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原諒我就是這麼耿直

看看漢朝元帝,柔仁好儒,連朝政都把持不了,最後大權旁落。自漢元帝起,漢朝逐漸開始衰落,跟他一味寵幸儒士、宦官,自廢武功不無關係。宋朝只吸取了唐亡的教訓,卻不曾吸取漢朝被王莽篡位的教訓。人類從歷史中吸取的最大教訓,就是人類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漢宣帝說的“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只一句,就把儒家的弊端顯露無疑,好古非今,就是儒家的最大弊端。宋朝還弄“崇文抑武”,比自廢武功更慘,這是自斷臂膀啊!

趙鼎大概也知道張正書在譏諷什麼,可他扯了扯嘴巴,還是沒跟張正書辯論。若是他和張正書辯論,他不一定會輸。但是張正書卻會譏諷他顧左右言其他,張正書跟他講道理,他會跟張正書說道德;張正書跟他說道德,他跟張正書講傳統;張正書跟他說傳統,他跟張正書講古聖先賢;張正書跟他說古聖先賢,他又扯回現實,開始講實際了。趙鼎什麼都不學好,學會了詭辯,是張正書最鄙視的。

瞧過張正書鄙視的目光,趙鼎也是有點自卑。不是他對自己自卑,而是對儒家學說產生了自卑。就好比典型儒者——孟子這樣,能對梁惠王侃上洋洋灑灑一大堆,卻不會說什麼具體措施。若是換了法家,早就規劃出無數條詳細到令人髮指的措施,並將這種措施推廣到天下,成爲法令了。這都是因爲儒家有“理想主義”的“浪漫”,說句不好聽的,就是脫離實際。

就好像墨家懟儒家那樣,說這些腐儒高冠儒服坐而論道時指點江山,但站起來做事卻無從下手。

打個比方,儒家知道要達成大同社會,就要“致堯舜”,可怎麼“致堯舜”呢?他們就兩眼一抹黑了,只能不懂裝懂,在旁邊指手畫腳。只要涉及具體辦法,儒者們便只能顧左右而言他。這些腐儒們對現實的很不滿,就會進而演變成對三代的懷念,從而把復古復禮作爲一種救世的良方,即渴望恢復聖王、周公之治。

這注定是要脫離現實的,所以儒家之道只適合一鄉一縣,或者是小國寡民,要是推廣到全社會,那就是一種災難。瞧瞧變法的成功率就知道了,法家變法商鞅、李悝都成功了,而儒家變法呢?不好意思,基本全軍覆沒,最多留下一點邊角料。一次可以說是偶然,那這麼多次,就不是偶然了吧?

當然,要是張正書直接諷刺儒家,趙鼎還能反駁一二。可惜張正書並不是直接諷刺,而是基於事實得出的結論,趙鼎就啞口無言了。

“崇文抑武”的既定國策有問題嗎?

是個人都看到有問題,可保持權力的文人會改嗎?

沒有一個文人會改的,哪怕明知道這樣下去很危險,但他們就是死撐着不然武人坐大。

道理嘛很簡單,一塊肉就那麼多,要是武人分多了點,那文人士大夫豈不是要分少了點?爲了自己切身的利益,沒人會做這種事。哪怕是有文人士大夫良心發現了,他也獨木難支,根本沒法撼動這個既定國策。

而皇帝呢?

即便是有心想改,也非常困難。皇帝的聖旨,要是沒有按正常的流程走,是根本不具備法律效應的。也就是說,皇帝一個人說了不算。想想看,一道聖旨要經過中書舍人、尚書左僕射(宰相)、給事中、臺諫官這四道攔路虎,凡是不經過這四道程序的聖旨,都是無效的聖旨。也就是說,皇帝一個人點頭?那沒有用,他說了不算!

是不是很出乎意料?

但宋朝就是這樣,因爲宋朝的天下,不是皇帝一人的天下,而是祖宗之天下,羣臣、萬姓、三軍之天下。

張正書不想宋朝亡了,就是因爲這種思想在皇權還這麼穩固的時代頗爲難得。但並不是說,宋朝的制度就完美無缺了。在張正書看來,宋朝的制度致命傷太多。最大的致命傷,就是自斷臂膀——廢了武人。誠然,宋朝有些文人確實厲害,能打仗不說,還能做文章。但是,因爲削弱武人,那麼兵員素質卻是硬傷。因爲募兵制,給軍餉,士卒士氣只能靠金錢維繫,沒有什麼榮譽感。要是打順風仗還好,可一旦打逆風仗,分分鐘能兵敗如山倒。將軍固然重要,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手下沒有可用士卒,那也只能徒負呼呼。

就這樣,沒有國防,還處在一個羣狼環伺的國際環境之中,到現在爲止宋朝居然還能挺了百餘年,真不簡單!

文人不知道這種事嗎?

他們當然知道,但他們就是不改,哪怕國破家亡他們也不想改。沒真正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誰會捨得手上的既得利益?

趙鼎也是清楚地知道的,但他有着儒者的浪漫,認爲讀書人也未必不能領兵!

可惜的是,宋朝自從開啓了文人領兵的先例後,文人領兵勝利的次數屈指可數。哪怕再蠢的皇帝,也不敢輕易讓文人帶兵了。唯一例外的就是王韶、范仲淹、韓琦、章楶等人,這些都是能領兵打仗的文人。但張正書很明白,趙鼎絕非其中之一,可趙鼎就是有這樣的自信,張正書也不知道是誰給他的勇氣?

“戰爭,可不是兒戲。”

張正書嘆了口氣,看着起身離場的看客,也準備起身了。

趙鼎卻噘着嘴,固執地說道:“終有一日,我會成爲范文正公這樣允文允武之能臣!”

“呵呵……”

張正書笑了,“那你要出征的時候,記得告訴我一聲,我好去海外避難……”

趙鼎的臉倏地一下紅了,怔在原地良久。見張正書已經走遠,他趕緊追了上去。“小官人,你不相信我?”

“不信——原諒我就是這麼耿直啊。”張正書毫不猶豫地說道。

趙鼎憋紅了臉,良久才吐出一句:“我能做到的!”

“那你就得跟着我,每天鍛鍊體魄。然後再尋個兵法大家,拜其爲師。對了,名將章楶就很不錯,說不定他會看重你,傳你衣鉢。”張正書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道。

趙鼎一下子就蔫了:“我要考科舉的,鍛鍊甚麼體魄,不做,不做!”

張正書帶着譏笑的目光看着他,然後登上了他的四輪馬車。趙鼎怕張正書拋下他,連忙也跟着上去了。

第四百七十三章:壯士一去第九百二十三章:交通基礎建設第八百七十三章:主要矛盾第九百一十八章:主動權第七百三十八章:過河抽板第三百一十章:花面獸第五百二十一章:西夏困境第三百二十八章:外號第八百二十八章:攪局者第三百九十三章:管理的藝術第三百五十章:你給得了嗎?第七百三十一章:進入七月第一百三十四章:就診第五百一十七章:人才難得第五百三十章:暴利的房地產第七百一十七章:唯你是問!第一百九十二章:嘴炮誤國第九百八十六章:準備棄城第三百八十一章:繼續背黑鍋第六百八十章:海貿傾銷第四百三十二章:原諒我就是這麼耿直第五百四十七章:飲鴆止渴第一千章:大結局第八百二十一章:能共贏第兩百零二章:代言第九百八十三章:攻入幽州第六百二十八章:毒計第四十四章:成就感第九百七十五章:宋朝版“喀秋莎”第七百零六章:外柔內剛第四百四十章:一夢千年第三百章:運氣太差第六百八十四章:煽動民意第八十八章:忠良之後第三十章:敗家子第六百九十五章:你繼續吹第三十八章:茅草棚第二十章:田舍郎第三百零九章:提升地位第五百五十章:冬天攻城乃大忌第六百二十五章:發現了妖孽第五百二十四章:身份的象徵第十三章:張羅親事第一百四十八章:飄然欲仙第一百七十章:繼續種田事業第一百一十三章:烤羊肉第六百一十五章:江山代有才人出第八百七十五章:事必親躬第兩百三十六章:都瘋了第七百七十二章:千里餓殍圖第九百四十一章:希冀第九百七十九章:襲擾戰第六百一十章:一石三鳥第八百四十六章:傾心第一百九十一章:退學風波第四百四十九章:坑一把第九百九十五章:走到了這一步第八百八十八章:大年初二第八百一十九章:不敢賭第一百九十六章:似麝似蘭第兩百六十八章:渠道爲王第四百四十五章:王爺?第三百二十七章:將軍令第六百九十七章:夯實基礎第四百一十六章:回來得正好第九百六十四章:破城第六百一十四章:反制手段第三十七章:特殊效果第九百章:不能讓你過得太輕鬆第七百八十四章:宋朝也有信託機構第四百九十五章:索求太過第六百一十二章:東流、北流之爭第兩百五十三章:果酒第八百八十一章:獻殷勤第八百七十一章:財政預算第一百九十一章:退學風波第四百零四章:推崇第八百章:聯手打壓第四百六十八章:陶罐第九十五章:論茶第四百六十一章:不能理解第五百零八章:秀肌肉第一百二十二章:風險第三百九十章:提前佈局第三百五十章:你給得了嗎?第九百二十六章:太費錢第九百四十四章:底氣所在第六百八十七章:困龍之地第七百七十二章:千里餓殍圖第九百一十三章:可憐兮兮第兩百五十六章:釀酒計劃第一百零四章:全景預演第三百一十三章:汴河碼頭第四百一十九章: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七百一十一章:讀書讀傻了第兩百零一章:秋水爲神第六百六十五章:談判第九百八十六章:準備棄城第五百三十章:暴利的房地產第一百七十九章:故意的
第四百七十三章:壯士一去第九百二十三章:交通基礎建設第八百七十三章:主要矛盾第九百一十八章:主動權第七百三十八章:過河抽板第三百一十章:花面獸第五百二十一章:西夏困境第三百二十八章:外號第八百二十八章:攪局者第三百九十三章:管理的藝術第三百五十章:你給得了嗎?第七百三十一章:進入七月第一百三十四章:就診第五百一十七章:人才難得第五百三十章:暴利的房地產第七百一十七章:唯你是問!第一百九十二章:嘴炮誤國第九百八十六章:準備棄城第三百八十一章:繼續背黑鍋第六百八十章:海貿傾銷第四百三十二章:原諒我就是這麼耿直第五百四十七章:飲鴆止渴第一千章:大結局第八百二十一章:能共贏第兩百零二章:代言第九百八十三章:攻入幽州第六百二十八章:毒計第四十四章:成就感第九百七十五章:宋朝版“喀秋莎”第七百零六章:外柔內剛第四百四十章:一夢千年第三百章:運氣太差第六百八十四章:煽動民意第八十八章:忠良之後第三十章:敗家子第六百九十五章:你繼續吹第三十八章:茅草棚第二十章:田舍郎第三百零九章:提升地位第五百五十章:冬天攻城乃大忌第六百二十五章:發現了妖孽第五百二十四章:身份的象徵第十三章:張羅親事第一百四十八章:飄然欲仙第一百七十章:繼續種田事業第一百一十三章:烤羊肉第六百一十五章:江山代有才人出第八百七十五章:事必親躬第兩百三十六章:都瘋了第七百七十二章:千里餓殍圖第九百四十一章:希冀第九百七十九章:襲擾戰第六百一十章:一石三鳥第八百四十六章:傾心第一百九十一章:退學風波第四百四十九章:坑一把第九百九十五章:走到了這一步第八百八十八章:大年初二第八百一十九章:不敢賭第一百九十六章:似麝似蘭第兩百六十八章:渠道爲王第四百四十五章:王爺?第三百二十七章:將軍令第六百九十七章:夯實基礎第四百一十六章:回來得正好第九百六十四章:破城第六百一十四章:反制手段第三十七章:特殊效果第九百章:不能讓你過得太輕鬆第七百八十四章:宋朝也有信託機構第四百九十五章:索求太過第六百一十二章:東流、北流之爭第兩百五十三章:果酒第八百八十一章:獻殷勤第八百七十一章:財政預算第一百九十一章:退學風波第四百零四章:推崇第八百章:聯手打壓第四百六十八章:陶罐第九十五章:論茶第四百六十一章:不能理解第五百零八章:秀肌肉第一百二十二章:風險第三百九十章:提前佈局第三百五十章:你給得了嗎?第九百二十六章:太費錢第九百四十四章:底氣所在第六百八十七章:困龍之地第七百七十二章:千里餓殍圖第九百一十三章:可憐兮兮第兩百五十六章:釀酒計劃第一百零四章:全景預演第三百一十三章:汴河碼頭第四百一十九章: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七百一十一章:讀書讀傻了第兩百零一章:秋水爲神第六百六十五章:談判第九百八十六章:準備棄城第五百三十章:暴利的房地產第一百七十九章:故意的