張正書已經差不多有一個月不曾離開過汴梁城了。因爲西夏最近動作不斷,汴梁城裡的氣氛也陡然緊張起來,糧價也開始擡升了。這一切的一切,都昭示着西北戰事將近,而且不是小規模的戰事,而是決定一國命運的決戰!爲了不讓曾瑾菡擔憂,張正書還是選擇了一個善意的謊言。

“郎君且安心,想來官家也是怕報社會出現險情,才特意遣人盯梢的……”

曾瑾菡到底是有着一顆七巧玲瓏心,就算不明內情,也把實質看得很通透。其實也不難猜,趙煦既然不想對張正書,那恐怕就是保護的意味居多了。曾瑾菡也知道,那份分析遼國國情的文章是出自張正書的手,遼國使臣都出現了意外,張正書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又豈能倖免?

別的不說,就連曾瑾菡最近也是憂心忡忡的。

“嗯,我去找他們談談……”

張正書覺得自己好像忽略了一點什麼,但總是抓不住。爲了找到靈感,張正書決意要跟那些皇城司親事官聊一聊,看能不能有所啓發。

“郎君,他們都不怎麼樣,何必去招惹他們呢?”曾瑾菡急了,扯住張正書的衣袖說道。

張正書順勢握住她的柔荑,才慢慢地說道:“姝兒且寬心,既然他們是官家派來的,那就不會對我不利。我與他們談談,看是不是最近形勢有所變化……”

曾瑾菡皺眉道:“果真如此?”

“當然了,我能騙你不成?”張正書笑了笑,很好地掩飾了心中的不安。

安撫了佳人,張正書才走出了報社。

要說這些皇城司的親事官,確實做得有模有樣,即便是盯梢,但也很專業,僞裝得很好。張正書走到門前那個賣香飲子的攤子,對着那個攤主說道:“皇城司的吧?進來,我有個問題要問你們?”

見這個攤主動也不動,也沒出聲,張正書好笑地說道:“你在我報社門前擺攤差不多一個月了,這條路上沒多少行人,而且周圍都是高官富賈,哪裡有人買你的香飲子?別裝了,都是自己人!”

這個攤主才低聲問道:“小官人,我有職責在身,恕難從命啊……”

張正書也知道皇城司的紀律,確實要比禁軍嚴苛多了。“那你就在這裡回答我行了,最近官家是不是在忙西北的戰事?”

“這……小官人,此乃軍國大事,我等小吏哪能知曉?”這個攤主也是很無奈,低聲回答道。

“得,這個說不得,那我再問你,如今西夏是不是有什麼動作?這個關係到大宋的安危,你該說了吧?”張正書暗中掏出了那個令牌,讓這個攤主看了看。這個意思就很明顯了,自己人,該說的要說了。

今天是9月18日,87年前“九一八”事變爆發,87年後,中國再次強大了,但要勿忘國恥!

第五百三十四章:技術壁壘第一百二十九章:黃河決堤之患第四百三十五章:盤活經濟第三百零一章:闖入皇城司第十七章:若桃第五百一十二章:事不關己第三百七十二章:差距太大了第七百六十九章:神仙打架第四百一十四章:有前途的工作第一百九十章:皇商第五百二十章:各有各的算盤第六百三十五章:這個媳婦娶得真貴!第八百九十八章:演習開始第八百二十七章:有真有假第九十七章:瑾菡其姝第三十四章:家財萬貫第七百六十五章:決心大小第四百六十八章:陶罐第八十九章:胸襟第八百四十九章:過招第四百二十六章:理念不同第九百四十八章:李縣模式第八百三十六章:討價還價第六百八十五章:鬥智鬥勇第七百六十六章:窩裡鬥第六百零四章:同情趙煦第八百四十九章:過招第二十四章:棉花與蔬菜第九百七十三章:這是一條毒蛇!第八百三十一章:養馬場第九百一十四章:治理地方第六百一十六章:積攢第八百七十三章:主要矛盾第九百三十章:民心所向第三百四十章:仙醁果酒第八百一十三章:軍令狀第八百零八章:這是個冤大頭第六百一十二章:東流、北流之爭第一百一十章:各懷機心(上架五更,第三更)第八百二十一章:能共贏第四百七十八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第六十章:邀請第三百四十三章:眼波如水第七百一十六章:海上進攻第三百九十六章:能做官和會做官第五百六十四章:風情萬種第九百零六章:沒一個善茬第六百三十六章:朝陽行業第三百八十二章:吹噓第六十九章:不得志的秀才們第六百五十七章:六分儀的弊端第六百九十章:正中下懷第四十八章:東京汴梁第八百一十七章:足夠了第三百三十八章:太祖長拳第七十一章:老流氓第三百三十一章:根本沒法看第五十九章:酒閣子第六百六十二章:明州城中第兩百四十九章:遼國虛實第六百二十一章:聽牆根第七百六十章:應對之策第七百七十六章:打鐵趁熱第兩百四十四章:遼國來使第三百四十二章:一月不見第八百三十四章:動心思了第四百一十一章:獲勝概率第六百零六章:旁敲側擊第三十八章:茅草棚第九十九章:金釵爲憑第三百九十二章:收買人心第八十二章:窮秀才第六百八十四章:煽動民意第九百四十三章:遼國大亂將至第八百八十六章:有一個瘋狂的想法第七百三十七章:匪夷所思第九百一十六章:損兵折將第一百五十六章:皇城司第兩百四十章:密信第四百七十七章:財政審計第三百一十六章:放飛自我第九百四十七章:貴客上門第八百一十四章:自污第八百七十一章:財政預算第五百一十四章:世間奇女子第二十二章:麥田第六百七十五章:造儒家的反第兩百二十三章:庠序之教第一百零八章:把柄(上架五更,第一更)第八百一十六章:瞎指揮第七百三十四章:建城設想第兩百九十六章:謀劃第六十四章:曾家第一百九十七章:吃醋第三百一十三章:汴河碼頭第一百九十九章:干卿何事第一百零二章:大善人第五百一十五章:狗血第八百二十一章:能共贏第五百六十五章:燈山之前
第五百三十四章:技術壁壘第一百二十九章:黃河決堤之患第四百三十五章:盤活經濟第三百零一章:闖入皇城司第十七章:若桃第五百一十二章:事不關己第三百七十二章:差距太大了第七百六十九章:神仙打架第四百一十四章:有前途的工作第一百九十章:皇商第五百二十章:各有各的算盤第六百三十五章:這個媳婦娶得真貴!第八百九十八章:演習開始第八百二十七章:有真有假第九十七章:瑾菡其姝第三十四章:家財萬貫第七百六十五章:決心大小第四百六十八章:陶罐第八十九章:胸襟第八百四十九章:過招第四百二十六章:理念不同第九百四十八章:李縣模式第八百三十六章:討價還價第六百八十五章:鬥智鬥勇第七百六十六章:窩裡鬥第六百零四章:同情趙煦第八百四十九章:過招第二十四章:棉花與蔬菜第九百七十三章:這是一條毒蛇!第八百三十一章:養馬場第九百一十四章:治理地方第六百一十六章:積攢第八百七十三章:主要矛盾第九百三十章:民心所向第三百四十章:仙醁果酒第八百一十三章:軍令狀第八百零八章:這是個冤大頭第六百一十二章:東流、北流之爭第一百一十章:各懷機心(上架五更,第三更)第八百二十一章:能共贏第四百七十八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第六十章:邀請第三百四十三章:眼波如水第七百一十六章:海上進攻第三百九十六章:能做官和會做官第五百六十四章:風情萬種第九百零六章:沒一個善茬第六百三十六章:朝陽行業第三百八十二章:吹噓第六十九章:不得志的秀才們第六百五十七章:六分儀的弊端第六百九十章:正中下懷第四十八章:東京汴梁第八百一十七章:足夠了第三百三十八章:太祖長拳第七十一章:老流氓第三百三十一章:根本沒法看第五十九章:酒閣子第六百六十二章:明州城中第兩百四十九章:遼國虛實第六百二十一章:聽牆根第七百六十章:應對之策第七百七十六章:打鐵趁熱第兩百四十四章:遼國來使第三百四十二章:一月不見第八百三十四章:動心思了第四百一十一章:獲勝概率第六百零六章:旁敲側擊第三十八章:茅草棚第九十九章:金釵爲憑第三百九十二章:收買人心第八十二章:窮秀才第六百八十四章:煽動民意第九百四十三章:遼國大亂將至第八百八十六章:有一個瘋狂的想法第七百三十七章:匪夷所思第九百一十六章:損兵折將第一百五十六章:皇城司第兩百四十章:密信第四百七十七章:財政審計第三百一十六章:放飛自我第九百四十七章:貴客上門第八百一十四章:自污第八百七十一章:財政預算第五百一十四章:世間奇女子第二十二章:麥田第六百七十五章:造儒家的反第兩百二十三章:庠序之教第一百零八章:把柄(上架五更,第一更)第八百一十六章:瞎指揮第七百三十四章:建城設想第兩百九十六章:謀劃第六十四章:曾家第一百九十七章:吃醋第三百一十三章:汴河碼頭第一百九十九章:干卿何事第一百零二章:大善人第五百一十五章:狗血第八百二十一章:能共贏第五百六十五章:燈山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