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海貿傾銷

種水稻,雖然張正書有梯田技術,也在《京華報》刊發了,但梯田技術再好,又怎麼比得上平原便捷?

張正書要的是糧食產量大增,而不是用梯田來充數。所以,自然就捨棄了福建,把希望都寄託在廣南兩路和荊湖兩路上面了。很明顯,這四路地域,都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開發。甚至人口也只是集中在大城市之中,鄉野之內,瘴癘叢生、沼澤溼地的地方還不少。

也正是因爲這樣,纔給張正書鑽了空子,也沒花多少錢,就買了土地,遷來了人口在上面耕種。

雖然頗費了一番功夫,才能平整出幾十畝地來,但勝在很多土地都還沒有主,以後再慢慢開發便是了。最重要的是,第一季水稻也沒有耽擱了。

當第二天張正書和曾瑾菡他們乘船沿着珠江逆流而上再轉西江,總算是見到了張正書派到廣南東路的張家莊人。客套了一番之後,張正書瞭解了第一季水稻的生產,然後看着無比荒涼的土地,張正書又跟這個張家莊人說,如果在這裡種了甘蔗,他願意出高價收購。

這個張家莊的人,叫做張阿水,他自然知道甘蔗是何物,在江南一帶甘蔗太常見了。

事實上,在唐朝時中國人就會榨取蔗糖了。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二十一年遺使到一個叫“摩揭它國”的地方求取熬糖法。這個“摩揭它國”其實就是印度,只不過當時印度還沒有成爲一個大國,都是些小國家罷了。然後,李世民就下詔令揚州上貢當地種植的甘蔗進行試生產,熬出來的蔗糖色、味均遠勝於摩揭它國,當時被稱爲“沙糖”,又稱爲“霜糖”。

宋朝的糖,大致上有三種。

第一種是飴糖,也可以叫做“麥芽糖”,當然還有其他農作物也能做成飴糖,比如高粱、粟米都行;第二種呢,是蜂蜜,蜂蜜是人類可以直接獲取無需加工的糖類;第三種,就是江南一帶的蔗糖了。所以,江南一帶嗜糖是有歷史淵源的。

雖然,宋朝這會已經有“霜糖”、“白糖”、“冰糖”了,當時這些所謂白色的糖,其實都帶着點黃色,不是那麼的純白。當時這樣的製糖工業已經領先世界了,宋朝的糖產品不僅在宋朝各地銷售,還遠銷波斯、羅馬等地,成爲海上絲綢之路的又一大特色產品。

不過嘛,宋人的熬糖工藝效率很低下,用一套漏斗型的陶器,配以瓦缸和其他小設備,將蔗汁熬至相當濃度後倒入漏斗型陶器中,從上淋入黃泥漿,藉助黃泥漿吸附脫色,製取土白糖,也就是宋人所說的“霜糖”。這樣的土白糖,其實還帶着點黃色的,並不是真正潔白如雪。

歷史上,到了明朝人們才偶然發現瞭如何製作真正白糖,完全是用滲透法來製作的,破費時間。具體做法呢,《天工開物》上面有記載:將甘蔗榨成汁,盛入缸中,然後用火熬,等到變成黃黑色的糖漿,倒入桶中凝結成黑沙糖。如果在這時候取出糖來,也就是所謂的“黑糖”或者是“紅糖”了,也很不錯。當然,白糖更加昂貴。所以要繼續工藝。接下來是要準備一口缸,上面安放一個瓦質漏斗,用稻草塞的漏口,將黑砂糖倒入漏斗中,等黑沙糖結成塊,再去掉稻草,用黃泥水淋漏斗中的黑砂糖,黑渣從漏斗流入下面的缸中,漏斗黑砂糖就變成了白霜,最上一層約五寸多厚,非常潔白,和後世的白糖相差無幾。

這個辦法,和宋朝的“黃泥水淋糖法”也是一脈相承的,只不過工藝更加先進一點。

至於製作冰糖,也不怎麼困難。只需要將白糖煎熔,和入雞蛋清除雜質,待火候合適,將新青竹破成篾片,斬成一寸長短,投入熔化的白糖中,經過一夜就凝成冰糖了。

張正書甚至提議,要和張阿水合作建造蔗糖作坊,張阿水聽後很心動,然後拒絕了張正書的提議。

無奈何,張正書只能找到了當地一家蔗糖作坊,二話不說就買了下來,然後傳了他們更爲先進的製糖技術,然後讓張阿水代爲看管。

這樣,才總算是完成了張正書到廣南東路來的目的。

沒錯,張正書此行除了推廣兩季稻之外,還要掀起一場白糖的潮流。

早在中學的時候,張正書看到歷史課本上寫着英國佬的殖民經濟,大部分是由白糖和棉花帶起來的,至於其他的什麼咖啡、可可、菸草和茶葉,都要排在後面。這是因爲英國佬開始習慣於在喝咖啡和喝茶中放糖,吃糖的習慣也成爲中產階層的生活方式,英國成爲一個“吃糖大國”。英國吃糖的時尚又引領着整個歐洲,也影響了其殖民地和新大陸。白糖就成了最緊俏時尚的商品。但是歐洲又不產甘蔗怎麼辦?於是一場“罪惡的甜蜜事業”開始了,那就是黑奴貿易和殖民地種植園。

英國東印度公司從十七世紀中葉,開始在加勒比海地區種甘蔗。奴隸販子把非洲黑人搶到手,再經過海運,前往加勒比海,賣給北美的種植園主。然後再把白糖倒回歐洲,在歐洲高價賣了白糖,買槍支再賣到非洲,並換取奴隸。史稱,“三角貿易”。

既然白糖能控制歐洲的經濟,張正書何樂而不爲?

首先,他就要大量生產白糖,然後通過海貿對西方國家“傾銷”!

沒錯,就是在掠奪財富!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弱肉強食的。一個國家沒有了競爭意識,那就活該被別人幹掉。比如明朝,比如清朝。

所以,張正書沒有婦人之仁,只要能傾銷的物品,他都要通過海貿倒往西方去賣。棉花是一個,白糖又是一個,甚至張正書還要傾銷炒茶——如果朝廷允許的話。

通過這麼一個海貿關係,張正書能輕而易舉地掌握大量財富,也能籠絡住一大批新生利益集團。這是必然的事,就好像明朝中後期那些走私海貿的集團,朝廷裡誰不知道?只是沒有人敢暴露出來罷了,因爲他們的能量實在太大了。

第三百二十九章:唱新曲第七百零六章:外柔內剛第三十章:敗家子第五百三十六章:越看越順眼第四百九十八章:願打願挨第七百二十五章:救災開始第五百一十章:各懷心思第三百二十八章:外號第九百五十四章:現在不行第七百二十章:糧價風雲第七百七十六章:打鐵趁熱第九百二十七章:特製馬車第三百三十四章:不一樣的李家村第一百一十三章:烤羊肉第六百八十三章:奉旨辦事第六百八十三章:奉旨辦事第一百三十九章:國庫空虛第一百七十三章:及笄禮第七百一十章:暗自抹汗第兩百八十七章:證據不足第兩百四十四章:遼國來使第八十四章:洗腦第一百七十章:繼續種田事業第九百二十六章:太費錢第兩百三十九章:有道理第一百二十九章:黃河決堤之患第六百一十四章:反制手段第五百四十八章:轉了性子第五百一十章:各懷心思第三十章:敗家子第六百三十五章:這個媳婦娶得真貴!第三百四十一章:下猛料第一百四十五章:別無選擇第五百八十五章:大奸似忠第六百八十三章:奉旨辦事第兩百六十二章:炒地皮的商賈第八百五十三章:擋箭牌第四百二十九章:違背經濟規律第一百六十三章:擔憂第七百六十章:應對之策第三十八章:茅草棚第九百九十八章:對峙第六百二十一章:聽牆根第三百四十七章:女人都一樣的第五百二十四章:身份的象徵第三百零一章:闖入皇城司第一百六十三章:擔憂第四百三十二章:原諒我就是這麼耿直第三百六十六章:好東西也沒用第八百一十四章:自污第兩百九十二章:招募武人第五百三十七章:一絲不苟第七百三十三章:不破不立第兩百零七章:有賞解題第兩百六十三章:大宗貨物第八十八章:忠良之後第七百二十九章:報復第六十六章:三位一體的灌溉系統第兩百六十一章:寸土寸金第八百零七章:明擺着的事第兩百五十二章:技術推廣第八百八十五章:光宗耀祖第兩百四十七章:科技的力量第十二章:享受第七十五章:紅袖添香第九百零四章:內探消息第兩百五十六章:釀酒計劃第三百九十章:提前佈局第三百三十六章:產、學、研一體第三百七十一章:嫁妝太厚第九百七十五章:宋朝版“喀秋莎”第二十一章:格物致知第五百四十九章:避風頭第八百零一章:夫人路線第四百四十六章:找罵的第一百八十七章:再見道士第三百二十章:補刀第八百六十二章:實情第九百二十三章:交通基礎建設第三百八十五章: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第三百一十八章:訛詐第五十四章:鬥茶第五十三章:報紙第七百三十二章:利益與動力第七百九十六章:躺着賺錢第六百二十八章:毒計第七百九十三章:銀行行長第一百九十九章:干卿何事第九百三十三章:水碓第七百九十七章:新錢第五百一十三章:身不由己第兩百四十四章:遼國來使第一百九十一章:退學風波第十九章:誤打誤撞第五百四十九章:避風頭第一千章:大結局第四百零六章:裝窮第四百四十七章:裝傻第六百零四章:同情趙煦第九百零三章:科技就是實力!
第三百二十九章:唱新曲第七百零六章:外柔內剛第三十章:敗家子第五百三十六章:越看越順眼第四百九十八章:願打願挨第七百二十五章:救災開始第五百一十章:各懷心思第三百二十八章:外號第九百五十四章:現在不行第七百二十章:糧價風雲第七百七十六章:打鐵趁熱第九百二十七章:特製馬車第三百三十四章:不一樣的李家村第一百一十三章:烤羊肉第六百八十三章:奉旨辦事第六百八十三章:奉旨辦事第一百三十九章:國庫空虛第一百七十三章:及笄禮第七百一十章:暗自抹汗第兩百八十七章:證據不足第兩百四十四章:遼國來使第八十四章:洗腦第一百七十章:繼續種田事業第九百二十六章:太費錢第兩百三十九章:有道理第一百二十九章:黃河決堤之患第六百一十四章:反制手段第五百四十八章:轉了性子第五百一十章:各懷心思第三十章:敗家子第六百三十五章:這個媳婦娶得真貴!第三百四十一章:下猛料第一百四十五章:別無選擇第五百八十五章:大奸似忠第六百八十三章:奉旨辦事第兩百六十二章:炒地皮的商賈第八百五十三章:擋箭牌第四百二十九章:違背經濟規律第一百六十三章:擔憂第七百六十章:應對之策第三十八章:茅草棚第九百九十八章:對峙第六百二十一章:聽牆根第三百四十七章:女人都一樣的第五百二十四章:身份的象徵第三百零一章:闖入皇城司第一百六十三章:擔憂第四百三十二章:原諒我就是這麼耿直第三百六十六章:好東西也沒用第八百一十四章:自污第兩百九十二章:招募武人第五百三十七章:一絲不苟第七百三十三章:不破不立第兩百零七章:有賞解題第兩百六十三章:大宗貨物第八十八章:忠良之後第七百二十九章:報復第六十六章:三位一體的灌溉系統第兩百六十一章:寸土寸金第八百零七章:明擺着的事第兩百五十二章:技術推廣第八百八十五章:光宗耀祖第兩百四十七章:科技的力量第十二章:享受第七十五章:紅袖添香第九百零四章:內探消息第兩百五十六章:釀酒計劃第三百九十章:提前佈局第三百三十六章:產、學、研一體第三百七十一章:嫁妝太厚第九百七十五章:宋朝版“喀秋莎”第二十一章:格物致知第五百四十九章:避風頭第八百零一章:夫人路線第四百四十六章:找罵的第一百八十七章:再見道士第三百二十章:補刀第八百六十二章:實情第九百二十三章:交通基礎建設第三百八十五章:我們中出了一個叛徒第三百一十八章:訛詐第五十四章:鬥茶第五十三章:報紙第七百三十二章:利益與動力第七百九十六章:躺着賺錢第六百二十八章:毒計第七百九十三章:銀行行長第一百九十九章:干卿何事第九百三十三章:水碓第七百九十七章:新錢第五百一十三章:身不由己第兩百四十四章:遼國來使第一百九十一章:退學風波第十九章:誤打誤撞第五百四十九章:避風頭第一千章:大結局第四百零六章:裝窮第四百四十七章:裝傻第六百零四章:同情趙煦第九百零三章:科技就是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